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机关党支部自身建设的调研报告
市教育局通过调研,强化机关党支部建设,提升组织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市教育局加强机关党支部自身建设的调研报告”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机关党支部自身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提升机关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机关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近期,我局成立专题调研组,围绕机关党支部自身建设情况展开了深入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通过查阅资料、个别访谈、下沉一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当前机关党支部建设的现状、成效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
一、机关党支部自身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
调研显示,近年来我局党组高度重视机关党建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始终将机关党支部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党员干部普遍认为,机关党建工作的环境持续向好,抓党建的责任意识愈发牢固,抓落实的具体举措愈发有力。根据对机关党员干部的问卷调查统计,83.3%的同志对本单位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评价为“很好”。
(一)政治建设持续强化,政治导向更加鲜明。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政治要求贯穿于机关党支部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不懈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引导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持续深化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得到显著提升,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上旗帜鲜明、步调一致。
(二)组织体系不断严密,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通过实施“组织体系建设*专项行动”并持续开展巩固提升行动,不断深化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有效锻造了一批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排头兵”。组织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班子配备更加坚强有力,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肃规范,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切实发挥。
(三)功能定位日益清晰,服务中心大局成效显著。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持续推进“支部建在处室”的有效做法,确保业务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深入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具有教育系统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党建品牌,强化了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机关党组织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师生群众等中心工作中的引领、保障和监督作用愈发凸显,服务中心大局的“硬实力”显著增强。
(四)管党治党责任压实,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切实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持续加强纪律教育和廉政风险防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通过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持续增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深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得到巩固和发展,打通了机关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为推动*地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证。
二、当前机关党支部自身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照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局机关党支部自身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调研发现,责任意识传导不够、基础工作夯实不足、工作标准要求不高、融合发展深度不够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
(一)责任意识存在衰减现象,党建责任落实尚有温差。调研中发现,个别党支部书记的党建主责主业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一岗双责”的履行存在不平衡现象。部分同志在谈及业务工作时思路清晰、对策具体,而问及支部党建工作时则显得准备不足、思考不深。党建工作投入的精力相对有限,工作模式多以被动应对上级部署为主,主动谋划、创新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等、靠、要”思想和“推、拖、绕”现象。在关于“机关党支部书记履行‘一岗双责’的情况”问卷调查中,有2.8%的党员干部认为其表现为“一般”或“较差”。这种责任落实上的层层递减,导致党建工作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在传导过程中打了折扣。
(二)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仍有差距。部分党支部的基础保障工作未能完全到位。有的支部必要的学习资料配备不齐,党建活动经费和活动场所的保障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问卷调查显示,5.1%的机关党员干部认为所在单位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党支部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例如一些支部的工作台账记录不完整、不系统,“三会一课”记录存在不规范甚至“留白”的现象。问卷数据表明,认为所在单位机关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情况为“一般”和“较差”的比例达到了10.93%。此外,个别党支部在发展党员程序上把关不够严格,档案资料整理不够完善;支委班子建设存在滞后情况,如支部书记退休后未能及时选优配强。党支部品牌建设的总结提炼和深化拓展能力也有待加强。
(三)工作标准存在模糊地带,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部分党务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对新时代机关党务工作的程序、原则和方法的掌握不够系统、不够精准,工作标准仅仅停留在“干了”“办了”的层面,对于如何“干好”“办实”缺乏深入思考。知识储备更新不及时,面对机关党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时仍习惯于凭老经验、老办法应对,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同时,机关层面组织的党务干部教育培训,在内容和形式的针对性、实效性上还有提升空间,培训形式相对单一,对党务干部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促进作用不够明显。问卷显示,高达26.43%的机关党员干部认为“机关基层党务干部抓党建工作能力有待提高”,这反映出建强党务干部队伍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四)融合深度存在“两张皮”现象,服务高质量发展需下更大力气。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够,是当前机关党建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难题。一些党支部在谋划工作时,未能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导致党建与业务“各说各话”“各行其是”。例如,在抓作风建设、从严管理干部等工作中,党组织因缺少有效抓手而感到力量不足,业务处室则因思想认识和组织保障不到位而显得动力不足。部分干部潜意识中仍将业务工作视为“硬任务”,把党建要求当作“软指标”,“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树得不够牢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党建与业务工作只是基本做到融合的占22.12%,评价为“一般”或“较差”的占3.14%。究其根源,在于部分专职党务干部不精通业务,而业务干部又对党建工作不够熟悉,未能真正把握和落实好“抓党建、促业务”的内在要求。
