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导游词(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绵山导游词(优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绵山导游词【第一篇】

“三清上,曰大罗”。绵山大罗宫依山而建,层楼迭阁,青墙金瓦,画栋雕梁,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米,为“天下第一道观”,可与布达拉宫媲美。主要有财神殿、救苦天尊殿、三官殿、六十元辰殿、斗母殿、三清殿、星宿殿、灵霄殿、九曜星君殿、六丁六甲殿、五老君殿、药王殿、混元殿、藏经阁、讲经台,集道教殿宇之大成

财神殿此殿正中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左右分别为利市仙官和招财童子。武财神坐元宝座,左手执元宝、右手拿铁鞭;两位文财神一位怀抱如意,一位手捧珠宝。

斗姆殿中央三目、四头、八臂的女神为“斗姆元君”。左边为"三台星君南斗星";右边为“左辅”、“右弼”星和“北斗七星君”。“斗姆元君”为天上众星之母,主管群星。南斗主生,北斗主死,朝拜诸星君,可增福添寿。《三国演义》中有孔明祭斗延寿以及"赵彦求寿"的故事。壁画上画的是除南。北斗星君以外的西方。东方诸位星君。他们主管人间的官禄前程,以及为人们救苦救难、化厄降祥。东汉三万名太学生首领郭林宗为感谢斗姆点化之恩,在这里建了斗姆殿

三清殿三清,指玉清、上清、太清,本来指道教天神所居的圣境,后逐步演变为指居住在三清境的道教三位最高的神。殿内中央为玉清元始天尊,左为上清灵宝天尊,右为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是“天界”最高神灵,执掌宇宙,主宰万物,造化阴阳,生成天地,是世界的本源道的化身。玉清又名天宝君,为洞真之神;上清又名灵宝君,为洞玄之神;太清又名神宝君,为洞神之神。两侧为“四大天师”。他们均是道教的创立者,分别为东汉“张道陵天师”,是五斗米教的创立者;以及“南北朝时的葛仙翁、许旌阳”和宋代的“萨守坚”。左右墙上的壁画分别为“玉帝”“王母”带领天界诸神朝拜三清的场面。供桌两边雕刻的是和合二仙。和合喻意同心、和睦、顺气,是中国的喜神、爱神。中间的雕刻为骏马驰骋,龙腾虎跃,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一种龙马精神,喻示着人们一帆风顺,马到成功。

星宿殿二十八宿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星宿的崇拜。古时星相家根据星宿的移动,占卜吉凶,并把他们分成东、南、西、北四组,称为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和北方玄武,又称四方四神。民间办喜事、盖房子、出门都要选日子,就是据此而来的。这两位分别是青龙和白虎,他们就是人们所说的左青龙、右白虎,他们的职责是镇守道观山门,驱邪护正。

灵霄殿殿内中央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左为“天皇大帝”和“南极长生大帝”,右为“紫微大帝”及“后土皇地祗”。两侧为年、月、日、时四值功曹。道经上说:天有三十六层,三清居最上三层。玉帝居三十三天为万夫之主,主宰人间天上的祸福吉凶,及世界兵革、劫运,是民间信仰的最高神灵。左、右四位大帝,分别统帅万星、万雷、万灵、万地,以辅佐玉皇。传说四值功曹体察人间善恶功过,时记月累,年满上奏玉帝。腊月廿五玉帝下界巡世,以人们所做的善恶或赐福或降恶。这天古代皇帝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以求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灵霄殿的两壁画的是“太乙救苦天尊”和“玄天上帝”带领各自部下神将朝拜玉帝,奏事请旨的场面。画中人物栩栩如生,神态端庄各异,体现了天界的庄严和诸神的无边法力。当年唐玄宗为感谢玉皇大帝的点化、护佑之恩,命人在这里修建了灵霄殿以及九曜星君殿和六丁六甲殿。

