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实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故事分析田忌与齐王的赛马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综合素养。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5年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5年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篇1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学生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听一听,想一想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曲子,请同学们边听边闭目想象。(播放《赛马》)

2、欣赏了这段曲子,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二、猜一猜,读一读

1、赛马是古时候人们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它不仅体现马列的实力,还展示人的智慧。今天,让我们走进赛马场去看一看。我们一起来读课题,猜一猜:这个故事将会讲哪些内容?

(估计学生会答:作为比赛,要有对手,那么赛马的对手会是谁?是怎样比赛的?结果会怎样呢?……)

师据生所答进行板书:跟谁赛?怎样赛?赛马结果怎样?

2、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你只要仔细读读课文就都能了解。自读课文,等会儿请同学把这三个问题连起来说说。

3、生作答,师相机板书:

第一次 第二次

初赛失败 孙 再赛胜利

田忌 齐威王 膑 田忌 齐威王

上——上 献 下——上

中——中 策 上——中

下——下 中——下

三、看一看,说一说

1、咱们先来看一看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实况录象。(播放两次赛马场面)

2、同学们能当一当体育播音员,将比赛的实况解说下吗?请读一读第2和第13—17自然段,先准备准备!

3、生上台解说,评价促进。

四、演一演,评一评

1、你解说得这样清楚明白,如果宋世雄在场也一定会为你竖起大拇指。同学们当了一回体育解说员,下面请同学们再当一当演员,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演一演,再现当年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场面,那一定非常有意思。同学们想尝试尝试吗?那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先4人一组来演一演,每组安排一人作赛马解说员。

(每组安排4人:一人饰田忌,一人饰齐威王,一人饰孙膑,一人作赛马解说。)

2、掌声有请第一组上台表演。(生表演)

3、欣赏了赛马场上田忌与齐威王、孙膑的表演,你们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呢?对照课文内容,我们来评一评!

4、估计生会指出扮演齐威王的同学没有把齐威王正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列的情节表演出来。相机作如下指导:引导想象:齐威王可能会怎样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呢?他夸耀自己的马时可能会怎样说?还可能会有怎样的表情、动作?请展开丰富的想象,再在组内说一说,演一演。

5、指名“齐威王”上台表演。

6、再一组完整地演演。

五、访一访,问一问

角色转换,教师扮演记者进行赛马现场采访。估计教学程序如下:

记者:观看了这场赛马,我(老师饰)作为一名记者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孙膑,田忌第二次赛马取胜,这可多亏了你呀!请问当时你是怎么想到调换马列的出场顺序这个好主意的?

孙膑:当时,我看见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于是我就想田忌的上等马比不过齐威王的上等马,但肯定能赢齐威王的中等马,田忌的中等马也一定能赢齐威王的下等马,这样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田忌就会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于是就为田忌出了这个主意。

记者:请各位观众评价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啊?(众生评)

记者:的确是一个善于观察、足智多谋的人啊!(板书:勤观察 善思考)

记者:田忌,祝贺你!第二次赛马大获全胜!这一败一胜,你心里一定很不平静。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吧,能跟大家说说吗?

田忌:失败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丧失了再战的勇气。虚心采纳别人的意见,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个计策,多一个计策就多一份成功的可能。

记者:说得多好!谢谢你的至理名言。

记者:尊敬的齐威王,这次你输给了你的手下,你一定很懊恼!其实没什么,常言说得好,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乃成功之母。一次失败买个教训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恕我冒昧,敢问大王,您认为这次失败给您的教训是什么呢?

齐威王:哎,我太骄傲了哪有不失败的?

记者:是的,我们做任何事都就记住“胜不骄,败不馁”!(板书:胜不骄 败不馁)

记者:如果再来第三次赛马,有一批谋士能让您取胜,您愿意挽回败局吗?

齐威王:十分愿意,有出此良策者,赏上等马一匹。

注:以上采访的田忌、孙膑、齐威王可以是班上任何一个学生,且每个问答不局限于一问一答,鼓励一问多答。)

六、写一写,练一练

1、齐威王已经下了赏赐令,请大家都来为齐威王献出良策,并依照前两次赛马的写法,写一写第三次赛马的经过和结果。

提示: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齐威王先拿上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再拿中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最后拿下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比赛结果,齐威王胜两场输一场赢了田忌。(加“——”线处为学生填写。)

七、读一读,写一写

逛作业超市:任选一题做一做

1、我国人民有着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像这类以智取胜的故事还很多,如司马光砸缸、乌鸦喝水等。课外,请搜集以智取胜的故事读一读,讲一讲。

2、观看运动会上60米赛跑的场面,按一定的顺序将比赛的经过、结果写下来。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篇2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扫兴、挖苦、夸耀、讥讽、轻蔑、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足智多谋。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难点:孙膑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的根据是什么?