三、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产生,表象在工作层面,根源在思想层面和机制层面。深入剖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思想认识的偏差是根本原因。部分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干部对机关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尚未达到应有的政治高度。未能深刻理解机关党建在推动部门履行职责、完成中心任务中的根本保证作用,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重业务、轻党建”的惯性思维。对党支部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身份和政治责任认识不清,未能将抓党建的政治责任真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二)制度执行的落差是关键因素。尽管党内法规和上级要求对党支部建设的各项工作都有明确规定,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检查不细的问题。对“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的执行,有时满足于“走了程序”,对其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的要求领会和体现不够,导致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不高,未能真正起到教育党员、统一思想、解决问题的作用。
(三)能力素质的短板是直接诱因。党务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决定党建成效的直接因素。当前,部分党务干部是由业务干部转任或兼任,缺乏系统的党务知识培训和实践锻炼,导致抓党建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对党务干部的激励关怀机制尚不健全,岗位吸引力不强,影响了党务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制约了党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融合机制的缺失是重要制约。长期以来,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在考核评价体系上相对独立,未能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缺乏将党建成效与业务成果一体化考量的评价标准,使得党建工作在服务中心大局中的价值难以量化体现。党支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不足,未能紧密围绕业务工作的难点、堵点和重点来设计,导致党员参与活动的获得感不强,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的作用未能充分彰G显。
四、全面提升机关党支部自身建设质量的对策建议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其根源,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全面提高我局机关党支部自身建设质量,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治引领,在压实主体责任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拧紧责任链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的责任清单,特别是要强化党支部书记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二是优化考评机制。将党支部建设成效纳入各处室和干部个人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提高党建成效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形成“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鲜明导向。三是严肃党内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党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
(二)夯实基层基础,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迈上新台阶。一是坚持对标对表。严格对照党支部工作条例和相关制度规定,全面梳理党支部工作的各项流程和标准,制定标准化工作指引和操作手册,确保支部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强化阵地保障。加大对党支部活动场所、设备、经费和学习资料的保障力度,确保党支部有资源、有能力开展工作。使用智慧党建平台,实现党支部工作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和高效化。三是抓实关键环节。严格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确保程序严谨、标准严格、质量过硬。加强对支部工作台账、会议记录的常态化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实现闭环管理。
(三)建强骨干队伍,在提升履职能力上展现新作为。一是优化选配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积极推行党务工作者和业务骨干双向交流任职,培养既懂党务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加强精准培训。围绕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要求,针对党务干部的知识短板和能力弱项,设计开发系列化、精准化的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方式,多采用案例教学、现场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强化激励关怀。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爱党务干部,将其工作表现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拓宽其职业发展通道,激发其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四)深化融合发展,在服务中心大局上取得新成效。一是健全融合机制。建立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的“四同”工作机制。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研究重大事项时,同步听取党支部的意见建议。党支部组织活动要紧密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展开,使党建工作真正内嵌到业务工作的全流程。二是创新活动载体。深入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鼓励各支部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品牌。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组建党员突击队等形式,引导党员在重大任务、重点项目、重要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使党旗在教育事业一线高高飘扬。三是推动成果转化。积极做好调研“后半篇文章”,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举措,把党建工作的“软实力”转化为推动*地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内账会计年终工作总结3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