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整理【优推6篇】
科学教案整理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安排、实验设计、评估方式等,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如何更有效实施?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科学教案整理”,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科学教案 篇1
学习内容
课本版A01页,根据图纸安装鳄鱼模型J3-33001。
学习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安装鳄鱼模型,了解鳄鱼身体的构造。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鳄鱼的形态、生活习性及种类。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拿放课本和配件,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
学习重点
鳄鱼模型的拼装。
学习难点
正确地拿放课本和配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鳄鱼吗?谁能说说你对鳄鱼的了解?(学生分享自己对鳄鱼的认识和了解。)
二、新授
1、今天,我们就来学做鳄鱼模型,对鳄鱼做进一步地了解。
2、按序分发课本,以组为单位拿取配件。
请同学们按照鳄鱼的图例标注有序地取配件,注意每个配件的.编号和数量
3、根据图纸安装鳄鱼模型。
老师先做示范,讲解重要步骤,然后学生再开始安装。
要求:学生在安装模型时应注意各零件之间的位置,不要装反或装错了。(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4、展示作品,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做出表扬。
5、教师讲解鳄鱼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鳄鱼的生活习性和种类。
6、拆解鳄鱼模型。
请同学们小心地拆解模型,然后把配件分别归类,特别是配件J4-92005、J4-92006,一定要对照编号和配件形状分清楚。先完成的同学可以把配件按编号正确地放回配件箱。
注:对放的又轻又准的同学进行表杨,希望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7、按组收回课本,要摆放整齐。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我们共同安装了鳄鱼模型,并且对鳄鱼的构造、生活习性以及种类有了详细的了解。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正确地拿放课本和配件,希望下节课能看到大家更出色的表现。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本堂课由寻找风的踪迹开始,逐渐进入判断风的方向。通过学生用自己的风向标测定风向,初步知道测定风向的方法。并能利用周围事物的现象对风向作出判断,进一步巩固风向的概念。第二步,通过吹纸风车体验到风是有力量的,风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第三步,通过学习书本上的风力表,明白生活中人们对风力的大小作了等级规定。然后,根据书上图中的现象作出风力大小的判断,最后,到操场上对今天的风力大小作出判断,从而初步形成风力大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测定风向。
2、感受风的力量,设计制作简单的装置测定风力的大小。
3、能初步判断风力的大小及等级。
4、经历测定风向和风力的过程。
【教学重点】
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风向和风力的等级。
【课前准备】
器材准备:风向标 风车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么知道起风了?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2、测定风的方向
(1)、和老师一起去操场寻找风好吗?
一起到操场上寻找风的踪迹,并作好记录。
(2)、你有办法知道吹的是什么风向吗?
用自制的风向标测定风向。
在测定风向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呢?
学生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分钟内出现次数最多的.风向是当时的风向)
(3)、讨论:旗帜、烟飘去的5和风向有联系吗?请说一下吧。
2、风有力量
(1)、同学们,我们能测风向了,那么同风向的风一样吗?你有办法知道风的大小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举例说明风是有力量的,力量是有大有小的。
老师简介一下气象站也有用风杯的转动来测定风力大小的方法。
(2)、现在,我们照书上的方法制作一个纸风车。
学生按书本方法制作风车。
对风车吹气,仔细观察,钮扣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和你吹的气有关系吗?
学生吹风车后思考、讨论并把自己的看法说给全班听。
3、风力的大小
(1)、现在,我们知道风是有力量的,有风向的。谁能说一下电视、广播里是怎样报风的情况的?
学生回忆后发言。
(2)、那么,你知道今天的风是几级吗?依据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规定的?
学生思考回答。
仔细看书中的风力等级表。
大家来判断一下书中的四幅图里的风是几级?
学生观察后回答。
(3)、我们去操场上观察一下,今天是几级风?
学生到操场观察并记录,回教室后对观察记录的结果进行比较。
4、课外延伸
课外记录天气预报,并对天气情况作观察比较。
学生记录、观察、比较。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观察美丽的晶体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3、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
2、按一定的格式写出本小组的.设计方案
3、在全班交流介绍方案的设计思路、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
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3、体会到任何一种科技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融合了多种知识和技术
4、认识到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的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等)
三、教学重、难点
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
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它的构造怎样?它是如何工作的?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3)教师介绍(最好有课件、图片)
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控制系统
工作过程
设计的细节
2、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学生阅读书上的提示与要求
思考:为了使热水器尽快地升温,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
主要应该包括哪两部分?
选用什么材料做?
