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党课
深入学习抗日战争历史,铭记先烈奉献,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维护和平与正义,共同开创美好未来。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党课”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党课
同志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聚一堂,重温抗战时期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缅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目的就是要从伟大的抗战历史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地担负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我省对新四军*地区抗战胜利的历史贡献与新时代精神传承》。作为一名从*中学走出去的老校友,能回到母校与各位老师和朝气蓬勃的同学们进行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下面,我将围绕我省在抗战中的独特贡献、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以及我们如何在新征程上继往开来,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回望烽火岁月:我省作为新四军重要源头和坚强后盾的卓越贡献
同志们,谈及抗日战争,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是“地道战”“地雷战”的传奇。但很多人或许并不熟知,在我们脚下这片红色的土地——*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特别是为新四军在*地区的敌后抗战,作出了怎样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首先,我省是新四军的重要发源地和兵员策源地。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极端艰苦条件下,独立支撑起南方革命的旗帜。在我省,当时的省委机关被打散,但革命的火种没有熄灭。我们的革命先辈们在崇山峻岭间浴血坚持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争。这三年,是信念的坚守,是意志的磨砺,更是力量的积蓄。当全民族抗战的号角吹响,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这些饱经战火考验的红色战士,便成为组建新四军的核心骨干力量。根据确凿的史料记载,1938年初,在我省各地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指战员,经过集中整编,共有5000多名热血儿女光荣地加入了新四军的战斗序列。这个数字,在当时新四军初建时总兵力仅一万余人的背景下,占据了近半壁江山。可以说,新四军的四个支队中,第二支队和第三支队基本上是由我省子弟兵组成的。他们怀着“北上抗日,还我河山”的坚定决心,告别家乡的父老乡亲,义无反顾地开赴*、*等省的抗日前线,迅速在*地区打开了敌后抗战的崭新局面。这5000多名战士,不是未经训练的新兵,而是历经三年残酷游击战争淬炼的精锐之师。他们战术灵活,意志坚定,作风顽强,为新四军的早期发展和战斗力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
其次,我省人民和海外侨胞是支撑抗战的坚强后盾和力量源泉。战争打的是战斗力,更是国力与民心。在我省,抗日救亡的浪潮席卷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和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入到支援前线的洪流之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农家妇女把亲手纳的千层底布鞋、炒的干粮送到即将出征的子弟兵手中;城市里的工商界人士、知识分子、青年学生,踊跃捐款捐物,募集寒衣、药品和经费。这些物资虽然在全国的宏大叙事中可能只是涓涓细流,但它汇聚的是我省人民与前线将士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磅礴力量。尤其值得我们骄傲和铭记的,是我省数百万海外侨胞毁家纾难、同心报国的伟大壮举。我省是著名的侨乡,广大侨胞身在海外,心系桑梓。抗战爆发后,以著名爱国侨领*先生为代表的海外乡贤,奔走呼号,成立了“*华侨总会”等数百个抗日救亡团体,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热情投身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他们节衣缩食,将辛勤劳动所得的血汗钱,源源不断地汇回国内。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海外华侨的捐款总额高达13亿多元,其中我省籍侨胞的贡献占据了极高的比例。这些捐款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更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秘密地输送给了在敌后艰苦奋战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除了捐款,他们还捐献了大量急需的战略物资。抗战全过程,海外侨胞累计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救护车1000多辆,还有堆积如山的药品、粮食、雨衣等。可以想见,在那个缺医少药、物资匮乏的年代,一箱盘尼西林、一车棉衣,就能挽救多少战士的生命,支撑部队度过多少个严酷的寒冬。我们完全可以作出这样的合理推断:当时我省籍新四军将士们身上穿着的冬衣,手中使用的部分药品,甚至于一些重要情报的传递,都饱含着海外亲人的深情与支持。据一些研究资料估算,抗战期间通过各种秘密渠道直接或间接输送给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款项和物资,折合当时法币价值超过8000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无法估量的巨大支援。更令人动容的是,许多侨胞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参战。他们有的加入了新四军,成为既有文化又有战斗热情的骨干;有的投身航空、医疗、技术等领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抗战。这种超越地域、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是我省对抗战胜利的独特贡献,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
再者,我省在新四军军事战略布局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我省独特的地理区位,为新四军提供了战略纵深和回旋空间。其多山的地形以及广袤的水网地带,既便于隐蔽部队行动,又利于开展游击作战。新四军依据我省的地形特点,制定了灵活多变的战术策略,巧妙地与日军周旋。在我省的一些山区,新四军利用崇山峻岭的掩护,建立了多个隐蔽的根据地,这些根据地如同星星之火,逐渐形成了燎原之势。它们不仅是新四军休整和补充兵员的地方,更是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宣传的重要阵地。同时,我省的水网地区也为新四军的水上作战提供了有利条件,新四军组建了水上游击队,在水上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有效地切断了日军的交通线和补给线,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而且,我省周边的交通要道,成为新四军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通过这些通道,新四军能够及时获取外界的情报和物资支持,为抗战的持续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深刻领悟内涵:伟大抗战精神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宝贵财富
同志们,80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那场伟大斗争所孕育和锤炼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却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我们民族精神谱系中熠熠生辉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抗战精神,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四个方面,正是对我省军民在抗战中表现出的精神风貌最精准地概括,也是我们今天必须深刻领悟和传承的核心内涵。
第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这是抗战精神的核心。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无论是拿起武器的战士,还是后方支援的民众,无论是国内的同胞,还是海外的侨胞,所有中华儿女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汇聚成全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我省5000多名新四军将士,告别父母妻儿,奔赴生死未卜的战场,是这种情怀的最高体现。海外侨胞们倾其所有支援祖国,更是将这种情怀升华到了极致。今天,我们传承这种爱国情怀,就是要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
