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教学设计18篇
通过分析舞蹈的表现形式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理解,促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观舞记》教学设计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观舞记》教案 篇1
《观舞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2、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主要教学策略: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及审美活动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创设特定情境,引发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与文本作最直接的情感交流;逐步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语言,从感知层深入到体会层,不仅领略外在美,而且把握其中的意蕴,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 力及文化修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美的起航
(多媒体展示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同学们,印度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可谓文艺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华彩的服饰,颈的 轻摇,肩的微颤,传达出神奇绚丽的民族风情,给人以 审美愉悦。今天,我们将在冰心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开启一段奇妙的寻美之旅
二、初读课文,美的发现
1、运用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之后,让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朗读后谈初读体会,各抒己见,教师不要作硬性评定。 )
3、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一次观赏印度舞蹈的感受,作者认为姐妹 俩的舞蹈有一种飞动的美
三、精读课文,美的探寻
1、探寻舞蹈美
课文中作者说到: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 出我心中 所感受到的飞动的美!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的表演是一种飞动的美,同学们, 我们也是欣赏者,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她们姐妹俩的表演,但是印度舞蹈的美已尽在作者的笔下了,请仔细研读文中有关卡拉玛姐妹表演的语段 ,请同学们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 这一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现自主阅读,勾画圈点。 小组前后四人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13段用生动优美的词语写出 卡拉玛姐妹形体的美。
16段:这一段从衣饰方面写出了舞蹈的美。
17段:这一组排比句,它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舞艺的精妙。
18段:这一段也是从形体方面的美来写的。
本文就是从卡拉玛姐妹俩的形体、服饰、神态、等方面来写这印度舞蹈飞动的美。
2、探寻语言美
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俩 那飞动的印度舞蹈美,这一感受让我们久久不忘!这都源于作 者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再次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可以是词语、句子、修辞等)
(1)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寻找精妙句段,仔细体会。
(2) 全班共同交流,教师 倾听引导。
小结:这1篇文章作者注重将视觉效果与自己的主观感受相结合,运用了贴切的词语,大量的排比和比喻句,加上作者细致的观察,使文章 的语言摇曳多姿。
四、迁移拓展,美的创造
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我们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同学们,正是因为这精美的描写,让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心里。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杨丽萍的《雀之灵》。要求学习冰心奶奶用优美的词语来表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要求:1、可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表达;2、可以模仿课文25段的假设句,也可模仿第7段的比喻句,写几句排比的话;3、结合课文1218段描述,综合运用精致的形容词、动词,生动的修辞,巧妙的方法,丰富的想象写一小段文字。完成后同学们交流展示。
五、课堂小结
1、学生自己用一句话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小结: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事物,愿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拥有一颗善于体会的心灵。
板书设计:
观舞记
冰心
舞蹈美 → 飞动之美
↑
语言美 → 修辞之美
教学目标: 篇2
1、让学生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了解舞蹈是以身体、神态、服饰表现内容的。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观舞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合作探究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欣赏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教学难点:
