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11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简单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1、演唱《蚂拐歌》和《青蛙合唱团》

2、音乐活动《鸡崽和鸭崽》

3、演唱《大母鸡,花公鸡》,听赏《母鸡和公鸡》和《劳动最光荣》

4、演唱《走路》和活动《谁来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做一些儿歌游戏等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初步感受多声部音乐,并能完成简单的两声部教学任务。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关心动物、热爱劳动的感情。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4、认识打击乐器“响版”,并能为儿歌和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1、能初步分清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并能按节奏念准《青蛙合唱团》和《鸡崽和鸭崽》,能初步感受和体验声部的交织。

2、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歌曲《大母鸡,花公鸡》、《劳动最光荣》和《走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1、“小朋友,我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谁能根据我的提示最先猜出答案,谁就是小赢家!”(猜青蛙)

2、“对了,就是我们的小青蛙!你们知道柳州话的青蛙怎么说吗?(蚂拐)”恩,不仅仅是我们柳州,这也是西南地区的方言。”

3、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蚂拐歌》

三、感受歌曲

1、跟着音乐按节拍拍手。

2、初听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并说说听后的感觉。

四、读歌词

1、师带读

2、生读

五、学唱歌曲

1、默唱

2、轻声唱

3、指导唱

4、有感情地唱

5、分组唱

6、分男女声唱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蚂拐歌》

三、音乐游戏《青蛙合唱团》

1、认识音符:师出示,“X”和“X X”,让学生分辨认识。

2、为“X”配上声音:跳,为“X X”配上“呱呱”,

3、把书上的节奏谱连起来读,师先示范,边读边用响版伴奏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X|

小青蛙跳跳大青蛙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4、请生跟读

师指导学生分清楚X X和X

6、生完整的读

7、创编歌词,“请小朋友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也填进我们的节奏中,试着读一读”

8、生创编成果展示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听,这是谁的叫声?(老师学公鸡、母鸡叫)”你们也来学一学好吗?”

“大母鸡和花公鸡的本领可大了,你们听……”

三、听范唱

1、生听,说说它们的本领是什么?

2、复听,学学公鸡和母鸡的叫声

3、出示课题

四、感受歌曲

1、跟音乐节拍拍手

2、用不同的掌声来表示公鸡和母鸡

五、读歌词

1、师带读

2、生读

3、分角色读

六、学唱歌曲

1、默唱

2、轻声唱

3、指导唱

4、有感情地唱

5、分组唱

6、分男女声唱

七、表演唱

八、小结

第四课时

一、用欢快,天真的感情演唱歌曲《大母鸡,花公鸡》

二、学习儿歌《鸡崽和鸭崽》

1、聆听、分辨、模仿(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请学生听一听辨一辨、学一学)

2、新课教学

(1)、教师示范表演儿歌(一手拿小鸡的手偶,一手拿小鸭的手偶,)

(2)、游戏《鸡崽和鸭崽》,(师范读,请学生分别扮演小鸡和小鸭,跟老师一起表演)

(3)、分角色学习儿歌(师指导学生学好十六分音符及后十六分音符,咬字的清晰及节奏准确)

(4)、交换学习

(5)、分角色读一次

(6)、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一起表演《鸡崽和鸭崽》

三、创编、模拟组合

1、播放录音,小组讨论(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及动物的叫声放进儿歌中,看谁编的最棒)

2、创编成果展示,师生互评

3、小节下课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随录音或在老师的伴奏下唱会歌曲。

2、在演唱歌曲时结合律动的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美感与歌词中兄弟姐妹之亲情。

3、初步认识旋律线。

4、通过与《小列兵》对比的方法,感知两首歌曲在速度、力度、情绪方面的不同。

5、练习吹牧童笛,巩固“do”音的`吹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难点:

通过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旋律的美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节奏练习。

2、齐唱《小列兵》。

二、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堂来了一些新的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出示大雁的图片)

2、简介大雁。

3、揭示课题;雁群飞

三、新课教学

(一)听听、想想:

1、听录音播放歌曲,思考:与《小列兵》对比,哪一首歌快,哪一首歌慢,哪一首歌强劲有力,哪一首歌轻柔抒情。

(1)指名学生回答,评议。

2、再听歌曲,学生思考:从歌词中知道了什么?

