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评价有哪些(优质7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汉武帝被誉为雄才大略,开疆拓土,重视文化,推动经济,强化中央集权,奠定汉朝盛世基础。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汉武帝的评价有哪些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汉武帝的评价有哪些

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有哪些 篇1

汉武帝的显赫战功:

1、出兵救援东瓯,闽越国闻汉军出动后不战而退。

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朝东南边的闽越国(大致为今天福建)围困东瓯国(大致为今天浙江南部),东瓯国向汉朝求援。

太尉田蚡等人以路途遥远艰险为由反对出兵救援。汉武帝力排众议,派遣中大夫严助持节发动会稽郡兵马,跨海进军闽越。闽越国听闻汉军大举出动后不战而退,东瓯之围得解。

2、出兵闽越,闽越国人杀其国王请降。

建元六年(前135年),闽越王郢攻南越。汉武帝派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司农韩安国出会稽讨伐闽越。汉军未至闽越,越人杀国王向汉军请降,汉军方归。

3、四路骑兵北击匈奴,汉朝正式向匈奴亮剑。

元光六年(前120xx年),汉武帝派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卫青部到达龙城,斩获匈奴七百级。

此战标志着汉朝结束和亲政策,拉开与匈奴决战序幕。对中华民族来说,汉武帝“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我复亦往”的强势宣告,无异于铸就了民族魂魄,从此这个民族以汉族自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有哪些 篇2

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

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

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

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有哪些 篇3

另一位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汉宣帝对曾祖父汉武帝评价非常高,要为他加庙号(大汉非有大功大德的皇帝不能加庙号),认为他文治武功之大以至言辞都无描述 :“躬履仁义,选明将,讨不服,匈奴远遁,平氐、羌、昆明、南越,百蛮乡风,款塞来享;建太学,修郊祀,定正朔,协音律;封泰山,塞宣房,符瑞应,宝鼎出,白麟获。功德茂盛,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其议奏。”

班固在盛赞汉武帝功业的同时,又可惜“如汉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只谈文治,竟然无一字提及他的武功。

后世的司马光对汉武帝评价比较苛刻:“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有哪些 篇4

汉武帝洗刷了大汉长达近70年的耻辱,“名为中兴,实同开创”,他是“强汉”的创建者,否则西汉留在后世的印象就是一个富而不强,小而分裂的懦弱政权(汉初的版图只及秦的三分之二),只能依靠向匈奴送钱送女人苟延残喘,只能称为“弱汉”;汉初的评价就不是所谓的韬光养晦,而是屈辱胆怯,可以说汉武帝洗刷了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三代的耻辱,奠定了他们的历史地位。

王舜、刘歆的评价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强汉”形成的过程以及汉武帝个人的作用与历史地位:“万世之基也,中兴之功未有高焉者也”,这具有强烈深厚的历史感与现实感。

另一个强盛的王朝大唐,之所以在官方、私人场合频频自称“汉家”“汉国”“汉皇”“汉将”“汉兵”……正是因为对大汉的强烈认同,彰显自己是大汉的合法、正统、合格的继承人,因此才要不懈努力恢复大汉故土朝鲜半岛与西域。

地球上第一大民族称为“汉”,不是因为“弱汉”,而是因为汉武帝创建的“强汉”——这一民族历史上最光荣、最自豪的时代。

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有哪些 篇5

大汉之所以是大国、强国,之所以被称为“强汉”,并不是因为汉初的黄老之治、诸侯并立,更不是因为屈辱的与匈奴的“和亲”,而是汉武帝真正完成了政治、军事、意识形态、精神认同的统一,真正塑造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意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的南征北伐、东西开拓的赫赫武功、开疆拓土的基础之上。

一个国家要有强烈的统一认同,就需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一个被异族,特别是中原华夏文明看不起的蛮族欺凌的国家不可能有自豪感,也不可能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

“独尊儒术”也需要用现实的功绩来证明、来保证儒家“大一统”“尊王攘夷”观念在实践中的正确,而不是仅仅停留于意识形态领域,仅仅是口头的宣传,否则没有人会真心信服。

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有哪些 篇6

秦皇汉武、元世祖、拿破仑,或数百年,数十年而斩,亦可谓有志之士矣。拿破仑兴法典,汉武帝纪赞,不言武功,又有千年之志者。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

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有哪些 篇7

在思想方面,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初的黄老思想和各家杂揉的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汉武帝建立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的需要。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正中汉武帝的下怀。从此,儒家学说成了封建社会的正统学说,孔丘成了封建社会的圣人。

在民族关系方面,汉武帝北征匈奴,西通西域,南攻两越。匈奴是当时中国北方正处在奴隶社会的一个非常强悍的少数民族,出于奴隶主的掠夺性,经常骚扰汉的北部各郡,严重地威胁了这个封建王朝的安全。

但在西汉王朝刚刚建立时,各方面都存在着困难和问题,还无力对付凶悍的匈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西汉初期几个皇帝对匈奴都实行“和亲”政策,即把皇帝宗室的女儿嫁给匈奴单于从而与匈奴言和,维持所谓友好关系。很显然,这是一种屈辱性质的政策。

到了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了,再也不能忍受这种政策了。汉武帝决心用武力征服匈奴,洗去汉朝历史上的污垢。从公元前120xx年到前120xx年,在十年时间中,汉武帝通过三次组织大规模的出击,彻底粉碎了匈奴的进攻能力。

汉武帝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方面,经过系列改革和在民族关系方面作出切实的努力之后,西汉王朝日益强大,汉武帝也因此而成了名垂千古的封建帝王。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由于汉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对外征讨,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造成了国家财力的空虚。广大人民处于极大的痛苦之中,阶级矛盾越来越激化。

汉武帝到了晚年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不得不表示悔悟,并下了一个“罪己诏”。汉武帝知错就改,经过对农业、赋税等政策的调整,使社会秩序稳定下来,生产也有所恢复和发展。

28 4676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