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XXXX年教师教学常规检查办法

浩渺 分享 时间:

学校通过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课堂表现和学生反馈,确保教学质量和规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学校年教师教学常规检查办法”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学校XXXX年教师教学常规检查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组织与课堂育人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教师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评价等教学行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管理实效,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XX年版)》《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增效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常态化、规范化的教学常规检查,实现以下几项重点目标:

1.明确教师职责,促使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强化备课落实,推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深挖教法、注重教研;

3.规范教学行为,有效改进教学过程管理与作业设计;

4.检查反思整理,提升教师自我评估、自我反思能力;

5.以查促教,以评促管,以管促效,打造务实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

三、基本原则

教学常规检查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本办法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原则

检查内容覆盖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反思、听评课等各个环节,突出关键环节的实效与质量。

(二)坚持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原则

在学期工作计划基础上开展阶段性检查,同时穿插不定期抽查,防止形式主义和应付心理。

(三)坚持分级管理、分层指导原则

教导处牵头组织实施,教研组、年级组协调配合,分年段、分学科进行针对性指导与反馈。

(四)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反馈原则

突出对教学问题的发现与反馈,重视整改过程及后续成效,真正实现“以查促改、以查促优”。

(五)坚持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原则

充分发挥优秀案例示范带动作用,对检查结果优异的进行通报表扬,对落实不到位的予以督促整改。

四、具体检查内容与实施措施

为确保教师各项教学活动落实到位,提升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制定如下常规检查内容与具体实施措施。

(一)备课检查

检查内容: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预习设计合理、活动安排具体。

教学过程详实、环节完整。

教学方式与学生实际相吻合。

练习设计体现分层、多样化。

教学反思具体有实质内容。

检查要求:

实行每周超前备课制度,教师需在每周五17:00前将下周教学设计、预习呈现、练习方案、微反思上传至指定文件夹。

教案电子稿上传至“学科教研组文件夹”及“个人教学资料文件夹”。

所有老师须用统一备课模板(由教导处提供),不得使用网上下载范本,应体现每位教师对教材的独立再加工。

责任分工:

各学科教研组负责初审,每周完成组内自查;

教导处每两周组织一次抽查与集中评比;

校长室不定期参与教案质量督查与通报。

(二)课堂教学

检查内容:

教态自然规范、着装得体,精神饱满,口齿清晰;

教学准备充分、节奏清晰,时间分配合理;

能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师生互动密切;

注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采用合理提问、点拨、激励策略,尊重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强化关键能力培养,倡导深度学习;

教学目标实现度高,学生掌握情况良好。

检查方式:

各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定期走进课堂;

开展推门听课、互听互评、专题评课等活动;

每位教师每学期公开课不少于1次,听课记录须有不少于15节;指定听课本进行听评课记录并提交,每月底由教导处统一检查。              (三)作业设计与批改

检查内容:

作业内容合理,难易适度,有梯度区分;

作业布置频次适中、形式多样、避免低效重复;

书写要求明确,有完整批注、评价语;

作业批改及时完整,错误订正落实,有个性化反馈;

控制作业总量,小学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

特殊学生有改进建议和个别辅导材料。

检查流程:

每月末检查一次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

教研组不定期组织作业展评;

学校随机抽查学生作业本与教师批改本;

对作业批改潦草、内容重复、批改不全等现象,将列入整改通报。(四)教学反思检查

检查重点:

反思实事求是,能围绕课堂问题提出思考;

能从教学失误、学生回应、教学策略等维度深入探讨;

存在课堂调整举措、教学优化建议;

每周不少于2篇,推荐1篇“深度教学反思”。

管理方式:

所有反思应上传个人电子文件夹;

教导处不定期抽查,推荐优秀反思用于教研组学习研讨;学期末评选“十佳教学反思”及“教学践行奖”。

(五)听课与评课检查

检查项目:

本学期听课总量;

听课笔记是否真实、完整、规范;

是否按要求参与评课、反馈建议;

是否有互评交流记录。

流程安排:

每位教师每月至少听2节课,学期不少于15节;

教导处每两周检查听评课记录;

推荐有效评课记录在例会中分享学习;

未达听课标准者,期末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六)个别辅导与培优补差

实施方式:

各学科需制定本学期学困生帮扶计划;

每位任课教师须明确本班重点辅导学生名单及辅导措施;督查其辅导次数、辅导记录及过程性成效;

每月填报“个别辅导情况登记表”并由年级组长审核签字。

五、教学质量督导与管理办法

教学常规工作要抓得住、管得细、落得实,光靠制度不够,关键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督导机制。为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学校将健全教学质量跟踪与检查管理机制,进一步把责任压实、把过程盯紧,把结果用好。

(一)工作组织

1.成立教学常规管理小组

由校长牵头成立教学常规管理与检查小组,具体人员如下:

职务

姓名

主要职责说明

校长(组长)

XXX

总体把关,统筹协调,审定奖惩意见

教导主任(副组长)

XXX

组织实施,负责统筹每月检查与反馈、汇总分析

教研组长

各学科负责人

对本组教师教案、反思、作业等进行日常抽查和整理

年级主任

各年级负责人

配合教研组开展组内检查,组织教师反馈与整改工作

督查代表

教学骨干若干

不定期参与听课、推门课、作业巡查、资料抽检等问题发现

现场工作由教导处牵头抓,教研组、年级组配合。工作重点在“做在平时、改在当下”,不搞大检查,但过程跟踪不能缺位。

22 51206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