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2025年上半年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报告

浩渺 分享 时间:

某市积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服务支持,促进创新创业,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稳步增长。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某市2025年上半年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报告”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某市2025年上半年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民营企业加快迭代升级,发展稳健向好,民营经济规模总量走在全省前列,占GDP比重达68.5%;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80万户,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5%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构建全周期政策体系,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一是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建立1+N政策矩阵,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及16个配套实施细则,形成涵盖市场准入、要素配置、权益保护等领域的制度闭环。在全国首创民营经济观察员制度,设立市、区两级民营企业服务中心46个,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快速响应机制,今年累计解决企业诉求1.2万件,办结率达98.6%。二是完善梯度培育机制。制定民营经济鲲鹏计划,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领航企业四级培育体系。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成长工程,今年新增规上民营企业3800家,累计培育上市民营企业287家,总市值突破5万亿,形成雏鹰展翅、瞪羚奔腾、鲲鹏翱翔的生动格局。三是优化政策落地效能。创新政策计算器智能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政策精准匹配,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覆盖面扩大至80%。前三季度累计兑现各类惠企资金32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超50万户次。建立政策效果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政策落实督查,政策执行满意度达93.5%

(二)强化全要素供给保障,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动能。一是金融赋能提质增效。构建政银保担基五位一体融资服务体系,设立400亿元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创新亩均税收贷研发积分贷等特色产品,推出全国首个专精特新专属信贷品牌。截至9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7%,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至4.12%,为近五年最低水平。二是要素配置精准直达。实施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工业用地拿地即开工项目占比提升至75%。建立环境要素市域统筹+区级储备机制,优先保障优质民营企业项目。前三季度新增工业用地60%用于民营企业,环境容量指标交易为民营企业节约成本12亿元。三是数字赋能转型升级。建成全国首个产业云脑,接入工业企业8.2万家,提供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工程,建成灯塔工厂6家、智能车间1200个,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升至72%。民营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46.8万元/人,较上年提高9.3%

(三)打造全链条创新生态,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潜力。一是培育创新主体矩阵。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突破5.1万家和9.4万家,均居全国城市首位。累计培育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100家,民营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86个,在量子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47项。二是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建成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3个、产业创新中心8个,民营企业参与建设率达85%。打造一核多极科创走廊,集聚新型研发机构320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56项。民营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三是构筑人才集聚高地。实施英才聚能工程,建成数字化人才服务平台,入库高层次人才超50万人。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民营企业主导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80个。设立20亿人才创业基金,支持领军人才创办企业127家,带动就业超2万人。

(四)聚焦全维度环境优化,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半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35个工作日。推行柔性监管、包容审慎监管,建立涉企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制度。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等5项指标进入全国标杆行列。二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党政领导联系重点民企制度,每季度举办政企恳谈会,累计协调解决供应链、跨境物流等问题860项。开展法治护航专项行动,成立民营企业合规建设指导中心,受理知识产权案件1.5万件,判赔金额同比增长45%。三是拓展发展新空间。抢抓双循环战略机遇,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增长14.2%。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园12个,海外仓布局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高端展会,达成民营经济合作项目投资额超3000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简化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等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企业家座谈会”“营商环境监督员等渠道,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保障民营企业在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的公平待遇,增强发展信心。

(二)聚焦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建立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对数字化改造、绿色低碳转型项目给予专项资金奖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建立梯度培育库,提供一对一诊断服务,推动更多企业迈入小巨人”“单项冠军行列。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高校院所共建产业创新联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引育,落实高层次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等保障政策,打造民营企业人才蓄水池

(三)完善服务体系,保障权益护航发展。构建全链条企业服务体系,整合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市场拓展等服务资源,搭建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强化法治保障,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创新收益权和经营自主权,严厉打击侵犯企业权益行为。建立民营企业风险预警机制,针对国际贸易摩擦、供应链波动等问题提供专项指导。弘扬企业家精神,开展优秀民营企业案例宣传,营造尊重创业、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35 4642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