五老君殿五老君是道教初创时期的五方神灵,又叫五帝。他们都是非后学而成真者,为天地开辟之前的先天神灵,所以又称元始五老。即东方青灵始老天君,号青帝;南方丹灵真老天君,号赤帝;中央元灵始老天君,号黄帝;西方皓灵皇老天君,号白帝;北方五灵玄老天君,号黑帝。以上“五老”与泰山、衡山、嵩山、华山、恒山相对应。

药王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炎帝,两侧分别供奉张仲景、华佗、扁鹊、孙思邈四位盖世奇医。绵山自古以来就是道家圣地,因介之推归隐于此更成为人杰地灵之处。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号朱衣道人,研究《周易》多年。有一年,母亲重病缠身,妻子产后无奶,真是祸不单行。傅山既是位孝子,又是位好丈夫,对突如其来的灾祸茶饭不思,彻夜陪侍母亲、妻子。有一日,他十分困乏,爬在书桌上便睡着了。恍惚中忽见一仙人飘来,说道:“绵山圣水可治百病。”他顿感神灵在点化自己,便于明天启七年(丁卯)连夜奔向绵山取水。母亲、妻子喝了圣水,病症才得以痊愈。为感谢神灵救命之恩,特在此修建药王殿。从此绵山圣水可以治无名痼疾,又可作催奶剂的消息,传遍了省内外,人们常专程来此接水。

藏经阁为绵山道教藏经处,藏有《道藏》等道书多部。

讲经台为道士集会和讲经场所。有全国百位名家题写的《道德经》木刻,堪为一绝。

群仙殿全部神像均系布画,内容为道家众仙朝拜洪钧老祖,总面积360平方米,为全国绝无仅有。洪钧老祖也称洪元老祖。洪元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

混洞殿主要供奉无形天尊、无名天尊、无上元君。无形天尊为混洞之前,道气未显,恍莽之中的道家之神,意为无形象可察。无名天尊为宇宙处于本始状态的道家之神,正如老子所说:“无名,天地之始。”虽有质可睹,但不可名。无上元君为太上老君之母,即天上的玄妙玉女。后下降为尹氏之女,嫁于仙人李灵飞,怀胎八十一年,生太上老君,传金丹密诀72篇即升天而去。

绵山导游词介绍【第二篇】

今天我们要去介休参观绵山,这是太行山的一个分支,海拔2000多米。绵山因其棉豆而得名绵山。后来,晋国大臣介子推因在春秋时期烧了这座山而出名。绵山古往今来修建了许多寺院,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绵山脚下的星地村,星地村有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这是我们在去绵山之前先去过的景点——回归寺。

回归寺是以唐太宗在绵山爬山失败而得名的。当时唐太宗还留下一首诗:“回去拜见福地,大开眼界,享受美好的早晨。庙里远结露水,天花近春。燃烧的钟声响起两次,法国和日本变成两个回合。这是一个仙境,它脱离了尘埃。”请跟我去参观寺庙。这座寺庙在五代战争中被毁,在宋朝重建。寺内庭院宽阔宽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殿、左右垛殿、东西侧殿。从天王庙向内看,院内建筑虽不高,却庄严肃穆。大雄宝殿是庙里的正殿。原元代泥塑佛像、铁佛像、木雕佛像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在十年运动和混乱中被毁。现在有古松、龙槐、杉树等。生长在寺庙里。夏天,槐荫如伞,古松一年四季静谧,给寺庙增添了活力。

朋友们,从回归寺出发,向南走大约公里,我们就要开始爬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俗称“九里十八弯,天上二十四座小庙,遍地上市。”

我们已经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点——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的咽喉。地形很危险,从这里往南可以直接插入绵山腹地。寺庙分上下两层,上层是龙头寺。接下来是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相对,怪石磷,景色绝佳。这条小路像缎带一样蜿蜒在山腰上。朋友们,请继续攀登。在这个危险的地方,路上矗立着一座巨石堡垒,高约7米,宽约4米。城堡门口有一所房子,供人们守卫。门前是一条深沟,沟内有一座门板吊桥。从上面的观察孔可以看到进山的人。如果放开,吊桥就会降下,人经过,吊桥又会被拉上来。门的左右两边是绝壁,可以用一人守一万人不能逼来形容。

