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城市管理局关于2025年19月文明养犬专项治理工作的情况报告

云海 分享 时间:

区城市管理局开展文明养犬专项治理工作,提升市民文明意识,减少犬只扰民现象,促进和谐社区环境。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区城市管理局2025年19月文明养犬专项治理工作的情况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区城市管理局关于2025年1-9月文明养犬专项治理工作的情况报告

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效解决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文明养犬问题,营造一个安全、整洁、有序的城市公共环境,根据《市养犬管理条例》、《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区城市管理局于2025年1月起,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文明养犬专项治理行动。本次行动坚持系统性治理与靶向性整治相结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2025年1月至9月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背景与总体目标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饲养犬只的家庭数量持续增加,犬只已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之而来的遛犬不牵绳、犬吠扰民、犬只随地便溺、流浪犬滋生等不文明、不规范养犬行为,不仅影响了市容环境卫生,也对公共安全和邻里和谐构成了潜在威胁。为回应社会关切,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区城市管理局将文明养犬治理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旨在通过专项行动,实现以下总体目标:

1.提升市民文明养犬意识: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市养犬管理条例》等法规政策家喻户晓,引导养犬人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

2.规范重点区域养犬行为:显著降低公园、广场、主要街道及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的遛犬不牵绳、犬粪不清理等不文明现象发生率。

3.有效管控流浪犬问题:建立常态化巡查与收容机制,妥善处置流浪犬只,消除公共安全隐患。

4.构建长效常态治理机制:探索并建立一套"政府监管、部门协同、社会共治、养犬人自律"的长效管理体系推动文明养犬从集中整治向常态化治理转变。

二、专项治理行动的阶段性部署与实施

为确保专项治理行动有序、高效推进,我局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了分阶段实施方案,将行动划分为宣传动员、集中整治与巩固提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与部署

此阶段的工作核心是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我局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铺开宣传工作。在线上,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本地媒体平台等渠道,发布《文明养犬倡议书》,解读养犬管理相关法规条款。在线下,组织执法队员深入景区周边、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各大居民小区,通过设立宣传点、发放《文明养犬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等形式,向市民详细阐述犬只登记、强制免疫、法律责任及违规处罚标准等关键内容。据统计,此阶段共计发放宣传资料超过8000份,开展集中宣传活动15场次,有效提升了市民对文明养犬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集中排查与整治

在前期宣传铺垫的基础上,我局转入集中整治阶段,以"宣传引导+日常巡查+集中整治"的组合拳模式,对不文明养犬行为进行重点治理(源文件)。

一是聚焦重点时段与区域。针对不文明遛犬行为多发于清晨和傍晚的特点,我局启动了"黎明和黄昏行动",于每日早6:00至8:00和晚6:30至8:30两个时段,组织执法力量在重点区域进行机动巡查与定点值守。

二是强化联合执法力度。针对流浪犬抓捕、犬吠扰民等治理难点,我局第一执法中队联合局养犬管理办公室,开展"拉网式"巡查行动(源文件),对发现的无主犬、流浪犬进行及时捕捉,并按照《〔...〕市收容暂扣犬只实施细则》的要求,将其安全送往市级指定的犬只收容站进行妥善安置。

三是严格依法查处违规行为。巡查中,执法人员坚持教育劝导与依法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初次违规且情节轻微的行为,以劝导教育为主;但对于遛犬不牵绳、纵容犬只随地便溺且不清理等行为,经劝导后拒不改正的,则依据《〔...〕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法规,果断开具罚单,予以行政处罚。这一举措有效强化了法律的威慑力。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与长效管理

进入9月,专项行动重心逐步转向成果巩固和长效机制建设。我局持续保持日常巡查力度不减,严防不文明养犬行为反弹回潮。同时,积极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着手研究制定《〔...〕区文明养犬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力求将专项行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化为制度,推动形成"依法管理、齐抓共管"的常态化治理新格局(源文件)。

三、主要工作成效与数据分析

经过近九个月的持续努力,我区文明养犬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面貌和公共秩序得到有效改善。

1.执法与劝导成果显著:专项行动期间,我局累计组织各类巡查行动超过400次,执法人员覆盖全区主要公共区域。据初步统计,共规劝和纠正各类不文明养犬行为约650起,其中遛犬不牵绳、犬便未及时清理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通过持续的巡查与劝导,养犬人"遛犬须牵绳,粪便要清理"的意识普遍增强。