一、情景导入,确定探究主题

1、玩牌优秀

2、复习课文内容,确定探究主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学生上台演示并板书。

(3)请学生提问题,确定主题: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二、探讨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师:你喜欢用什么方式学习探究?

2、师:好,用你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探究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师巡视,随机指导)

三、展示学习成果,综合训练提高

1、学生自由汇报学习探究成果

(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2)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3)齐威王洋洋得意。

(4)孙膑善于观察。

2、相机性进行朗读训练。

3、创设情境,选择性的练说。

四、布置作业

1、把自己最想说话用写信的形式写下来。

2、查阅有关孙膑的资料,写一份孙膑的小传。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篇3

田忌赛马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学习认真观察的分析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两次赛马双方的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1、导入:

赛马是我国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喜爱的一种活动。齐国大将田忌十分喜欢赛马,课文讲的就是赛马中的一个故事。

2、学习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给课文分段

3、讲读第一段

(1)我们看一下比赛情况,齐读第一段,思考:从这一段中,可以知道那些情况?

(2)指名回答:比赛的结果?比赛失败的原因?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

换一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3)第一次田忌失败了,他有那些表现?(扫兴、垂头丧气)

(4)想象以下,齐威王有那些表现?

4、讲读第二段田忌准备离开赛马场,这时发生了什么事?

(1)朗读课文

(2)孙膑给田忌出注意时,田忌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田忌有什么弱点?

(3)孙膑的表情、心理是怎样的?(胸有成竹)他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

(4)读课文,体会孙膑的品质?(观察认真,善于动脑)

(5)体会齐威王的性格品质?

(6)分角色朗读课文

(7)分组表演

(8)练习

5、讲读第三段田忌要同齐威王再比一次,齐威王同意了,我们来看以下比赛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田忌是如何取胜的?找同学演示一下

(3)田忌胜利了,齐威王有那些表现?为什么有这些表现?

(4)田忌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6、齐读最后一段

(1)只……就……说明什么?(没费多少力气,就使结果完全改变)

7、朗读课文,完成练习

田忌赛马

完成思考练习完成练笔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篇4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学习认真观察的分析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两次赛马双方的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2、回忆上节课内容,课文写了谁和谁赛马?

3、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一共赛了几次,每次几场?

(二)讲授新课

1、打开书,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写了第一次赛马?哪些自然段写第二次赛马?

2、学生汇报。

3、提出学习要求:先自由读一读描写这两次赛马的段落,然后拿出自己做的道具在小组内演示赛马的过程。

4、第一次赛马的过程谁来读一读有关的段落?个别读,齐读。

5、谁来说说第一次赛马的过程?多请几个学生说,个别说完,全班一起说,师在黑板上用道具演示。

6、第一次赛马田忌输得这样惨,你知道原因吗?在书上找有关的句子读读,个别读完后,全班一齐读。

7、第二次赛马呢?请生读有关的段落,大家齐读。谁来说说第二次赛马的过程?

8、请生上台边说边演示。全班齐说。

9、请生看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一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却截然相反呢)

10、在书中找出最能说明原因的句子,个别汇报,大家齐读这一句话。

11、这样的顺序能随便换吗?请生上台做实验,大家一起推算结果。

12、师总结:这是唯一能让田忌取胜的.办法,这个办法是谁想出来的?(孙膑)可见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足智多谋、关于观察的人)

13、为什么他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分成四人小组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讨论讨论。

14、学生汇报。

15、为什么田忌和齐威王想不出这样的好办法?请生分角色读课文,找出描写他们表情的的词语。想一想。

16、学生汇报。

17、学了这一课,你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什么?