2)阅读书上的设计方案后,学生分组自行设计
3)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设计金点子
3、完善我们的设计方案
六、作业设计
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准备下节课展示
七、板书设计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
集热箱、保温箱、控制系统
简图:
我们的设计方案
八、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5
实验内容:观察研究土壤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2、了解土壤
实验器材: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分组研究土壤成分
1、让学生用餐巾纸包住刚从花圃里挖出的土块(不要太干燥),然后用手使劲握一握,观察餐巾纸的变化。如果观察不到水迹,说颜色变黄了等等,可让学生观察餐巾纸的背面,一般会有明显的潮湿斑迹。
2、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刚放进水里和过了一会儿的发现与变化。
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引导学生边搅拌边观察,停止搅拌,耐心观察3——5分钟。
4、学生分组实验,用文字或图示的方法记录实验现象。
5、交流实验现象。(搅拌之后,可能时间较短,难以进行沉淀,教师可以将自己事先做好的一杯拿出来提供给学生观察,让学生有个完整的认识。)
2. 演示研究土壤成分
1、将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上面放上盛有土壤的蒸发皿(选用腐殖质较多的黑色土壤),下面用酒精灯点燃加热。
2、酒精灯使用:
(1)使用前,酒精不超过瓶体的2/3。
(2)打开灯帽,点燃火柴由下往右上方在灯芯上划过,使灯芯点燃。
(3)用外焰加热。
(4)熄灭酒精灯时,不要吹灭,用灯帽盖上灯芯,使火焰熄灭,如果是玻璃灯帽,还需提起灯帽再轻轻放下,以免会被吸紧。
3、持续加热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变化,等到有白烟冒出后,可以请学生代表上来闻一闻,闻的`时候提醒学生不能直接去闻,应该用手扇一些白烟到旁边闻。
4、交流实验现象。
5、等土块冷却,请学生再捏一捏硬度和原来的泥土进行比较。
3.实验总结
对所观察、记录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整理出土壤中的主要成份。
4.整理器材
收拾使用过的实验器材,整理桌面,保持清洁。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材料的显著特征;
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开展研究活动;
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2、对研究材料特征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
知识目标:
1、知道周围的材料是一复杂的系统;
2、知道周围的物品是由材料构成的,能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二、教学准备
材料:铜片、铁片、塑料片、玻璃片、陶瓷片、石片、木材、纸片、棉花、泡沫板等。
工具:放大镜、砂纸、铁钉、小电路、中性笔、水槽等。
三、教学活动过程
课前交流:上节课我们评选了积极动脑,努于探究的同学为第一批的科学小勇士,今天谁想向他们发出挑战,成为第二批科学小勇士?
准备好了吗?挑战正式开始![上课]
1、活动过程
首先让我们进入挑战第一关。请看关键词:材料 [板书]
A、提到“材料”,你首先想到了什么?(木头、布、塑料、纸、铁、棉花、纤维)[也可能有的学生会说:衣服是用什么制作的?谁能帮帮他。]
B、大家谈到这么多的材料,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教室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挑战要求:丰富、全面
如果你不确定,可以走到跟前去仔细观察。把你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1号信封中的表格中。开始!
[各小队寻找教室里的物品使用的材料,教师巡视指导能不能更全面地观察到一种物品所使用的材料。]
比比看,哪个组的观察既丰富又全面。哪个组先来?
[各小组代表轮流将填写的记录放放于实物投影仪上,让全班同学都能看到,共同感受我们的周围有如此多的材料,物品是由材料组成的。]
看来各组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都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说不出来引导:对材料你有没有一些新认识?]
[材料构成了物品,物品丰富了世界]
[随机采访一下,有助于拉近主持人和参赛选手的距离,而且还是选手抒发所获的好机会,可能会说出教室里到处都有材料,也可能会说出许多物品是用好几种不同材料制成的等等,无疑中让参赛选手用自己的话对本环节的设计意图进行小结,引导他们说说材料—物品—世界]
2、在第一关中我们了解到了身边的物品是由许多材料构成的,它们会使我们的生活丰富起来。下面让我们继续进入挑战第二关!准备好了吗?
[对本轮合作能力的考验给予提示,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
关键词:特征[板书]
请打开2号信封,说说我给大家准备了什么?
[学生代表对十种不同的材料进行辨认]
要求:找找看,这些材料有哪些不同特征?
[学生作答,例:纸比较软,放在水里容易湿。木头比较结实。铁片可以弯曲。][板书学生谈到的特征,为下一环节指明研究方向。]
[板书:抗弯曲力、抗摩擦力、软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字迹保留度、导电性……]
小结:在第二关里,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材料的不同特征,那么对于这些不同特征,你有没有想说的?
2、看来,大家又发现了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真是太棒了。祝贺大家,在共同的努力下,闯过了第二关,要继续吗?准备好了吗?
进入挑战第三关关键词:研究[板书]
看到“研究”你想到了什么?
[可能会想到要确定研究主题、选择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研究对象、制定研究计划……]
你认为这节课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给学生暗示。]?
确定的研究主题?[指黑板……]
那么,请打开3号信封,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各小组确定研究主题。写清主题,并根据需要在选择研究工具上划“勾”,当然也可以选择自己手中的工具。想想看,你们打算如何利用选择的工具呢?
[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分组巡视,对于研究过集中的问题进行复选。简单地描述研究计划。]
提示:能说说那你想利用工具怎么做?
[初步指导如何做?]
研究主题、工具、方法都有了,那么让我们开始观察吧。别忘记谈谈重要发现和感受!
各组派代表将你们选择的研究工具领回,研究过程中注意及时地记录下对材料特征的发现。
请各组的.代表上台来向大家交流你们组刚才的研究成果。
[小组代表把记录表放在实物投影展台上,向大家介绍,主持人对观察发现予以及时点评。鼓励有特别发现和感悟的小组。]
小结:看来第三关都难不倒大家,现在我们要提升挑战的难度了,展开最后的较量,究竟哪一组的综合实力最强,让我们试目以待。准备好了吗?[参赛队给自己鼓劲。]
4、回归生活
请听题:在一关中,我们谈到了教室里的物品,它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呢?[出示第一关的记录表]
[学生口述材料选择的原因。例如:窗户选择塑钢是因为它坚固、耐用而且防水,美观。玻璃是透明的。]
在今天的挑战活动中,每位同学都在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中,勇敢的闯过了最后一关,可是我没有准备那么多的勇士标志,大家的出色表现可让我犯了难,这样吧,把标志授予各勇士小组,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仍旧能像今天一样,个个成为科学小勇士!
5、拓展活动
在生活中,还在许多的物品,它们是如何使用这些材料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需要大家继续去研究,相信只要大家生活中“挑战”无处不在。
注:实验记录表(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