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精选1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故事《丑小鸭》,引导学生理解自我价值与成长的主题,培养同学们的同情心与包容心,激发学习兴趣。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地动仪》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5、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张衡设计制造的地动仪。

重点难点:

1、理解地动仪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插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家地震局都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地震预报;将地震灭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可是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地震预报的呢?通过学习课文,你就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看图、说图意,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2)重点分析生字。

3、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词语。

四、学习感悟,精读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汇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习汇报读懂的内容。

2、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

(1)默读第5~10自然段,弄清下面的的问题。

张衡是怎么会知道陕西会发生地震的呢?他所设计的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A、因为在张衡生活的年代,地震频繁,有好几次就发生在洛阳附近,引起了张衡的注意。

B、张衡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制成了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所以最先知道陕西发生的地震。

C、地震仪是用铜做的,直径八尺,样子像个大酒坛,在外壁上倒挂着八条龙。八条龙的龙头,分别朝着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都含有一个铜球。每个龙头下面,蹲着一只铜蛤蟆,哈蟆仰着头,张大嘴巴,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对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张开,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掉在铜哈蟆嘴里。

D、陕西地震那天,地动仪朝西面的龙嘴里的铜球落下来了,所以张衡知道京都西面发生了地震。

3、图文对照,加深理解。

(1)先看图,想想图上所画的内容。

(2)再读课文第8、9自然段,看看与图上内容是否相符。

(3)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4、激情朗读。

5、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老师引导,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你想不想介绍给别人呢?

三、讲解地动仪。

1、自由写、说(围绕课文8、9自然段)

2、上台讲解。

3、评比、指导,(注意条理性、语言通顺,内容充实)

四、延伸小结。

张衡通过多年的摸索,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板书设计:

17 张衡和他的地震仪

伟大的科学家 精通天文历法

地动仪:测定地震、精巧、灵敏、准确、造型美观

[《地动仪》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地动仪》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2

教学目标

1比鲜侗究紊字,会写课后的字,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绷废澳读课文,了解地动仪的样子及作用。

3绷私馕夜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感受文章清楚有条理地介绍地动仪的方式及作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笨渭出示地动仪。

2庇米约旱幕八狄凰担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3毙∨笥衙侨险婀鄄炝说囟仪后能告诉老师地动仪是谁发明的吗?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地动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弊杂啥量挝模标出自然段序号。

2比Τ鑫闹写餍『烀钡纳字娃娃,多叫几遍它们的名字。

3奔觳槭蹲智榭觥(指读带生字的词语,多媒体展示或使用词语卡片。)

4敝该分段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感悟体会

1背鍪镜囟仪的模具或课件。

2毙∨笥驯叨量挝谋哒页雒栊吹囟仪样子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继出示课件。

①请小朋友找出方位词:

东、南、西、北

②课文为了说明地动仪的外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③用“……像……”说一句话。

④齐读第4自然段。

⑤教师:地动仪是如何工作的?将有关句子用“”画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自由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⑥为什么张衡要发明地动仪?

先在学习小组内讨论,然后抽生回答。

教师小结:就如同学们所说的,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希望免除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为人类造福。

五、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笨醋帜唬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特点。

2彼邓的母鲎肿钅研础D愀大家提个醒。

3蹦隳苄春媚母鲎郑壳朐诤诎迳鲜允浴

4苯淌κ痉缎瓷字。

5毖生描写,教师巡视。

6毖生作业展,评议写得好的,给字戴小红花。

六、拓展训练

1被惚ㄊ占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

2卑压适陆哺家里人听。

附:板书设计

[《地动仪》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3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分辨蘑菇的不同品种,了解它们的性质。

2、再现已有经验,把握表现重叠的简单方法,乐意争当采蘑菇的小能手。

活动准备:

1、各种蘑菇的实样及图片。白蘑菇、香菇、草菇、金针菇、茶树菇、杏鲍菇、鸡腿菇

2、云南高山的背景图,幼儿人手一份纸剪的高山纸样,白色特种彩棒和炫彩棒

活动过程:

一、再现经验(说说蘑菇的品种及蘑菇的营养)

1、用谜语引出蘑菇

今天有位小客人要到我们这里来,请你们猜个谜语,如果猜对了,小客人就会出来了。(生来像小伞,树下把安家,小伞收不拢,做菜味道鲜)。(蘑菇)

2、介绍蘑菇的品种

出示实物1(香菇)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香菇和蘑菇什么不一样呢?(颜色)

出示实物2(鸡腿菇)为什么大家喜欢叫它鸡腿菇呢?原来是它的柄特别的粗,就像公鸡的鸡腿一样粗壮有力。

出示实物3(草菇)这个是草菇,和白蘑菇比它的个子比白蘑菇矮,是矮矮的。

出示实物4(金针菇),这个细细长长的是谁啊?原来他是喜欢一堆堆的在一起。

出示实物5(茶树菇)这里还有一个朋友,它的样子和金针菇长得很像它有一个和金针菇不一样的名字,就是茶树菇。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菌菇”。这些都是蘑菇家族的朋友

3、了解菌菇的营养价值

你们吃过菌菇吗?菌菇可以派什么用呢?(根据孩子的回答及时调整)菌菇的营养也很丰富有:蛋白质,维生素。能够增加抵抗力。

是不是所有的菌菇都可以吃呢?(出示毒蘑菇),原来颜色鲜艳、花纹排列整理、从来没看见过的颜色的蘑菇是有毒的,颜色越是鲜艳的蘑菇越是有剧毒的,万一误食还会危及生命。

二、观赏讨论

1、了解菌菇的生长特点--一堆堆、一簇簇

大家都喜欢吃菌菇,我们现在吃的菌菇大都是人工培养的,真正的野生的菌菇营养要比人工培养的更好!野生菌菇生在在哪里呢?他们的家乡在云南。

2、了解重叠的前后左右关系

这些菌菇有的排在前面,有的躲在后面,层层叠叠。

在云南谁是采蘑菇的能手呢?云南的小朋友,听,小朋友们唱着歌到山里采蘑菇了(播放歌曲)今天我们跟着云南的小朋友一起上山采蘑菇好不好啊?