(二)听听、读读:

学生齐跟教师有节奏地拍手读一遍歌词。

(三)听听、唱唱:

1、齐跟录音轻轻地唱熟。

(四)听听、看看:

1、教师分句范唱,学生观看屏幕,看看图中有什么变化。(多媒体)

(1)指名回答。

(2)简单认识“旋律线”。(根据旋律的高低起伏形成的线,叫旋律线)

(3)找找歌曲有哪两条旋律线是相同的?为什么?(第一、三条是相同的,因为两句歌曲的旋律一样)

(五)唱唱、玩玩:

1、跟录音再唱歌曲,要求大胆唱准音高。

2、师生共同玩歌词接龙游戏,教师适时点拨。

(1)师生接龙(2)男女接龙 (3)分组接龙

(六)唱唱、跳跳: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唱这首歌了,那么你们会跳吗?

1、学生创编大雁飞的动作。

2、跟教师齐跳。

3、(多媒体)观看台上小演员表演;边看边思考:小演员们是怎样把歌曲的美感表现出来的。

4、齐跟屏幕中的小演员边唱边律动,要求把歌曲的美感表现出来。

5、每组选出一名领头雁,带头边唱边律动。

6、齐跟伴奏再唱一遍歌曲。

(七)小结

四、巩固练习吹奏牧童笛。

1、指名说说音怎样按。

2、齐练习吹奏“do”的长气息与短气息。

3、游戏。

五、总结。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咏鹅》的创编与表现,大胆地展示自我。

2.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3.了解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并能正确运用到音乐之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二)教学难点

创编表演,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1、欣赏图片――联想古诗。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会想起哪一首古诗来呢?(出示课件)

2、朗读古诗――体会诗意。

提问:诗中描写的是一只什么样的鹅?

教师总结: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游水好戏、悠闲自在的情景。

二、明确目标

1、学唱歌曲《咏鹅》,回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鹅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

2、了解反复跳越记号的用法。

3、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三、效果预期

四、任务呈现

歌曲学习,深入体会音乐,初步感受歌曲节奏。

1、有韵律的朗诵《咏鹅》――区分歌曲两乐段不同节奏的歌词。

导言: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有韵律的朗诵这首诗,让诗中优美的白鹅游动起来。

学生活动:跟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来朗诵歌词。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朗读两种不同节奏的歌词。

鹅 鹅蚨 0 蚯项 向天蚋 -虬 毛蚋÷ 水蚝煺 拨清虿-‖

鹅 鹅蚨 曲项 向 天 蚋 -虬 毛蚋÷ 水蚝煺 拨清虿-‖

2、在歌曲伴奏中,律动朗诵《咏鹅》――体会音乐情绪。

导言:如果我们把这首诗插上音乐的翅膀,你们想想小鹅在湖面游水时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活动:感受歌曲旋律,体会在音乐的衬托下,小鹅在湖面快乐游水的古诗意境。

五、自主学习

学唱歌曲,感受鹅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

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导言: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曲送给你们,希望你们的小白鹅在湖面上快乐的游水。

2、练习歌曲中读白的节奏――学生掌握休止符的唱法。

提问:你们注意到歌曲中出现了小鹅的叫声吗?

(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它的节奏。

X XX | X O |

(1)练习读准节奏。(注意:休止符)

(2)师生合作演唱歌曲。(钢琴伴奏,学生只唱读白部分。)

导言:加入你们这些可爱的小鹅叫声后,湖面仿佛又游来一群小白鹅,正仰着脖子唱歌呢……

3、出示歌谱,聆听歌曲录音――复习反复跳跃记号。

提问:歌曲中一共唱了几遍这首诗?

