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党课精编

浩渺 分享 时间:

通过回顾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弘扬爱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新时代的奋斗精神。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党课”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党课

同志们:

八十年光阴悠悠流转,历史的足音依旧震彻寰宇,穿透岁月

的厚重帷幕,清晰地回响在我们耳畔;八十年风云变幻莫测,胜利的光芒始终夺目,如同高悬天际的璀璨星辰,稳稳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绝非普通意义上的胜利,而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凯旋,更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深陷深重危机、

艰难蹒跚,直至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转折点。在这个极具特殊意义、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时代使命的重要时刻,我们满怀敬意与热忱,齐聚一堂,借由此次专题党课,一同回溯那段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历史长河,深度探寻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全力汲取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一、回溯烽火岁月,铭记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历史宛如一部卷帙浩繁、内容详实的教科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兴衰荣辱、经验教训;同时,它又是一服发人深省、振聋发耳贵的清醒剂,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过去,珍视当下。回溯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那些浴血奋战、生死相搏的场景,那些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故事,恰似一幅幅永不褪色、饱含深情的画卷,不仅承载着人类对和平矢志不渝的永恒追求,更镌刻下正义不可战胜、真理必将长存的历史铁律,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永

不磨灭的深刻印记。

1931年,日本侵略者无视国际公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

那一声罪恶的枪响,宛如一道划破宁静夜空的闪电,瞬间点燃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火。从白山黑水间的东北大地迅速沦陷,到燕赵大地的华北地区陷入危急;从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制造的惨绝人寰的人间炼狱,到重庆大轰炸下城市的血肉横飞、满目疮痍,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国的大好河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重灾难。据不完全统计,在漫长的抗日战争期间,

中国军民伤亡人数高达3500多万人,这是一个个鲜活生命消逝的惨痛数字;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高达5000多亿美元,国家经济遭受重创,千疮百孔。然而,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中国人民没有被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吓倒,在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面光辉旗帜下,全体中华儿女不分党派、不分阶级、不分民族,不分地域,

不分老幼,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同仇敌惊,毅然决然地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捍卫祖国尊严、保卫家园安宁的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与此同时,在世界的各个遥远角落,反法西斯的正义力量也在顽强抗争,与邪恶势力展开殊死较量。在欧洲战场上,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浴血奋战,这场战役规模宏大、战况惨烈,双方投入了海量兵力与物资。苏联红军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与卓越的战略战术,成功扭转战局,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为后续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与日本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激烈海战,航母编队在浩瀚大洋上相互厮杀,无数战舰沉没海底,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在非洲战场

上,盟军与德意军队进行着艰苦卓绝的较量,沙漠中硝烟弥漫,坦克集群纵横驰骋,士兵们在恶劣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各国人民为了自由、独立和正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跨越千山万水,携手并肩,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震撼人心的反法西斯战争史诗。

1945年8月15日,历史永远铭记这一伟大时刻,日本广播了天皇的投降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这一系列标志性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这场胜利来之不易,它是中国人民历经14年漫长浴血奋战,用无数生命与鲜血换来的伟大成果,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协同作战、紧密配合,汇聚全球正义力量的辉煌结晶。

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民族牺牲和举足轻重的重要历史贡献。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共歼灭日军150多万人,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中国战场的顽强抵抗有力支援了欧洲、亚洲等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为盟军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东方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注入了强大动力。

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绝非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的胜利,其深远意义早已超越战场,上升到人类文明的宏观高度,堪称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胜利。它如同一只强有力的巨手,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重塑了国际秩序,并且在历史的滔滔长河中留下了诸多具有深远影响、意义非凡的历史印记,持续

影响着后世的发展走向。

这场胜利彻底重塑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社会主义思潮蓬勃发展,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它们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探索新路径;曾经长期压迫亚非拉人民的殖民体系在战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分崩离析;民族解放运动如燎原之火,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被压迫民族纷纷觉醒,为争取独立与自由而英勇斗争。世界和平与进步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坚力量。