2.流浪犬得到有效管控:我局与相关部门协同,加大了对流浪犬的捕捉和收容力度。截至目前,共计捕捉并妥善安置流浪犬75只,有效降低了流浪犬可能带来的公共卫生风险和安全隐患。所有被收容的犬只均已移交至市级专业收容机构,接受后续的检疫、领养或安置程序。

3.依法处罚形成有力震慑:在坚持教育为主的同时,我局对少数恶劣、顽固的违法行为保持了"零容忍"态度。行动期间,共依法立案查处不文明养犬案件25例,罚款总金额约万元。处罚的主要依据为《〔...〕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市城市绿化条例》等法规中关于"携犬出户未采取安全措施"或"未即时清理犬只粪便"的条款罚款金额依据情节从50元至1000元不等。这些执法案例的公开,起到了"处罚一例、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应。

4.犬只登记纳管工作有序推进:在巡查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积极引导市民按照规定办理犬证。通过与社区、宠物医院等机构的联动宣传,我区犬只登记办证率稳步提升。据不完全统计,1月至9月,我局直接或间接引导市民新办理犬证超过120个,为实现犬只的溯源管理和规范化治理奠定了基础。

四、关键举措与治理模式创新

本次专项行动不仅在于解决眼前问题,更在于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1.建立"刚柔并济"的执法模式:我局在实践中探索出"柔性宣传"与"刚性执法"相结合的管理路径(源文件)。"柔性"体现在广泛的普法宣传、耐心的现场劝导和人性化的服务引导,旨在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和行为自觉,推动文明养犬从"要我做"向"我要做"的主动转变(源文件)。"刚性"则体现在对屡教不改者的依法严惩,明确执法的底线和法律的权威,确保治理效果。

2.构建"网格化+机动化"的巡查体系:为实现监管全覆盖、无死角,我局将网格化管理与机动化巡查相结合。一方面,依托现有的城市管理网格,将文明养犬的巡查责任落实到每个片区、每条街道,实现常态化的属地监管。另一方面,组建机动执法小队,开展"黎明和黄昏行动"等专项巡查,针对重点区域和高发时段进行精准打击,提升了执法的灵活性和威慑力。

3.形成"多部门协同"的共治格局:文明养犬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城管部门难以竟全功。我局主动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畜牧)、街道办事处等多部门的沟通协作,逐步形成信息互通、执法联动的工作机制。例如,在流浪犬捕捉、禁养犬种排查、犬只经营场所监管等方面开展联合行动,形成了强大的治理合力。

五、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文明养犬治理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

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效机制尚待完善:尽管已在探索,但系统化、制度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当前的管理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于高强度的集中整治,存在反弹风险。

流浪犬源头治理存在短板:目前工作主要集中在末端的捕捉与收容,对于犬只遗弃、无序繁殖等产生流浪犬的源头问题,尚未形成有效的干预和治理手段。

部分市民守法意识仍需强化:仍有少数养犬人抱有侥幸心理,法律意识和文明自觉性不强,导致不文明行为在个别区域时有发生,治理工作需要长期坚持。

执法依据精细化不足:虽然有市级条例作为依据,但针对我区具体情况的实施细则和明确统一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尚在酝酿中,可能影响基层执法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快长效机制建设:尽快出台并实施《〔...〕区文明养犬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固化巡查、执法、收容、宣传等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将文明养犬治理全面纳入城市常态化管理轨道。

2.探索深化源头治理: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动物保护组织及宠物行业的合作,积极推广犬只芯片植入、绝育手术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犬只遗弃和流浪犬的产生。同时,探索建立"养犬信用"体系,对严重违规的养犬人进行相应约束。

3.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在传统宣传方式基础上,更多地运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生动有趣的宣传内容。同时,开展"最美养犬人"评选等正向激励活动,树立文明养犬的模范典型,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4.推进智慧化管理应用:探索建立〔...〕区智慧养犬管理服务平台,整合犬只登记、免疫信息、投诉举报、执法记录等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识别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总之,我局将以本次专项行动为契机,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努力为广大市民群众营造一个更加安全、文明、和谐的生活居住环境。

35 5124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