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针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调研发现整治措施逐步落实,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党的执政根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的重大任务。根据市人大统一部署,按照区委工作要求,区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区监委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报告作为年度重点监督议题。2025年5月至9月,在〔...〕主任和〔...〕主任的指导、带领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要论述、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和区委相关部署要求,深刻领会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监察司法委集中组织开展专项监督调研,加强与区监委沟通对接,就调研内容和重点、程序及时间安排、调研方式等充分沟通、形成共识,及时反馈调研中分享的“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针对调研报告征求区监委意见建议。调研中,召开了街镇、委办局、村居和企业代表等不同层面座谈会,听取区监委关于全区开展整治工作的情况以及民政、医保、执法、教育、乡村建设等领域的整治情况,组织区人大代表实地视察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了解窗口服务情况,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自20xx年4月开展集中整治工作以来,区监委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上级监委部署和区委要求,聚焦"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殡葬领域、养老服务、医保基金管理、困难群众救助、窗口服务、基层执法监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等方面工作,紧盯责任落实,狠抓案件查办,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坚持不懈把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向大纵深推进。截止目前,全区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81件,立案509人,处分307人,移送司法机关23人,挽回经济损失万元,推动全区查摆并整改问题1323个,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政治引领,压实整治工作主体责任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构建"区委区府主责、监委牵头抓总、部门协同推动、街镇主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方法步骤,细化形成30项工作举措。发挥牵头作用,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深化"包街镇"工作机制,深入基层调研,领办重点案件。把整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街镇纪(工)委等资源力量,加强动态分析,坚持定期通报,督促职能部门切实承担监管责任,把整治工作纳入考核督查,推动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监管责任、属地责任全面落实。
(二)聚焦工作重点,加大关键领域办案攻坚力度
围绕全国、市级、区级整治项目加大办案力度。开展"校园餐"管理专项整治,推动全区发现并整改供餐质量等问题379个,形成校园食品安全三级管理体系,完善制度机制17项,全面推行"AB餐"选餐制,促进"校园餐"品质提升。严肃查处贪污侵占集体资金等问题,立案100人,联动追回土地流转费欠款,推动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企业全量纳入本市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在线动态监管。严查养老服务机构违法违规问题,加强长护险监管力度,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完成散埋乱葬整治20xx9穴,累计动态清退不符合救助条件对象556人,推动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整治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清缴追回资金869万余元。查处药品、医用耗材采购及管理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责令6家医疗单位作出书面检查,推动医院检验结果、检查结果互认,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三)紧盯作风建设,推动解决群众身边"顽障痼疾"
紧密衔接信访、12345市民热线等部门,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开展安全生产领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供水供电保障、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物业管理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整治工作。推动解决"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涉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聚焦"窗口"服务中的吃拿卡要、权力寻租、勾结中介等不正之风,全面进行线索大起底,先后立案43人。开展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聚焦"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重形式、轻实效的顽瘴痼疾,推动完善下沉事项把关机制,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予以通报曝光,加强教育和警示。
(四)突出系统施治,提升整治质效和治理水平
通过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巡视巡察、大数据分析等渠道,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建立问题线索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对重点问题挂牌督办,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建立"查、改、治"一体推进机制,针对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查找制度和监管薄弱环节,督促案发单位举一反三、建章立制。督促相关部门开展自查自纠,推动制度完善落细落实,一年多来,共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81份,推动建立完善制度机制146项。紧密结合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明确基层监察组织职责权限、工作流程和纪律要求,通过分类培训、以案代训等方式,提升监督办案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调研发现,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问题查处的精准性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查处中,对显性问题查处较实,但在数字化背景下,对腐败的新形态、新变种的监测,传统方式难以覆盖,监督手段更新仍需加快;一些领域和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然易发多发,对项目审批、招标投标、资金管理、监管执法等重点岗位的监督仍需加强;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查处还需持续加强,深挖背后腐败问题的力度还需加大;群众举报渠道虽然已经建立,但对举报线索转办督办的效率仍有提升空间。
