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发展和改革局2026年度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报告分析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国家安全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以保障稳定与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县发展和改革局2026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县发展和改革局2026年度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及上级有关工作要求,为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我县发展和改革领域面临的国家安全挑战,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我局结合职能职责,聚焦经济、粮食、能源等关键领域,对2026年可能面临的国家安全风险进行了综合研判。报告如下:
一、2026年本部门国家安全总体形势与风险评估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放缓,地缘政治冲突和供应链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25年至2026年全球经济增速仍面临下行压力。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基础尚不稳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在此背景下,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协调部门,我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警惕并有效应对各类国家安全风险。预计2026年,我局主管领域将主要面临以下三类重大风险:
(一)经济安全领域风险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我局承担着全县经济运行调度、重大项目谋划推进、产业布局优化等核心职能,是维护县域经济安全的前沿阵地。
一是宏观经济波动与政策调整风险。当前,我县正聚力实现"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大关"的目标。然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通过贸易、投资等渠道传导至县域层面。同时,国家为应对宏观形势变化而适时调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对我县重大项目的资金保障、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以及市场主体预期产生直接影响。若政策衔接不畅或应对措施不力,可能导致投资增速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从而影响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
二是重大项目推进中的渗透与破坏风险。重大项目,特别是涉及能源基地、交通枢纽、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项目,关系国计民生和区域发展命脉,历来是外部势力渗透、干预、窃取秘密的重点目标。根据国家安全机关近年披露的案例,境外机构和人员常以商业合作、技术咨询、学术交流为掩护,试图非法获取我国核心技术、关键数据和项目规划信息。
三是产业链供应链脆弱性风险。我县部分重点产业,尤其是一些新兴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可能在关键核心技术、高端设备、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存在对外依赖。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脱钩断链"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一旦外部供应中断或受到限制,将直接冲击我县相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依据"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要求,我局在进行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时,需充分评估产业链安全。若对供应链风险识别不足,未能引导企业建立备用供应渠道或推动关键环节本地化替代,在2026年及未来可能面临"卡脖子"困境,阻碍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粮食安全领域风险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局在保障粮食稳定生产、地方储备粮管理、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等方面负有重要责任。
一是极端气候与自然灾害风险。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已成为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不确定因素。根据近年气象数据分析,干旱、洪涝、冰雹等灾害对我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呈加剧态势。尽管我县规划到2026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9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21万吨以上,但若遭遇特大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粮食大幅减产,直接威胁年度目标的完成,并对我县"米袋子"安全构成冲击。
二是储备粮管理与应急保供风险。我县承担着万吨小麦、450吨成品面粉、100吨菜籽油的储备任务,这是应对突发事件、稳定市场预期的"压舱石"。风险点在于,随着储备时间的延长,可能出现储粮技术不过关导致粮食品质下降、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导致"账实不符"、轮换机制不畅导致储备粮陈化等问题。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需要紧急调用储备物资时,若储备粮"调不动、用不上",将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市场价格异常波动风险。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以及国内跨区域供需失衡,都可能传导至我县市场。同时,不法商贩的囤积居奇、散布虚假信息等行为,也可能在短期内扰乱市场秩序,造成"米袋子""菜篮子"等民生商品价格非理性上涨。我局作为价格监测和管理部门,若监测预警不够灵敏、调控手段不够有力、打击违法行为不够坚决,可能引发社会恐慌情绪,影响群众基本生活。
(三)能源安全领域风险
能源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我局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保障能源稳定供应、推进重大能源项目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是重大能源项目建设运营风险。我县规划建设的〔...〕区域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涵盖风、光、火、储、氢等多种能源形式,技术复杂、投资巨大、战略意义重要。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除了前述提及的外部渗透破坏风险外,还面临技术安全、供应链安全和运营安全风险。部分关键设备若依赖进口,可能遭遇供应中断。同时,项目运营高度依赖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若存在漏洞,极易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
二是能源供应结构性风险。我县正处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的关键期。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然而,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大规模并网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若调峰电源、储能设施建设滞后,电网调控能力不足,在极端天气或用电高峰时段,可能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甚至"拉闸限电"的局面,影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
三是节能降耗目标未完成风险。严控"两高一低"项目、完成市上下达的单位GDP能耗降低任务,是推动绿色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举套。风险在于,部分市场主体对节能降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有上马高耗能项目的冲动;存量高耗能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淘汰退出进度可能不及预期。若我局在项目审批、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等环节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全县能耗强度不降反升,不仅无法完成考核任务,更会挤占未来发展的能源空间,损害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针对性对策与工作建议
针对上述风险点,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研究制定并有效落实以下对策建议,确保发展和安全两不误、两促进。
(一)强化经济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防范化解
一是建立健全经济安全风险动态监测体系。依托"旬研判、月调度、季总结"机制,加强对宏观经济指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重大政策变化,提前研判对我县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提出应对预案。加强与统计、税务、金融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会商研判,提高风险识别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二是实施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将国家安全审查要求嵌入到项目谋划、立项、可研、招标、建设、运营的全过程。在项目可研和审批阶段,增加国家安全风险评估章节。在项目招标和合作方选择上,联合国家安全、公安等部门对重要外方合作伙伴进行背景审查。在项目建设和运营中,督促项目单位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内部安防体系,严防失密泄密和渗透破坏。
三是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全面摸排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引导和支持"链主"企业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的供应链体系,降低对单一来源的依赖。积极谋划争取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支持本地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进口替代,增强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二)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一是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地力与防灾抗灾能力。积极推广应用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与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常态化会商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学指导农业防灾减灾。
二是提升储备粮现代化管理水平。全面推广应用智能粮库系统,实现对储备粮温度、湿度等指标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控,确保储粮质量安全。严格执行"一符三专四落实"要求,定期开展库存检查,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达标。完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物资调拨演练,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动、用得上、靠得住"。
三是构建灵敏高效的保供稳价机制。加强对粮、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的日常监测和节假日重点监测。建立与主要生产基地和大型流通企业的产销衔接机制。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囤积居居、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稳定市场预期。
(三)提升能源安全综合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重大能源项目本体安全与环境安全。督促项目业主单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覆盖所有参建单位的立体化安全管理网络。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项目一线人员的岗前培训内容。指导并协调项目单位加强与国家安全机关的联系,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严密防范针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拉拢策反和针对核心设施的破坏活动。
二是优化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在加快推进520万千瓦风光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的同时,统筹规划调峰电源和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积极探索氢能等未来能源的本地化应用场景,构建多能互补、安全可靠的现代能源体系,逐步降低对单一能源品种的依赖。
三是筑牢关键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屏障。协调推进我县能源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能力建设。督促电网公司、发电企业等运营单位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攻防演练,及时封堵安全漏洞。加强与网信、公安部门的协作,建立能源领域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提升对网络攻击的发现、预警和处置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