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知恩感恩征文【精编4篇】
扶贫政策温暖人心,感恩之情涌动心间,携手共建美好未来,铭记初心,如何回馈这份恩泽?以下是阿拉题库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精准扶贫知恩感恩征文文章,欢迎您借鉴参考。
精准扶贫征文 篇1
打赢攻坚战、同步奔小康是我县“十三五”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当前,精准扶贫已全面展开,我们在调研中感受到,山大人稀、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是贫困高发的重要原因,我们认为:加快以搬迁集中安置为主体的农村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建设,应成为我县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统筹规划、全面推进。
一、全面准确把握贫困户贫困现状与致贫原因
全县10万农家41万人口都散居在343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地理条件复杂、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弱、移民问题较多。建档立卡的29674户94783人,80%都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恶劣环境是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
(一)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贫困高发。山大人稀、山高路远表现在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上。目前,全县有3万多户未通公路;就医看病路途遥远,都镇湾璞岭村部分村民到村委会要半天路程,个别村民庄溪都没去过,村民“小病拖、大病磨”已成常态,学生上学远,村民天旱挑水、背水吃的地方比较多;特别是地质灾害频发,水灾旱灾、崩山滑坡等不断危及生命财产安全,让村民陷入贫困状态。据县残联提供的数据,20全县残疾人有38000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全县人民与恶劣自然环境顽强拼搏的残酷现实。
(二)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思想保守。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低,村民思想保守、素质不高、安于现状。调查中感受到,自然环境越恶劣的地方越贫困,人们的思想就越保守,普遍缺乏求新求变的意识和动力。璞岭村人因为“饿怕了”,有吃的就行,满足于温饱状态;磨市镇多宝寺村长年有1216人在外打工,90%的村民都把打工的钱用于“建房子”,至于发展产业、改善生产条件的投资很少,没有立足长远、发展当家产业的动力和决心,对基础设施建设都指望国家给以扶持,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三)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穷根难断。生产条件差、市场对接远、收入微薄,居住条件难以改善。据县住建部门年统计,全县还有48229户是土坯房、木石房、砖木房、杉皮房和茅草房,需要纳入危房改造的有36502户;今年县扶贫部门通过调查纳入扶贫搬迁对象的有6683户24979人。这些户全凭他们自身是无法改变的,即使通过危房改造政策能改善居住条件,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自然环境,例如榔坪镇的阙儿坡,上面隔山、下面隔河,大山的半坡里住着七八个户,国家不可能拿出几千万元资金为他们打开通向山外的路。精准扶贫,对这些户进行搬迁安置是斩断穷根的最好办法。
二、深刻认识推进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建设的意义
加快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建设,就是将居住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农户和五保户集中搬迁安置和管理,实现精准脱贫;同时鼓励危房改造对象梯次搬迁改造,构建新型社区,其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推进城镇化发展。加快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建设,将居住在环境恶劣的贫困户、五保户、空巢老人搬迁集中安置,构建农村新社区,符合城镇化发展方向,符合我县实际,也顺应群众愿望。我县山大人稀,居住分散,41万人90%生活在农村,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有利于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发展;有利于农民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农民居住方式的改变也会影响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二)有利于化解社会化养老问题。我县老龄化问题正在日益突出。据调查,磨市镇多宝寺834户,空巢老人和五保户有31户33人。到2014年底,全县60岁以上老人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全县农村空巢老人17689户35377人,五保户2123人。这些人的居家养老和社会化养老问题,已� 抓住精准扶贫机遇,捆绑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项目,加快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项目建设,既对当前精准扶贫进行有力推动,也为全县农村空巢老人、五保老人居家养老和集中供养创造条件。同时,充分运用空巢老人、五保户的山林、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积极探索以田养老、以林养老新模式,为五保户和子女无条件、无能力赡养的农村老人提供养老保障。
(三)有利于推进社会管理。我县农村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社区管理模式还未全面形成,在基层农村规划集中安置区、建设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一是可以加快城乡网格化建设,提升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二是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将行政审批、社区警务、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人民调解、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信息咨询等进入社区、面向群众;三是有利于推动农村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促进消防、车管、物管、危管、网管等工作,实现警务延伸和警力下沉,建设平安长阳。
三、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项目建设的建议