请学生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反复跳跃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4、分乐段学习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变化,唱准旋律。

(1)学习歌曲第一乐段。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听唱歌词,教师纠正音准。

教师引导学生听辨两个乐句结束音的区别。

(2)学习歌曲第二乐段。

导言:还记得小鹅的叫声吗?(学生演唱)听到小鹅的呼唤,远处又游来一群美丽的小鹅,看到这么多伙伴,小鹅兴奋极了,于是它又升高5度来演唱,表达它对新伙伴的欢迎。

教师引导学生听两个结束句旋律线的变化,用更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问题预设:每个乐句的结束音的音准,学生容易唱混淆。

解决方法:

分乐段进行聆听,演唱每乐句最后两个小节。在演唱时,教师用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每个乐句的结束音,并利用教学课件中“小鹅”游水的旋律线,帮助学生找到乐句间的不同结束音,从而唱准每个乐句。

5、学生随教师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根据学生演唱情况,进行纠错指导。

问题预设:

A、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节奏学生容易唱混淆。

解决方法:

提示学生在休止符出现的地方,闭一下嘴,或握一下拳。帮助学生唱准休止符,从而区分两个乐段的节奏区别。

B、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的旋律学生容易出现音准问题。

解决方法:

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师弹唱两个乐句,引导学生边聆听边对比两组旋律的区别,找出音高的不同,并跟琴演唱旋律,感受音高的不同,再巩固练习,完整演唱两个乐句。

6、随歌曲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春晓》,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3、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教学重点、难点:

1、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2、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哪位同学能够用你的歌声来表现春天呢?

——让学生自由演唱。

3、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

美春天的古诗呢?

三、古诗文化

1、刚才有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仅仅用了20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吧!

——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2、提问: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生自由回答。

3、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

——师配乐朗诵。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能唱一唱,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想听听吗?

1、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2、出示歌单,老师做示范演唱。

3、老师逐句教唱。

4、老师唱词,学生唱la音。

5、轻声演唱歌词。

6、解决难点:

1)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四个动作:听、听、看、摇头。

2)最后一句附点节奏

7、再次轻声、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领唱,男声伴唱。

9、男生领唱,女生伴唱。

10、分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11、教师指挥完整演唱一遍。

五、歌曲处理

1、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后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2、排练合唱《春晓》,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节目——大合唱《春晓》。

六、小结

感谢全体同学,你们的歌声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齐唱歌曲)

教学反思

最新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鲁冰花》、《小白菜》

2、游戏跳格子

3、听辨音的高低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小白菜》,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线条级进下行,每句落音依次下跌,形成带有哭泣性质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一个旧时农村中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凉凄苦的心情。

2、引导学生欣赏歌曲《鲁冰花》,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一部分旋律采用羽调式并下行,表现了女孩对家乡、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凄婉伤感的情绪。第二部分调式转为大调式,节奏活跃,给人带来明亮、温暖的感觉,这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但旋即音调跳跃动荡,情绪变得激动起来,表现了无奈的感慨与执著不渝的渴求。随着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现,又使人深深地沉浸在魂牵梦萦的不尽思念之中

3、组织学生参与《跳格子》游戏,巩固四分休止符,训练思维的敏捷。

4、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白菜》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二、引导学生欣赏歌曲《鲁冰花》,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一部分旋律采用羽调式并下行,表现了女孩对家乡、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凄婉伤感的情绪。第二部分调式转为大调式,节奏活跃,给人带来明亮、温暖的感觉,这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但旋即音调跳跃动荡,情绪变得激动起来,表现了无奈的感慨与执著不渝的渴求。随着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现,又使人深深地沉浸在魂牵梦萦的不尽思念之中。

2、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白菜》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3、5、6六音进行练习)

4、复习《唱给妈摇篮曲》指明学生演唱(其余学生评价)边听音乐边唱边表演

二、欣赏歌曲《鲁冰花》、《小白菜》

1、谈话:老师今天又带来两首歌曲《鲁冰花》、《小白菜》,请小朋友们听后说说这两首歌曲讲述的内容好似什么?

(放录音后师生交流)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任翁的名字,?桓鼋小堵潮ā罚桓鼋小缎“撞恕罚饬绞赘枨际嵌月杪璧乃寄睿尘安灰谎芊治鲆幌拢壳氪蠹以偬槐摺?

