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经验汇报
各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产业发展,推动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经验汇报”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经验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意义重大。过去的一段时间,特别是进入五年过渡期收官之年以来,〔...〕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决策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就我县过渡期驻村帮扶工作的几点经验做法,向各位作汇报。
一、强化体系建设,筑牢责任堤坝,在"闻令而动"中彰显担当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驻村帮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构建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责任体系,才能确保力量下沉、任务落地。我们始终将压实工作职责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多向发力、齐抓共管,将责任压力与工作动力精准传导至每一名驻村干部。
我们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当好"一线总指挥",分管县领导靠前指挥、盯着抓、抓具体,确保了政令畅通、步调一致。全县13个镇、79个村的党组织书记作为本辖区的直接责任人,主动牵头、积极作为;78个帮扶单位则深入参与、协同配合,形成了"县抓总、镇主战、村落实"的强大合力。我们要求各级部门主动作为,提前研究过渡期后的常态化帮扶政策,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长效帮扶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为确保帮扶工作从"纸上"落到"地上",我们全面推行"承诺践诺"制度。各驻村工作队紧扣"三保障"核心指标,围绕产业、就业、消费帮扶及小额信贷、兜底保障等关键环节,深入调研,结合村情民意,研究制定了3至5项年度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全县驻村工作队已累计推动落实各类帮扶资金超过4990万元,实施各类惠民项目100余个,为群众办好事实事550余件,每一笔资金、每一个项目都凝聚着帮扶干部的心血与汗水。
为保证驻村干部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我们实行严格的脱产驻村管理。驻村期间,干部党组织关系全部接转到所在村,原单位不得安排其承担任何本单位业务工作。同时,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和各镇党委组成联合督导组,通过"四不两直"方式进行随机性暗访,及时掌握驻村干部到岗到位情况。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驻村干部真正做到了"人在岗、心在村、事在办",成为了乡亲们信得过、靠得住的"主心骨"。
二、聚焦提质增效,创新帮扶路径,在"精准施策"中激发动能
如果说责任体系是"骨架",那么精准有效的帮扶举措就是"血肉"。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创新帮扶模式,努力让脱贫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底色更亮。
(一)产业赋能,变"输血"为"造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们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其中,桑枝松茸菌种植项目就是我们探索"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案例。过去,我县大量桑枝被废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我们指导农户将桑枝粉碎并发酵制成培育食用菌的基料。采摘后的菌糠又可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种桑,形成了"桑-蚕-菌-肥"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
在技术推广中,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企业统一提供菌包、统一进行技术指导、统一回收成品。为了确保成功率,我们的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导农户掌握地栽模式的关键技术,包括基料铺设厚度、覆土标准以及对温度和湿度的精细化管理。实践证明,这一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以一户普通蚕农利用约100平方米的闲置蚕房为例,一个冬季可产出鲜菌约万斤,由企业统一回收后,可为该户家庭带来至少3万元的额外收入。据统计,仅20xx年,我县桑枝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就已带动农户增收超过500万元。这项产业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更让群众在家门口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
(二)培训赋智,变"要我富"为"我要富"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我们深知,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是巩固脱贫成果、走向共同富裕的根本之策。一方面,我们狠抓驻村干部的能力提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全县驻村干部进行了为期3天以上的全覆盖集中培训,并组织闭卷测试,确保他们熟练掌握各项衔接政策,成为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同时,我们还组织了12场次的现场交流和观摩学习,让31个脱贫村的"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跟着"书记"学,在互学互鉴中共同进步。
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对群众的感恩教育和思想引导。驻村工作队牵头,利用春节、火把节等重要节点,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坝坝会"、"村晚"等形式,组织老党员、脱贫光荣户现身说法,用榜样的故事讲述奋斗历程,用村庄的实地对比看发展变化,用通俗的语言宣讲惠民政策。这些活动让群众深刻感悟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好日子从哪里来",从而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听党话、跟党走的实际行动,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
三、坚持严管厚爱,锻造过硬队伍,在"固本培元"中凝聚力量
驻村干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我们坚持"严管"与"厚爱"两手抓、两手硬,建立全方位的激励保障体系,锻造一支"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过硬队伍。
(一)以严管促担当,锻造铁的纪律
严是爱,松是害。为确保驻村干部履职尽责,我们创新建立了"1+3+N"多元化考核体系。该体系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项核心职责,制定了详尽的考核标准,并通过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乡镇考评、县级总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综合评价。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提拔重用、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直接挂钩。这种奖惩分明的机制,有效杜绝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今年以来,我们根据考核结果,及时对5名履职不到位的干部进行了调整轮换,在全县驻村干部中树立了鲜明的实干导向。
(二)以厚爱添动力,传递组织温暖
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驻村干部,让他们安身、安心、安业。县财政统筹超过240万元,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落实驻村工作经费和生活补助,并全覆盖为他们办理了每人每年不低于10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还建立了"三必谈"谈心谈话制度,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分管领导和部长定期与驻村干部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已帮助驻村干部解决各类实际困难104件次。
组织的关怀化为了干部们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在新一轮驻村帮扶力量选派以来,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现了全县3500余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零返贫"的骄人成绩。一批优秀驻村干部脱颖而出,先后有11名驻村干部得到提拔重用,26名晋升了职级,73名获得县级记功嘉奖,更有8名同志获得了省、州级优秀表彰。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我们严管厚爱、激励担当的最好证明。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成绩斐然;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县驻村帮扶工作的经验,归根结底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坚持改革创新。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新的起点,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更昂扬的斗志、更扎实的作风、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奋力谱写〔...〕县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上一篇: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经验汇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