加快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建设,是我们抓住这次精准扶贫机遇,既利在当前又管长远的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一)科学做好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坚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养老相结合、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制定规划。县住建部门要认真修编全县乡村建设规划,允许跨村、跨乡镇的行政区域集中安置,合理规划搬迁安置点;要按照土家民风民俗特点,做好住宅设计,做到建筑有特色、面积要适中、房屋要适用;各行政村要结合本村实际,在摸清底数基础上,科学选址。要选择地理条件良好,交通、通讯畅达,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的自然村落、景区园区和中心集镇附近,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和建设规模。要坚持严格按规划办事,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二)政府主导、强化领导,推动落实。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项目建设作为创新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措施和具体内容,作为今年“让6000多贫困人口住上安乐窝”的重要任务,作为推动全县城镇化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统一和深化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制定出台实施办法,积极协调扶贫、财政、发改、住建、民政、交运、水利和民宗等各方力量,引导社会广泛参与,扎实稳妥地推进。
(三)村委主体,因户施策,以点带面有序推开。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项目建设,坚持村委主体,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因户施策,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各村委会要加强外地考察,认真学习借鉴磨市镇丰山村、救师口村等地经验,既要尊重群众意愿,又要服从规划大局,采取先试点示范,再逐步推开的办法,实行以奖代补,鼓励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效激发和调动贫困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村委会要从项目选址、试点示范、科学规划、项目建设到搬迁进住和科学管理等,坚持“一竿子到底”地进行管理,特别是要把精准扶贫的搬迁安置政策和扶持资金用好、管好。对那些既无经济能力又无自主能力的贫困户,村委会要派专人实行专抓专建专管,确保他们幸福地搬进新居。
(四)加强宣传,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老年公寓建设,是对贫困群众斩断穷根、实施精准扶贫的一项民生工程。一是要加强宣传解释工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最大限度让群众满意,确保搬得出;二是要认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到设计、施工、使用“三同步”,完善道路、交通、供水、电力和通讯等设施建设,确保稳得住;三是做好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集约经营,积极发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就地就近创业就业,确保能致富。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征文 篇2
一直在路上的“牛”书记
奔走于村寨之间,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取福利,不辞劳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就是__镇党委书记——__。今天“基层干部争先锋·脱贫攻坚展风采”专栏播出,__:一直在路上的书记。
还没到上班时间,__就在办公室忙碌的整理着资料,准备下乡实地调查__镇危房改造的情况,到办公室仔细的交代了工作以后,__就出发来到了__村官家地组的贫困户何顶才家中,与他亲切的交谈。
详细的了解了何顶才的家庭情况以后,__又和他拉上了家常,鼓励他发展产业,早日脱掉贫困户的帽子。
从何顶才家出来,__又到了其他几户危房改造的村民家中,给他们提建议、出主意,在查看了危房改造后,__又到了官家地组的__牛养殖场查看__牛的养殖情况,与养殖户交流养牛的经验。
__年底,__通过不断的调研与摸索,创造性的提出了“五户联保”的__牛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的解决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__镇全镇10个村已实现全覆盖,参与农户170户,共养牛852头,“五户联保”经验在全县上下推行,为__的产业脱贫翻开了新的篇章,大家也亲切的称他为“牛”书记。
从官家地组出来,一路崎岖,__又来到了纸厂村村委会,指导工作人员收集资料,随后又叫上相关的负责人到纸厂村庭院硬化的施工现场去实地调查。
夕阳已经快落下山坡,早已过了下班时间,__的工作却还没有结束,因为放心不下蔬菜、水果种植的情况,__又到了小寨村的水果种植基地,向村委会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种植和收成情况,看到娇艳欲滴的新鲜提子和农民忙碌的身影,__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夜幕降临,__又转到前进村,在村民家中组织召开群众会议,就移民搬迁的工作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这就是__自__年以来就任__镇党委书记以来的工作常态,一心一意扑在岗位上,奔走于村寨之间,为__人民谋福利、谋发展,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这是__始终坚信的工作准则,同事都评价他为“一直在路上的书记”,正因为这种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精神,__才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爱戴。
__镇共有人口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就占了4611人,为了让这些贫困人口早日脱贫,__紧密围绕中央、省、市、县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在__镇积极发展__牛养殖、蔬菜种植、茶叶种植等多种产业,为人民群众真正的谋福祉,创新路。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征文 篇3
用心用情做脱贫路上的“宣传员”