18、生自由发言。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篇5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应冷静仔细地分析局面,把握时机,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3、概述课文,继续培养概括潜力。

4、认字8个,写字8个。练习独立识字。

5、理解“扫兴、疑惑、讥讽、轻蔑、换掉、顺序”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垂头丧气、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目瞪口呆”等成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应冷静仔细地分析局面,把握时机,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激趣法、质疑法、悬念法、自主合作交流法、顺学而导法等

小黑板、孙膑的资料

一、激趣导入:

1、课前示先在黑板上用红颜色的粉笔写上“赛”字。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黑板上这个字吗?请大声的读出来。(赛)能组个词吗?(比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或参加过哪些比赛项目?(比赛跳绳、比赛跑步、比赛象棋……)

2、这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比赛有关,赛什么呢?请看黑板。我在“赛”字的后面写出“马”字,学生们立刻说出“赛马”,我之后问:“谁赛马呢”同时在“赛”字的前面写出“田忌”,学生又立即说出“田忌赛马”。

3、看到这个题目,你猜想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田忌赛马的事)

过渡:田忌和谁赛马?结果怎样样?让我们一齐去文中找找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浏览全文,思考:文中写了田忌和谁赛马?共赛了几次?每次结果怎样?

2、生答。(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一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田忌输了,第二次田忌赢了。)

三、精读课文,理解资料:

田忌第一次赛马输了,第二次赛马赢了,那他第一次、第二次赛马的具体过程怎样呢?

1、明确学习任务:

第一、第二组学生学习田忌第一次赛马的具体过程,画出相关的语句。

第三、第四组学生学习田忌第二次赛马的具体过程,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

⑴师问:首先请一、二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田忌与齐威王第一次赛马的过程。

⑵指名答。(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的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

⑶师问:下方请三、四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田忌与齐威王第二次赛马的过程。

⑷指名答。(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之后他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第三场,他又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

⑸(学生在说的同时,老师板书。用连线的方式画出每次比赛所对等级马的具体过程,并且用蓝颜色的线条表示田忌输的场次,用红颜色的线条表示田忌赢的场次。)之后又问:从黑板的线条能够他们两次比赛的结果怎样?

⑹生答。(第一次田忌以0:3输了齐威王,第二次田忌以2:1赢了齐威王。)

⑺师问: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结果?难道是换了马?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⑻生读。(还是原先的马,只掉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能够转败为胜。)

⑼师问:马还是原先的马,只掉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能够转败为胜。这个主意是谁出的?

⑽生齐答:孙膑。

⑾师问:孙膑是怎样明白这个十分妙的主意?老师看谁能从文中很快的找出句子?

⑿(出示黑板)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孙膑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刚才的情形”指的是什么情形?

⒀生答:“刚才的情形”指第一次赛马的状况,从中可知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也就是,田忌的马比齐威王的马慢不了多少,那田忌的上等马虽比但是齐威王的上等马,但比齐威王的中等马快多了,同样,田忌的中等马虽比但是齐威王的中等马,但比齐威王的下等马快多了。

⒁师问:从中能够看出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

⒂生答:他是一个善于观察、认真分析的人。

⒃师问:孙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出示黑板:简介孙膑)

孙膑简介: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不传,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是孙武的后人,齐国人。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著有《孙膑兵法》传世。

孙膑为什么会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同学们课后能够上网或书中找答案,进一步了解他的状况。

⒄师问: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智慧)你认为孙膑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吗?(是一个有智慧的人)现实生活中或你读的书中,你认为谁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毛泽东、“发明大王”爱迪生、喜羊羊……)怎样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爱动脑筋思考、分析的人)老师期望同学们能成为这样的人。

四、品读课文,理解人物

1、第一次赛马后,田忌失败了,他是怎样表现的?孙膑又是怎样献策的?齐威王又是如何表现的?请在文中找出他们三人的对话,读一读。

2、从你的品读中能够看出田忌是一个怎样的人?孙膑呢?齐威王呢?(田忌是一个遇到失败就没信心、不自信的人;孙膑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齐威王是一个骄傲、自满、得意扬扬的人。)

3、你从文中的哪个词语能够看出?(描述田忌:扫兴、垂头丧气、疑惑)(描述孙膑:胸有成竹)(描述齐威王:讥讽、得意扬扬、轻蔑)

4、指导学生用贴合他们性格的语气、语调读他们的对话,进一步理解人物的品质。

5、指名分主角再读他们的对话,更进一步理解人物。

五、发挥想象,练习写作

过渡:第二次赛马后,田忌赢了,他还是这样的表现吗?(出示黑板)

续写:请同学们大胆的想象第二次赛马后,田忌和孙膑又见面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怎样?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篇6

课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孙膑巧用计使田忌先败后胜的故事。说明要办好事情,应对主客观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也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节),主要写田忌与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都失败了。

第二段(第二节至“那就来吧”),写孙膑帮助田忌准备再赛。

第三段(从“一声锣响”至完)写孙膑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办法,二比一胜了齐威王。