1、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2、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
课前准备: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数段标序
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以舞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带有异国风情的舞蹈,请大家用心观赏这段舞蹈,看后说说你观后的感受。(多媒体播放,学生谈感受)(出示幻灯片)
印度是一个舞蹈的国度,无论在哪里,你都可以看到舞蹈者的身影。无论男女、无论老幼,只要有一块空地,大家聚在一起,鼓一敲,就可以跳起舞来。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印度的舞蹈,那就是“会说话”。人们不是用口,而是在用身体和表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1篇散文——《观舞记》。相信学习此文后,你会有所收获。(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
(二)、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
1、为下列词语注音:(出示幻灯片)
2.解释下列词语(出示幻灯片)
3.作者简介:关于冰心,你都知道哪些?(出示幻灯片)
(学生抢答,师生共同纠正。教师适时予以鼓励)
(三)、整体感知----感受美(出示幻灯片)
1.学生有感情地快速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你能给大家谈谈你初读的体会吗?”(学生谈体会,畅所欲言)
2.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从文段中找出一个词语回答) (学生齐答,出示幻灯片)
(四)研读赏析----品读美(出示幻灯片)
听朗读,小组合作探究:(出示幻灯片)
1.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飞动的美”的?(出示幻灯片)(学生快速回答)
2.文中哪些地方分别从身体、服饰、神态等方面来表现她们姐妹的舞蹈美的?(出示幻灯片)(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回答)
关于舞蹈的教案 篇4
昔日每读朱自清的散文,每觉其文字珠圆玉润,声调优美,韵律和谐;是以总欲探其究竟。大抵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以及思索,总算知其美妙的根由。
我们读古典的诗词曲赋以及骈文韵文散文,总感知一种音乐的存在,纵情朗读往往也是声情并茂,无论朗读者或是听者都得到了无比的享受,仿佛听到了阳春白雪的曲子,仿佛看见了古代服饰亦盛亦素亦雅的美丽的女子在眼前翩然舞蹈。究其原因,不外乎于古代的文章十分考究其韵律,把音乐巧妙地融化了进去。有些许古代文学常识的人都知晓古代的诗词讲究格律,也就是讲究平仄与押韵的规律。其实格律的发轫并不那么容易,古人经过漫长的探索,直到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的出现才开始有了雏形。相比陆机的“少有奇才,文章冠世”的文学才华,我更偏爱他的书法才能,其形质神飞的《平复帖》,更是欣赏有余,但这里要提的是他的文学才华与成就;其《文赋》就代表了他在中华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煌煌成就与赫赫地位。关于《文赋》这里要提的是与格律密切相关的问题。陆机在《文赋》里提出了声音变化像五色相宣的主张,不可不为开格律理论建构之先河,功绩不小;也表明古人在文章创作上的音乐潜意识被激发出来;后来,南北朝的范晔识别宫商清浊,有意识地把音律运用到了写作之上。南北朝宋末以来,大抵文人开始了分别平上去入四声。关于四声,以前还有一首歌诀:平声平调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到沈约构制八病说,把四声和双声叠韵运用到文学创作上,格律诗才算像模像样。直到唐代解决了平仄的调配问题,格律诗才算真正定型。
提到八病说,不能不提到刘勰及其《文心雕龙》;刘勰,《梁书刘勰传》有介绍,恕不述之。《梁书刘勰传》不过几百来字,却简单扼要地介绍了刘勰的生平事迹,虽然其生卒年不可考明,但其中所说的刘勰为沈约推重一事,却引我释怀。八病说为沈约所制,大体为:平头,上尾,蜂腰,鹤漆,大韵,小韵,傍纽,正纽。虽然不尽科学,讲究形式主义,但其中也有可取之处,如傍纽正纽反对隔字双声和隔字叠韵,因为怕念起来拗口;如平头中的上下句开头的音节平仄不应相同,注意平仄协调。总的看来,沈约是推崇诗文要讲求声律的,在其所撰《宋书谢灵运传论》里作出过诸多理论上的初步归纳;但是刘勰是并不赞成八病说的,而当时沈约乃文坛领袖,声名贵盛,却推重与自己意见并不符合的文人,其雅量可谓高致,其胸怀可谓浩大,而今天的聒噪的文坛那些文人相轻谩骂的现象,那些独霸文化资源的现象,不可不谓时弊之大病也,不可不内省内敛,不可不好自为之。
刘勰虽然不赞成八病说,但也讲究声律。其《文心雕龙》“声律第三十三”里明确讲到:“凡声有飞沉,响有双迭。双声隔字而每舛,迭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迂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其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声有飞沉,实际上就是指声有平仄;双声,实际上就是指两个字的声部相同,发声相同,如踌躇二字;迭韵就是叠韵,指两个字的收声相同,如徘徊;而隔字双声就是指把符合双声的两个字之间插入别的字,隔字叠韵同理;与此同时他在《文心雕龙》“声律第三十三”里又提到:“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到隋唐时期一种新的古文体裁词便诞生了,唐代中叶格律也完全具备了。诗词以及后来的曲的滥觞都是离不开中国古代音乐的。古人谈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又加变宫变徵,共七个音,前面五个相当于西乐简谱的12356,变宫相当于简谱的7,变徵相当于简谱的4,古代的文人以这些音为基础经过漫长的摸索才总结出诗词曲的格律。
以上所述,实则是为讲散文韵律作铺垫罢。
我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启功先生不但在书画方面造诣精深,在古文学方面的造诣也是屈指可数的。
