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主评议市住建局工作调研报告

云海 分享 时间:

通过调研,发现市住建局在项目推进、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需加强管理与沟通,提升工作效率与公众满意度。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民主评议市住建局工作调研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关于民主评议市住建局工作调研报告

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为落实市政协常委会关于对市住建局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工作部署,7月下旬开始,由分管副主席牵头、抽调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单位人员成立民主评议工作组,对住建局在贯彻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履行部门职责、落实市政协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评议。一是动员部署。8月12日,评议组在住建局召开民主评议工作动员会,与局机关领导班子、二级机构和内设科室负责人开展个别谈话,查阅相关文件材料,深入了解我市住建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问题。二是座谈交流。评议组先后赴〔*〕镇、〔*〕镇、〔*〕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两代表一委员"、镇村干部代表及行业代表共计40余人参会,与会人员围绕城乡建设、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三是问卷调查。结合乡镇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放纸质问卷和民主测评表,同时通过网络发布问卷调查,广泛征集社会各界代表对住建局工作的评价及意见建议。截止目前,共收到问卷调查246份,其中"满意"171份、占比%,"基本满意"71份、占比%,"不满意"3份、占比%,"不了解"1份、占比%.10月23日,市政协召开十四届二十三次常委会议,对住建局工作进行了民主测评,综合民主评议小组测评、社会测评、常委会议测评情况,市住建局工作优秀等次汇总百分比为,总良好等次以上百分比为,评定为良好等次。

二、市住建局工作总体情况

市住建局是主管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职能部门,内设8个科室,下辖5个事业单位。现有班子成员7人,公务员11人,事业编制人员56人。评议组认为,近年来,市住建局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高质量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市住建局实施的文化公园项目荣获〔*〕省建筑行业建设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黄山杯"。20xx年,〔*〕市获得〔*〕传统建筑修缮示范县称号。

(一)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班子成员带头抓理论武装,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和"三会一课"等党建制度,创建"精美住建,倾心为民"党建品牌。修订完善党组"三重一大"事项清单和决策制度、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等,完成人防职能划转,组建质量安全管理站,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中心,党建与业务融合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二)城乡品质稳步提升。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三年行动,建成开放〔*〕、〔*〕、〔*〕。评定公布野寨中学历史地段1处、天宁寨院落建筑群等第一批历史建筑13处、第一批传统建筑162处,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均增加到9个。编印推广《农村住房设计图集》,引导提升农房建设品质和乡村整体风貌。建成书香北路等道路,改造南岳路等主干道,有效缓解城区道路通行压力。实施城市"去污、活水、增绿"工程,建成高铁新区、河西新区污水处理厂,整治东关河、幸福河等城市水系,城市生态更加优化。

(三)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大力实施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持续推进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建成观湖印、城央壹品等一批高品质楼盘。开展住宅小区"四整治、两补齐"和基础设施修复提升行动,有效缓解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常态化开展城乡自建房屋安全隐患整治,消除自建房安全隐患298栋,改造农村危房60余户,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四)行业发展提质增效。助力本土企业升级增项,新增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1家、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企业1家。做优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创建省优质工程"黄山杯"1项、〔*〕市"振风杯"4项。出台《〔*〕市关于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引导住房合理消费,稳定房地产市场。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成立全市物业行业党委,城区住宅小区实现物业服务、党组织和业委会组建全覆盖。成立〔*〕市房地产(物业)领域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常态化开展"夜话物业""业主开放日"等活动,及时化解物业管理纠纷。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功能配套不完善。老城区部分主次干道通行压力依然较大。小区改造规划统筹不够,单个项目范围普遍偏小。前期论证社区居民参与度不深,小区改造设计标准不高,项目推进存在阻力。社区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生活性服务配套有短板。城市棚改征迁区域土地利用不足。城市绿地仍有扩充空间。城市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新型建造方式推广应用不足。

(二)城市运行安全有隐患。前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地上、轻地下",全市地下雨污管网"一张图"不完善,管网连通不畅、存在不少堵点。老城区部分路段地下管网仍然处于雨污合流状态,城市污水收集仍不完全,城市部分区域排水不畅,防洪排涝压力较大。城市既有房屋解危机制不健全,危旧房屋尚有存量。