(二)制度刚性和长效治理有待进一步巩固
各类监督、举报、整改等监管制度分散存在于不同环节,惠民政策监管与基层"小微权力"运行规范之间仍需强化联动;监察机关和各职能部门间常态化的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监督等联动机制不够顺畅,在数据的主动关联、平台建设、流程再造等方面仍需突破;部分群腐问题涉及多个职能领域,但部门间权责划分不够清晰,权责与资源匹配度仍需提高;日常监督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覆盖整治全流程的动态跟踪、评估研判、机制完善等仍需持续用力。
(三)多方参与的协同效应有待进一步释放
整治工作部署后,上级对基层的指导和基层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对如何固定证据、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等基层实践的堵点难点仍需强化具体指引;基层监察组织监督手段相对单一,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仍需形成有效互补,监督力量薄弱,人员流动大,监督监察干部业务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社会层面对"微腐败"的危害认知不深,社会监督的触角未延伸,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整治工作的效果。
三、相关意见建议
要立足自身监督职责,厚植为民情怀,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持续推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取得新成效。
(一)拓宽监督路径,推动系统施治
树立系统思维和精准理念,深挖问题线索,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群众身边延伸。一是关口前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强化一线调研,倾听群众呼声,通过12345市民热线、信访等收集掌握问题线索,重视反馈问题办理情况。延伸触角,织密织牢基层监督网,对照小微权力清单全程监督,进一步压缩基层权力寻租空间。二是同向发力。健全与巡察、审计、财政、司法等部门贯通协同机制,与教育、医疗、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密切沟通,对可疑信息分类梳理、及时处置。加强与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配合,发挥人大代表身份优势,拓宽问题发现渠道,不断增强监督合力。三是数字赋能。以"码上监督""扫码举报"方式拓展问题线索的收集渠道,探索基层权力运行的数字化监管平台,强化部门之间数据互通共享,运用大数据技术丰富监督手段,通过监督模型预警、数据碰撞分析,精准发现、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
(二)着力聚焦重点,提升监督质效
强化监督执纪,一体推进纠治"四风"和惩治腐败,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一是强力推进办案。严肃查处民生领域贪污侵占、截留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健全交叉办案、提级管辖机制,破解"熟人社会"办案难等问题。对涉及范围广、干扰多、阻力大的案件,加强论证会商和集中攻坚,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支持。二是狠抓纠风治乱。从腐败案件中深挖"四风"线索,实现"由腐纠风"双向突破,严查违规吃喝、趋利性执法、对群众诉求消极应付等不正之风,对关联人员一并惩治,在查纠"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上下功夫。三是强化日常监督。聚焦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紧盯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定期开展"蹲点式"监督,通过查台账、核账目、明察暗访,确保"微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三)持续促改促治,构建监督闭环
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扎实做好整治"后半篇文章"。一是压实各方责任。区监委要在区委的领导下,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监察机关加强监督专责,加大对"一把手"的监督教育提醒,职能部门要明晰权责,加强行业监管,守住前端防线,贯通落实主体、监督、监管、属地责任。二是健全长效机制。把监督、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起来,针对案件暴露出的普遍性、深层次问题,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提对策,提高纪检监察建议针对性、可行性,推动完善体制机制、堵塞监管漏洞,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果。开展整治工作成效评估,强化责任追究,对整治工作不力、敷衍应付、走过场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三是加大教育宣传。将党纪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培训体系,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加强警示教育。强化《监察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培训,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传播廉洁文化,促进廉洁意识入脑入心。广泛宣传整治工作成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抓实"三化"建设,筑牢监督基石
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特别是"三化"建设的重要要求,从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维度发力,推动整治工作走深走实。一是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一系列监察工作制度,从线索处置移送、案件跟踪查办、联合监督检查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指导各单位规范监督和整改。制定监察各环节标准,确保证据收集、案件定性等始终尺度统一。二是严格依法履职。深入学习贯彻《监察法》,注重从法律制度、法治方式和法治机制入手,增强整治工作的合法性和严肃性。开展常态化学法培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采取调查措施,提升纪检监察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的能力。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优化基层监察机构设置,推进硬件设施标准化、功能分区规范化及配套建设,强化数字平台建设,针对办案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加强指导,为办案提供有力支撑。加强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协同联动,实现监督互补,提升基层监察质效。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