2、复听这两首歌曲。(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这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生:自由回答后,幻灯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

3、设问: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师生讨论演唱形式与这两首歌曲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再次复听,在轻声跟录音哼唱

三、游戏:跳格子

1、导入: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跳格子》,看哪个小朋友跳得最棒

2、讲游戏规则(教师边讲边示范)格子中的“Х”是一个代号,可以是节奏,可以是任意唱名或模拟动物的叫声等等“0”代表休止符。

3、方法:可以任意一个方向切入跳格子

A、教师执棒,学生跳格子试一次

B、学生执棒,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最准确

C、依次轮流,从不同方向进行跳格子。

四、教学小结:

齐唱《鲁冰花》、《小白菜》结束课程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大拇指、中指、小指印出小蚂蚁的外行特征。

2、尝试进行想象添画,体验手指印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蚂蚁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红、黄、绿等颜料。抹布每组2块。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引入。

师:小朋友好,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今天我们一起玩个手指游戏吧。

(二)欣赏蚂蚁绘画图,学习印画方法。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用食指、小拇指、大拇指印画蚂蚁。

师:“我要用我的手指头请出一个好朋友。看看老师用了哪几个手指头?”方法:用食指印画蚂蚁的头,小拇指印画蚂蚁的胸,大拇指印画蚂蚁的腹。并用勾线笔添画蚂蚁的一对触角和六只脚。

要求:将蚂蚁的头、胸、腹部连接。

2、幼儿示范印画。引导幼儿尝试画出不同形态的蚂蚁。

“师:谁想用你的手指头,请出蚂蚁呢?”

3、引导幼儿为范画进行想象添画。

师:“哇,蚂蚁有这么多好朋友,你猜猜她们要去干什么?”

(三)教师提出作画要求。

1、印之前要想一想用什么手指印小蚂蚁身体的各个部分。

2、印好后想想你的请出你的小蚂蚁在做什么?再添画触角、脚和背景。

3、如果你想换一个颜色印画时,要在抹布上把手指擦干净。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指导幼儿用正确方法印出小蚂蚁的外形特征。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重点指导幼儿想象添画。

(五)展示作品,师幼从小蚂蚁形态、构图、颜色搭配方面进行共评。

活动反思:

这一活动主题源于幼儿对生活中某一事物---小蚂蚁的关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本次活动之前,我和孩子们共同了解了蚂蚁的生理构造,一改我们以往印象中蚂蚁有很多只脚,长的像毛毛虫的模糊概念。孩子们了解了蚂蚁的外形、居住方式以及寻找实物的方法。这些有利于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对画面的想象。从孩子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将自己的想象展示在自己的画纸上,有的孩子说我的蚂蚁在练气功;我的蚂蚁在吃西瓜。整个活动相对时间比较长,活动中所以适用语言指导不够严谨,例如在介绍用食指、小拇指、大拇指印画蚂蚁的过程比较混乱。

对活动的重难点把握不准,在预设中我以为会有很多一部分孩子对于蚂蚁身体的连接掌握的不好,但正好相反,孩子们兴趣很高,印出蚂蚁对他们不在画下,而这个时候如何让他们为画面添画创设新的主题便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我在示范中只是简单的示范了蚂蚁搬西瓜的过程,结果孩子们的作品不是搬西瓜就是搬石头。

固定了幼儿的想象。在下次活动中我准备出示一副蚂蚁王国的示范画——展现了蚂蚁各忙各忙的景象,让孩子说说自己的蚂蚁在干什么?重点让孩子表现出蚂蚁不同状态下的动态。例如“搬东西、运东西、推东西、扛东西”或者一些简单的动作,蚂蚁在洞里睡觉、在草丛中跳舞等等,拓展幼儿的想象,丰富画面。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明亮的声音和谐地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能认真聆听乐曲《晨景》,感受乐曲的情绪,并能随乐律动。

3、能认真聆听歌曲《早晨的歌》,能随乐轻声跟唱歌曲,并能积极参与歌曲的律动。

4、了解重唱、合唱等音乐形式,并能自主为《清晨》设计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

1、能和谐地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和谐地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听闹钟响了,早上起床,你都会干些什么呢?让我们跟着音乐用动作来告诉老师行吗?

