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习题【精编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本书探讨了20世纪的重大事件与变革,分析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呼风唤雨的世纪》习题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呼风唤雨的世纪》习题 篇1

一、【教材简介】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小学语文课标实验版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科技成就”这一专题中的首篇精读课文。它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1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帮助学生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二、【学情介绍】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飞速发展的年代,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活跃,对于未来的世界,学生更加充满好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关科学常识,提高阅读能力和速度,激发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叙述方法。三、【设计理念】

1、整合资源。运用组块阅读教学策略,有机整合“口语交际、习作、宽带网” 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教学内容上作统筹安排。2、扎根语文课堂。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在课堂上,对这些科学知识不能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依据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避免上成科学常识课。

3、引导自主学习。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讨论交流等形式,自主体会,咀嚼文本精华,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质疑理解、品词析句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了解、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五、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六、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七、【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探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八、【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      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改观、程控电话、因特网”等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感悟设问句的作用。二、教学重点: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三、教学难点:理解中心句,区分近义词。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设计意图课前演说评议演说内容,给予相应指导 3分钟 培养听、说能力。释题导入师生书写课题, 理解课题。 2分钟  理解“呼风唤雨”、“世纪”的意思。  学习生字新词交流预习收获1请学困生读二会字词后再齐读。 2同桌合作学习:给四会字组词,识记“赖、耕、幻、核”字形,区分形近字。 3让学困生读词语,齐读识记。 4听写部分词句,当堂订正。 5交流预习收获,读册p66 内容。     15分钟   1在课前先学的基础上,指导学习字词。   2利用听写的方式,巩固字词,交流信息,了解科学常识。  读通课文自主质疑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范读③④节,同桌互练。 3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评议。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5、通过读书,你了解到课文的哪句话与课题的意思相同呢?出示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抓住疑问词自主质疑。(为什么……?) 了解课文开门见山的写作特点。     10分钟   1给予充分的读书时间,为读中感悟做好铺垫,提高范读的针对性,加强个别读指导。   2引导把握中心句与质疑的学法运用。     认识设问句区分近义词1第②节有几句话?你读懂了哪句话?(指名读,个别说。指导认识设问句,区分近义词。) 预设: ★用简单的句式归纳第一句的意思。 ★理解“发现、发明”的区别。 ★ 完成选词填空练习。   2 释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0分钟 1体会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2在语境中理解“发现”和“发明”,“改观”与“改变”意思的不同。   3指导学生抓住第②节的2、3句,练习用“因为……所以”句式解答问题。

第二课时一、      学习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学习课文举例子、作对比的说明方法。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二、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三、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设计意图   交流资料 复习导入1交流书p159宽带网内容和收集的科技成就,提炼信息要点。 2二十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多么大的不一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探究。   5分钟 了解收集资料的情况,指导学生运用句式:“……使(为)……”介绍资料主要内容。  独立阅读读中感悟合作交流 研读课文1独立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思考每小节写了什么? 2指名朗读,说各节大意。提炼出小标题: ⑴ 昨天的幻想

⑵ 今天的现实

⑶ 明天的畅想 3出示合作交流研读方法:

⑴ 找出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⑵ 轻声读重点词句,写批注。

⑶在小组练习朗读,相互交流批注内容,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材料。             10分钟 1朗读贵在“悟”字。在自主阅读中“悟情”、“悟理”。 2通过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同时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专题汇报全班交流理解词句点拨写法

预设:★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⑴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学习排比句式。出示练习: a在农耕社会,没有______,没有______,没有______,也没有______。

b在二十一世纪,有______,有______,有______,也有______。  ⑵“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结合电视节目谈认识。

⑶你最喜欢哪些词句?理解重点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板写:引用诗句)选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春风” 指的是——(科学技术)“梨花”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和发明。如电视机……) ★    汇报交流第4自然段──“今天的现实”: ⑴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就事例?板写:举例子、作对比

⑵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事例? ⑶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汇报交流第5节──“明天的畅想”:⑴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 (板写:引用名言)

