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同级同类警示教育案例警示思想交流会交流材料

浩渺 分享 时间: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警示教育的重要性,强化责任意识,提升警觉性,促进思想交流,推动廉洁自律,确保工作规范,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025年同级同类警示教育案例警示思想交流会交流材料”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2025年同级同类警示教育案例警示思想交流会交流材料

同志们:

按照省委关于《分层级大规模针对性开展同级同类警示教育的通知》要求,总行于*号组织对总行党委前期印发的《**系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典型案例汇编》进行了集中阅看。今天我们召开案例警示思想交流会,下面我结合典型案例学习和工作实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注重学习转化,增强以案为鉴的警惕性

以案为鉴是最生动的政治警示,身边事是最鲜活的纪律教材、身边案是最深刻的灵魂警醒。必须站在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其意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将案例教训内化为日常行为的清醒镜鉴。

(一)以案为镜照初心,同类岗位更需深刻警醒。此次通报的36起典型案例,涉案人员均来自系统内部,其中不乏身边熟人,与我们身处同类岗位、肩负相近职责。这种熟人效应让教训更具穿透力,警醒直抵灵魂深处。这些案例如同镜子,照见了作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也揭示了四风问题向腐败演变的隐蔽路径。这深刻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一方面,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以清晰的政治方向引领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盯四风顽疾新动向,特别是隐形变异的吃喝风”“送礼风等问题。要严明纪律规矩,守住节日、换届等重要节点,盯紧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薄弱环节,以寸步不让的定力筑牢防线。同时,必须坚持抓常抓早抓小,从报销单据审核、公务用车使用等小事细节入手,常怀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常守廉洁自律的底线之规,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用同类岗位的惨痛教训警醒自己,做到警钟长鸣。

(二)反躬自省强信念,以思想净化筑牢防线。典型案例的价值不仅在于警示,更在于推动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每名党员都应借案例学习之机扪心自问:是否真正将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思想血液?是否通过学习校准了价值坐标,做到在大是大非前保持清醒?是否涵养了知所从来的历史定力,从党的百年作风建设史中汲取了精神养分?是否保持了识其所在的现实清醒,看清自身岗位的廉政风险点?是否积蓄了明其将往的未来自信,明确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前进方向?这些追问的核心,是要解决思想总开关问题。要通过案例剖析,深挖涉案人员从破纪破法的思想蜕变轨迹,警惕小节不拘的麻痹思想、下不为例的侥幸心理。要结合主题教育,常态化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在对照反思中强化纪律意识,在思想淬炼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只有真正做到思想上零污染、信念上零动摇,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站稳脚跟,从根本上杜绝同类问题的发生。

(三)知行合一抓落实,让规定精神落地生根。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这要求我们做到四个警戒:政治上保持高度警觉,深刻认识作风问题本质是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不打折扣、搞变通;思想上保持持续警醒,定期对照案例检视自身行为,防止疲劳综合征;行为上保持时刻警惕,在公务接待、项目审批等关键环节严格按制度办事,不越雷池半步;管理上保持全程警戒,领导干部要履行一岗双责,既管好自己也带好队伍,形成作风建设头雁效应。要把案例教训转化为整改实效,建立学、查、改闭环机制。学习上,将典型案例纳入三会一课重要内容,开展专题研讨;排查上,对照案例暴露出的问题,梳理本单位作风建设风险点,建立问题清单;整改上,针对文山会海”“推诿扯皮等突出问题,制定具体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同时,要完善监督机制,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零容忍,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确保作风建设的成果真正惠及群众,以实际行动维护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二、深刻查摆剖析,增强以案促治的自觉性

以案促治是关键治理实践。身边事是最直接的治理参照,身边案是最明显的风险信号。必须深刻剖析、深入查摆,将案例教训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提升的内生动力。