再往前看,可以看到一个几十米高,三四米多宽的凹崖。在悬崖的根部,岩壁上倒挂着几十颗绿色的石奶,被称为“石奶泉”。据说这种水可以治疗慢性病。经过史茹之春后,这座山变得越来越危险。一路上群峰环抱,云飘渺,两山相对。不知道路在哪里。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才刚刚开始。我首先看到的是建在悬崖上的白云洞。山洞里有云涌出来,据说还能预测下雨的天气。穿过白云洞后,你来到一座木桥前。桥崎岖不平,桥上满是山河。行人必须靠墙。非常小心,你可以看到桥的危险。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刚来绵山的时候,前面有个悬崖,后来有只老虎追他。幸运的是,一只鹿和一只兔子用蹄子穿过去了。因此,这座桥被后人称为“兔子桥”,前方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介休导游词【第三篇】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山西介休。说起介休,它源自一个古老的故事:春秋时期,介子推跟随重耳逃亡在外,有一次,重耳实在饿得不行了,介子推就忍痛把自己腿上的一块肉割下来给重耳吃。可当重耳当上王以后,却忘记了介子推的大恩大德。于是介子推就带着母亲隐居在绵山。后来,有人在晋文公重耳面前提到此事,重耳马上派人请介子推做官,虽知,介子推却不肯下山,有人出了个“好”点子,让重耳火烧绵山逼介子推下山。没想到介子推竟然抱着母亲烧死在一棵柳树旁。晋文公重耳非常后悔,就把这块土地更名为介休(介子推休亡)。

介休是一座繁华的小城,有整齐的高楼大厦,品种齐全的商铺和各具特色的公园。

介休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煤炭、石膏矿和铝矾土等,介休还有许多特产呢!一个个香甜可口的贯馅糖,汇入了一滴滴勤劳的汗水;一壶壶酸味浓郁的老陈醋,凝结了劳动者欢乐的笑声。

介休的风景优美,绵山就是一个例子。聆听着泉水叮咚叮咚声和小溪流水的清脆歌声,令人心旷神怡;闻着花香扑鼻的气味,使人精神百倍;看着小鸟在枝头间飞来飞去,使人觉着如诗如画。还有,秦柏岭的柏树,相传是秦代种植的,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了,要十五个小朋友才能把它抱住呢!介休的张壁古堡,是有名的古代军事建筑。后土庙是琉璃艺术的瑰宝、袄神楼、源神庙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介休是个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小城,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我们真心的欢迎您来介休做客。

绵山导游词【第四篇】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名臣介子推(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

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

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在最困难的时候,随臣介子推“割股奉君”。19年后,重耳返国为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赏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认为自己顺应天命辅君复国,不愿再同那些邀功争赏之人同朝为伍,便携老母隐居到介休绵山之中。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便亲自来到绵山寻而无果。文公无奈,下令一面放火烧山,本想把他逼出来,但是,奸臣却故意陷害,四面烧山,直到大火熄灭,才发现介子推母子相拥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悼念介子推,文公下诏,在介子推忌日,禁烟寒食。

以寒食寄托哀思,是为了怕引火再烧了绵山。这大概和五月端午屈原死难日乘龙舟往汨罗江丢粽子一样,一来是为了纪念屈原,二来也怕鱼类再糟蹋屈原的躯体。这是人民群众怀念他们所热爱的历史人物的最好方法。同一时期的两位贤哲,一南一北,双星辉映;一水一火,赴义成仁;一江一山,永载史册。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时期寒食节已经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寒食节本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但发展到唐代后期,逐渐演变为一个节日。寒食节历经两千多年,最终发展为四海同祭,生者展孝,祖先享食的盛大节日。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