联合国的成立,更是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搭建了至关重要的平台,它汇聚了全球各国的力量,共同致力于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全球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凭借在抗日战争中顽强的战斗表现与巨大的民族牺牲,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一举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自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胜利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且全面的思想变革。它让人们透过战争的残酷表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狰狞面目与和平的无比珍贵,促使各国人民从灵魂深处对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展开深刻反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弘扬了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这些伟大精神跨越国界、跨越种族,成为激励各国人民追求和平、正义、进步的强大动力源泉。人们愈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爱国主义情感在各国人民心中深深扎根,激发着人们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人道主义精神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传播,推动着人类社会向更加文明、人道的方向发展。止匕外,战争犹

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在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巨大进步。雷达技术的发明,让军队能够提前洞察敌方动向;火箭技术的发展,为后续的航天探索奠定基础;原子能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开启了人类利用新能源的新纪元。这些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和发展,为战后人类社会的科技革命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人类文明大步向前迈进。

二、传承精神火炬,汲取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力量

精神的力量宛如熊熊燃烧的火炬,能够穿透时空的重重阻隔,永不磨灭,熠熠生辉。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凝练而成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深深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坚定信念与磅礴力量,历经岁月的反复淬炼与磨砺,愈发闪耀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宛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为我们在新时代应对各种艰难挑战提供着源源不断、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在抗日战争那段充满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艰苦岁月中,中国人民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与不屈的灵魂,孕育出了伟大抗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令瓦,将其精准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战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与升华,是中国人民能够在敌强我弱、极端艰难的情况下,最终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支撑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精神脊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无疑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与灵魂所在。面对日本侵略者如洪水猛兽般的疯狂进攻,中华大地瞬间陷入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悲惨境地。然而,在这民族

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华儿女展现出了空前的团结与担当,不分党派,无论是坚持敌后抗战的中国共产党,还是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的国民党军队,亦或是其他各民主党派,都放下成见,携手抗敌;不分阶级,无论是社会精英阶层,还是普通的工人、农民、商人,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之中;不分民族,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同胞紧密团结在一起,同仇敌惊。地无分南北,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东海之畔到西北内陆,处处都有抗日的烽火在燃烧;人无分老幼,上至白发苍苍的老者,下至稚气未脱的孩童,都以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贡献力量。无数仁人志士舍弃安逸的家庭生活,告别亲人,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将生死置之度外;普通民众纷纷捐钱捐物,哪怕自己生活困苦,也毫不吝啬地将物资送往战场,支援抗战。这种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如同一条坚韧无比的精神纽带,将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汇聚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共同抵御外敌入侵。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传承而形成的崇高品格与伟大灵魂。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捍卫民族尊严,坚守心中的正义与信仰,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绝境下,

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在那片茫茫林海中,他凭借顽强的意志与对祖国的忠诚,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当敌人残忍地剖开他的腹部,发现胃里只有草根和棉絮时,连侵略者都为之震撼。赵一曼女士在遭受敌人的残酷折磨时,敌人用尽各种酷刑,妄图从她口中获取情报,但她始终坚贞不屈,咬紧牙关,没有吐露半个字。最终,赵一曼英勇就义,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

的气节,彰显了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激励着无数后来人。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中国人民能够战胜装备精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的强大精神支撑。面对武装到牙齿、拥有先进武器装备和残酷战术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军队和人民没有丝毫畏惧与退缩。平型关大捷宛如一道划破黑暗夜空的曙光,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无畏的牺牲精神,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让侵略者见识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与顽强;百团大战更是如同一记重拳,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在这些波澜壮阔的战役中,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对抗敌人的钢铁枪炮,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们的呐喊声、厮杀声回荡在战场上空,谱写了一曲曲气吞山河、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让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在战火中熠熠生辉。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中国人民能够在漫长而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坚持到底、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中国人民面临着武器装备极度落后、物资匮乏短缺、生活条件艰苦恶劣等重重困难,前线战士们常常在缺衣少食、弹药不足的情况下与敌人作战,后方百姓也饱受战火侵袭、饥寒交迫之苦。然而,全体中国人民始终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胜利的曙光必将穿透黑暗,照耀中华大地。正是这种坚定如磐石的信念,如同火炬一般,在困境中为中国人民照亮前行的道路,