......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谁住顶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4

《丑小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语教材新选课文,安排在第4册第4课。它揭示了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深刻道理。对于低年级学生,如果机械说教,生硬灌输,就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设计了乐学法。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读文,按照丑小鸭的经历特点提出乐学措施:比快,比准,比说,让学生热烈而紧张的氛围中学习。

看了第一幅图,结合课文,学生很快提炼一个“丑”字--丑小鸭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比起其他小鸭毛黄、嘴小、身胖来,确实很丑。

看了第二幅图,结合课文,学生也很快地提炼出一个“苦”字--丑小鸭在家中受欺负,哥姐咬,公鸡啄,小姑娘讨厌;在外边也受欺负,小鸟讥笑,猎狗追赶。它只好“躲”,“悄悄地过日子”,最后冻僵在冰上。岂不是很苦吗?

看了第四幅图,结合课文,经过一番讨论,终于提炼出一个“变”字--丑小鸭飞向湖面,在镜子般的湖水中见到了自己的影子,丑小鸭变成了洁白美丽的大天鹅。

其次,引导学生根据“丑”、“苦”、“变”三个字,由表及里,再提炼出反映实质的三个字来,进而理解本文的主旨。

丑小鸭的“丑”,学生易于辨识,但要找出与“丑”相对的内核来就比较困难,经过提示和讨论,终于得出一个“异”字--丑小鸭的蛋“特别大”,丑小鸭出生要迟好几天,丑小鸭一出蛋壳就“又大又丑”,这些“异”暗含着丑小鸭本来是一只天鹅。如果与其他鸭子没有两样,哪会有后来的“变”?

然而与“苦”对应的内质是什么?用一个什么恰当的字?这是难点。教学时,我们列出系列问题:丑小鸭在家挨欺,是甘心忍受,还是另有行动?(离家出走)在外边也受欺,一见到天鹅,丑小鸭有什么内心活动?(又惊奇又羡慕)天气越来越冷,丑小鸭回到受欺的环境中去了吗?结果怎样?(冻僵在冰上)这一切说明丑小鸭不简单。紧扣第三幅图联想补充,学生终于归纳出绝妙的“志”字--丑小鸭不甘心受欺,向往天鹅。宁可冻僵也不向原来的处境屈服,充分表现了他是有“志”的。

第三个字是“情”--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既惊且喜:“啊,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吗?”这一反诘句表现了丑小鸭惊讶自己会变得如此漂亮,结合末了一句,他满怀喜悦地发现,自己再不是丑小鸭了!这种“情”还含蓄地暗示了丑小鸭的内心活动,从此他再不孤单、苦恼、受欺负了。自豪感不言而喻。

“丑”--“苦”--“变”--,“异”--“志”--“情”,这六个字分别构成两组,前一组反映现象,后一组揭示本质,从丑小鸭成长、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领悟到深刻的哲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做到丑不厌弃,苦不失志,变不自满。由于采用比赛的方法,学生思维活跃,联系实际,获得了深刻的启迪。他们乐意这样学习。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四(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5

教学内容:

《三字经》中的“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文内容明白只要努力用功读书,就会取得好成绩的道理。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

3、明白学习别人的优点可以使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对“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内容及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

三、明理品读

四、拓展升华

五、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两篇小故事,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这两个故事讲的都是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祖莹吟诗、李泌赋棋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讲的是什么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这两个故事有关的“三字经”。

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

1、出示诗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教师语速适中,使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读准字音)

(3)指名读(多种形式:拍手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接龙读……)

2、理解诗文

(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讲解:赋棋、彼、尔、效等字词的意思。

(2)指名讲解诗文的意思(学生尝试讲解,教师适时补充)

(3)教师对诗文意思进行小结: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你现在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地读书。

三、明理品读

1、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成绩?

2、我们应该向他们俩学习什么?

3、让我们再来把这两句三字经有感情的读一读(自由读后齐读)

四、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能效法他们,从小就努力用功地读书,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三字经》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农具》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比鲜侗究紊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蹦苤鞫发现汉字的特征,并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绷私獬<农具的基本特征和作用,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发现汉字特点,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实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向家人或亲戚了解一些常用农具的名称和用途;收集农具图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辈シ排┟癫ブ帧⒉逖怼⒏畹镜穆枷瘛W詈蟪鱿滞侠机、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图。

2敝竿继富埃盒∨笥眩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农具)

板书课文题目:农具。

3笨挝睦锔我们介绍了很多农具,我们一块儿去认识吧!

二、学习课文,自主识字

1鼻氪蠹易约憾量挝模叫一叫这些农具的名字。遇到戴红色拼音小帽的生字多读几遍。

2敝该读。

教师:你觉得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教教大家。

3苯淌Τ鍪旧字卡片,学生抢读。

4笨火车检查读。

5狈⑾痔骄浚归纳学法:

(1)自读生字,你发现哪些字有共同之处?

(2)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内的伙伴听听。

(3)全班交流,相机贴出词语卡片。

镰刀 铁铲 锄头(钅)

箩筐 簸箕 背篓(竹)

扁担 拖拉机 插秧机(扌)

(4)想一想,为什么第一组都是金字旁、第二组都是竹字头、第三组都是提手旁呢?你还知道哪些带有“钅”“竹”“扌”的字?