其伟构《诗文声律论稿》“散文中的声调问题”里强调了散文的平仄规律,并旁征博引地举出古代散文进行了论述。但是他只强调了古代散文的声调问题,并未强调古代散文的韵律问题以及现代白话散文的韵律问题。
我以为无论古代文言散文或是现代白话散文都应讲求韵律(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这里所指的`讲求韵律不等同于遵守严格的押韵规则),要把散文当诗歌来写,散文方才音调协和,珠圆玉润。当然已经有散文诗这中两栖体裁存在,可是散文诗终究属于诗歌范畴。
当然现代白话散文的韵律并不要求与古代诗词格律那般严格,形式主义过了头也不能流通起来;当然现代白话散文的韵律与现代散文诗的韵律有所不同。
我以为现代白话散文的韵律如下:
其一,有意识地运用双声,叠韵,或双声叠韵,忌讳隔字双声,隔字叠韵。
其二,偶尔押韵,韵脚不但限于句尾,句首句中皆可,引入西方诗歌的韵脚安排方式。其三,平仄格律要有意识选用,如写伤感厚重沉郁激昂风格的散文要多用仄声字词,仄声字词在音调上是“抑”的;如写清新柔和风格的散文要多用平声字词,平声字词在音调上是“扬”的,朱自清的散文《春》大多是平声字词。
说一些题外话,散文除韵律有所要求外,散文在色彩上也有所规律:风格华丽的散文多半是采用了一些艳丽的辞藻,然后结合了一些平声字词,所以读起来才华丽柔软;风格沉郁顿挫的散文在色彩上一般是单调的,近于白描写意,单调的色彩结合仄声字词,所以读起来才厚重,很有硬度与骨力。散文除韵律色彩之外,在气势等方面都有诸多规律可探究,恕不赘述。
以前的散文家都是懂得散文的韵律的,因为他们都精于音律,他们都知晓文字的敏感是建立于文字的音乐想象之上的;而今天的许多散文家以及网络写手却是不懂得的,鉴于此撰此陋文以贻笑方家耳。
初中七年级语文《观舞记》教案大全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积累雅致的二字词语,生动的四字词语。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能力,提取整合的能力。
2、研读精彩语段,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品味赏析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3、学习本文的写法,培养学生将感受到的美转化为语言文字的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印度文化的博大精深。
2、学生感受中国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各种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片断练习。
教学难点:研读精彩语段,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品味赏析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诵读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一·自学奠基
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作者作品简介
3. 课下注释及课后字词预习展示
二·交流展示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教学重点: 篇6
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观舞记》教案 篇7
一、导入 :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观舞记],大家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冰心观看------
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表演印度舞后的记录。大家都看过舞蹈表演,你能谈谈你印象最深的舞蹈表演吗?(大家可先说给旁边的同学听)
叫一两位同学来说说看,听了大家的描述,我们不能够马上在头脑中展现这个舞蹈的场面。这是因为我们的语言表达太贫乏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冰心奶奶是如何描绘的。
二、感悟课文:
冰心奶奶在文章中运用了一些大家还未掌握的生词,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看大家的词汇量怎样?(大屏幕上显示生词)会读的同学就直接读出来,让老师知道你已经掌握了。
接下来,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想想你能感悟到课文的美吗?感悟到了,可以先告诉旁边的同学,等大家都感悟到了,我们互相交流、互相分享。
(学生自由回答)
1、秀丽的面庞,能说出万千种话的长眉、眼睛。。。。。。写出了演员的人美。
2、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的人美、服饰美、动作美等。
3、我们看她忽而。。。。。。。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
4、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用莲花的瓣颤来表现细微的动作。。。。。
从这些语句中,我们能感受到卡拉玛姐妹的舞姿确实很美,当然没有冰心的描写,我们也不可能欣赏到,那么老师就有一个疑问,怎样才能将演员精彩的表演描写下来,使没有看过演出的人也能从语言中感受到美?请大家讨论一下,并总结归纳出几点来。由组长作汇报。
三、拓展延伸:
除了大家说的这些之外,还有好多方法,我们就从一些艺术作品中再来感悟一下。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学到哪些语言运用的技巧。(自由读,每段请一至两位同学来说说看)
四、拓展演练: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舞蹈,并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看谁的描绘最好。要注意。。。。。。
五、总结归纳;
其实张艺谋确实是一位很有艺术修养的导演。今天我们在看他的[十面埋伏],大家有没有感到和以前自己看时不一样,你能说出不一样在哪里吗?(生回答)
总结: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惊喜地发现大家的审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能力的提高是需要知识的积累的,在此老师给大家提三点要求。。。。。最后,老师更希望大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的大舞台中,展现出人生的绚丽多彩!再见!
