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宣传部关于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工作情况的报告1
市委宣传部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强化宣传教育,提升社会道德水平,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市委宣传部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工作情况的报告1”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市委宣传部关于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工作情况的报告
移风易俗,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市委宣传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移风易俗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工作举措,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幸福新〔城市名称〕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社会环境。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广宣厚植,奏响移风易俗"最强音"
宣传引导是移风易俗工作的基础,只有让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陈规陋习的危害,才能激发他们参与移风易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市委宣传部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格局,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
(一)线下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以"学雷锋日""公民道德日""我们的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组织全市各镇各部门各单位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学校、企业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彩页、悬挂横幅、设置展板、举办文艺演出、开展知识讲座等方式,向群众普及移风易俗知识和意义,倡导群众践行喜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等新风尚。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线下宣传宣讲活动余场,发放宣传单余份,张贴宣传标语余条,设置展板余块,直接受益群众达万余人次。
(二)融媒矩阵,扩大宣传覆盖
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优势,构建融媒矩阵,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设"移风易俗"专栏,定期发布"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移风易俗这样做"等主题稿件,深入报道全市移风易俗工作的进展情况、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形式多样的短视频、H5等新媒体产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移风易俗理念。此外,还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场、火车站、飞机场等场所的户外大屏,高频次播放移风易俗公益广告、短视频,营造浓厚的线上宣传氛围,全方位拓宽宣传覆盖面。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新媒体平台共发布移风易俗相关稿件余篇,阅读量达万余次,新媒体产品累计播放量达万余次。
(三)舆情监管,引导舆论导向
市委网信办依托网上信息实时监测与跟踪系统,强化"人工+技术""巡查+普查"相结合的网络舆情巡察机制,提升预警、分析、报送等工作效能,持续加强殡葬领域、高价彩礼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的舆情监测。对发现的负面舆情,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制定应对措施,积极引导舆论导向,防止舆情发酵升级。同时,加强与宣传、民政、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移风易俗舆情处置工作。今年以来,共监测到移风易俗相关舆情条,成功处置负面舆情条,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立制固基,筑牢移风易俗"硬约束"
制度建设是移风易俗工作的保障,只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才能确保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长效推进。市委宣传部将移风易俗工作深度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为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一)健全机制,强化示范引领
市委宣传部将移风易俗纳入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构建"市委文明办统筹监督、部门协同配合、乡镇具体落实"的工作体系,明确各部门、各乡镇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镇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建立常态化督导考核机制,定期对各部门、各乡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大力推广学习《〔城市名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通过开展专题学习、知识竞赛、宣传解读等活动,提高干部群众对条例的知晓率和遵守率,筑牢干部群众思想根基。组织全市各村(社区)的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带头践行移风易俗,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名党员干部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
(二)完善规约,培育文明新风
联合市民政局指导各村(社区)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将婚丧嫁娶标准、礼金限额、操办流程等内容纳入其中,明确规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具体要求,引导居民摒弃不文明行为。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印发《关于在全市各村(社区)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的工作方案》,规范红白理事会的组建、运行和管理,推选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乡贤能人担任理事,对婚丧事宜进行全程监督指导。通过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的约束引导,实现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有人落实,培育文明新风尚。目前,全市所有村(社区)均已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实现了全覆盖。
(三)夯实组织,严格监督管理
制定红白事操办指导标准,明确规定婚丧嫁娶的酒席规模、菜品数量、礼金标准等,为群众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建立民政、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违规操办、借机敛财、封建迷信等行为,以刚性约束推动移风易俗落地见效。加强对红白理事会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其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确保红白理事会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同时,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鼓励群众对身边的陈规陋习进行监督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行动次,查处违规操办事例起,有效遏制了陈规陋习的蔓延。
三、践履笃行,搭建移风易俗"新平台"
实践活动是移风易俗工作的载体,只有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才能让移风易俗理念转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市委宣传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将移风易俗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让群众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熏陶。
(一)织密阵地网络,整合服务资源
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标准,构建"1个市级文明实践中心-个镇级实践所-个村社实践站"的全覆盖文明实践阵地体系。秉持"一场多用"理念,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如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等,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叠加,为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筑牢硬件基础。同时,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文明实践活动有序开展。目前,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累计开展各类活动万余场,服务群众达万人次。
(二)创新志愿体系,精准对接需求
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组建"8+N"志愿者服务总队,其中"8"为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8支常备志愿服务队伍,"N"为根据各地实际和群众需求组建的特色志愿服务队伍。统筹全市支基层志愿服务队伍,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机制,加强志愿者培训,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和水平。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四单式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群众需求,精准匹配志愿服务项目,实现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提升服务效能。今年以来,全市志愿者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万余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万余件,群众满意度达%以上。
(三)深化实践活动,弘扬文明新风
紧扣"我们的节日""学雷锋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将移风易俗融入其中。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开展"文明祭祀?绿色清明"主题活动,通过发放倡议书、举办文明祭祀宣传展、开展网上祭扫等方式,引导群众摒弃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传统祭祀方式,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在"学雷锋纪念日"期间,组织志愿者开展"学雷锋?树新风?移风易俗我先行"志愿服务活动,深入社区、农村为群众提供义务理发、健康义诊、法律咨询等服务,同时宣传移风易俗知识,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弘扬文明新风。此外,还围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主题,开展专题宣讲、文艺演出、主题展览等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各类移风易俗主题文明实践活动余场,参与群众达万人次。
通过以上工作的扎实推进,我市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部分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参与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地方移风易俗工作进展不平衡,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下一步,市委宣传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移风易俗工作的部署要求,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方法,丰富宣传内容形式,持续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二是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建设。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导考核,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
三是进一步深化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将移风易俗与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让群众在参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明新风的熏陶。
四是进一步强化典型示范引领。深入挖掘和宣传移风易俗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通过树立榜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践行移风易俗,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总之,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为建设美丽幸福新〔城市名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上一篇:2025传帮带工作总结优推3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