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作风建设专题“回头看”情况的报告
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专题“回头看”,总结经验教训,查找问题不足,强化责任落实,推动作风转变,提升服务效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开展深入贯彻作风建设专题“回头看”情况的报告”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作风建设专题“回头看”情况的报告
按照全区学习教育工作安排,XX深入贯彻作风建设专题工作专班深入基层、沉到一线,采取随机抽查、调阅材料、蹲点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各单位学习教育情况开展了全覆盖、穿透式“回头看”,着力发现各环节存在的短板、偏差与问题,并及时督促整改,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现将“回头看”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回头看”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面上督导与重点督导相结合。在全面了解、督促推进学习教育面上工作的同时,突出党员领导干部、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等重点对象,突出隐形变异作风、违规吃喝等重点领域,突出节假日等重点节点,点面结合,加强督导。3月份以来,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年轻干部等重点对象参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关课程培训69人次,围绕干部任免、调整、关键节点等谈心谈话26人次,开展财务管理、项目建设、违规吃喝等重点领域监督15次。
(二)坚持日常督导与集中督导相结合。把握日常教育特点,XX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保持与各单位及时沟通,发布工作提醒40余次,督促抓好经常性规定性动作。根据进展情况,分领域分批次对经开区各单位“学查改立融”情况现场集中督导3次,调阅资料卷宗60余卷,督促XX各单位查摆“文风会风不严不实”“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等问题37个,
纳入集中整治28个,反馈并督促整改“学习内容有漏项”“以工作问题代替作风问题”“整改整治销号管理不及时”等问题10个。
(三)坚持专项督导与业务督导相结合。将学习教育督导与XX交办事项督查、加强国企和非公党建等结合起来,从中央和市级层面要求的9类对照查摆问题清单检视贯彻上级部署、抓项目建设、抓国企改革、非公“两个覆盖”质量。比如,XX项目原计划2025年3月投用,但缺少对XX局、
XX公司的量化要求,造成推进缓慢被亮黄灯,经党工委领导批评指出作风问题后,于6月投入试运行。
(四)坚持严格标准要求与加强分类指导相结合。XX会同XX纪检监察组,开展明察暗访,列席“三重一大”会议16次,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特点,聚焦检查执法多、过“紧日子”和服务小微企业效果不够好等问题,加强综合一次查、柔性执法、压缩经费等方面督导,XX局、XX园区发展中心、XX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完善服务企业工作流程图、办事指南,因地制宜推动工作,防范了“一刀切”。
二、“回头看”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研讨深度有所欠缺。一是学习内容有漏项。个别单位未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未将规定学习内容纳入领导班子读书班、主题党日学习研讨范围。比如,XX局、XX中心领导班子读书班未将XX在贵州、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若干规定》纳入学习内容。二是学用结合有壁垒。个别单位中心组学习未开展交流发言或交流发言讨论空泛,未结合本单位职能职责探讨贯彻落实措施。比如,XX机关党支部主题党日未组织党员围绕作风建设等内容开展交流研讨,存在学用“两张皮”现象。三是警示教育有虚浮。个别单位警示教育存在“套路化”现象,案例剖析浅表化,表态空泛化,未能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深刻反思,触及灵魂的震慑效果不明显。暗访4个单位警示教育会,有5%参会人员中途离场或玩手机。
(二)查摆问题精度有所泛化。一是主体把握不全面。个别单位未组织普通党员和年轻干部开展问题查摆。比如,XX局未组织普通党员通过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形式查摆个人问题,部分单位未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意见》(XX发〔2023〕41号)要求,专题组织年轻干部开展针对性问题查摆。二是刀刃向内不严肃。个别单位查摆问题数量过少,具体表现过于笼统,且程序缺位,未经单位党组会议集体研究。比如,XX中心、XX中心、XX中心只查摆领导班子问题2个,具体表现中较多出现“安排部署多、跟踪问效少”“对政策理解不够”等笼统表述,XX中心、XX公司党委领导班子问题未经党组织集体研究。三是靶向纠错不精准。个别单位存在同类问题罗列为多个问题、以工作问题代替作风问题现象。比如,XX局查摆的“文风不够严实”“会议召开仍存在薄弱环节”均应为文风会风不实不严的典型问题,XX局查摆的“让镇街多次填报数据的情
况”和“涉企检查过多增加企业负担和烦扰”均属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存在差距的典型问题。XX局、XX中心查摆“安全生产综合督查、统筹协调力度不够”“服务企业质效不高”等工作问题作为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
