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云海 分享 时间:

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公众参与意识增强,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关于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的实施方案(试行)》的相关规定,6月份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政府关于20xx年度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报告。为做好审议准备工作,经区〔...〕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主任会议研究同意,由区人大财经委组建调研组,围绕年度生态文明建设重点,结合人大年度工作要点、人大代表建议,在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内容中选择生态环境和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2个主题开展调研。5月上旬至6月中旬,区人大财经委在常委会〔...〕副主任的带领下,通过听取汇报和查看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先后深入〔...〕镇、〔...〕镇、〔...〕街道、〔...〕镇、〔...〕镇、〔...〕乡等地开展实地调研,重点了解我区20xx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以及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审议时参考。

一、基本情况

20xx年,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度重视环境问题整改,以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系统推进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建设,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全区空气优良天数为356天,同比增加12天,优良率达%,位列全市国控站点第2名;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位列全市国控站点第2名;无重污染天气。两江一河水质保持Ⅱ类以上,境内国控、市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水体比例为100%.4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2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达到或优于Ⅲ类),辖区2个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水质达标率100%。城区昼间环境噪声均值为分贝,同比下降分贝,声环境质量评价为"好";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均值为分贝,同比下降分贝,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评价为"好";声功能区昼间小时达标率为%,同比上升%,夜间小时达标率为%,同比上升%。辖区"一住两公"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优先监管地块管控率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提前完成"十四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氮、化学需氧量累计减排量分别达吨、吨、吨、吨;较大以上环境安全事件持续保持零发生。

(二)生态安全持续稳固

优化调整"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将环境管控单元从32个调整为28个,并优化更新全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全力守牢我区耕地保护红线,全区耕地现状值万亩,超2035年底线目标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内现状耕地万亩,超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万亩。实施乌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万亩、渝东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万亩,完成各类营造林万亩。分类推进历史遗留及政策关闭矿山修复,完成36个图斑共17公顷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完成率达市级目标的242%。全区11个矿山完成绿色矿山建设和边开采边复绿,并通过市级评估,纳入市级绿色矿山名录1宗。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以上。

(三)生态经济取得实效

全区生态经济占GDP比重达73%以上,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绿色低碳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装机占全市比重超过13%;创建节水型企业10家,单位GDP用水量较20xx年下降26%。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20xx年绿色贷款余额亿元、占比%,居全市前列、渝东南第一;页岩气全产业链产值增长15%;绿色建材产值增长%,智能轻质电力设备项目开工建设;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产值增长%;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值增长22%。

(四)生态文化持续深化

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9辆,淘汰老旧营运客运车93辆,743辆营运车辆中清洁能源占比%。新增公共充电桩162个,累计建成公用充电桩847个。建成6个口袋公园,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44%。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城区新建绿色建筑比例100%,绿色低碳建材在城镇新建建筑中的应用比率达到70%。巴渝和美乡村建成率达4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创建市级幸福河流1条。

(五)生态制度愈趋完善

健全完善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生态报表工作体系。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探索推动农村资源要素入市交易,全年新增交易243宗,交易额达亿元。探索建立价值评价体系,率先在全市系统化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做深做实河长制,常态化落实"巡查暗访""视频曝光""定期调度""联合执法""督查考核""1233"六大工作机制,三级"河长"巡河万余人次;深化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开展跨界河流联合巡河10余次。健全完善山林警长制、"林长+检察长""林长+法院院长"等工作协同机制。

(六)持续推进问题整改

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立行立改、全面整改,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实效。截至目前,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15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整改3项,剩余12项正序时推进中,将在2025年底前完成8项、2026年底前完成4项。边督边改期间交办我区的34件群众信访投诉件已全面整改销号。

二、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全市试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并指定我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调研情况看,虽然我区20xx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统筹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重点区域多,需要各部门共同发力、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在调研中了解到,"生态报表"考核成绩在全市的排位极不理想,自试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动员部署会召开后,有的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认识有偏差,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责,缺乏协调配合意识,协调配合力度明显不够。

(二)环境质量高位改善不够稳固。一是水污染防治工作隐忧尚存。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还有差距,20xx年我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为%,未达到收集率72%的指标,与全市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率%差距较大;污水管网建设有待完善,管网设计缺陷、管网破损导致生活污水溢流情况时有发生。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效果不佳,〔...〕镇梦冲塘片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不规范,存在养殖废水与雨水混流、过滤设备清洗不到位、排水浑浊发黄等情况。二是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管机制还需优化。全区87个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站,由隆江公司、环投集团、乡镇、豪洋水务分别运维49个、31个、6个、1个,多公司运营,多部门管理,运管主体专业化差距大。三是利用三无船舶在芙蓉湖违规垂钓和非法捕捞问题较为突出。虽然相关主管部门对监管发现利用三无船舶在禁捕水域进行生产性捕捞的行为进行了查处,但对照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意见落实有差距,对三无船舶排查清理整治力度不够,还未真正消除非法捕捞隐患,严重威胁渔业资源保护,同时三无船舶航行存在安全隐患。四是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区现只有1个广东坡水厂向城区供水,其主要水源来自中心庙水库,因旅游旺季中心庙水库优先向仙女山景区提供水源,不能满足城区用水,为解决城区旅游旺季用水需求,20xx年12月开工建设江南水厂,并作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沙河水库的配套水厂,预期在20xx年投入使用,但由于资金短缺,截至2025年6月17日,江南水厂的主要制水设备仍未采购到位安装,同时沙河水库第一次蓄水未蓄满且不能作为饮用水供水。由于江南水厂至今未投入使用,难以有效应对特大干旱和旅游旺季城区供水问题,城市供水的风险在不断增大。

(三)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缓慢。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点名〔...〕的"〔...〕区林岩石材有限公司超审批范围损毁林地亩,其中公益林亩"问题,整改方案要求的整改完成时间为2025年6月。截至5月31日,超审批范围损毁林地使用手续的补办工作进展缓慢,存在超期风险。

三、工作建议

(一)优化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机制。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持续优化生态共治机制,全方位推进生态保护治理;要聚力实战实效,放大制度效应,以报告制度为牵引,进一步构建起各负其责、各方协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格局;要突出建章立制,建立健全报告起草责任机制、联络员制度、定期调度分析机制。

(二)加紧补足生态环境治理短板弱项。要进一步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加快推进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持续推进养殖尾水治理,进一步健全落实污水治理厂网一体化运维管理,不断完善运管机制,推动污水设施专业运维,确保污水设施设备建有所管,建有所用。厘清监管职责,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加大三无船舶排查清理整治力度,消除非法捕捞隐患以及水上安全隐患。加快推进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特殊干旱年份或发生突发性事件时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障。

(三)进一步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区政府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紧扣中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强督办,推动问题全面彻底整改到位,力争提前销号。

35 4935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