“脚下有多少泥土,报道就有多少力度”,这是__自治县新闻传媒中心主任__时刻提醒记者的话语。在脱贫攻坚报道中,无论严寒酷暑,高山峻岭她从不缺席,同记者奋战在宣传报道第一线,
发现好典型、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让它
在__自治县农产品集配中心,__新闻传媒中心主任__正同记者一道对农产品产销对接这一脱贫攻坚新举措进行重点报道,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奔赴了__多个贫困村寨,实地拍摄产业发展情况,了解贫困户、合作社对农产品产销对接新举措的看法,只为将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成功经验真实的报道出�
将脱贫攻坚战役中取得的成就宣传报道好,发现好典型、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既能凝聚广大干部群众扶贫开发工作的思想共识,也能实现信息的互通有� 正是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__对于脱贫攻坚报道从不松懈,在《__新闻》中开设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攻坚基层干部争先锋·脱贫攻坚展风采等专栏,组织记者深入基层蹲点报道,单是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至今,脱贫攻坚报道就已达700余篇。其中300篇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宣传播出,为扶贫工作提供了舆论支持和精神力量。
为增强舆论引导力度,让广大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当前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举措和工作重心,__组织中层干部到桐梓县等地广播电视台考察学习,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力量,发挥微信公众号《微__》作用,让干部群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各类脱贫攻坚信息。
除宣传工作以外,让__时刻记挂的还有结对帮扶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一有空余时间,便到帮扶对象家里忙和着,宣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助贫困群众办理申请各类补助,为贫困户发展找办法谋出路。
作为媒体人,“加班、熬夜、四处奔波”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但__从1988年踏入媒体行业至今,一干就是29年,从未想过离开。参与宣传报道的各类重大事件不计其数,曾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个称号。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征文5篇最新
知恩感恩诚信励志资助征文 篇4
古今中外,感恩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我国是礼仪之邦,更是倡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那么什么是感恩?我们又该如何学会感恩呢?正如一株小草对雨露滋润它的谢意,一只鸟儿对绿荫庇护他的感激。
我们应对身边的每个人心怀感恩。
感恩的最初是感动,是一种最纯粹,最温情的举动。
“雏鸦反哺,羔羊跪乳”是动物对上一辈简单的感恩。
是什么让我们开怀,幸福地过好每一天?是什么让我们踏实,感动地过好每一天?是什么让我们进步,积极地迎接每一天的到来?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仅有许多艰难险阻,甚至会遭遇挫折和失败。
在危难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帮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每人都需怀揣一颗感恩的心。
感谢师长、感谢学校、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懂得感恩,我们将会愈发地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珍惜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恩,
世界将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
人世间将会是一片孤独与黑暗;而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我将会失学,失去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将会失去梦想、失去这精彩而充实的大学生生活。
《诗经》有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从“木桃”到“琼瑶”,是一枚感谢的种子——缘于爱与被爱。
这之间连接的是一份心意,也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明朝《增广贤文》曾书: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名人感恩的小故事。
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暖了席子,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
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人之初,性本善。
善者,善良也。
善良之人,诚信为本。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是一种人类历史上不断呼唤、倡导的精神品格,一直被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所宣扬、倡导,并不断被赋予深层次的内涵。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无信者行不果。
重承诺、守信义、以信取人,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它凝聚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
古人有云:“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诚实守信,一诺千金”……这无不说明了我们民族的守信之诺。
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讲诚信的民族,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例子。
陶四翁是个开染布店的,他为人忠厚,做生意讲求信誉,在镇上有口皆碑。
陶四翁却宁可自己受损失也不去坑害别人,用高尚的品质对他人言传身教。
一天,有人向他推销染布用的紫草,陶四翁就用四百万钱通通买下了那些紫草。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班会优秀2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