(5)说一说:我们按偏旁归类的方法记忆生字,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汉字的意思和它的偏旁有紧密联系,我们按以偏旁归类的方法学习生字,识记生字的字形,字义就更容易记了。

6逼攵链视锟ㄆ,注意读准字音。

7背鍪究挝呐┚咄肌

教师:我们来给这些图片加上名片,谁愿意把名片(词语卡片)贴在相应的图下?

指导学生上台贴,台上台下互动,一起找名片、读词语,老师及时评价,给予鼓励。

三、拓展知识,自主实践

将学生收集的课文以外的农具图片(农村小学可带实物)集中在一起,形成“农具园”,让学生自己去认一认、读一读或摸一摸、问一问、说一说。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背鍪疽写的字,让学生读一读,找规律:“割”左宽右窄,“担”等6个字左窄右宽。

2笨纯此能把这些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重点指导:插、割、器。

3币导学生展示、评价。

[《农具》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地动仪》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比鲜侗究紊字,会写课后的字,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绷废澳读课文,了解地动仪的样子及作用。

3绷私馕夜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感受文章清楚有条理地介绍地动仪的方式及作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笨渭出示地动仪。

2庇米约旱幕八狄凰担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3毙∨笥衙侨险婀鄄炝说囟仪后能告诉老师地动仪是谁发明的吗?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地动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弊杂啥量挝模标出自然段序号。

2比Τ鑫闹写餍『烀钡纳字娃娃,多叫几遍它们的名字。

3奔觳槭蹲智榭觥(指读带生字的词语,多媒体展示或使用词语卡片。)

4敝该分段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感悟体会

1背鍪镜囟仪的模具或课件。

2毙∨笥驯叨量挝谋哒页雒栊吹囟仪样子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继出示课件。

①请小朋友找出方位词:

东、南、西、北

②课文为了说明地动仪的外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③用“……像……”说一句话。

④齐读第4自然段。

⑤教师:地动仪是如何工作的?将有关句子用“”画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自由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⑥为什么张衡要发明地动仪?

先在学习小组内讨论,然后抽生回答。

教师小结:就如同学们所说的,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希望免除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为人类造福。

五、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笨醋帜唬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特点。

2彼邓的母鲎肿钅研础D愀大家提个醒。

3蹦隳苄春媚母鲎郑壳朐诤诎迳鲜允浴

4苯淌κ痉缎瓷字。

5毖生描写,教师巡视。

6毖生作业展,评议写得好的,给字戴小红花。

六、拓展训练

1被惚ㄊ占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

2卑压适陆哺家里人听。

附:板书设计

[《地动仪》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8

《采蘑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采、草、地”3个生字。

2、复习单韵母。

3、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4、学习笔画“横折钩”,会在田字格中按笔顺描写“采、草、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兔在干什么呢?(说话练习,师生互动)

2、出示课题:12采蘑菇(指名读、齐读课题)

说明:在导入新课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使导入环节比较自然,学生的注意力能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二、学习儿歌

1、听一听,说一说。

(听课文录音,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要求:听读时要左手按书、右手点字。)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是一个说话练习,通过带着要求听录音,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儿歌内容上,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了解儿歌内容。

2、指名读。

说明:个别朗读指导、鼓励学生模仿录音朗读课文。

3、学习生字:树、草、地、去。(正音、组词、笔顺、记忆方法)

正音:翘舌音(树)平舌音(草)

组词:请个别学生回答,其余跟读。

笔顺:教师示范,学生跟着边说边写,然后在桌面上用手指再比划一遍。

记忆方法:联想的方法(树)、“拼一拼”的方法(草、地),“剪一剪”的方法(去:“法”“剪”去左边的三点水就是“去”)

说明:生字教学主要从“正音、组词、笔画、笔顺、记忆方法”方面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言,通过开火车的形式以及个别认读的形式进行正音、组词。另外,教师通过示范书写、带领学生书空的方式进行笔顺和笔画的教学。在识字记忆方法方面大胆采纳学生的记忆方法并对学生的一些表述进行修正,使学生对识字认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对“横折钩”这一笔画进行重点讲解。(教师示范,学生跟着边说边写)

5、读儿歌: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说明:教师通过范读对学生之前的朗读进行正音并根据班级情况进行个别、整体的朗读指导。

6、做“滚雪球”的游戏

说明:鼓励学生背诵儿歌,同时通过“滚雪球”这一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指导背诵

(1)男女生赛读

(2)试背

三、拼音教学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优秀19篇

2.比一比,读一读(比对u和ü,i和ü,i和u的发音,学生试读,教师范读。)

3.我会连线

(1)指导理解图片内容

(2)请学生试读

(3)教师举例说明连线的要求和根据

4.读一读,玩一玩

(1)请学生朗读图片上的单韵母,正音。

(2)角色扮演(兔子和狐狸)

(3)比赛

四、拓展学习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体会丑小鸭离家之后的不幸的遭遇以及他乐观的态度。

2、体会丑小鸭长成白天鹅之后的快乐的心情。

3、学生能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一些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丑小鸭,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丑小鸭的模样以及在家遭受的不幸,那位同学愿意来说说!

是啊我们都为丑小鸭难过,都为丑小鸭不平!丑小鸭也是离家出走了,可是他有没有想过离家之后的情形呢?

二、初读

1、读课文小节,自由读!