第二,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没有退缩。无数革命先烈在敌人的屠刀面前慷慨就义,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新四军在*地区的敌后战场,常常面临数倍于己的敌人的“清乡”和“扫荡”,战斗环境极其残酷。但我省的子弟兵们,发扬了游击战争中锻炼出的顽强意志,与敌人斗智斗勇,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这种铮铮铁骨,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风雨而始终屹立不倒的脊梁所在。今天,我们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各种外部的遏制打压和风险挑战,同样需要这种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保持战略定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第三,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抗日战争是一场敌强我弱的殊死搏斗。胜利不是等来的,也不是谈来的,是打出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像一把把钢刀插进敌人的胸膛。从车桥战役到黄桥决战,从一次次反“扫荡”到一场场伏击战,新四军将士们用“小米加步枪”,抗击着武装到牙齿的日伪军,创造了无数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这种英雄气概,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魄。在新征程上,我们同样面临着许多难啃的“硬骨头”,需要突破许多“卡脖子”的技术难关,需要涉过许多改革的“险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扬这种英雄气概,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攻坚克难,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在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第一线,血战到底,夺取胜利。
第四,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长达十四年,过程充满了曲折和艰辛。尤其是在战略相持阶段,困难重重,悲观论调一度甚嚣尘上。但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科学地预见到,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必将属于中国人民。正是这种坚定的必胜信念,支撑着全民族走过了最黑暗的岁月。我省的游击队在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没有被消灭,反而愈战愈勇,最终成为抗日劲旅,靠的就是这种必胜的信念。今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样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我们必须坚定“四个自信”,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发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朝着我们既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三、奋进崭新征程:在新时代坐标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实践路径
同志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纪念历史,不是为了沉浸在往日的功劳簿上,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在新时代的坐标系中,我们如何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是我们从抗战胜利中得出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历史结论。为什么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制定了持久战的正确战略方针,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今天,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奋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其复杂性、严峻性、艰巨性丝毫不亚于战争年代。越是任务艰巨,越是风高浪急,就越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取得一切成就最根本的保证。因此,弘扬抗战精神,在当代最核心、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要把对党的忠诚刻在骨子里、融入血脉中,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我们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
第二,必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在应对风险挑战中保持革命斗志。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抗战时期,无数先烈之所以能抛头颅、洒热血而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心中燃烧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救国救民的信念。这种精神力量,是任何武器都无法战胜的。当前,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斗争远未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关键科技领域的博弈、维护国家安全的斗争,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一些“和平病”“懈怠病”的思想苗头也容易滋生。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党员,特别是党员教师,要时常叩问自己的初心,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同时,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错误思潮,要敢于亮剑,明辨是非;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阻力,要敢于担当,迎难而上。要教育和引导我们的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言论,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之中。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践行初心使命。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它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党领导的新四军之所以能够在敌后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就是因为他们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群众结成了血肉相连的鱼水深情。脱离了人民,我们将一事无成。“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深刻论断,与抗战的历史逻辑一脉相承。在新时代,我们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人民”就是我们的学生、家长和广大社会群众。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都能有机会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塑造品格,引导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必须结合本职工作,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中赓续红色血脉。作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工委的一名老兵,我深知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极端重要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给他们讲什么样的故事,带他们走什么样的路,直接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未来。近年来,我们省海洋与渔业局关工委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我们结合我省海洋大省的特色,创新性地启动了“蓝色国土·红色传承”青少年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我们充分挖掘我省丰富的海洋红色文化资源,譬如沿海岛屿的革命历史、海军部队的英雄事迹、渔民支援前线的感人故事等,将它们与抗战历史、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联合了省内超过150所中小学校和沿海社区,通过组织“五老”报告团进校园、建立“海洋红色教育实践基地”、举办主题夏令营等形式,累计覆盖青少年超过8万人次。我们还曾到*村等地调研,与当地共同建设红色教育基地。根据我们的跟踪评估,超过95%的参与学生表示,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对我们省、我们国家的历史有了更直观、更深刻地认识,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得到了极大地激发。在座的各位老师,是党的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更是传承红色基因、点亮理想之灯的“播火者”。我真诚地希望,大家能以此次党课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我们身边的红色资源,把伟大的抗战精神和我们省独特的革命历史,更加生动、更加鲜活地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不仅仅是在历史课、政治课上讲,在语文课、地理课,甚至在物理、化学课上,都可以找到结合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让孩子们真正明白,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让他们懂得,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必须倍加珍惜;让他们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同志们,老师们,同学们!
历史的启示,声犹在耳;时代的号角,催人奋进。80年前,我省的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舍生忘死,建立了不朽功勋。80年后的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我们肩负的使命无比光荣,我们承担的责任无比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力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上一篇:五一教师劳动美演讲稿【汇集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