七年级语文观舞记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2、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主要教学策略: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及审美活动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创设特定情境,引发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与文本作最直接的情感交流;逐步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语言,从感知层深入到体会层,不仅领略外在美,而且把握其中的意蕴,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 力及文化修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美的起航
(多媒体展示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同学们,印度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可谓文艺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华彩的服饰,颈的 轻摇,肩的微颤,传达出神奇绚丽的民族风情,给人以 审美愉悦。今天,我们将在冰心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开启一段奇妙的寻美之旅
二、初读课文,美的发现
1、运用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之后,让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朗读后谈初读体会,各抒己见,教师不要作硬性评定。 )
3、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一次观赏印度舞蹈的感受,作者认为姐妹 俩的舞蹈有一种飞动的美
三、精读课文,美的探寻
1、探寻舞蹈美
课文中作者说到: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 出我心中 所感受到的飞动的美!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的。表演是一种飞动的美,同学们, 我们也是欣赏者,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她们姐妹俩的表演,但是印度舞蹈的美已尽在作者的笔下了,请仔细研读文中有关卡拉玛姐妹表演的语段 ,请同学们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 这一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现自主阅读,勾画圈点。 小组前后四人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13段用生动优美的词语写出 卡拉玛姐妹形体的美。
16段:这一段从衣饰方面写出了舞蹈的美。
17段:这一组排比句,它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舞艺的精妙。
18段:这一段也是从形体方面的美来写的。
本文就是从卡拉玛姐妹俩的形体、服饰、神态、等方面来写这印度舞蹈飞动的美。
2、探寻语言美
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俩 那飞动的印度舞蹈美,这一感受让我们久久不忘!这都源于作 者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再次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可以是词语、句子、修辞等)
(1)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寻找精妙句段,仔细体会。
(2) 全班共同交流,教师 倾听引导。
小结:这1篇文章作者注重将视觉效果与自己的主观感受相结合,运用了贴切的词语,大量的排比和比喻句,加上作者细致的观察,使文章 的语言摇曳多姿。
四、迁移拓展,美的创造
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我们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同学们,正是因为这精美的描写,让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心里。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杨丽萍的《雀之灵》。要求学习冰心奶奶用优美的词语来表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要求:1、可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表达;2、可以模仿课文25段的假设句,也可模仿第7段的比喻句,写几句排比的话;3、结合课文1218段描述,综合运用精致的形容词、动词,生动的修辞,巧妙的方法,丰富的想象写一小段文字。完成后同学们交流展示。
五、课堂小结
1、学生自己用一句话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小结: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事物,愿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拥有一颗善于体会的心灵。
板书设计:
观舞记
冰心
舞蹈美 → 飞动之美
↑
语言美 → 修辞之美
《观舞记》教案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1篇散文:《观舞记》。
二、初读,整体感知:
在第一遍阅读时,一般采用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全文,语速稍慢)
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如果能写在笔记本上则更好。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再次阅读文章。在这次阅读时,我们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
1, 先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共22小节)
2, 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
三、研读课文:
1,正音正字。
2,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
——第2——6小节
——第13——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四、阅读探析: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
1, 思考题一:
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 思考题二:
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印度舞蹈主要表现神和人的故事,模拟自然界生物的姿态。(在第17、18节)
3, 在自读过程中,有没有感到的不理解的语句?
问题一:
为什么第17小节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
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是不
够的,还要心灵的完全投入,使自己
问题二:
第19小节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朗读第19小节)
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4, 用多媒体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
——虽然现在印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宗教势力极大,所以也有人说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内容也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宗教为主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也同样如此,例如第18小节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印度的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义。所以……
五、练习:
延伸思考一:
引用原文说说,为什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能那么样地打动人心?