(一)深挖案例根源,以案为鉴筑牢思想防线。点名道姓通报典型案例,绝非简单的曝光惩戒,而是直击灵魂的纪律教育和治理升级的重要起点。这些案例如同手术刀,既剖开了四风问题与腐败行为的共生病灶,也揭示了制度执行中的盲区漏洞。其深层意义在于,不仅让违纪违法者在公开曝光中红脸出汗、深刻忏悔,更让那些心存侥幸者在鲜活案例前受到震慑、明晰底线,使全体党员干部在对照反思中深受触动、引以为戒。要真正发挥案例的警示作用,必须穿透表象深挖根源。要从思想根源上剖析,为何有的干部明知故犯?是理想信念总开关松动,还是纪律意识出现钝化?从制度层面反思,哪些环节存在监管真空?是流程设计有缺陷,还是执行监督打了折扣?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以案例为镜,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作风摆进去,深刻检视在思想认识上是否存在小节无害的误区,在履职尽责中是否有应付了事的懈怠,在纪律遵守上是否存在下不为例的侥幸。唯有将案例剖析的成果转化为强化党性修养的自觉、严守纪律规矩的主动,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实现从不敢腐不想腐的深层转变。

(二)聚焦问题查摆,紧盯关键少数与重点岗位。精准查摆问题是作风建设靶向施治的前提,必须杜绝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要紧紧围绕“2个问题清单,逐条对照检视——在思想层面,是否存在对作风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把的要求当负担的错误倾向;在行动层面,是否有表态多调门高、落实少行动慢的虚浮作风;在制度层面,是否存在流程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的薄弱环节。尤其要警惕大而化之的万能模板,避免用共性问题掩盖个性短板,用表面整改代替深层治理。查摆工作要突出关键少数和重点岗位。领导干部作为头雁,其作风直接影响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必须带头查摆是否履行一岗双责,是否存在好人主义”“灯下黑等问题。资金审批、项目管理、执法监督等权力集中的岗位,是廉政风险高发区,要深入排查是否存在权力寻租空间,是否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同时要坚持开门搞教育,畅通群众监督渠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些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那些隐蔽在节日礼品、电子红包中的四风变异问题,往往由群众最先感知。要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优先纳入整改台账,动态更新治理措施,定期公示整改进度,让作风建设始终扎根群众、接受检验,确保查摆工作不虚不空、取得实效。

(三)注重成果转化,构建常态长效治理机制。案例剖析与问题查摆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良性循环,必须建立闭环管理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回潮。要将案例教训转化为制度完善的契机,针对暴露的漏洞,及时修订公务接待、经费使用、权力运行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让制度笼子越扎越紧。例如,针对案例中暴露的化整为零报销违规费用问题,可建立票据联查机制;针对吃拿卡要现象,可推行服务对象评价系统,用技术手段压缩权力滥用空间。要将查摆成果转化为精准整改的实效,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对梳理出的问题,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时限和验收标准,杜绝纸上整改。对短期能解决的,如会议过多过滥、文件冗长空洞等问题,要立行立改;对需要长期治理的,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疾,要制定阶段性目标,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同时要强化成果运用的监督问责,将整改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敷衍塞责、虚假整改的严肃追责。通过学案例查问题建制度抓整改的全链条治理,推动作风建设从集中整治向常态长效转变,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落地生根,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三、认真整改落实,增强以案促改的实效性

