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残疾人联合会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县残疾人联合会上半年积极推动残疾人服务,强化政策落实,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融合。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县残疾人联合会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县残疾人联合会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5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县残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主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统筹推进民生保障、就业帮扶、康复服务、权益维护等重点任务,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呈现"基础更牢、服务更优、氛围更暖"的良好态势。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聚焦精准兜底,织密民生保障"暖心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上半年,我们坚持把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为目标,通过"动态监测+精准施策+暖心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全力筑牢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线。年初,我们即联合民政、乡村振兴、医保等7个部门印发《2025年全县残疾人社会保障专项提升行动方案》,建立"县-乡-村"三级残疾人动态监测台账,组织120名基层残联工作者、村(社区)专职委员走村入户,对全县万名持证残疾人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关注低保边缘家庭、一户多残、以老养残等特殊群体。在排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镇〔...〕村肢体残疾人李大姐一家因丈夫突发重病陷入困境,其子正读高二,家庭月收入仅1800元。工作人员立即启动"急难救助"程序,3个工作日内为其申请到临时救助金1万元,并协调教育部门落实"雨露计划"补助,解了燃眉之急。类似这样的案例,上半年全县共排查发现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176户,均通过"一人一档、一户一策"落实了针对性帮扶。在政策落实上,我们坚持"应享尽享"原则,上半年累计为万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876万元,为9800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693万元,两项补贴发放准确率达100%;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与低保、特困供养等政策有效衔接,将320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协调医保部门将23项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报销目录,为680名残疾人办理"一站式"医疗费用结算,报销比例较普通群众提高1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全市率先试点"残疾人保障证'跨省通办'+上门办"服务,针对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由乡镇残联专委携带设备上门核验,上半年累计上门办理证件127本,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民生保障既要"兜得住底线",更要"暖得了人心"。只有把政策落实到"最后一米",把服务做到残疾人心坎上,才能让残疾人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 聚力就业赋能,铺就融合发展"幸福路"。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上半年,我们围绕"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目标,创新开展"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创业扶持"全链条服务,全力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针对残疾人就业需求分散、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我们联合人社部门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季"活动,根据残疾类型、年龄层次和就业意愿,开设电商运营、手工编织、盲人按摩等6类实用课程,累计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残疾人320人次。其中,针对视障残疾人开设的"盲人保健按摩进阶班"尤为受欢迎,邀请省级盲人按摩大师授课,结课后15名学员全部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目前已有12人在县城按摩店实现稳定就业,月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家住永安街道的陈师傅,曾因视力障碍长期赋闲在家,参加培训后感慨:"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家里的负担,现在有了一技之长,不仅能为家庭分忧,也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在岗位对接方面,我们创新搭建"残联搭台、企业参与、残疾人受益"的供需平台,联合工业园区、商贸企业开发适合残疾人的"爱心岗位"120个,涵盖后勤保障、文印客服、手工制作等岗位。4月份举办的"春风送岗·助残就业"专场招聘会,吸引37家企业参与,现场达成就业意向89人,其中23名残疾人通过面试顺利上岗。我们还与县内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推动2家企业设立"残疾人就业示范岗",通过税收减免、社保补贴等政策激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上半年,全县新增残疾人就业186人,其中按比例就业102人、集中就业35人、灵活就业49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达58%,较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对于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我们提供"资金+技术+服务"全周期支持。设立"残疾人创业扶持基金",上半年发放创业补贴21万元,重点扶持残疾人创办的种植养殖合作社、电商工作室等经营主体;联合农业农村局、电商协会开展"助残创业乡村行"活动,邀请农技专家、电商达人深入乡镇开展指导,帮助12名农村残疾人掌握特色种植、直播带货等技能。例如,肢体残疾人张大姐在残联帮助下,通过短视频平台销售自家种植的高山茶叶,月销售额突破2万元,还带动5名周边残疾人参与包装、发货,形成了"一人创业、多人增收"的良好效应。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残疾人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只有让残疾人在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才能真正消除偏见、促进融合,让他们更有尊严地生活。
三、 聚智精准康复,托起健康成长"新希望"。