——第19、20小节原文:“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还会不断地给她们以滋润培养的。”
延伸思考二:
这篇文章的文字很优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能否结合自己的感受或学习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冰心奶奶能写出这样1篇优美的文章,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样打动人心?
——我个人认为,冰心老人之所以能写出这样1篇优美的文章,首先可能是她从小就对文学怀有极大的兴趣,观察或写作时能全身心地投入。
其次是她在文学以及其他方面坚持不懈的学习,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养料。
三是由于她的勤奋。从她十几岁开始发表文章到她逝世,一直笔耕不辍,坚持写作近八十年。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六、比较阅读:
下面,让我们来阅读当代诗人艾青先生的诗歌《给乌兰诺娃》,这也是作者在欣赏了一场优美的舞蹈表演后的所思所感。
再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选段,看看他怎样用语言来描绘音乐的美。
七、结束语:
同学们,生活和艺术是分不开的,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写作或舞蹈离得很远,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可能创造出更优美的现代文明。
八、家庭作业 :
1、 反复诵读课文。
2、 摘抄本文中优美语段,做一点语言积累。
南京四中 华晓隽
《观舞记》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欣赏文章精彩的描写,感受舞蹈的神韵及舞者的精湛技艺
2.学习本文对舞蹈艺术的描写技巧
3.初步了解民族文化,培养艺术情趣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精彩的描写,感受舞蹈的神韵及舞者的精湛技艺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对舞蹈艺术的描写技巧
课前准备:
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熟读课文, 查资料,了解我国的民族艺术及其各种形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文章精彩的描写,感受舞蹈的神韵及舞者的精湛技艺
2.初步了解民族文化,培养艺术情趣
导入:欣赏一段印度舞
舞蹈精彩吗?用几句话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舞蹈。(找5-6个学生回答)我们发现用语言来表现所看到的这么精彩的舞蹈好像显得太贫乏了传达不出舞蹈的神韵,那现在我们来看冰心这篇《观舞记》看看她是怎样来写舞蹈的。
一 、整体感知(直观的感受卡拉玛姐妹精彩的舞蹈)
1.提示: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冰心看到的是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冰心在文章里一开始就直接描写了他们的舞蹈吗?
齐读1—10段,看看这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冰心看了舞蹈后的感受,用她的感受来做铺垫,突出舞蹈非常精湛,难以用语言描述。
2.过渡:舞蹈到底怎样精湛呢,我们通过冰心的精彩的描写来感受一下
齐读11—18段
二 、研读赏析
1.你能从冰心的哪些描写当中感受到卡拉玛姐妹的表演非常精湛?把这些句子画出来,读一读,解释一下她精湛的表演表现在哪儿?(3—5分钟的时间画出句子,读熟练,然后四人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总结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特点:出场光艳、物资曼妙、神情丰富、心灵之舞(结合句子“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的理解)、具有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舞台的背景)——“飞动的美”
2.理解句子“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入地生根。”(四人一组讨论)
明确:所有优秀的艺术都是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三 、拓展延伸
你能举出咱们民族有民族特色的一些艺术形式吗?
点拨:民族音乐、民族舞蹈、书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本文对舞蹈艺术的描写技巧
一、 写作技巧探究
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舞蹈的?(提示:从描写的结构顺序、语言等方面)
明确:
结构顺序上:首先写舞蹈的`氛围、背景
接着写出场的整体印象
然后概括的写服饰、动作、舞蹈的大体内容
最后详细的描写神态、动作(抓住神韵,通过动作神态表现情绪、舞者的心灵,传达舞蹈的意境)
语言上:大量使用比喻、排比(找出例句,说一说作用)
二 、拓展研讨
将本文与《安塞腰鼓》比较一下,在舞蹈风格上、写作上有什么异同?