(三)集中整治成效有所弱化。一是整治成效不够聚焦。个别单位存在作风整治脱离业务核心领域现象,整治手段停留在发文件、建台账、写报告等表面动作,整治成效集中在改文风、改会风等常规动作,未穿透至权力资源密集领域。比如,从XX各区管领导班子纳入集中整治问题数据看,整治文风会风占比24%,整治调研不够务实占比18%,缺少涉及权力资源密集等作风问题易发领域的典型整改成效。二是整改责任不够夯实。多个单位在集中整治台账中,未明确关键整改要素,如具体目标、完成时限及量化标准,导致整改要求模糊、可操作性不足,影响整改实效。个别领导班子成员承担整改责任不够主动。比如,XX局个别领导班子成员没有牵头整改班子问题,未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时限等要素。三是接受监督不够主动。个别单位未按要求建立整改情况通报机制,对立行立改、集中整治等重要节点进展,未通过内部会议、公示栏等载体及时通报,党员群众无法有效行使监督权,弱化了外部监督对整改工作的促进作用。
(四)建章立制效能有所滞后。一是健全机制不够有力。针对薄弱环节建章立制较为滞后,缺乏覆盖整改全链条的长效保障机制。比如,XX各单位新建、修订《党组会议制度》《财务报销管理制度》《招商接待管理制度》《公务卡使用管
理制度》等内控制度40余个,但新建修订的经开区层面制度仅有改进会风、“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2个。二是制度执行不够到位。部分制度刚性约束不足,监督追责机制不够有力,存在选择性执行或变通规避现象。比如,此前印发过差旅费报销、招商接待等制度,但个别单位仍存在伙食补助填报不规范、招商接待陪餐人数超标等问题。三是总结经验不够充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机制不够健全,有效做法未及时提炼升华为制度规范,同时,对学习教育成果常态化复盘不够,未充分挖掘先进典型案例、精准提炼共性规律和风险防控要点。目前,还没有形成可持续性的推广价值经验和典型案例。
(五)融入日常成效有所虚化。一是鼓舞干劲不够充分。个别单位学习教育与岗位实践有脱节,缺乏有力的激励手段,存在学用“两张皮”现象。比如,个别干部在推动涉及部门繁多、环节复杂的工作时,仍会存在畏难情绪。二是成果转化不够平衡。部分企业未能将学习教育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除XX集团、XX等少数组建“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组织党员技术攻坚、出金点子外,多数企业未建立岗位建功、技术革新等转化平台,导致党员作用边缘化,未能实现学习教育与企业生产经营同频共振。三是肃清流毒不够持续。个别单位肃清流毒还存在“翻篇”思想、“过关”意识和“交卷”心态,在建章立制方面有差距。比如,多数单位仅在学习教育期间对文件资料、办公电脑、网站网页、宣传媒介进行全面清理,但尚未形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
(六)组织领导力度有所不足。一是压力传导“上热下冷”。部分基层党组织未能充分认识学习教育重要性,存在“侥幸”心理和“等靠要”思想,上级部署未能有效下沉。个别领导干部重业务轻学习教育,对分管领域学习教育督导缺位,落实“一岗双责”虚化。二是分类指导参差不齐。XX机关、国企学习教育资源集中、基础扎实,督促指导成效较好,但XX非公企业党组织数量多但专职党务力量薄弱,指导覆盖面不足,且针对党建基础薄弱企业未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导致学习教育督导浮于表面。三是数字赋能上紧下松。因非公企业党组织没有XX先锋智慧党务系统权限,导致XX整体数据录入率较低,动态监测、预警提醒等智能化功能未充分激活,导致问题发现较为滞后、指导精准度不够足。
三、下步打算
(一)持续强化督促指导,答好“实践题”。发挥专班作用,常态化做好答疑督促工作,指导各基层党组织持续深入学、联系实际查、融会贯通改,让学习教育成为党员干部受教育、企业群众得实惠、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推动力,加快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创建XX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做强国家XX级化工园区。
(二)持续强化整改整治,答好“纠错题”。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劲头不松督促整改,对集中整治问题实行销号管理,督促XX各单位对查摆出的问题,立查立改,一时解决不了的明确措施、时限、分工,确保改到位。督促各单位将制度建设与政治生态建设、纪律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坚
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持续完善内控制度和运行机制,拓展学习教育成果。
(三)持续强化品牌打造,答好“精品题”。督促以学习教育高质量品牌建设为切入点,拓展精品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学习教育成果的最大化、长效化和实践化。督促打造AI+党建阵地品牌,联动XX博物馆、规划展示厅,以“党建十历史”“党建+产业”“党建+科普”赋能学习教育“智慧化”、党群服务“零距离”,实现学习教育质效跃升。督促打造企业“XX心党建”优势品牌,以“党建+”为抓手,以学习教育促作风转化,发挥“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作用,组织党员技术攻关、出金点子,实现学习教育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红色动能激发改革突破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