1、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让学生懂得要办成事需对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疑惑”等词语。

(一)教学重点:

叙述两次赛马的情况是阅读的重点。

解决的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

(二)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解决下列问题有一定难度:

1、比赛规则“各自把马分等级”是孙膑计策的必要条件,学生不一定给予足够注意;

2、“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是孙膑计策制定依据,学生容易只理解为这是田忌误以为挖苦之言;

3、齐威王的骄傲轻敌是孙膑计策得以实施的原因。暗含在作者遣词用句中须从人物上去理解。

解决的方法:运用设疑、讨论法。

彩色图画六匹马,黑、白各三匹,并注明:上、中、下三个等级。

部分板书卡片。

一个半课时<60分钟>

(一)审题诱趣、理清文路。

板书课题后谈话

1、从课题上,你们知道什么?

2、从课题上,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和谁赛?赛几场?怎么赛?赛的结果?教师过渡语(承上启下):

同学们的求知欲很强,想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看看你们想知道的这些,课文告诉我们没有。

(二)指名学生读全文。

读后了解阅读情况。

1、读了课文,你们又知道了什么?(解答了哪些问题)

a、田忌和齐威王赛马。

b、赛了两次。

c、田忌先输后赢。

2、课文里还写了哪个人物?他和第二次赛马有什么关系?

(孙膑。他用计使田忌转败为胜)

板书:孙膑献计

设疑:这两次赛马各是怎么赛的?孙膑的计策妙在什么地方,道理是什么?

看来,有些内容我们读一遍课文就能了解,而有些内容,需要我们仔细地读,深入地想,才能很好理解,我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地阅读思考,是能弄懂这些问题的。

(三)给课文分段。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一下课文,看看哪几小节写的是第一次赛马的事,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第二次赛马。

1、读后学生发表意见。

2、分的不一致、不统一,老师加以引导。

方法:先看看这小节主要写什么,再看看它是和上面讲的意思联系紧密,还是跟下面联系紧密,或是单独讲一个意思。

3、设问:这两次比赛之间的内容是什么?

4、确定分段依据。

我们是依据什么来给这篇课文分段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均可)

(四)了解兴趣点。

你们对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从预习中了解到部分学生对比赛时的情况最感兴趣。)

(五)从兴趣点入手,组织讲读。

教学手段:将两次赛马的内容放在一起阅读,运用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形式。

目的:启发思维、培养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贴马图的形象直观。

教学形式:自学、画批。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这两场比赛各是怎么赛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1、组织自学。

2、读后学生发表意见。

主要有三处相同:

①二人的马没换。

②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

③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

主要有三处不同:

①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等。

②比赛的结果不同——田忌第一次败,第二次胜。

③人物心情不同:

3、教师据情指导,须讨论明确的问题:

①“扫兴”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扫兴?

②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输?——马的每个等级都低于齐王。

第二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赢?——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③追问:为什么可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理解比赛规则“各自”。

4、概括段意。

复习方法: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什么样的句子?——陈述句。

它包括哪两个部分?——谁,干什么?(怎么样)

①概括第一次比赛内容(第一段)。

②概括第二次比赛情况(第三段)。

(六)质疑导趣,将学习兴趣迁移到第二段。

1、启发质疑:你们认为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需要仔细读才能弄懂?

追问:你们想到些什么问题?

例如:

①为什么田忌开始以为孙膑在挖苦他?

②为什么田忌对第二次赛马取胜没信心?

③为什么孙膑对再赛能胜胸有成竹?

2、组织学习第二段。

教学方式:自学画批→议论交流→讨论明确。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全班讨论,教师据情指导。

①理解描写孙膑的语言

②抓住齐威王的语言、神态。理解齐威王的骄傲、轻敌,使得孙膑的计谋得以实施。

为什么“胸有成竹”?

(对田忌、齐王的了解。)

5、理解后分角色练习朗读。

6、教师小结。

设问:你们觉得孙膑的这个主意妙不妙?妙在什么地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七)“投石”激趣。

1、设疑:你们想过吗,还有没有其他调换方法?

2、组织学生“试验”。

你们拿出一张纸来,写上上等、中等、下等各两行,用线连接搭配一下,看看有几种调换的方法,结果各是什么?可以用“×”表示输,用“√”表示赢。从中你们悟出什么?

