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职业卫生技术人员评价方向考试题库附完整答案

浩渺 分享 时间:

2025职业卫生技术人员评价方向考试题库涵盖职业病防治、风险评估、监测技术等内容,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与实用技能,助力提升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025职业卫生技术人员评价方向考试题库附完整答案”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2025)职业卫生技术人员评价方向考试题库(附完整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化学物质?()

A.

B.

C.氧气

D.甲醛

答案:C

2.生产性粉尘按性质可分为()。

A.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

B.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无机粉尘

C.植物性粉尘、动物性粉尘、人工有机粉尘

D.化学性粉尘、物理性粉尘、生物性粉尘

答案:A

3.噪声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

A.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B.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C.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D.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答案:C

4.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气温()℃以上。

A.1

B.2

C.3

D.4

答案:B

5.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不包括()。

A.职业史

B.症状和体征

C.实验室检查

D.既往病史

答案:D

6.以下哪种防护用品是用于防止粉尘进入呼吸道的?()

A.安全帽

B.防护眼镜

C.防尘口罩

D.防护手套

答案:C

7.职业卫生标准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工作日、()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A.8小时,40小时B.6小时,36小时C.10小时,50小时D.12小时,60小时答案:A

8.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A.呼吸道

B.皮肤

C.消化道

D.以上都是

答案:A

9.以下哪种疾病不属于法定职业病?()

A.尘肺

B.中暑

C.颈椎病

D.苯中毒

答案:C

10.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在建设项目()阶段进行。

A.可行性论证

B.设计

C.施工

D.竣工验收

答案:A

11.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有效期为()年。A.3

B.4

C.5

D.6

答案:C

1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点的选择应遵循()原则。

A.代表性

B.随意性

C.方便性

D.主观性

答案:A

13.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

A.操作规程

B.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C.管理制度

D.应急救援预案

答案:B

14.以下哪种气体属于刺激性气体?()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氯气

D.甲烷

答案:C

15.职业病诊断应当由()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A.县级

B.市级

C.省级

D.国家级

答案:C

16.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A.定期

B.不定期

C.每天

D.每月

答案:A

17.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资料。

A.个人健康

B.家庭健康

C.社会健康

D.群体健康

答案:A

18.以下哪种噪声控制措施属于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A.安装消声器

B.采用低噪声设备

C.设置隔音罩

D.佩戴耳塞

答案:B

19.生产性粉尘的粒径大小与其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和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部位有关,一般来说,()的粉尘在空气中沉降较慢,易被吸入呼吸道深部。

A.粒径较大

B.粒径较小

C.密度较大

D.密度较小

答案:B

20.用人单位不得安排()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A.未成年工

B.育龄妇女

C.退休人员

D.残疾人员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

A.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B.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C.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D.社会心理因素

答案:ABC

2.尘肺按病因可分为()。

A.矽

B.煤工尘肺

C.石墨尘肺

D.电焊工尘肺

答案:ABCD

3.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除了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外,还可能引起()。

A.神经系统症状

B.心血管系统症状

C.消化系统症状

D.内分泌系统症状

答案:ABCD

4.高温作业类型包括()。

A.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B.高温高湿作业

C.夏季露天作业

D.低温作业

答案:ABC

5.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包括()。

A.根除毒物

B.降低毒物浓度

C.个体防护

D.职业卫生服务

答案:ABCD

6.以下属于个人防护用品的有()。

A.防护服

B.防护鞋

C.防毒面具

D.耳塞

答案:ABCD

7.职业卫生标准的作用包括()。

A.保障劳动者健康

B.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C.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D.为职业病诊断提供参考

答案:ABCD

8.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存在形式有()。

A.气体

B.蒸汽

C.

D.

答案:ABCD

9.法定职业病的特点包括()。

A.病因明确

B.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

C.在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

D.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

答案:ABCD

10.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将建设项目分为()。

A.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

B.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C.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D.职业病危害特别严重的建设项目

答案:ABC

11.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责包括()。

A.为建设项目提供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

B.为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C.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监护

D.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答案:ABCD

1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方法包括()。

A.个体采样

B.定点采样

C.随机采样

D.分层采样

答案:AB

13.用人单位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包括()。

A.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B.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C.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D.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答案:ABCD

14.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有()。

A.局部刺激作用

B.引起化学性肺水肿

C.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D.影响凝血功能

答案:ABC

15.职业病诊断需要综合分析的因素包括()。

A.病人的职业史

B.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

C.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D.病人的家族病史

答案:ABC

16.用人单位在发生()等情形时,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A.分立

B.合并

C.解散

D.破产

答案:ABCD

17.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包括()。

A.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B.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C.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D.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答案:ABCD

18.噪声控制的技术措施包括()。

A.吸声

B.隔声

C.消声

D.隔振

答案:ABCD

19.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包括()。

A.粉尘的化学成分

B.粉尘的分散度

C.粉尘的浓度

D.粉尘的荷电性

答案:ABCD

20.用人单位不得安排()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A.有职业禁忌

B.未成年工

C.孕期、哺乳期女职工

D.患病

答案:ABC

三、判断题

1.业卫生就是指对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预测和控制的一门科学。()

答案:正确

2.生产性粉尘只要进入人体呼吸道就一定会引起尘肺。()答案:错误

3.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答案:正确

4.高温作业时,人体出汗量增加,只要及时补充水分就可以预防中暑。()答案:错误

5.职业中毒只可能是急性中毒,不会出现慢性中毒。()