明确:
风格上:《安》阳刚粗犷 西北民族豪放
《观》柔美 印度民族的宗教色彩
舞蹈风格的不同是因为源自于不同的民族土地和文化,表现的是不同的民族风格
写作上:同:大量使用排比、比喻
异:《安》更注重于写出人物的感受、联想
《观》注重表现舞蹈本身
三 、小练笔
欣赏杨丽萍的《雀之灵》
1.讨论养丽萍舞蹈的总特点
2.写1篇观舞记
课后记:
舞蹈是看的艺术,而文学作品就需要去读,读出文中描写的舞蹈的艺术,所以这篇文章的重点还是放在对文章精彩描写的品读上。
由欣赏别人对舞蹈的描写我想到了让学生也进行一下舞蹈的描写训练,所以有了第二课时的安排。在进行写作指导时我想我只注重了文章的整体结构的指导,而忽略了两个方面。
一是对于修辞方法的讲解有些一带而过,没有深入的去理解每一种修辞方法使用的效果和好处。二是忽略了对舞蹈蕴含的文化内涵的介绍。这个应该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者教师的介绍来进行解决。因为民族舞蹈很重要的一个精神就是其文化内涵,这也是学生在描写中应尝试着进行渗透的。
《观舞记》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2、品味文中描写舞蹈的语句,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
3、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用优美的语言,巧妙的修辞手法表现视觉形象,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优美的语言,比喻、排比的手法表现视觉形象。
2、品味并积累文中精妙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以舞导入,欣赏“美”
让学生欣赏一段带有异国风情的舞蹈,然后用一、二句话来描述这段舞蹈,或谈谈观后的感受。
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可要我们用语言把它描述出来时,许多同学就犯难了,为自己语言的匮乏而感到苦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的1篇散文——《观舞记》,学习作者是如何将这种美好的艺术享受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找出文中记叙作者观舞的段落,然后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特点——飞动的美
2、课文描写“飞动的美”的是哪几个段落?(16—18段)
研读课文,品味“美”
指读第13、16自然段:
指名让学生朗读,学生说说是从那一方面来写舞蹈“飞动之美”?
(形体、衣饰)
(二)品读17段
1、朗读描写舞蹈内容的语句。
2、思考:本段描写中,是从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卡拉玛舞蹈“飞动的美”的?
(神态)
3、边读边思考:作者是如何借助于语言来表现出舞者神态、舞姿方面的特点的?
出示改写语段,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品读。
改文:她的双眉笑颊表现出无尽的哀愁喜乐,在垂睫张目间,又能表现出耐人寻味的娇羞盛怒,同时,她的点额抚臂,画眼描眉的动作,挺身屹立,按箭引弓的动作,也都表演得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
品析与朗读相结合,老师指导朗读
初中七年级语文《观舞记》教案 篇12
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过程与方法:
讨论交流,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
体会学习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结合语境,体会词语的深刻含义。
使用媒体:
多功能讲台。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一张图片,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展示图画)。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1篇散文:《观舞记》。
2、预习检查:读准下列字音:
嗔视、叱咤风云、颦蹙、尽态极妍、本色当行浑身解数、变换多姿。
二、产生问题: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
3、为什么第17小节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4、第19小节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三、自主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以上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提高:
1、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2、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急转。”“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
3、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是不够的,还要心灵的完全投入,使自己
4、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五、当堂训练:
1、《观舞记》选自____,作者____,原名_____,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献给印度舞蹈家______。
2、在中国,最著名的表演“孔雀舞”的女演员是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说说所填词的特点。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____的舞步,______的铃声,_____般慢移,______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4、解释词语:
本色当行、颦蹙、粲然、叱咤风云、嗔视、尽态极妍、惊鸿。
5、秒笔生花:你见过大海吗?你见过高山吗?请以“观海”或“观山”为题,写一段文字,用上排比、比喻的修辞。
《观舞记》的教案 篇13
《观舞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合作探究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欣赏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教学难点:
1、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2、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1篇散文:《观舞记》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资料助读:师生交流介绍作者
冰心(一),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谈初读体会(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3提出思考题: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由此问引出:姐妹舞蹈之“美”。)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1、师: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飞动。)
2、师:这种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到生动的描绘?(16、17、18三个自然段。)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然后指名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示范读16自然段,接下来男女生分角色读17、18自然段。初一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分角色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朗读的语感。)
3、师:此时此刻,让你对这三个自然段作一个选择,你最喜欢哪一自然段?为什么?
