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在应急管理中面临资源不足、协调不畅和执法力度不足等问题,需加强培训与制度建设。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现状调研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应急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现状,掌握乡镇层面执法工作的难点和堵点,为全面打通应急管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供对策和解决方案,县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对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在应急管理执法工作的整体情况予以系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现状
〔...〕县共有15个乡镇,乡镇层级全部建立综合行政执法队,为正科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4名,核定队长职数1名,副队长职数1名。20xx年,全县完成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编制改革工作,执法队人员已经全部配备到位。根据〔...〕县人民政府赋予乡镇的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负责权限内行政执法事项的日常巡查、接受投诉举报和协助调查取证等工作。
20xx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建设和能力提升工作,由县司法局牵头,举办行政执法专题培训班3期,邀请交警队和县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了执法实务操作培训,培训内容覆盖《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涉及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内容,有效提升了乡镇执法队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全县乡镇政府扎实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均配有办公场所,配备电脑和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但由于乡镇办公经费有限,乡镇执法队均没有配备执法记录仪,执法装备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项和短板。
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实施上,仅有新兴、磐安两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了行政处罚工作,主要针对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两大类,不涉及应急综合行政执法内容。其余13个乡镇执法队仅开展日常行政检查工作,没有开展行政处罚工作,个别乡镇甚至没有行政执法案卷,缺乏案卷归档意识。
二、乡镇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主要问题
一是执法队伍素质不强。乡镇执法队队员学历均在大专及以上,但与法律相关的专业很少,有应急管理专业背景的队员几乎没有。尽管多轮次强化理论培训之后,执法队员掌握了行政执法理论知识,但80%的队员没有行政执法经验,存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不能有效衔接的问题。
二是执法思想认识不高。乡镇综合执法队普遍思想认识不到位,对行政执法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是停留在表面,甚至简单地认为行政执法就是行政处罚,没有认识到行政执法工作是乡镇一级政府实施社会治理的重要行政措施,也是保障辖区内人民群众安全的重要工作。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以及执法标准不够严格,导致乡镇层面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成效不明显。
三是执法装备有短板。乡镇综合执法队均配有办公室和相应得办公设备,但综合执法设备配备上普遍不足,尤其是均没有配备执法记录仪,面临一些现场执法难点,无法有效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执法活动开展上不能实现全覆盖。
四是综合执法范围较窄,执法内容单一。乡镇执法队普遍存在执法实务范围窄的问题。新兴、磐安两个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工作较为扎实,但执法范围仅局限于道路交通管理和城市管理方面,其它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基本没有涉及。更多的乡镇综合执法队主要开展一些宣传教育工作,不涉及具体执法工作。就涉及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上,乡镇执法队一般配合县应急管理局开展专项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自身不主动开展相关工作。一些乡镇的执法队无法做到专人专用,专职从事乡镇行政执法工作,而是服从乡镇工作大局,灵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原因分析
乡镇是行政执法工作的最后一环,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层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乡镇一级政府综合行政执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综合执法的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但经过我们调研发现,还存在一些制约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短板。
一是执法队伍建设还有差距。近些年,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开展,乡镇层面涌现出一大批懂"三农"的专业人才,乡镇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总体而言,乡镇懂行政执法的专业人才短缺还相对比较短缺。一些长期扎根基层的干部对行政执法的理解还没有跟上新形势和新发展,新充实到行政执法队伍中的干部,学历高,年龄结构小,也经过了有效理论培训,但执法实务上不足,缺乏相关领域的执法经验,尤其是行政执法程序、执法案卷制作等方面,没有实践经验,无法独当一面,切实开展执法工作。
二是综合行政执法动力不足。基层乡镇的具体乡情、镇情差距较大。比如有些山区乡镇的市场街道仅有一两百米,规模很小,市场行政管理需求不足;个别川区乡镇则有大规模街道,具有交通和市场管理需求。不同的实际情况导致不同的行政执法实践。山区乡镇辖区内的企业,大多是农业合作社和个体经营户,对这些市场主体,乡镇政府主要还是采取传统的监管办法,还没有采取行政执法检查监管的方式,更多地采用走访调研口头告知的老办法,行政执法还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
三是乡镇财政保障力度还不足。除了个别具备大型街道和市场的乡镇,其它乡镇都没有为乡镇综合执法队配备信息化执法设备的意愿,更没有相关的财政保障。具体而言,乡镇层面缺乏相关行政执法项目支持,自身财政预算本身比较紧张,无法保障综合执法的现场执法设备配置。加上一些乡镇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乡镇执法队硬件建设上普遍存在不足之处。
四是乡镇执法队执法意识还不强。调研中发现,乡镇执法队普遍存在执法意识不强,执法不主动的问题。执法队欠缺主动扛起辖区内综合执法工作的担当意识和法治意识,认为自己是按照上级安排执法,完成乡镇或县级局行交办的工作任务。在执法工作实践上,还缺乏主动性和法治工作思维,面对市场主体的监管,还是存在守旧的传统工作方式,不能基于行政执法检查的法治思维积极主动承担起监管责任。尤其是涉及应急综合管理领域的安全监管和检查,普遍存在执法不规范、不严格的情况。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我县乡镇综合执法队的工作实际,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是持续强化队伍建设。针对乡镇综合执法队实战能力不足的问题,持续开展执法实务培训。20xx年县司法局牵头,县综合执法队和交警大队配合,举办一期乡镇综合执法队业务培训班,重点培训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流程和案卷制作流程以及行政处罚流程实践等,通过观摩执法流程和案卷制作,有效提升了乡镇执法队的实战能力。建议建立乡镇综合执法队"季度轮训和实战演练"制度机制,由县司法局牵头,每季度组织乡镇执法队的业务骨干到县级各个执法队进行"季度轮训+实战演练",全面参与行政执法全过程,通过执法实务培训,不断锻炼执法能力和水平,为乡镇执法队规范行政执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持续完善制度机制。按照乡镇履职事项清单,推动各乡镇制定各自行政执法权责清单,明确职责边界,全面推动对辖区内市场主体开展法治化监管。尤其是要对小微市场主体,如农业合作社、种养殖合作社等开展安全生产全链条监管,推行"执法+服务"模式,以"帮扶式执法"推动不同市场主体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行政执法工作助推乡村振兴。
三是持续加强上下联动。以法治〔...〕建设为引领,不断加强县级、乡镇在行政执法工作上下联动,推动建立县级行政执法工作协调机制,通过各个信息化平台,实现全县各个行政执法队联通互动,协作执法,有效提升全县行政执法工作效能。同时,县财政对乡镇执法队适当予以倾斜,给予一定财政保障资金,用于配备现场执法设备,推动执法队硬件规范化建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