康复是残疾人回归社会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最迫切的需求。上半年,我们以"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为目标,聚焦0-17岁残疾儿童、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群体,优化康复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针对残疾儿童康复"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关键,我们联合卫健部门开展"残疾儿童筛查月"活动,组织县医院、妇幼保健院专家团队深入全县21个乡镇,为3800余名0-6岁儿童进行免费筛查,新发现疑似残疾儿童42名,均及时转介至定点康复机构。目前,全县在训残疾儿童156名,其中接受康复救助的128名,救助覆盖率达82%,较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家住高桥乡的听障儿童小宇,2岁时被筛查出听力障碍,在残联的帮助下适配了人工耳蜗,并进入定点机构接受语言训练。如今5岁的小宇已能清晰说话,即将进入普通幼儿园就读,他的母亲激动地说:"感谢残联的帮助,让孩子听到了世界的声音!"在成人康复服务方面,我们重点关注精神障碍患者和肢体残疾人。一方面,加强与精神卫生机构合作,为全县2300余名持证精神残疾人建立"一人一档",落实"家庭医生签约+社区随访"服务,上半年累计开展服药指导、心理疏导等活动45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2%;另一方面,针对肢体残疾人需求,开展"辅具适配精准化"行动,组织康复专家入户评估,为860名残疾人适配轮椅、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适配准确率达95%。特别针对农村地区残疾人出行不便问题,我们创新"流动辅具服务车"模式,每月到偏远乡镇巡回服务,累计上门适配辅具120余件,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难题。康复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站在残疾人的角度考虑需求,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才能让康复真正惠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四、 聚合多方合力,筑牢权益维护"防护墙"。
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是残联的基本职责,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上半年,我们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先、依法维权"原则,着力构建"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的权益维护体系。在普法宣传方面,我们结合"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等节点,联合司法局、律师事务所开展"法律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活动,通过案例讲解、现场咨询、发放手册等形式,普及《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上半年累计举办宣传活动23场,覆盖群众8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份。针对残疾人反映集中的"就业歧视""拖欠工资"等问题,我们专门编印《残疾人维权手册》,列出常见侵权行为及维权途径,受到广泛好评。在纠纷调解方面,我们建立"残联+法院+工会+社区"四方联动机制,设立"残疾人权益纠纷调解室",选聘3名熟悉残疾人工作的退休法官、律师担任调解员,上半年受理残疾人维权诉求47件,成功调解42件,调解成功率89%。其中,肢体残疾人王某某因工伤与企业发生赔偿纠纷,调解室介入后,通过查阅病历、走访证人、组织协商,仅用15天就为其争取到18万元赔偿款,当事人特意送来锦旗表示感谢。在心理关爱方面,我们组建由心理咨询师、残疾人志愿者组成的"心灵驿站",为残疾人及其家属提供免费心理辅导。针对孤独症儿童家长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我们开展"家长课堂"系列活动,邀请专家讲解康复知识、情绪管理方法,累计服务家长120人次,有效缓解了家庭心理压力。权益维护的关键在于"主动作为"。我们认识到,只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服务做到残疾人心坎里,才能真正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五、 聚力队伍建设,锻造担当作为"生力军"。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上半年,我们坚持以"强基础、提能力、转作风"为目标,全面加强残联干部队伍建设,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在能力提升上,我们开展"残联干部能力提升月"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业务研讨、实地调研等形式,重点学习残疾人政策法规、康复服务技能、沟通技巧等内容。组织机关干部和乡镇残联专委参加省级业务培训4期,累计培训120人次;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设置政策知识测试、案例模拟处置等环节,评选"业务能手"10名,干部队伍专业素养显著提升。在作风建设上,我们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开展"残联干部作风整顿"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庸懒散慢拖"等问题。建立"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对残疾人诉求实行"台账管理、销号办结",上半年受理各类咨询投诉89件,均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群众满意度达98%。在基层力量上,我们加强对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管理,完善"选、育、用、管"全链条机制。上半年组织专职委员业务培训6场,覆盖210人次;建立"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15名专职委员给予表彰奖励,基层服务力量进一步激活。队伍建设的实践让我们明白:只有打造一支"懂政策、会服务、有爱心"的残联干部队伍,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残疾人身边。
上半年,全县残疾人事业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前行,在守正创新中提质增效,各项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我们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康复服务覆盖面不够广、就业质量有待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需要加强等问题。下半年,我们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持续深化民生保障,扩大困难残疾人救助覆盖面;二是强化就业创业支持,推动残疾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三是优化康复服务体系,提升精准康复服务水平;四是加强权益维护力度,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五是夯实基层基础,建强残联干部队伍。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的殷切嘱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残疾人工作,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同书写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