(三)名城建设成效不显著。对标国家和省历史文化名城定位,我市名城保护利用工作机制仍不完善,市级层面尚未成立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名城保护利用相关管理规定也尚未出台。历史建筑、传统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和挂牌保护进展不快,历史城区名城风貌未完全彰显,主城区尚未形成特色鲜明、亮点突出、运营成熟的支柱性历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四)工作联动统筹不顺畅。城市建设规划不完善,引领作用不强,一些区域存在重复建设,造成一定浪费。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运维机制不畅。机构改革以来建设的60多个老旧小区均未完成移交,部分已改造小区智慧监控系统未实现组网运行。我市开放性小区较多,专业化物业管理没有实现全覆盖,属地社区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小区联动管理机制仍不完善。对各乡镇农房建设、农村危房鉴定等工作培训指导不够,农房风貌建设要求未纳入农房建设审批流程。

(五)干部队伍建设有短板。干部整体结构老化,全局11名公务员中9人超过50岁。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全局67名行政、事业编制人员中,具有工程技术等住建行业专业学历人员39人,占58%,但对标新形势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工作要求,历史建筑保护等专业人才缺乏,影响了工作质效。住建系统涉及工程项目建设和审批、大额资金分配、建筑业、房地产、物业行业管理等权力,廉政风险点多面广,对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缺乏有效抓手,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现不够及时,风险管控措施不够完善。

四、工作建议

为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建领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住建工作提质增效,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一是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继续推进城南、城北路网建设,按需推进老城区道路改造,完善道路慢行系统,提高城区道路通达性。结合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探索发挥城市征迁未利用地块等存量空间的效用。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和园林绿化提质增量,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二是不断提高城市宜居性。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成片同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在充分征求社区居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升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水准。逐步完善小区内外周边便民服务设施,打造1-2个"完整社区"。三是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保障性住房智慧化管理平台,进一步规范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监管,全面落实最新住宅项目规范。四是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发展。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推广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造方式。

(二)保障城市运行安全。一是开展深度"城市体检"。坚持全市"一盘棋",系统摸排城市运行存在的风险隐患,对发现的"城市病"开展分步分类治理。二是强化水环境治理。持续做好城市易涝点整治,实施二乔泵站等一批排涝工程,系统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加大城市排污治污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老城区内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和截污纳管,继续填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空白区,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持续推进金家河、东关河等综合治理,增强城市韧性。三是加快消除城市危房隐患。探索建立资金多渠道筹集共担机制,因地制宜开展城市危险房屋解危试点,逐步消除城市房屋存量隐患。

(三)强化名城保护利用。以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全方位挖掘资源,多维度彰显名城特色。一是健全管理机制。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出台名城保护利用有关管理规定,完善名城保护利用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二是深化资源普查。持续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不断扩充我市历史建筑与传统建筑名录。三是强化风貌治理。从严管控和规范历史城区建设行为,稳妥有序推进历史城区范围内重要节点、路段、片区风貌整治。四是抓实保护利用。加大天宁寨建筑群等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力度,以做优做靓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主抓手,科学统筹、精心设计历史城区范围内城市存量空间业态,进一步壮大主城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推动〔*〕镇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推动官庄村、万涧村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常态化开展传统建筑、传统村落日常巡查、修缮保护及活化利用工作,全面提升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

(四)统筹工作要素机制。一是健全城市更新机制。建议由市领导牵头,住建局、发改委、资规局、城管局、经开区、度假区、和各乡镇参加,建立运转高效、职责清晰的城市更新工作机制。科学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城市更新时序,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树立运营城市理念,成立城市更新公司,规范管理城市经营性资产,采用市场化模式,推行"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运作。二是强化部门和属地联动。健全基础设施、园林绿化、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重点工程、民生工程多部门全过程联动推进机制,及时排查项目推进存在的难点堵点,确保项目高质高效实施。落实新出台的《〔*〕市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移交管理办法(试行)》,加快已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移交管养工作。推动老旧小区已安装监控全面组网运行。在有条件的老旧小区探索开展加装电梯试点。加强对属地乡镇农村危房鉴定、改造以及传统建筑修缮保护等工作指导和培训,将风貌管控要求纳入农房建设审批程序。三是提升小区治理水平。深化物业管理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同议事与联动管理机制,落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及时调处社会矛盾,回应群众期盼。探索实施物业智慧化管理试点项目,创建一批"红色物业"示范小区。探索国资公司下属物业公司接管已改造小区管理模式,推进已改造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规范有序。进一步扩大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面,逐步统一全市物业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

(五)全面强化自身建设。一是加快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录、遴选、选调、人才引进等方式,逐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通过集中轮训、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强化教育监督管理。巩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和作风纪律监督。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落实好政治监督谈话、任前廉政谈话等制度,适时开展班子成员分工调整和干部轮岗交流。加强工程项目建设和审批、招投标、质量安全监督、房地产(物业)管理等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教育监督管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住建队伍。

35 5275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