2、读了之后,你想对丑小鸭说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自己的不幸和长大后的快乐,适时板书)

不幸

幸福

三、学习小节

1、指名读小节

2、自由读,

3、读了这两节你有什么话?有什么要对要对丑小鸭说的?(估计学生会说丑小鸭你真可怜)

4、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你会把他读好吗?指导朗读!是啊天气越来越冷,可是丑小鸭有没有想到回家去?家里多好,即使妈妈不疼它,哥哥姐姐欺侮它,可是还是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啊,丑小鸭回去了吗?它怎么想的呢?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

5、提问:丑小鸭离家出走后,受欺侮的情况改变了吗?他应不应该出走!是不是离开家就会变成白天鹅了呢?那么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白天鹅了呢?

四、学习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读小节,

2、读了这两节你读懂什么?

3、你再来读读,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丑小鸭的美丽!那些句子体会到丑小鸭的快乐!那么你会读好这些句子吗?

4、指导朗读

A、“啊,多美的鸟!我要是像他们一样美丽,别人就不会瞧不起我了。让我仔细看看他们吧!”

B、丑小鸭低头往水里一看,看到一个美丽的倒影,雪白油亮的羽毛,又长又软的脖子,丰满有力的翅膀,漂亮极了!

你会相信这就是曾经的那只怪木怪样的丑小鸭吗?丑小鸭自己相信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你会读吗?

如此美丽的白天鹅,我们真为丑小鸭感到高兴,丑小鸭也是高兴的不得了,他扬起翅膀,伸长脖子,从心底里发出快乐的呼喊(生):“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幸福的一天!”

五、延伸课文

你学了这篇文章一定有话说吧,那老师给你一个机会!?

对小鸭子说----

对鸭妈妈说----

对猎狗和小鸟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丑小鸭与不幸生活顽强抗争的意志,感受他变成白天鹅后内心丰富的情感。

2、感情朗读课文,读中悟情。

3、读中明理,能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表达出来。

二、教学准备: CIA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引读第一自然段,奠定基调。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丑小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只怪模怪样的鸭子,你看,(课件出示图、文)它的嘴--大大的,腿细细的,身子瘦瘦的的,样子真难看。

(二)、学习2-4自然段,体会可怜、不幸、顽强。

1、第一层次:

(1)是呀,丑小鸭那么丑,没有一个人喜欢它,老师想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愿意听吗?

(2)教师配乐范读2-4自然段。

(3)听到这,你们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感受)

你们听的很认真,说的也很好,现在谁想读读这部分内容?

(4)以不同形式读2-4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邀请一位同伴读第三自然段;推荐一名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未叫到还想读的同学齐读2-4自然段。

2、第二层次: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已经听出你们可怜这只丑小鸭。你看,就因为他丑,这些居然这样对待他。谁能帮助老师完成这首诗歌?

就因为他丑,

大家都( )他。

在家里,

哥哥、姐姐( )他,

小伙伴们( )他,

连妈妈也( )他。

在外面,

野鸭子( )他,

小鸟( )他,

猎狗( )他。

(2)自由练习填空,反馈并指导读好此诗。

(3)诗歌中所填的词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丑小鸭的可怜,让我们再读一读2-4自然段。

3、第三层次:

(1)多不幸的丑小鸭呀,在家里,他被欺侮、嘲笑,面对这样的不幸,他悄悄地离开了家,这是为了什么?

在诗歌第二自然段后补充:

为了( ),

他悄悄地离开了家。

(2)可是离家出走之后,同样是遭到讥笑和追赶,面对这样的不幸,他只好白天躲起来,晚上才出来找吃的,这又是为了什么?

在诗歌第三自然段后补充:

为了( ),

他只好白天躲起来,

晚上才出来找吃的。

(3)是呀,丑小鸭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他却是那么努力的追求新生活,那么执着地热爱着生命。这是一只了不起的丑小鸭,让我们再来读一读2-4自然段。

(三)、学习5、6自然段,感受变成白天鹅后的复杂心情。

小朋友们,多大的痛苦,多大的不幸,丑小鸭都默默忍受着,坚强生活着,他终于挨过了寒冷而又饥饿的冬天。

(1)课件演示第一句话:柳树发芽,桃树开花,春天来了。春天美吗?试着读出春天的美丽。

(2)课件演示并旁白:丑小鸭来到湖边,看见三只白天鹅在戏水,他多么高兴啊,于是情不自禁地说--啊,多美的鸟!……

①简单的一句话里包含着丑小鸭复杂的心情,他赞美天鹅、羡慕天鹅,但一想到自己的丑,他又感到深深的失落,可是他想接近白天鹅的愿望又是那么强烈。

②学生自由练习,体会丑小鸭复杂的心情。

(3)课件演示并旁白:为了看清这些美丽的大鸟,丑小鸭飞到水里,向白?E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1

设计理念:

这是1篇童话故事,一只丑小鸭自从生下来就被人看不起,受人欺负,被迫离家出走,最后竟意外地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从小就要懂得善待别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的对待自己。本节课以教师激趣,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读好前后不同的两个部分。

学习目标:

1、会认“烘”等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3、理解课文内容,是学生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的对待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认字和朗读是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刚出生的小鸭子吗?谁会画小鸭子?

(学生发言,到黑板上画小鸭子)

2、刚出生的小鸭子毛茸茸的,很可爱,小朋友都很喜欢它。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只小鸭子,不过,它长得一点儿也不好看,你们想认识它吗?

他长得很丑呢,你们为什么愿意认识它?

(学生发言,让学生们知道:小鸭子虽然丑,但我们也不能嫌弃它,要跟它做朋友。)

3、好,既然大家都愿意认识它,那我们就来学一个有关丑小鸭的故事。

请学生板书《丑小鸭》,教师作出评价。

指导书写:鸭“甲”写的小一点,鸟要写的大一点。

二、初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

(一)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在课文中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二)出示重点生字词语,检查读音。

暖烘烘又大又丑讥笑钻出欺负剩下讨厌芦苇冻僵又惊奇又羡慕

(开火车认读,领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探讨读后的体会,理解重点词句,随机指导朗读。

(藏在课文中的拦路虎消灭掉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完后谈谈这是一只怎样的鸭子。)

1、丑小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得?