支撑着他们顽强抗争,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失败,都从未放弃希望,直至迎来最后的胜利,见证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

伟大抗战精神既是历史深处传来的激昂回响,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更是时代吹响的瞭亮号角,振聋发耳贵,催人奋进。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征程中,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如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升级、全球化深入发展带来的国际合作空间拓展等;同时也遭遇着诸多全新的挑战,如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局势、全球性的气候变化问题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丰富养分,将其转化为推动国家发展、助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铸就新的辉煌。

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具有极为重大且深远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极大地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如同强力的粘合剂,将全体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在一起。通过深入宣传和弘扬抗战精神,能够激发每一位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自己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与共。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将促使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的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同时,抗战精神也为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精准的精神指引。在当前复杂多变、波谪云诡的国际形势下,我们面临着贸易摩擦、科技竞争、文化冲突等诸多严峻挑战。在这些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需要发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敢于迎难而上,勇于与强敌较量。面对困难,我们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不屈的精神攻坚克难,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捍卫国家尊严与民族荣誉,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的自信与担当。

止匕外,伟大抗战精神还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源泉,二者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内在联系。它所蕴含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一脉相承。爱国情怀是抗战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内容,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体现了敬业精神,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不惜奉献一切;在艰苦抗战中,各抗日力量之间相互信任、协同作战,彰显了诚信品质;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御外敌,则是友善互助的生动体现。通过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能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新的高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与道德保障。

三、勇担时代使命,在新征程上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宛如接力赛中的关键一棒,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沉甸甸的历史使命。当我们回望抗战胜利那光辉灿烂、波澜壮阔的历程,仿佛看到先辈们在战火中奋勇前行的身影,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开辟了道路。此刻,我们更应从那段厚重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其转化为前行的动力。以昂扬向上、意气风发的姿态踏上新征程,用我们的汗水与拼搏,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向先辈致敬,为后世立范。

党的二十大高瞻远瞩、擘画蓝图,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描绘了宏伟蓝图。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犹如攀登一座

高耸入云的山峰,需要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携手并肩、齐心协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我们要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将其融入我们的血脉与灵魂,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时刻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神圣职责。在各自的岗位上,无论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无论从事科研创新,还是基层服务,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光发热,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经济领域,我们正面临着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诸多严峻挑战,这如同前行道路上的重重荆棘。然而,

我们要发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让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同时,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新征程上,每一位党员都是时代使命的践行者,每一份奋斗都是民族复兴的基石。伟大抗战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应成为激励我们突破困局、开创新局的行动指南。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以抗战精神为精神坐标,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干担当,在新时代的“战场”上攻坚克难,交出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在科技创新领域,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我们要发扬“不畏

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和决心,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从芯片研发到人工智能,从航天技术到深海探测,无数科研工作者正日夜奋战,突破技术壁垒。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嫦娥五号”实现月球采样返回,这些成就正是科研人员发扬抗战精神、勇于创新的生动体现。未来,我们更要以创新驱动发展,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培养造就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让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在民生建设方面,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的重要使命。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要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扶贫干部深入基层,扎根一线,以“不获全胜、

决不收兵”的信念,帮助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这正是抗战精神中团结奋斗、坚韧不拔精神的延续。未来,我们要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既要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更要将其转化为推动实践的行动自觉。每一位党员都应成为抗战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在本职岗位上勇挑重担,在风险挑战前敢于斗争,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我们要敢于亮剑,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决抵

制错误思潮的侵蚀;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绿水青山;在国际交往中,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国际合作,同时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同志们,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让我们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奋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斗争,彻底打败了法西斯主义,在人类历史的长卷上,写就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国土相继沦陷时

的屈辱不甘,30万南京同胞惨遭杀害的深重苦难,罪恶昭彰的731部队,累累罪行仍待历史的审判……这些用刺刀刻进民族骨血的悲怆记忆,已化作震彻华夏的警钟,日夜叩响中华血脉中最深沉的警世长鸣!