3、指一名学生上前面“演示”。

例:

四种调换方法,均输两场,胜一场。

1、从中悟出道理:要进行科学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合理使用力量。

2、从中体会两个“让”字用得贴切、精当。

(八)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次赛马后,孙膑和田忌再见面会有怎样的一段谈话。根据课文内容做合理想象,两人一组,设计对话内容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篇7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怠与齐威王赛马,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孙膑仔细地观看了这场比赛,巧用智谋,用相同的马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原来,转败为胜的法宝就是“变”。在这里边我们不难看出科学思想方法的巨大作用。世间的万物无不处于运动发展和变化之中,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可能发生向对立面的转化。

文章不但情节曲折,人物神态描写更是传神。文中用“扫兴”“垂头丧气”,把田忌输后情绪十分低落、无心再战、准备离开的情形刻画得淋滴尽致。当孙膑献言时,田忌“瞪了一眼”,表示“怀疑”,没有“信心”;而齐威王则由胜利后“得意洋洋”“讥讽”“轻蔑”的目中无人到“有点儿心慌”,直至“目瞪口呆”,毫无思想准备的失败。作为比赛的双方,作者把人物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仿佛亲眼所见一般,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又相映成趣。因此,可以让学生积累描写神态的词语。

1、自主识写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

引导学生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出场的异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疑三探

课件、录音、生字卡片。

一、创境导入,审题质疑

1、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学对1篇历史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喜欢赛马。赛马前,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马奔跑的速度,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时,这三种马各赛一场,谁的马贏的次数多,谁就获胜。《田忌赛马》一课讲的就是田忌参加赛马的事。

2、读题,题目最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好比是房子的窗户,许多文章根据课题就能推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看了本课课题,我们可以怎样推想呢?

3、预设:

(1)田忌与谁赛马?田忌赛马的经过怎样?

(2)田忌赛马最后胜利了吗?原因是什么?

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4、介绍孙膑资料。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过渡:请同学们稂据老师的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

1、出示自读提示: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用自已学过的认字方法记住本课的生字,把你认为易错易混难写的生字作上标记。

(2)洼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工具书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作上标记。

(自读批注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

3、学生展示:板书同学引领学生重点认学字词(可以从1、指导读音;2、指出生字的易错易混难写之处;3、理解难以理解的词语。等方面来学习。)

注意以下的字和词:忌、将、膑

描写神态的词:疑惑、轻蔑、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得意洋洋

通过读课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如: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考虑。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4、字词学完了,现在我们把字词送回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声音响亮,有感情,注意停顿。

一至四组各推荐一名分节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准备评价。

5、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是采用什么方法概括的。并思考课始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画出相关的句子进行批注。

6、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并评价。

三、学会质疑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学习这篇课文还应重点探究哪些问题?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疑难问题组长记录,留待下节课解决。

四、运用拓展

1、同学们,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下来。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案 篇8

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领会故事中所说明的道理,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的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理解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却能转败为胜。

1、用卡片制作的表示双方不同等级的“马”。

2、制作的电脑教学软件。

一、导入新课,设疑激趣。

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的故事,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故事中的孙膑是当时齐国的军事家。那么,课文中讲了几次赛马,每次的情况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预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中讲了几次赛马?

(2)每次赛马怎样?

三、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初赛失败。

2、孙滨献计。

3、再赛胜利。

4、取胜原因。

四、导学第一段:首赛失败。

1、演示电脑教学软件第一次赛马的情节。

2、投影自学题:第一次赛马是怎么赛的,结果怎样?

3、学生自学:同桌用课前制作的表示齐威王和田忌不同等级的`“马”演示比赛情况。

4、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到黑板前演示赛马情况。

5、教师点拨。

6、学生质疑。

7、小结。

五、导学第二段:孙膑献计。

1、指名读。

2、投影自学题:课文怎样描写孙膑、田忌和齐威王?

3、学生自学。(找出来读读)

4、检查自学情况,讨论思考题。

5、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6、学生质疑。

7、小结。

六、导学第三段:再赛胜利。

1、演示电脑教学软件中第二次赛马情节。

2、投影自学题:第二次赛马是怎么赛的,结果怎样?

3、自学:同桌按课文内容演示第二次赛马情况,完成课堂练习2。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到黑板前按课文内容演示。

5、指导表情朗读,想象每一场比赛后齐威王的表现。

6、学生质疑。

7、教师小结。

七、导学第四段:取胜原因。

1、齐读。

2、学生质疑: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3、学生再读上文,对课堂练习1和练习2所填的两次赛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4、教师指导比较分析。

5、小结。

八、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 5138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