2、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丑小鸭的遭遇,画出�

“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这里“除了……都……”意思是说只有鸭妈妈疼爱丑小鸭,大家都欺负他。

哥哥、姐姐咬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养鸭的小姑娘本应照顾好每一只鸭子,可是她也讨厌丑小鸭,这使丑小鸭感到很难过,今后的日子怎么办呀?

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孤单是说丑小鸭因为长得丑,谁也不理他,他只好一个人呆着,很可怜。

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因为大家都欺负丑小鸭,他没办法,只能这样做,生活得一点也不好。

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悄悄”说明他不敢随便出来,怕被人欺负,非常孤单。

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你们知道冻僵怎么回事?“冻僵”是说身体冻得发硬,马上就要死了,丑小鸭十分可怜。

集体朗读。读出丑小鸭的孤单、可邻。

3、丑小鸭自从来到这个世上就受尽了欺负,历经了磨难,虽然如此但他仍然向往着自己美好的理想,文中哪一句写了这个意思,读一读。

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12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采、草、地”三个生字。

2、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3、复习单韵母,读准四声。

教学重点: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采、草、地”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两分钟预备铃:祖国是我家 +数金鱼 古诗《画》

教学过程:

一. 听录音导入儿歌,学习生字“采”。

1、(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看,谁去干什么?

指名回答。

是啊,它要去采蘑菇。出示课题4、采蘑菇

指名读。

2、读得真棒,把今天的生字宝宝“采”给请出来了,领读。指导笔顺,生小书空。

再来读读课题,注意“蘑菇”的“菇”在这个词中念轻声。

3、那么小兔是怎样去采蘑菇的? 我们一起听听课文录音。

4、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二. 听读儿歌,学习生字:

1. 跟着录音里的老师读,一会儿老师听听谁学的最像。

2.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 师生合作读。

4.学习生字:出示:草、地

(1)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地”字中藏着一个新笔画:横折弯钩。

(4)打开书本描一描“草、地”各描5个。

5.再读儿歌,指导背诵。

过渡:我们把字宝宝送回儿歌,再来读读。

(1)指名读,师生齐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2)跟读词语:绕过、穿过,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绕过、穿过”二词。(3)表演儿歌。(4)背诵儿歌。5.学编儿歌。出示蜜蜂在花丛中采蜜的图片。小组合作,学着课文,试编儿歌。

三.复习巩固。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2、媒体出示游戏:采蘑菇。

过渡:老师这里也有很多蘑菇,这些蘑菇上有很多字宝宝,让我们的小组长带着大家一起去采蘑菇,把采到的蘑菇放在篮子里,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采的蘑菇最多。

出示词语:小草 草坪 大地 土地 采蜜 采茶 跑步 赛跑

散步 散开 去年 过去 失去 绕过 跑过 过年

四.学习拼音,认读i u ü 的四声。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优秀19篇

2.学习认读i u ü 的四声。引导自主发现i加上声调符号后,i上的一点不见了。

1.做“听音取卡片”的游戏。

出示i u ü的四声卡片,老师读字,学生取出相应的字母卡片。

如:阿姨的“姨”,乌鸦的“乌”,下雨的“雨”,跳舞的“舞”,椅子的“椅”等。

2.找找儿歌中有没有带有i u ü这三个字母的字,找到后用笔圈一圈。

五.课外拓展,朗读儿歌。

今天大家学的特别棒,现在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我们舌头转转,跳个舞吧!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读,一起表演。

补充儿歌:小白兔,练跑步,

跑过草地和大树,

放下篮子采呀采,

采了一篮大蘑菇。

板书:

4、采蘑菇

一二一二i i i ,

火车火车uuu,

金鱼金鱼üüü

作业:

1朗读第四课2遍

顺序为:读儿歌、读字读笔画读三个字的笔画(按照笔顺)、读拼音

2背儿歌,描书上的字。

3预习第五课 同前

教学反思:

因为今天有老师来听课,孩子们特别兴奋,整堂课气氛特别活跃。在备课时,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读读演演的形式学习儿歌,形式活泼,有助于学生理解儿歌,背诵儿歌。在复习巩固生字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记住今天的生字并有所拓展,所以设计了采蘑菇游戏,已达到教学目的。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七(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3

《丑小鸭》是根据19世纪丹麦著名董话作家安徒生的同名童话改编的。从课文类型看,它是安排在“看图学文”后的长“课文”。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编者安排了4幅连贯的插图。从课文特点看,它是1篇童话。教学时既要充分使用插图,又要体现讲读课文的特点。

一、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轻声练读课文,有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字典或互相问问,把课文读通。

2.让学生对照生字表把本课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勾画出来。经过反复拼读,力求读准字音。

3.用“开火车”的形式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议论是否读得正确(不读错字、不加字、不减字、不重复)。

4.听教师(或请读得好的学生)范读全文,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做好这四件事,意在培养学生通过自学初步读懂读文。

二、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细读课文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它不仅要紧扣作者的思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去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而且要兼顾词和句的训练,还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可先让学生轻声读课文,然后讨论:

① 课文开头告诉我们气候怎么样,是用哪一句话来说明的?(太阳暖烘烘的)

② 在温暖的春天里,鸭妈妈干什么?(卧在稻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板书:卧草堆(dui)等(deng)。

通过讨论,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接着,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段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可指名一位读得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看书上的第一幅插图,然后讨论下列问题:

① 从图上哪些地方看出丑小鸭是最后一个钻出蛋壳的?“特别”是什么意思?(不同其它的。这里讲这个蛋比其它的蛋大。)谁能用“特别”说一句话?板书:蛋特(te)别大。读一读课文内写丑小鸭出蛋壳的两句话。

② 为什么大家都叫他“丑小鸭”?(让学生对照图画,用书上的语句回答。要特别注意又大、又丑、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等词语。)

③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上面提到的几个词语要重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默读这段话,并把重点语句勾画出来。讨论:

① 丑小鸭在家里的处境怎样?(除了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除了”是什么意思?(只有)“疼爱”又是什么意思?(关心、喜爱)

② 具体说说他是怎样受欺负的?(让学生观察图2后,用书上的话来回答。)板书:哥哥姐姐咬啄养鸭姑娘讨厌

③ 丑小鸭的心情怎样?结果如何?(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④ 指导学生怀着同情、怜悯的心情,用比较低沉、缓慢的语调朗读这段话。

4.学习第4~6自然段。播放课文第4~6段的朗读录音,观察第3幅图,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想,体会丑小鸭痛苦的心情。

讨论:

①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碰到哪些不顺心的事?(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白天只好躲起来,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板书:小鸟讥笑猎狗追赶

② 丑小鸭为什么要飞到湖边的芦苇地里悄悄地过日子?(怕别人发现)

③ “傍晚”指的是什么时候?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为什么会“又惊奇又羡慕”?谁能用“洁白”说一句话?

④ 天气越来越冷,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又遇到了什么事情?板书:农夫(fu)救

⑤ “幸亏”是什么意思?(幸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

5.学习第7自然段。丑小鸭历尽苦难,终于盼来了春天。指导学生观察第4幅图,然后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① 丑小鸭是怎样发现自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的?

② 当丑小鸭发现自己是一只漂亮的天鹅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惊喜、激动)启发学生以惊喜、欢快的语调朗读这段话。

三、分段细读,回归整体

1.谁能根据课文的4幅插图,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连贯地把《丑小鸭》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自由通读全文。

3.讨论:

① “大家”为什么要欺负丑小鸭?(嫌他长得丑)

② 这种做法对吗?应当怎样做才对?(这种做法不对。小朋友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应当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③ 故事的结尾告诉我们什么?(丑小鸭原来是一只漂亮的天鹅)

④ 在这个故事中,谁最值得我们学习?(鸭妈妈和农夫)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什么?(学习他们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笔者认为,从初读到细读,再到总结性熟读,层层深入地设计《丑小鸭》教案,它在讲读课文时体现了“九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要求,既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又重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六(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内容:新课标语文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第十课《谁住顶楼》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自主识记字形;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课文;

3、体会新楼房里的居民彼此之间互相关心、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感,懂得要为别人着想,要给别人以方便。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培养语感;

2、理解小动物们为什么都争着住顶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头饰、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动画)看,动物王国又建一座新楼房,瞧多漂亮啊,小动物们高兴极了,都忙着搬新家了,看看者有谁啊!(生答:老牛、小猴、小兔、小马)

2、可这时有一个问题把大家难住了,谁住顶楼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10课《谁住顶楼》(板书课题10 谁住顶楼)

3、知道什么是顶楼吗?说说你的理解,如果是你,你愿意住顶楼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谈个性化感受

那小动物是怎么解决的呢?

1、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读,比比谁听得最认真并且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师读全文)

2、老师读完了,你能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吗?想怎么说都行。

三、识记生字,谈个性化识忆方法

1、从大家的谈话中我已经知道你们很喜欢这篇课文,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们,如果你在读书时候遇到了困难,比如:有的字你不认识,怎么办?(生答)

2、这些都是很好的识字方法,现在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想怎么读都行,开始吧!(生读书)

3、同学们读得可真高兴呀!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欢迎你们走进生字王国(多媒体出示:盖房、方便、体重、影响、休息、年岁、自告奋勇、守门、垂下、一根绳子、报纸、各家各户、十分)

①请大家自己读读屏幕上的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红字呢?

②指名读,师纠正。

③同桌互相读读吧!

④你觉得哪些字难记,运用了什么方法,能把你的好办法介绍大家吗?

四、细读课文,感悟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

1、生字已经会读了,并且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了它,那谁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呢?(生读)

2、课文里出现了很多小动物,你最喜欢谁,把你喜欢的动物说的话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开心!

3、(生读师贴图片)你为什么喜欢它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有针对性地指导)重点理解“自告奋勇”

4、大家都抢着住顶楼,那结果谁住顶楼了呢?(课件出示)

那其它动物住顶楼怎么就不合适呢?

①小马(课件出示:脚步声)

②小兔,让我们听听小猴是怎么说的吧!

③小狗,让我们看看小马是怎么说的吧!

5、既然住顶楼不好,那小动物为什么都争着住顶楼呢?(生答师总结:小动物们都知道住顶楼很不方便,但大家为了把方便让给别人,都争着住顶楼,由于楼房里的居民都能他人着想,所以)

6、齐读最后一节

7、分角色朗读课文,演一演。

五、课外扩展延伸

1、不光小动物们有邻居,我们小朋友也有邻居,学习了本课以后,谁能说说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2、指导积累,同学们这节课学得真棒,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在课文中划出你喜欢的词语,抄写在词语花篮里。

板书设计

zhu ding

10、谁 住 顶 楼

小猴 √

小马 脚步太重

小兔 会摔跟头

小狗 看家守门

[《谁住顶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优秀19篇

4、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草、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小朋友,想去大森林吗?那就和老师一起乘上快乐小火车,出发吧!