(学生大多会回答17自然段。但教师不能否定其他学生喜欢16、18自然段。
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对17自然段进行小组研讨,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让学生体会语言特点,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17自然段。
4、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四、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同学们,欣赏了这精美的描写,我们不由得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所以,学会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去描绘生活美,应该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要求。
仿照作者的语言特色,来扩写下面一段文字: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谷香绕湖飞。”’
要求: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恰当的修辞加以扩写,使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活和艺术是分不开的,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写作或舞蹈离得很远,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可能创造出更优美的现代文明。
六、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
2、摘抄本文中优美语段,做一点语言积累。
【板书设计】
形体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服饰 飞动的美
心灵之舞 神态
《观舞记》教案设计 篇14
《观舞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合作探究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欣赏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教学难点:
1、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2、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1篇散文:《观舞记》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资料助读:师生交流介绍作者
冰心(一),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谈初读体会(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3提出思考题: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由此问引出:姐妹舞蹈之“美”。)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1、师: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飞动。)
2、师:这种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到生动的描绘?(16、17、18三个自然段。)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然后指名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示范读16自然段,接下来男女生分角色读17、18自然段。初一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分角色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朗读的语感。)
3、师:此时此刻,让你对这三个自然段作一个选择,你最喜欢哪一自然段?为什么?
(学生大多会回答17自然段。但教师不能否定其他学生喜欢16、18自然段。
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对17自然段进行小组研讨,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让学生体会语言特点,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17自然段。
4、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四、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同学们,欣赏了这精美的描写,我们不由得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所以,学会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去描绘生活美,应该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要求。
仿照作者的语言特色,来扩写下面一段文字: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谷香绕湖飞。”’
要求: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恰当的修辞加以扩写,使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活和艺术是分不开的,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写作或舞蹈离得很远,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可能创造出更优美的现代文明。
六、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
2、摘抄本文中优美语段,做一点语言积累。
【板书设计】
形体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服饰 飞动的美
心灵之舞 神态
七年级语文观舞记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找出描写卡拉马姐妹优美舞蹈的诗句。
2、反复诵读,激发想象,使学生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艺术享受。
教学设计:
一、观看舞蹈,交流感受。
多媒体课件:播放20005年春晚《千手观音》,同学们描绘观看感受。
二、激发情 趣导入新课:
邂逅冰心
学生介绍冰心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师范读:
名作初窥
师范读,生完成:
1、冰心看了一场怎样的舞蹈?哪些语段加以描绘?
2、冰心观舞后的感受是怎样的?哪些语段可以看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四、小组合作展示,教师点拨
带着发现的眼光寻美
活动一: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活动二:请用“卡拉马姐妹的———美,美在———”说一句话。
提示从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说美。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五、精读品析,艺术熏陶。
带着探究的眼光悟美
这篇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找出� 以:我喜欢“————”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收到了————的表达效果来说。
带着欣赏的眼光读美
生读喜欢的段落语句。
六、当堂检测:
1、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明确: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
2、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3、本单元的《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与本文比较有何异同。
七、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等,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2、课外延伸:
播放杨丽萍的《雀之灵》
感受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现某种舞蹈艺术。
教学思路: 篇16
学生刚学过《安塞腰鼓》,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豪放粗犷的安塞腰鼓充满了阳刚之美,而《观舞记》表现了一种阴柔之美,两种艺术的不同风格特征,两文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而是通过语言的。描写让读者领悟到的,所以教学本文时应重点抓住让学生学习感悟并理解本文对舞蹈艺术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进而能进行片断仿写练习进行教学1、播放一段印度舞蹈影片,让学生对舞蹈有一个感性认识,感受印度舞蹈的艺术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2、强调学生间的研究合作与探讨,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作用。3、强调朗读教学,通过范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教学课文,如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研读课文等可以借助朗读课文来教学。4、事先让学生收集有关描写舞蹈的精彩诗句,即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课堂上,师生共同展示收集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恰当的评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5、最后再观看电影舞蹈,进行仿写练习。总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扩大学生学习的课堂,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接触和了解舞蹈等艺术形式,丰富学生文化素养,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 篇17
教师、学生利用VCD 、DVD 搜集一些印度舞蹈、中国舞蹈,做好上课准备。学生预习课
文。
观舞记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2、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家冰心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教学难点]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设计思路]
新课标多处提到“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观舞记》正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感染、审美熏陶的最好例子。它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大量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美好的视觉形象转化为美好的语言形象,生动而鲜明地表现了异国的文化风情。教学中,宜将朗读与想象充分融合,在读中感受美、体验美,发现美、积累美,思考美、延伸美。进而得到审美体验、提升审美品位,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课前:观看一组印度文化风情图片。
一、导入新课(10分)
同学们,我们刚刚走过那粗犷豪迈的黄土高原,领略了那代表着陕北汉子性格的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的壮美。今天我们又将在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指引下,去感受一下异域他乡印度舞蹈的魅力和风采。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文:《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这节课我们主要完成以下两个学习目标:⒈感受舞蹈艺术的美⒉品味文章语言的美
二、感受美
⒈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观赏一段印度舞?有
请同学们用心欣赏,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生①这段舞蹈很美。
生②这段舞蹈舞姿优美,让人萌生无限遐想
过渡:舞蹈是一种形体语言,它能给人以视觉美的享受。但是如何把这种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呢?