(CAI:播放《早晨的歌》)

1、请同学们随音乐进行律动。

三、教唱歌曲《清晨》

1、学唱《清晨》第一段

①学生聆听音乐《清晨》第一乐段。

②学生用la轻声模唱曲谱。

③用琴带唱歌词。

④学生有感情地轻声演唱第一乐段。

2、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第二声部

①学生聆听音乐《清晨》第二乐段第二声部。

②请同学朗读第二段歌词。

③解决歌曲中两段音乐不同的地方。

④学生跟琴用la轻声模唱曲谱。

⑤学生跟琴轻声唱词。

3、学唱歌曲第二乐段第一声部

①学生聆听音乐《清晨》第二乐段第一声部。

②学生用U轻声模唱曲谱。

③学生跟琴轻声唱词。

4、学会合唱《清晨》第二乐段

①学生聆听音乐《清晨》第二乐段。

②全班合唱《清晨》。

③学生试着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5、学会重唱《清晨》第二乐段

①请一个同学和老师一起试着重唱《清晨》第二乐段。

②请同学们试着说说三重唱,四重唱的概念。

四、参与表现

师:这是一首非常美的英国民歌《清晨》,(CAI:出示歌单《清晨》)首先,我们一起来歌唱早春的`清晨,然后再一起合唱深秋的黄昏,好吗?

①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清晨》全曲。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种演唱形式,你还能为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吗?你觉得,怎样唱,才会让这首歌唱得更美呢?分小组讨论一下,等下再请你们组的同学一起配合完成表演,好吗?

②学生分组讨论用什么演唱方式来演唱这首歌。

③学生分组表演。

④学生间相互评价,评出唱得最好的一组。

五、总结

师:清晨是美丽的,我们的歌声更加美丽!今天,同学们把《清晨》这首歌用自己的方式演唱了出来,而且唱得非常动听,愉快的结束了我们这堂音乐课!谢谢同学们的表演,让我们相会在下一次的音乐课吧!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1.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

教学重难点: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一)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1.在教师指导下将歌曲集体演唱一遍,使学生感受节奏、速度和情绪。

2.教师给出节奏卡片。

学生分组按节奏拍手练习。

3.每两人一组发给碰铃和响板,按卡片上的节奏练习。

4.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舞家娃娃真幸福》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听歌曲的录音。

2.学生四人为一组学习彝族集体舞的走步与拍手。

3.教师引导每组学生随歌曲跳简单的彝族集体舞。

4.教师请出跳得较好的学生作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励其他学生。

5.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的彝族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大方地跳给爸爸和妈妈看,并能在家里寻找一件能敲击出清脆声音的物件,制作打击乐器。

一年级音乐优质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重点难点

1.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演唱歌曲。

2.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等。

教学流程

一、师生问好!

要求:轻巧、有弹性。

二、新课教学。

一)新课谜语导入:

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

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

二)玩乐器:

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一个叫大鼓。

×××(嗨你好!)

一个叫小鼓,也叫小军鼓。

×××××(你好小朋友)

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师:大鼓小鼓真有礼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们问好呢?运用生动的语言邀请学生进行乐器的敲击。

3.找出合适衬词,为歌曲学唱做好准备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为大小鼓在声响和击奏方式上分别找出合适的衬词。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运用于歌曲的学唱而并非完全一致的按照书本上的来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有效的提升了他们对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

三)歌曲教学。

1.通过使用教师设计的课件,让学生用互相合作的方式,运用听唱法、模唱法进行歌曲旋律的学习。

2.教师进行歌曲的范唱。

3.学生将自己在前一环节选择好的衬词便成歌曲的歌词,并进行演唱,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学唱的过程,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的给予其个人发挥的空间,并适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练唱时的困难。

4.完整的演唱所学习的歌曲,分组合作来进行演唱。可由一个组演唱歌词,一个组演唱衬词。轮流来。

5.教师对所有同学的表现进行肯定。

6.音的强弱—游戏、演唱、演奏环节

(1)节奏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通过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来引入:

××××│×××│

↘↗↘↗﹨↗﹨↗

我的小鼓咚咚咚,

××××│×××│

我的大鼓咚咚咚,

××××│×××│

大鼓响来我跺脚

××××│×××│

小鼓响来我拍肩

(2)音乐律动游戏“大鼓、小鼓””

在学生对强弱对比有一个初步认识的时候,引入音乐的律动。请学生围成圆圈,听音乐律动。当听到大鼓和你问好的时候,用脚有节奏的敲击“”;当听到小鼓和你们说话的时候,用你的双手拍肩。让学生体会强弱规律在音乐中的体现。

7.律动、创编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歌词的创编。如发现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有困难,可启发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模仿动物的叫声来改编歌词。(例:公鸡在唱歌喔喔,小鸡在唱歌叽叽叽……)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歌词后,教师拿出动物的头套,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律动,边唱,边表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用乐器为他们伴奏。在唱唱、奏奏、跳跳中完成本课。

三、小结。

师:本节课通过和大鼓小鼓一起学唱歌曲,使同学们认识了大鼓、小鼓,并能边演唱,边运用大鼓和小鼓来进行伴奏。同学们的表演能力、音高节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音乐中力度变化的处理也做得十分恰当。请大家不要忘记了大鼓和小鼓,回家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一听!(播放歌曲《大鼓和小鼓》)

四、师生音乐再见!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小胖胖》。

2.根据歌曲叙事性特点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

3.学习歌曲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培养讲文明、懂礼貌、有错就改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演唱歌曲。

2.结合歌曲故事进行歌表演。

教材分析

《小胖胖》是一首领唱和齐唱相结合的叙事性歌曲。歌曲以旁观者的口吻,叙述了“自己”所见到的小胖胖在对待长辈时,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及公众相应的反应,鼓励儿童讲文明、懂礼貌、有错就改。

歌曲上句为五声徵调式,落音为re、sol,下句转到五声宫调式,落音为sol、do,结束小节为开放式终止,结束在sol音上。歌曲音域虽然只有六度,但曲调真挚、朴实,富于童趣,加上领唱和齐唱两种不同演唱形式的结合,产生一问一答、趣味盎然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初次聆听歌曲《小胖胖》,了解歌曲演唱内容,歌曲有几段歌词?

复听歌曲《小胖胖》,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变化?

学生试着跟范唱演唱红色齐唱部分。

二、《小胖胖》歌曲学习

师:听老师唱一遍歌曲,同学们在心里跟着唱一唱,边唱边感觉一下哪个地方唱起来有些困难。

生:跟着老师的范唱默唱。

师:解决最后一句的问题。

大家一起来看看谱子,旋律有一些起伏,注意音准,尤其最后一小节的“摇”字是一拍,要唱准一拍,但是不要延长,准确地唱出“哎呀呀”,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练一练。

生:尝试演唱歌曲第一段。

师:评价学生的演唱,提出问题。歌曲中一字多音的'地方比较不好把握,要注意音准。

生:演唱歌曲第一段,关注一字多音的地方。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第二段歌词,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处理练习。

生:欣赏歌曲《小胖胖》动画,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小胖胖》伴奏,再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小胖胖》表演唱

1.师:歌曲讲的是小胖胖从没有礼貌变成了有礼貌讲文明的孩子,我们用齐唱,领唱的演唱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我们分成几个小组,大家一起来分分角色,唱一唱,演一演。

2.分组练习。

3.分组演唱。

4.师生共同评价。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领唱”和“齐唱”的形式,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几位同学合作,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11

编写:

执教:

教学目标: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3.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

4.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

5.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和《大鼓和小鼓》。

教学内容:

1.歌曲《大雨和小雨》

2.歌曲《大鼓和小鼓》

3.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

4.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二)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重点:

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教具准备:

1.五个盛水的瓶子、碟子及课堂打击乐器。

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准确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4.能创造几种声音。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设计目的:丰富学生的知识。)

3、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鱼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16 4969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