瞧!我们的目的地到了,你看见大森林里有什么?(出示媒体)

2、指名回答;表扬。(交流时正音“树”、“草地”、“蘑菇”)

3、随机出示“大树、草地、蘑菇、鲜花、小猴、小鸟”师领读。

4、把你看到的轻轻地讲给你的同桌听。

过渡:大森林里有青青的草地,挺拔的大树,鲜艳的花朵,还有可爱的小猴和小鸟呢!大森林可真热闹啊!看,小兔也来啦!它邀请我们和它一起去采蘑菇呢!

5、出示课题:板书“采蘑菇”(边写边说笔画笔顺)。

6、谁会读课题;(指导:采是平舌音;蘑菇读轻声正确)齐读课题。

7、“采”谁有好方法来记。

二、学习儿歌

过渡:那让我们马上跟随小兔去采蘑菇吧,请听课文录音,边听边记,想想你听到了什么?

(一)初步感知

1、交流:(1)你听到了什么?说给自己听;(2)再听一遍(集体交流)

2、出示课文内容:谁能试着把课文读正确?

(1) 指名读

(2) 愿意读的小朋友起立读。

过渡:小朋友学的认真,读的也棒,夸夸自己吧。瞧!你们学的这么好,课文里的字宝宝也急着想和你们交朋友呢!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树、草、地、去”

2、自己轻声读

3、做小老师

4、齐读

5、你知道“树”的部首吗?

谁来为“地”找朋友?(出示;齐读);

“去”谁有好方法记住它?你知道“去”的反义词是什么?(来)

“草”是怎么写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看老师写,比比谁看的最认真最仔细。(学生观察老师写,学生说,书空,书上描两个)

过渡:我们和字宝宝成了好朋友啦,热情的字宝宝邀请我们去采生字蘑菇呢!让我们随着小兔子的舞步出发吧!

6、游戏:采蘑菇

(三)指导朗读

1、字宝宝回到课文里,你还认得它们吗?把书打开,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激发情感:小白兔爱吃什么呢?如果你是小白兔、小灰兔、小花兔、小黑兔,见到喜欢的蘑菇会怎样啊?瞧!那有一个大蘑菇,摸一摸,闻一闻,哇好香啊!瞧,这也有一个,还有这,还有那,哟,小兔们高兴吗?听老师读!

4、你们能读出高兴的样吗?(自己读)

5、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

6、老师也想来读,我想请和我一样喜欢学语文的小朋友读。

7、奖励大蘑菇。

三、学习拼音

过渡:蘑菇吃饱啦,该去运动一下啦!我们和小兔一起去爬山吧,瞧!还有3位朋友也来了,它们是谁呢?(出示学生读)

1、原来是它们三个呀,我们都是老朋友啦!请小朋友一起来说说它们的顺口溜。(齐读)

2、iuü和aoe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单韵母。(齐说)

它们和aoe一样也可以读出四个声调。今天我们来学学iuü的四个声调。回忆a的四声,学习之前先来回忆一下声调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3、小兔先和小i去爬山,要注意:i加上调号,上面一点省略不写,要不然两顶帽子太高了。

4、一声草地平又平,二声小兔上山坡,三声下山又上山,四声小兔下山坡。

5、范读:īíǐì;

跟我读:īíǐì;

小老虎读;小兔子读。

指名读;

齐读。

5、小兔又要和小u、小ü去爬山。老师不教了,小朋友来读,只要读准声调,读准拼音,就能读正确,谁来读?

6、指名读:ūúǔù;

会读的起立读;

U的第二声谁会读?(指名读);掉了牙齿的小朋友读;短发的小朋友读;

7、苹果组读:ǖǘǚǜ;樱桃组读:ǖǘǚǜ;齐读ǘǜ。

8、齐读拼音。

9、请小朋友在今天学的生字宝宝中找出带有iuü读音的字宝宝;(提醒脱帽)

跟我读。

过渡:小朋友都能在这些字宝宝中找到带有iuü读音的字,那以后看到带有他们的字可要读正确了。顽皮的字宝宝又躲进儿歌里啦!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四、复习拓展

拓展: 小白兔,去跑步,

穿过草地和树林,

放下篮子采呀采,

采了一篮大蘑菇。

(1) 自己读(2)指名读(3)读给朋友或老师听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四(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6

教材解读:

童话,是安徒生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他的一生,共写下168篇童话,其中《丑小鸭》是他的一部自传体童话。我们可以从丑小鸭的身上看到安徒生或者更多这一类人生命的影子。每一次阅读这个故事,各种各样丰富的感情都会在心中涌动,很辛酸,很不平,为丑小鸭苦难的遭遇而痛心,最后又因美丽的结局而释怀。这个故事就像是一个人生寓言,阅读这样的寓言,可以使每个人都怀有梦想,让人在暂时处于人生困难阶段时,懂得如何去安慰自己,即使身边很多 正因为此,“丑小鸭”的形象成为了一个经典符号。

设计理念:

《丑小鸭》被选入新课程二年级下册教材,对于这样1篇充满人文气息和生命感悟的作品,我想,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从最美好的角度,想像人类的美好未来,追求生命的意义。但我们的孩子,和丑小鸭分明是不同的,丑小鸭从一出生就遭受命运的不公,就连自己的亲人都排挤它,抛弃它,这种委屈和苦痛是难以言说的,就连家都失去了温暖,被迫独自离家的日子,又孤苦伶仃,经历着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它的生命,一路在承载着坎坷。而我们的孩子,娇生又惯养,很少经历风雨挫折,怎样才让孩子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丑小鸭的内心世界,唤起内心深处的共鸣,我开始了沉思。因为我想,读任何一个文本,只有当自己的心与人物的心融为一体的时候,才会碰撞出情感的火花。而不是冷冰冰的,只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如果自己的心是冷漠的,那么,再动情的文字都是枉然。所以,本课的设计理念是想让学生充分朗读和吸收内化,引导他们自主阅读,展开想象,体会文章的情感。让他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让他们纯真的心灵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产生共鸣,从而感悟到文章的主旨,初步体验到到人生的真谛。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会认14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联系词句理解字义。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对其中自己关注的词句反复体悟,慢慢融入丑小鸭的内心世界。