⑵ 你怎么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                 15分钟     1   练习a是对学生阅读文本的情况检查与知识巩固; 练习b是对学生遣词造句和观察思考能力的训练。           2通过相关词句的学习体会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神奇、美好。           3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表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变。畅想未来及时练笔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快速自由读全文,再次提出疑问。 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现实。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21世纪里,科技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a同桌交流:《未来的……》 b全班交流、点评。 3指名小结学习收获,总结写法。           8分钟   及时的练笔使学生学以致用,目的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介绍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的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2推荐路甬祥先生为少年儿童写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3布置作业(略)。   2分钟   引导学生课外积累名言,阅读科普读物。

《呼风唤雨的世纪》习题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改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初步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感受对比说明的表达效果。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有这些先进的东西很方便,为什么会有如此方便的东西呢?这些先进的东西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呢?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威力,是在20世纪发明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课题。

(2)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们会到谁?(想到神仙呀。因为他们能呼风唤雨!那谁能我们解释一下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

呼风唤雨;原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现在我们就和路甬祥叔叔一起感受生活的精彩。)

2.自读课文,领会生字

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把读不好的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读、理解,相机出示图片帮助理解词语:

(农耕社会依赖潜水艇、船舶、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腾云驾雾、归根到底、出乎意料)

2、读句子,把自己读不好的句子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纠正字音和断句等。(长句不好读,外国人的名字不好读、多音字易错、翘舌音度不准。。。。)

3.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找中心句)是谁来呼风唤雨呢?靠什么呼风唤雨?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说明)

2.把你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并说说你的体会。(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体会到了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生活和精神上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体会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

4.精读课文,领悟变化

1通读全文,请同学解释发现和发明的区别?课文中的这些科技产品那些是科学家发现的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哪些是发明的?哪些是发现的?同学自由回答!

(发现: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则是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发现在第4自然段“人类登上月球……天体”。(发现的)

“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远洋船舶”。(发明的)

2.精读第三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说现在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都不敢想的?过去的人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中?体会比较法的妙处!(因为现在的科学技术,在王公贵族那个年代是不能达到的。所以他们当然连想都不敢想。过去的人们生活是没有电灯,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他们只能用蜡烛照明,马车代驾,蒲叶代扇,飞鸽传书等等是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人们只能在。。。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比较法的好处:突出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其威力是连过去王公贵族都不敢想象的)

3课件出示:“人类在上百万的历史中……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简介农耕生活的特点: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小农经济,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人们顺从自然,依赖自然)

虽然他们当时不能改变自然,但他们有美好的愿望吗?(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联系生活说说“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哪儿实现了?

(A、千里眼是电脑上安的可视屏,可以通过电脑看见对方;

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真厉害!天文望远镜看得太远了。

B、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

C、电话就是顺风耳,千里之外一通电话就听见了,电话上还可以实现千里眼,电话上有可视屏,一拨电话一边用上千里眼,一边用上顺风耳了。)

小结:我们祖先的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谁能再举出一种吗?

(实现了祖先想到水底去看一看的愿望。还有宇宙飞船,祖先不可能到外太空去看看。以前挖土都是用锄头,现在用挖土机,用大卡车运。有机器、汽车来帮忙。)

4: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我们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骄傲了!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哪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并说说诗的出处和含义?

(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觉得怎样?(多、大、快,一夜之间,时间很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难怪作者会说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百万年的总和。)

小结:20世纪我们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1.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说说都是在围绕哪一句话?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句。那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呀?

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自豪、激动、高兴的心情。

2带着对课文的体会,带着丰富的情感把整篇文章再读一遍。

6.课外延伸,突发奇想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的确,20世纪,让我们感受到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在新的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

(我希望汽车把汽油换成太阳能,这样就能更加美化环境,没有空气污染了。很不错,是个有环保意识的孩子!我能像在飞机上一样,到宇宙航行,到星球上安家,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我觉得现在大都是白烟,希望以后做出摩托车不污染环境。那生活多么好啊,环境多清洁呀!乘空中客车上月球旅游;机器人保姆。孩子们,你们太有想象力啦,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奇迹会出现的!)

7、总结全文

同学们,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思考写下了!

(应该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钻研科学,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我觉得应该好好学习,长大

1、你们的志向远大。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的21世纪

四。作业: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也请他们说说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1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五。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自问自答

↙↖作比较

科技→发现和发明

16 5164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