答案:错误

6.防护用品只要佩戴了就一定能起到防护作用,不需要考虑其质量和适用性。()

答案:错误

7.职业卫生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答案:正确

8.生产性毒物只能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答案:错误

9.所有的职业病都可以申请工伤赔偿。()答案:正确

10.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

答案:正确

11.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可以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答案:错误

1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时,采样时间越长越好。()答案:错误

13.用人单位只要为劳动者提供了防护用品,就可以不采取其他职业病防治措施。()

答案:错误

14.刺激性气体中毒后,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并进行吸氧等急救处理。()

答案:正确

15.职业病诊断必须由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答案:正确

16.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答案:正确

17.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只需要保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答案:错误

18.噪声控制的最根本措施是个人防护。()

答案:错误

19.生产性粉尘的粒径越小,其在空气中的沉降速度越快。()

答案:错误

20.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答案:正确

四、简答题

1.简述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

答: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如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等)、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真菌等)。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如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环境污染因素(如隔壁车间的有毒气体泄漏等)。

2.简述尘肺的预防措施。

答:尘肺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具体如下: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使生产过程密闭化、自动化,减少粉尘飞扬。

-湿式作业,如采用湿式碾磨石英、矿山湿式凿岩等,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

-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防止粉尘外逸。

-加强个人防护,合理使用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级预防(早期检测、诊断和处理):

-定期对接触粉尘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尘肺患者。

-对疑似尘肺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级预防(康复治疗):

-对已确诊的尘肺患者,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岗位,并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康复。

-加强患者的营养和生活护理,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简述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答: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暂时性听阈位移:包括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听觉适应是指短时间暴露于强噪

声环境中,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脱离噪声环境后数分钟内即可恢复;听觉疲劳是指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环境中,听力明显下降,脱离噪声环境后需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

-永久性听阈位移:长期暴露于强噪声环境中,听觉疲劳不能恢复,听力损失逐渐加重,可发展为噪声性耳聋。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征。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导致血压波动、心率改变、心电图异常等,长期接触噪声还可能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可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可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激素分泌失调。

-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可使人产生烦躁、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引发事故。

4.简述高温作业的类型及对人体的影响。

答:高温作业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工作场所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等车间。

-高温高湿作业:工作场所气温高、相对湿度大,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车间。

夏季露天作业:如农业劳动、建筑施工、露天采矿等。

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有:

-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体温调节:高温环境下,人体主要通过出汗来散热。当气温接近或超过皮肤温度时,出汗成为主要的散热方式。如果散热困难,可导致体温升高,引起中暑。

-水盐代谢:大量出汗可导致水和电解质丢失,如果不及时补充,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循环系统:为了适应散热的需要,体表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配,可使心脏负担加重,血压发生变化。

-消化系统:高温可使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下降,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泌尿系统:高温时,经皮肤排出的水分增加,经肾脏排出的水分减少,尿液浓缩,肾脏负担加重,易发生泌尿系统结石等疾病。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下降等,还可能增加事故的发生风险。

5.简述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和处理原则。

答: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

-职业史:详细了解患者的职业接触史,包括工作单位、工种、接触毒物的种类、接触时间、防护措施等。

-症状和体征: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中毒的症状和慢性中毒的渐进性表现,注意症状的特点、发生和发展过程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毒物检测(如血、尿、呼出气等中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检

测)、生物效应指标检测(如某些酶活性的改变等)以及其他相关的辅助检查(如肝肾功能、血常规等)。

-现场调查: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了解生产工艺、毒物的存在形式、浓度、防护设施等情况,以评估接触水平和中毒的可能性。

职业中毒的处理原则:

-急性中毒:

-现场急救:立即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脱去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等。

-阻止毒物继续吸收:根据毒物的进入途径,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催吐、洗胃、导泻等。

-解毒治疗:使用特效解毒剂,如金属中毒可用络合剂,有机磷中毒可用阿托品和解磷定等。

-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治疗,如维持呼吸、循环功能,防治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

-慢性中毒:

-脱离接触:立即让患者脱离有毒作业环境,避免继续接触毒物。

-解毒治疗:根据毒物的种类和中毒的程度,选用合适的解毒剂进行治疗。

-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劳动能力鉴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情况,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确定是否需要调离原工作岗位等。

五、案例分析题

某化工厂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从事苯的生产和加工。车间内通风条件较差,部分工人未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近期,有几名工人出现了头晕、乏力、失眠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降低。

1.请分析该案例中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

答:该案例中存在以下职业卫生问题:

-化学毒物危害:车间从事苯的生产和加工,苯是一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可对人体造成多系统损害,特别是血液系统。

-通风条件:车间通风条件较差,不利于苯等有毒气体的排出,会导致车间内苯浓度升高,增加工人接触苯的机会和剂量。

-个人防护:部分工人未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无法有效减少苯的吸入,进一步增加了中毒的风险。

-健康监护:从案例来看,可能存在对工人健康监护不到位的情况,未能及时发现工人的健康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2.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哪些整改措施?

答: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改善通风系统:对车间的通风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必要时,可增加通风设施,如安装通风管道、排风扇等,以降低车间内苯的浓度。

-加强个人防护:加强对工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要求工人严格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同时,为工人提供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职业健康监护: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定期组织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检查。及时发现工人的健康异常,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处理措施。

-工艺改革和设备更新:考虑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革,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苯的使用和泄漏。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加强管理: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加强对车间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定期对车间的职业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2 4861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