⒉现在,就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感受一下冰心优美的语言吧。(然后说说你的初读体会。)(此阶段相当关键,必须读出感染力,不读错字)
调动情绪:同学们最喜欢听我们班哪些同学的朗读?(六生:)
同学们最喜欢你们的朗读了,你们有信心读出水平,读出感染力吗?
提要求:同学们,请支起耳朵仔细听,注意他们的读音是否准确,感情如何?是否读出了作者在观赏卡拉玛姐妹舞蹈时的那种惊喜的感情,赞叹的语调读完希望有掌声
请同学们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
通过这几位同学对课文的精彩朗读,大家都感受到了些什么?
生①读这篇课文,我深深感到了印度文化艺术的优美悠久。
生②我觉得卡拉玛姐妹的舞跳的好。
生③作者写的好,对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描写的十分精彩。
同学们都认为卡拉玛姐妹舞跳的好,那么谁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特点?你从第几段找到的?请你有感情的把它读出来,好吗?
过渡:读的真好。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三、欣赏美(20分)
下面我们分组合作学习,请同学们找出并向同组同学高声诵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并尝试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发现(画面或者语言)美,你看(例句和分析)”
我发现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的氛围美,你看,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有一种宗教氛围,给人庄严肃穆之感,具有鲜明的印度民族特色之美。关于湿婆:湿婆是印度教中所信仰的舞蹈之神,在传统的印度舞蹈中,表演前必定先供奉湿婆神像。
我发现这篇文章的动词美,比如,真是光艳的一闪,这句中的一闪,从视觉感受上写出卡拉玛美艳的身体。
同学们分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把自己发现的美的语言点告诉同组同学,并选一个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发言。
哪个小组首先展示本小组的探究成果?(此处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希望掀起高潮,同学们的精彩回答能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此时老师隐藏在课后。)
②我发现卡拉玛姐妹的面貌美,你看,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女性的妩媚在眉目之间尽现,未舞先有情。光艳。
③我发现卡拉玛姐妹的服饰美,你看,她髻上有花朵,腰间是褶裙,柔媚而娇美。
④我发现卡拉玛姐妹的舞姿美,你看,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有一种飞动的美。
⑤我发现卡拉玛·拉克希曼的神态美,你看,她忽而双眉颦蹙,忽而笑颊粲然,忽而侧身垂睫,忽而挺身屹立,传神而多情。神韵。
⑥我发现妹妹舞蹈的动作美,你看,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舞技的高超就在这动作中得以淋漓尽现。
美的形象与画面需用美的语言来表现。
动词美:描绘 点染 传达 模拟 描写 一闪(视觉感受上写出卡拉玛美艳的身体)
量词美:一首长诗 一朵红莲 一个婴儿 一对长眉 一双眼睛
反义词美:哀愁——喜乐 双眉颦蹙——笑颊粲然 慢移——疾转 低回婉转——叱咤风云
短句美: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 节奏渐快,语势增强
感叹句美:真是光艳的一闪!
她是一只雏凤!
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感受到的“飞动”的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