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浩渺 分享 时间:

县委政法委员会深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群众安全感,推动法治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县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县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2025年上半年,*县委政法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立足政法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主责主业,将意识形态工作与政法业务深度融合,着力筑牢思想防线、守牢舆论阵地、凝聚奋进力量,为全县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意识形态主心骨,让政治引领更

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是讲政治。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一方面,高位推动制度化学习。制定《县委政法委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明确每月一专题、每季度一研讨的学习机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内容纳入重点。上半年共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次,其中政法姓党”“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等专题研讨3次,班子成员带头撰写心得体会18篇,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学习格局。特别在4总体国家安全观专题学习中,我们创新采用专家授课+案例剖析+交流发言形式,邀请市委政法委国安办负责同志结合网络舆情应对”“涉法涉诉信访风险等本地实际案例作辅导,让抽象理论起来、起来,参会干部普遍反映解渴管用。另一方面,基层延伸常态化教育。针对基层政法单位点多面广、干警流动性强的特点,建立机关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学机制。一方面,依托政法夜校”“每周一学等载体,组织乡镇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干警开展微党课”“案例复盘会,将意识形态要求融入执法办案、矛盾调解等具体业务;另一方面,组建政法宣讲轻骑兵,由委领导班子成员、业务骨干、退休老政法组成,深入村(社区)开展法治课堂进万家活动,结合反电诈”“禁毒”“反邪教等群众关心的话题,用方言土语讲清大道理。上半年累计开展宣讲活动23场,覆盖干部群众6000余人次,其中在**村宣讲时,针对村民反映的网络谣言影响邻里关系问题,宣讲团现场演示如何辨别虚假信息,发放《网络文明手册》800余份,切实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践能力。

从学习效果看,通过领导带学、个人自学、集体研学、实践检学闭环机制,全体政法干部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进一步增强,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更坚定、头脑更清醒。但在基层调研中发现,个别偏远乡镇司法所存在重业务、轻学习倾向,学习笔记存在补抄应付现象,这反映出我们在学习督促上还需再加力。

二、深化阵地管理,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让舆论生态更

意识形态阵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我们坚持管建并重,聚焦政法领域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精准发力、全域覆盖,坚决防止错误思潮渗透。

一是严管传统阵地,守牢线下防线。加强对县综治中心、乡镇(街道)调解室、村(社区)法治文化广场等阵地的规范管理,建立日常巡查+随机抽查+群众监督机制。上半年,由委政治处牵头,联合县委宣传部、县公安局开展专项检查4次,重点排查宣传展板、标语横幅、档案资料中是否存在不当表述。例如,在3月检查中发现*乡司法所外墙标语依法治国就是一切按法律办表述不准确,立即组织整改,更换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5月对12个乡镇调解室的排查中,清理过期宣传资料300余份,规范上墙制度21项,确保阵地内容零差错。同时,注重发挥阵地正向发声功能,在县综治中心设立政法英模事迹展,集中展示近年来全县涌现的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最美基层法官等先进典型,上半年接待参观群众1200余人次,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干警职业荣誉感。

二是精管新兴阵地,把握网上主动权。针对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发言人的特点,重点加强对政法各单位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平台的监管。一方面,建立内容审核+舆情监测+应急处置全流程管理机制:内容发布实行三审三校(经办人员初审、科室负责人再审、分管领导终审),重要稿件由主要领导把关;舆情监测依托网信*”平台,安排专人24小时巡查,重点关注涉政法负面舆情”“不实信息;应急处置制定《政法系统网络舆情应对预案》,明确快速响应、分级处置、正面引导原则。上半年,共审核各类稿件460余篇,拦截违规信息12条,处置涉政法舆情7起(均为群众咨询类),均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反馈,实现零事故。另一方面,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打造“*政法微信公众号品牌,推出政法动态”“以案释法”“干警心声等栏目,上半年发布原创内容86篇,其中法官的一天”“调解员的深夜急诊等系列短视频阅读量超10+,点赞量达3万次,成功将严肃政法转化为亲民法治,有效提升政法机关网络亲和力。

