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冠军 分享 时间:

大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纸杯

辅助材料: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2)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

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6、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

7、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感知。

活动评析:

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来制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中,教师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了三个操作活动,让幼儿从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发现,环环相扣,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下落与地心的引力、物体的重量和空气的浮力有关;通过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建议:

1、教师的教育随机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师的示范操作需要尊重客观现实。

大班科学教案2

设计意图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机会,引导儿童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提问、总结来解决问题,培养探究能力和态度。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身感知进行科学学习。所以本活动利用三原色的组成与搭配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掌握三原色的组成,理解颜料量的多少对颜色深浅的影响。

2.培养幼儿根据要求调色以及自由探索调配色彩的能力。

3.使幼儿在配色绘画的过程中体验色彩搭配、变化的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知道三原色的组成;能利用三原色调配出不同颜色。

教学难点:幼儿通过填写观察记录表,知道三原色两两组合可以调配出的颜色,以及理解颜料量的多少对颜色变化的影响。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1.红黄蓝三色颜料、若干调色工具。

2.三个透明塑料杯、一瓶纯净水。

3.若干张画纸。

4.三原色实验记录表(如表)

三原色实验记录表

姓名:

颜色

实验次数颜色1颜色2混合后的颜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看看老师桌上放的是什么呢?

幼:一瓶红色的水和一瓶蓝色的水,还有一个有魔法瓶子。

师:现在我要把红色的水和蓝色的水倒入这个魔法瓶子中。请小朋友们猜猜会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

师:咦,这是什么颜色呀?

幼儿:紫色。

师:为什么红色的水和蓝色的水在魔法瓶里变出了紫色的水呢?

幼:(猜测性回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研究吧!

二、基本部分

(一)提供实验材料,理解记录表填写方法。

师:现在实验开始了,我们要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师:先将第一种颜色涂在记录表第一行的左边,再将第二种颜色涂在记录表第一行的中间,最后混合两种颜色,将混合后的颜色涂在记录表第一行的右边。

师: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重点说出是哪两种颜色调配的。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红色和黄色混合变成橙色,红色和蓝色混合变成紫色,蓝色和黄色混合变成绿色。这些颜色都是红黄蓝三种颜色调配出来的,通过这三种颜色就可以调出许许多多不同的颜色。

(二)同伴间比较,理解颜色量对色彩的影响。

师:现在请大家举起调好的颜色,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使用的颜色一样,但混合出来的`颜色却有一点不一样呢?

师:我们小朋友调出来的颜色有的深,有的浅,那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原来是因为我们每一个小朋友放进去的颜料的量不一样,所以我们大家调出来的颜色才会有的深,有的浅。

3.教师提供画纸,让幼儿利用已有颜色自由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三、结束部分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原色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的,并用三原色调配出了不同颜色。而且通过实验记录表发现颜色的深浅和颜料的量有关。最后我们还创作了一幅美术作品。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尝试将三原色的三种颜色混合起来,看看会变成什么颜色;将幼儿创作的画作展示班级的作品墙上。

活动总结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活动中按照科学探索活动的步骤即"提出问题--操作实验--得出结论"来进行。教学目标明确,过程衔接紧密,突出教学重难点,更好地实现了教育目标。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使用实验观察记录表的方式,能好的将实验结果形成记录,

但在活动中也存在稍许不足:如果让幼儿自由记录实验结果可能会更好,但防止幼儿未能按实验步骤进行,所以给幼儿提供了实验记录表。

大班科学教案3

设计思路:

安全和自我保护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一般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会注意到叔叔勇敢和敏捷的原因还包括了工具材料、平时训练等。在新教材里,很多主题的目标中都提到“关系”一词,让孩子关注周围的人、事、物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我考虑此活动可以迁移这个目标,通过活动,一方面让孩子发现体验消防工具和消防员之间的关系,感受人的智慧。另一方面想让孩子在同伴互动、与消防员的互动中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同时了解一些保护自己的方式。

活动目标:

1、幼儿进一步感知消防装备与消防员工作之间关系,了解消防员工作的了不起。

2、幼儿能大胆的与消防员对话,积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疑问。懂得着火时要保护自己的一些简单办法。

活动准备:

录像、照片、联系好消防员和装备、幼儿服装、录音、事先参观过消防队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

1、回忆去消防队参观的情景。问题:你还记得在消防队里看到什么?

2、简单交流幼儿间的问题

预计幼儿的问题可能会涉及:消防叔叔除了救火还做什么;不同颜色消防帽的用处;车尾上方的灯当中的小孔;消防车的车灯为何多;云梯车怎样救高楼上的朋友等。

:消防车和其他车有很多不同。车上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叔叔灭火、救灾。

3、导入下一环节:想想消防员叔叔自己还需要带些东西吗?

此环节目的是通过与叔叔间问答的形式,关注孩子的语言表达,激发他的自信,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二、感知对话

1、幼儿根据自己对消防员随身携带工具的.兴趣,与消防员对话。

主要经验:为什么需要这些东西。

教师注意在幼儿与消防员之间架起方便沟通的话语桥梁

:叔叔救火时需要这些工具保护自己、救助别人,这里每样工具都是有用的。

2、观察消防服,和消防叔叔比赛穿衣服。

1)听铃声,猜猜是什么声音?交流关于铃声的经验

2)想想叔叔听到铃声会做什么?

3)和叔叔比赛穿衣服,观察消防服的特征

:放置和折叠的方法不一样,加上叔叔训练过,所以他们穿着快捷。

4)老师穿消防服,回忆需要的工具,问题:我是消防员了,可以救火去吗?

此环节重点是对关系的理解,工具与叔叔灭火救灾间的关系,发展观察、分析、思维的能力。在与叔叔的互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

三、“阅读”体验

1、观看录像:训练中的消防员。问题:看叔叔在做什么?

:叔叔的本领……

2、思考:小朋友遇到火灾应该怎么办呢?

帮助幼儿叔叔教的方法,引导幼儿保护好自己。

此环节主要感受叔叔训练的不易的同时提高幼儿自主意识,安全意识。

上一篇: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

20 5200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