情感目标:使儿童初步懂得要从小善待他人,互相尊重,永不放弃对命运的改变,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字和朗读;教学难点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领悟童话的教育意义。

教学流程:

一、以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大家都很爱与动物交朋友,是吧,看,谁来了?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一系列动物,大象、老虎、猩猩、猴子等,最后出示一只鸭子)

2、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简单,命运的安排总是出人意料,让我们无法捉摸,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只小鸭子的生命,谁来读读课题?

3、在这个课题中,你对哪个字特别敏感?特别关注?(丑)

4、是啊,有时候,命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一只鸭子的生活,拿起书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生字,请借助拼音,大声地朗读吧。

二、自主学习,识记字词

1、自由大声读两遍课文。第一遍读完了,请站起来读第二遍。

2、同桌两人合作一起读一读带拼音的生字和词语。

3、屏幕出示:暖烘烘 卧在 剩下 裂开 欺负 讨厌 孤单 篱笆 讥%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四(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17

一、授课基本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二、授课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重点)

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

三、教学过程

1. 朗读三字经前两段

2. 前八句内容复习:(板书)善--教育--专,从小学习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怎么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

3. 提问:请同学分享每周父母花多长时间陪你们?(如果你的爸妈很少陪你,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我们看看古代的一个同龄人是怎么做的。

讲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讲黄香的故事)

分享同学们的感受

讲解:“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备注: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

4.提问: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是什么在驱使他们?父母,兄长为你做过什么?(善,恩)

引入:感恩。

实施时,是由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思考和跟着我的语音提示回忆父母是怎么无私的关爱我们的。然后请大家来分享。有的孩子真的有所悟,而有的不但配合,还总是睁眼。不过,我觉得当时助教体会得更深,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5.讲述感恩的心的故事,听看手语歌《感恩的心》

6.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讨论:可以请助教帮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 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7.孝悌了,就可以做善事了吗?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学习后两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联想:学无止境--(数学教育的发展)--科技兴国:请同学们为了理想好好学习各科文化知识。

8.总结

(1)朗读今日所学。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三字经》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18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采、草、地”三个生字。

2、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3、复习单韵母,读准四声。

教学重点: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采、草、地”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录音导入儿歌,学习生字“采”。

1、(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你看到图上谁?小白兔跑这么快要去干什么呢?

指名回答。

是啊,它要去采蘑菇。出示课题4、采蘑菇

指名读。

2、读得真棒,把今天的生字宝宝“采”给请出来了,领读。指导笔顺,生小书空。

再来读读课题,注意“蘑菇”的“菇”在这个词中念轻声。

3、那么小兔是怎样去采蘑菇的?我们一起听听课文录音。

4、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二.听读儿歌,学习生字:

1.跟着录音里的老师读,一会儿老师听听谁学的最像。

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师生合作读。

4.学习生字:出示:草、地

(1)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地”字中藏着一个新笔画:横折弯钩。

(4)打开书本描一描“草、地”各描5个。

5.再读儿歌,指导背诵。

过渡:我们把字宝宝送回儿歌,再来读读。

(1)指名读,师生齐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

(2)跟读词语:绕过、穿过,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绕过、穿过”二词。

(3)表演儿歌。

(4)背诵儿歌。

6.学编儿歌。

出示蜜蜂在花丛中采蜜的图片。小组合作,学着课文,试编儿歌。

三.复习巩固。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2、媒体出示游戏:采蘑菇。

过渡:老师这里也有很多蘑菇,这些蘑菇上有很多字宝宝,让我们的小组长带着大家一起去采蘑菇,把采到的蘑菇放在篮子里,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采的蘑菇最多。

出示词语:小草 草坪 大地 土地 采蜜 采茶 跑步 赛跑

散步 散开 去年 过去 失去 绕过 跑过 过年

四.学习拼音,认读i u ü 的四声。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优秀19篇

2.学习认读i u ü 的四声。引导自主发现i加上声调符号后,i上的一点不见了。

1).做“听音取卡片”的游戏。

出示i u ü的四声卡片,老师读字,学生取出相应的字母卡片。

如:阿姨的“姨”,乌鸦的“乌”,下雨的“雨”,跳舞的“舞”,椅子的“椅”等。

2).找找儿歌中有没有带有i u ü这三个字母的字,找到后用笔圈一圈。

五.课外拓展,朗读儿歌。

今天大家学的特别棒,现在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我们舌头转转,跳个舞吧!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读,一起表演。

补充儿歌:小白兔,练跑步,

跑过草地和大树,

放下篮子采呀采,

采了一篮大蘑菇。

板书:

4、采蘑菇

草(小草)(青草)(绿草)(草地)(草原)

作业设计:

1、读课文,认读生字卡片。

2、练习书写笔画“横折钩”“竖弯”,练习书写“采、草、地”。

教学反思:

要达到学生正确朗读、熟读成诵的目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让学生看图说儿歌的内容”环节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每次读教师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指读、字字过目--不加字、漏字--正确朗读,熟读成诵,让学生模仿、熟悉、积累课文语言,逐步达到熟读成诵。这种丰富的、多种形式的读,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学习。

[《采蘑菇》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22 49005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