三是活管特色阵地,弘扬法治正能量。结合本地文化资源,打造法治文化+红色文化融合阵地。例如,在*镇(革命老区)依托红军长征旧居,建设红色法治教育基地,通过展示革命时期军民鱼水情”“依法办事等故事,让法治教育与红色教育同频共振;在*社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双语法治宣传栏,用苗语、汉语同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受到少数民族群众欢迎。这些特色阵地不仅成为群众学法打卡地,更成为抵御错误思潮的文化堡垒

三、聚焦风险防控,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让社会大局更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我们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坚决守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一是抓重点人群,防思想波动。针对政法系统干警、社区矫正对象、信访重点人员等群体,分类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对干警,建立谈心谈话制度,上半年开展全覆盖谈心120人次,重点关注青年干警、长期加班干警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躺平”“焦虑等负面情绪;对社区矫正对象,联合司法所、心理咨询师开展法治教育+心理辅导双轨服务,上半年组织集中教育46场,帮助12名对象化解心结、顺利回归社会;对信访重点人员,落实一人一专班,定期分析其思想动向,通过法律释明+情感疏导化解矛盾,上半年成功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积案5件,未发生越级上访事件。

二是抓重点案件,防舆情发酵。坚持谁执法谁普法、谁办案谁负责,将意识形态要求贯穿执法司法全过程。在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网络诈骗等案件时,同步制定普法方案,通过新闻发布会、庭审直播、案例解读等形式,向社会公众讲清法理、情理、事理,避免因案件处理不当引发舆论炒作。例如,在办理*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通过两微一端全程直播,同步发布《致受害群众的一封信》,既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又避免了案件办了、人心散了的被动局面。

三是抓重点节点,防风险叠加。围绕春节、全国两会、七一等关键时间节点,制定《意识形态风险防控预案》,实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情报收集和分析研判。例如,在七一前夕,针对网络上出现的抹黑政法英模不实信息,我们第一时间核实情况,联合网信部门及时辟谣,并通过“*政法微信公众号发布《致敬!*县政法系统20名优秀党员事迹》,用正能量对冲负能量,相关内容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阅读量超5万次。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尽管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一是基层政法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乡镇司法所、派出所干警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业务、轻思想倾向,个别干警在接访、调解中存在说话随意、表述不严谨问题。二是新媒体阵地建设质效有待提升。“*政法微信公众号虽有一定影响力,但原创深度内容不足,与群众互动还不够紧密,粉丝粘性需进一步巩固。三是意识形态风险研判的精准性需加强。对网络舆情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捕捉不够敏锐,个别风险预警存在滞后现象。

五、下半年工作思路

2025年下半年,我们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理论武装铸魂。持续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创新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学习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加强基层政法干部培训,举办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班,覆盖全县乡镇(街道)政法委员、派出所所长、司法所长,提升知责、履责、尽责能力。

二是强化阵地管理固本。开展政法阵地规范提升年活动,对县乡村三级阵地进行全面体检,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验收销号闭环机制;升级新媒体管理平台,引入“AI审核技术,提升内容审核效率;打造政法新媒体矩阵,推动“*政法微信公众号与抖音、视频号等平台联动,推出政法为民系列微视频,力争年底粉丝量突破10万。

三是细化风险防控护航。建立意识形态风险月度研判会制度,联合网信、公安、信访等部门共享信息,提升风险预警灵敏度;针对涉法涉诉信访”“网络谣言等重点领域,制定一案一策处置方案,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加强干警八小时外监督,通过家访、社区走访等形式,了解干警思想生活状态,筑牢八小时内外防线。

下半年,县委政法委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战斗的姿态,把意识形态工作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平安*建设、法治*创建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以更实的举措、更严的标准、更优的作风,守牢意识形态阵地,为推动政法工作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35 4965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