国破家亡的历史记载着屈辱,气壮山河的抗争见证着伟大。九一八奋起抵抗的枪声,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上勇敢的还击,点燃全民族抗战的烽烟;淞沪会战,粉碎侵略者“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以血肉之躯消灭精良装备之敌”;敌后战场处处是出其不意、卓有成效的抗日游击战……中国人民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惨重代价为民族争取独立为世界守卫和平

十四年烽烟漫卷,四万万中国人共赴国难。生与死的战场上,有以草根为食与敌人周旋五天五夜的杨靖宇;有孤军奋战誓死坚

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有忠勇无畏全部以身殉国的“刘老庄连”;还有千千万万用微薄之力共同撑起不屈脊梁的普通百姓。英雄

的中华儿女向世界宣示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尊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回望历史,不为延续仇恨,只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80年前历经苦难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而今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人民必将坚定不移地捍卫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以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继续阵厉奋发、砥砺前行,愿山河永无恙,家国长太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走这条道路,既是牢记战争带来深重苦难的抉择,也是维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携手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

更加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抗战史给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烙下这样的印记: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侵犯,任何力量也不能动摇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信念。新征程上,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要聚精会神搞建设,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一个是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必然选择。同时,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蓄意挑衅,面对那些可能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中国人民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坚信能战方能止战,必须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

传承和弘扬中华“和”文化。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合共生”、“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等和平理念,坚定拒斥“国强必霸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传承和弘扬中华“和”文化,让世界人民懂得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力量的增长,要让中国式现代化更多惠及周边、贡献世界。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

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兵不可废,废则召寇;安不忘战,忘则危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实力而乞和平,则和平危;有实力而卫和平,则和平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必须以强大实力为后盾,能打赢才能有力遏制战争,才能确保和平。”只有以强军为硬核支撑的和平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和平发展。离开了强军,越是发展壮大越可能引来觊觎的目光,越不可能做到和平发展。与时俱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向着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阔步前行,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全面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更好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战略支撑。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处理好进度和质量、成本和效益、全局和重点、发展和监管、规划执行和能力形成的关系,走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可持续发展路子,确保我军“十四五”规划建设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战检验。乘势而上,把握新兴领域发展特点规律,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大胆创新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模式,充分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

推动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历来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局地冲突在严重破坏地区稳定的同时广泛冲击全球秩序,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断加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携手各方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人类社会朝着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文明互鉴的正确方向不断迈进,为完善全球治理、应对世界变局、破解人类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世界各国一起走出一条普遍安全、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发言

稿

6月2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体安排举行新闻发布会。9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纪念活动汇聚和平的意志,彰显和平的力量,将展现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

宣示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和决心,意义深远且重大。

纪念是为了铭记。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

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这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史册和人类正义事业史册上。纪念活动以“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旨在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人们,彰显对历史的尊重及对二战胜利成果的坚定捍卫。

纪念是为了传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从苏联为中国提供大批武器装备、美国的“飞虎队”冒险开辟驼峰航线,到救死扶伤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印度医生柯棣华;从在南京大屠杀中保护中国难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丹麦人辛德贝格,到积极报道中国抗战壮举的英国人林迈可、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了宝贵援助和支持。今年9月3日,一场弘扬抗战精神、体现时代特色、具有大国气派的阅兵盛典将在天安门举行,中方将邀请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到现场观礼,以展示国际间的友好合作和对抗战胜利的纪念,汇聚珍爱和平、弘扬正义的国际力量。

纪念是为了警醒。二战的沉痛教训殷鉴不远,历史不能倒退,应当向前;世界不能分裂,应当团结。全世界珍爱和平的人民必须牢记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历史,坚定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坚守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为人类争

取更加光明的未来。在世界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益突出的现实背景下隆重举办纪念活动,彰显中国坚决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警醒国际社会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回望历史,尤其不能忘记,台湾回归中国也是二战的胜利成果,是战后国际秩序重要组成部分。10月25日

前后,举行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这对于缅怀先烈英勇事迹回顾两岸同胞共御外侮的历史功绩、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同心共创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纪念活动的标识上,象征全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巍峨长城,与寓意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橄榄枝相得益彰。中国人民将携手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发展振兴的同行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300字]爱国演讲稿3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69 5044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