以案促改是最有力的整改动员,身边事是最生动的整改示范、身边案是最精准的问题导向。必须以此为契机,营造真抓实改、标本兼治的浓厚氛围,确保整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精准靶向发力,以清单化管理筑牢整改闭环。推进作风问题整改,必须打破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构建清单化推进、销号式管理的全流程机制。要将查摆梳理的问题分门别类建立台账,每一项问题都明确具体整改措施、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像对待工程项目一样细化施工图纸。例如,针对会议过多过滥问题,可制定无会日制度、推行视频会议合并召开;针对审批流程繁琐问题,要绘制流程图找出堵点,明确各环节办理时限。实行挂账销号制度,整改完成后需经专班核查验收,确保整改一项、销号一项,杜绝纸上整改”“虚假整改。整改不能满足于当下改,更要着眼长久立。要深挖问题背后的制度性根源,将个案整改与系统治理结合起来。比如,针对经费报销不规范问题,不仅要追缴违规款项,更要修订《财务审批管理办法》,引入票据电子化审核系统;针对服务群众推诿扯皮现象,既要问责具体责任人,更要建立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同时,要将整改工作与联社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在信贷审批、风险防控等核心业务中嵌入作风建设要求,让整改成效转化为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的叠加效应。压实责任链条是整改落地的关键。要构建党委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部门具体改、全员齐参与的责任体系,通过签订整改责任书、定期召开推进会等方式,将压力层层传导到每个岗位。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对整改进度滞后的及时约谈提醒,对敷衍塞责的严肃追责问责。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通过公示整改清单、设立举报平台等方式,让整改过程始终处于阳光下,形成齐抓共管、内外联动的监督合力,确保每一项整改措施都落地见效。

(二)淬炼过硬作风,以能力提升保障整改质效。过硬的履职能力是作风建设的坚实基础。要把能力提升作为整改的重要内容,紧扣新时代金融工作要求和联社发展需要,构建理论+实践的双提升体系。在理论学习上,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信贷政策法规等核心内容,通过线上课堂+线下研讨”“专题培训+案例教学等方式,每月开展不少于4小时的集中学习,让干部职工吃透政策精神、掌握业务精髓。在实践锻炼上,推行轮岗交流项目攻坚机制,选派骨干参与不良贷款清收、乡村振兴信贷服务等重点任务,在实战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弘扬实干精神是作风建设的核心要义。要引导干部职工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以钉钉子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面对信贷风险防控压力,要敢于较真碰硬,对不良贷款户逐一制定清收方案,坚决守住资产质量底线;面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要主动下沉服务,深入园区、企业开展一对一对接,用足用好普惠金融政策。建立想在前、做在前的工作机制,对上级部署的任务提前谋划,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预判,比如在春耕备耕、节假日消费等关键节点,提前调配信贷资源,确保服务不脱节、工作不断档,以主动作为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突出实绩导向是检验作风的试金石。要建立以实干实绩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整改成效与业务指标、服务质量等硬指标挂钩。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优先考虑那些在整改工作中表现突出、在业务一线攻坚克难的骨干;在绩效分配中,加大对实绩突出者的奖励力度,让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大不一样。同时,定期开展作风之星”“服务标兵评选,通过典型引路激发全员干事热情,形成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让优良作风转化为推动联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深化成果运用,以整改实效赋能高质量发展。将整改成效转化为发展动能,需要打通整改提升发展的转化通道。要把作风整改与联社战略目标相结合,在服务实体经济、推进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展现新作为。针对整改中发现的服务三农不够精准问题,创新推出农企贷”“民宿贷等特色产品,建立农产品产业链信贷服务模式,上半年涉农贷款投放同比增长不低于15%;针对线上服务体验不佳问题,升级手机银行功能,实现贷款申请、审批、放款全流程线上办理,力争线上业务占比提升至60%以上,让整改成效体现在服务质效的提升上。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是巩固整改成果的保障。要将作风建设纳入常态化监督体系,整合纪检监察、内控审计等力量,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督查,重点检查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制度执行情况和群众满意度。运用大数据手段构建作风预警系统,对会议数量、文件篇幅、经费使用等数据进行动态监测,一旦出现反弹苗头及时预警干预。同时,完善群众满意度评价机制,通过客户回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收集服务对象反馈,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确保作风建设始终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以文化建设涵养优良作风,需要培育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联社新风尚。通过编印《作风建设手册》、拍摄警示教育片等方式,让纪律规矩入脑入心;开展最美农信人故事分享会,用身边人身边事诠释实干精神;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允许试错、不容躺平的干事环境。将作风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让严谨、高效、清廉、为民的理念成为每一名员工的行动自觉,以作风建设的持续深化,为联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以上是我的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3 4968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