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年轻干部下街道实践锻炼工作总结1

云海 分享 时间:

年轻干部通过下街道实践锻炼,增强了服务意识,提升了实际能力,促进了与群众的沟通,推动了基层工作落实。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025年轻干部下街道实践锻炼工作总结1”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2025年度年轻干部下街道实践锻炼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组织部"年轻干部基层实践锻炼计划"安排,2025年3月至12月,我有幸被选派至〔...〕街道开展实践锻炼。街道作为连接党委政府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政策落地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化解矛盾的"最前沿"。锻炼期间,我始终以"虚心学习、踏实干事、服务群众"为准则,深度参与街道党建、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工作,在实践中锤炼党性、提升能力、增长才干。现将锻炼情况总结如下,既复盘收获与成长,也反思不足与改进方向,为今后工作积累经验。

一、锚定"铸魂补钙",在基层实践中锤炼党性修养

党性修养是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街道工作直面群众诉求、矛盾纠纷,每一次政策执行、每一次群众沟通,都是检验党性的"试金石"。锻炼期间,我始终把强化党性修养放在首位,在基层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提升政治素养。

(一)以理论学习"强根基",筑牢思想信念之魂

面对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我深刻认识到"理论清醒才能政治坚定"。一方面,坚持"每日自学+集中学习"相结合,每天抽出1小时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关于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的论述,撰写学习笔记3万余字;积极参加街道党工委组织的"周五学习日""主题党日"活动,全年参与集中学习48场,围绕"如何把党的政策转化为群众实惠""基层党建如何引领治理创新"等主题开展研讨12次,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如学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后,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主动征求居民意见,调整改造方案,确保项目符合群众需求,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通过理论学习,我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始终保持政治清醒、站稳政治立场。

(二)以一线磨砺"壮筋骨",厚植为民服务之情

街道工作的核心是"服务群众",只有深入一线、贴近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锻炼期间,我主动"沉下去",参与"走街串巷访民情"活动,累计走访居民280户、企业32家,收集诉求建议156条;担任〔...〕社区"第一书记助理",协助社区开展"敲门行动",为独居老人、残疾人建立"一户一档"健康台账,定期上门提供代购、理发等服务,全年服务特殊群体120人次。在处理〔...〕小区物业纠纷时,我连续一周驻守小区,组织业主代表、物业公司、社区召开5次协调会,倾听各方诉求,最终推动物业公司整改服务问题、业主按时缴纳物业费,化解了持续3个月的矛盾。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事当家事,才能赢得群众信任。通过一线磨砺,我的宗旨意识更加牢固,服务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提升。

(三)以担当作为"显本色",锤炼过硬政治品格

基层工作中,难免遇到"硬骨头""难问题",能否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是对党性修养的直接考验。2025年7月,〔...〕街道遭遇强降雨,辖区〔...〕片区出现内涝,部分居民房屋进水。接到通知后,我第一时间加入应急抢险队,冒着暴雨转移被困居民32人,协助搬运物资、搭建临时安置点,连续奋战24小时,确保无一人伤亡;在推进"创城"工作中,我牵头负责〔...〕路段的环境整治,面对商户占道经营、居民乱堆杂物等问题,不回避、不推诿,逐一上门沟通,讲解"创城"意义与政策要求,最终说服28家商户规范经营、150余户居民清理杂物,路段环境显著改善。这些经历让我明白:"担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困难面前的迎难而上"。通过担当作为,我的政治品格更加过硬,面对挑战时的勇气、解决问题的决心显著增强。

二、聚焦"强能提质",在履职尽责中提升综合能力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街道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杂,既要懂政策、会协调,也要善沟通、能应变。锻炼期间,我围绕"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具体工作中,主动学习、积极实践,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一)提升党建工作能力,当好"红色纽带"

党建是基层治理的"牛鼻子",街道党建工作既要"务虚"抓思想引领,也要"务实"促服务落地。锻炼期间,我协助街道党建办开展三项重点工作:一是打造"党建+网格"品牌,参与制定《〔...〕街道网格党建工作方案》,将辖区划分为48个网格党小组,推动党员下沉网格担任"网格员""楼栋长",全年组织网格党小组开展政策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120场,实现"党建引领网格、网格服务群众"的良性互动;二是培育基层党建示范点,协助〔...〕社区打造"红色议事厅",建立"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四方议事机制,全年解决小区停车难、环境差等问题36个,该示范点被评为"全市基层党建优秀案例";三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协助组织党员开展"线上+线下"学习,利用"学习强国"平台组织党员参与知识竞赛6次,开展"优秀党员事迹宣讲会"4场,提升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通过参与党建工作,我不仅掌握了党建活动策划、党员管理、品牌打造的方法,更深刻理解了"党建如何引领基层治理",党建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当好"矛盾调解员"

基层治理的核心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街道每天都会面临邻里纠纷、物业矛盾、政策咨询等问题,考验着干部的沟通协调、应急处置能力。锻炼期间,我重点提升两项能力:一是矛盾调解能力,参与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工作,跟随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学习调解技巧,全年独立调解邻里纠纷28起、物业矛盾15起,成功率达95%。如调解〔...〕小区两户居民因装修噪音引发的冲突时,我先分别倾听双方诉求,再上门实地查看,提出"错峰装修+噪音控制"的解决方案,最终促成双方和解;二是应急处置能力,参与制定《〔...〕街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协助开展防汛、防火、防疫等应急演练8次,在强降雨内涝、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中,能快速响应、有序处置,如疫情期间,协助组织辖区3轮全员核酸检测,协调医护人员、物资保障,确保检测高效完成,未出现混乱情况。通过参与基层治理,我学会了"换位思考、耐心沟通、依法依规"的工作方法,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

(三)提升民生服务能力,当好"群众贴心人"

民生服务是街道工作的"落脚点",能否把惠民政策落实好、把群众诉求解决好,直接关系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锻炼期间,我聚焦民生服务,提升两项能力:一是政策执行能力,协助开展"惠民政策进万家"活动,深入社区、企业宣传医保参保、就业补贴、养老服务等政策,全年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800余人次,帮助23名失业人员申请就业补贴、15户困难家庭办理低保,确保政策红利直达群众;二是服务创新能力,针对辖区老年人"办事难、用网难"问题,牵头推出"银龄助办"服务,组织街道年轻干部、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社保认证、手机使用教学等服务,全年服务老年人320人次;协助街道政务服务大厅优化"一站式"服务,推动15项民生业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减少群众跑腿次数,群众满意度达98%。通过开展民生服务,我不仅学会了政策解读、业务办理的方法,更懂得了"如何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民生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坚持"复盘反思",在总结改进中明确成长方向

锻炼期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的要求,对照群众的期待,我仍存在不少不足。通过复盘总结,我清醒认识到自身的短板,也明确了今后的改进方向。

(一)存在的不足:找准"成长短板"

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度不够。虽然重视理论学习,但在将理论转化为具体工作思路、解决复杂问题时,仍存在"脱节"现象。如学习"基层治理现代化"理论后,在推动网格党建与基层治理融合时,未能充分结合辖区实际创新方法,导致部分网格党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作用;二是应对复杂问题的经验不足。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重大矛盾纠纷时,缺乏系统性思考和应对经验。如处理〔...〕片区征地补偿遗留问题时,因不了解历史背景、群众诉求复杂,初期未能找到有效解决方案,后在领导指导下才逐步推进;三是工作创新的主动性不够。在开展工作时,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缺乏主动创新的意识。如开展民生服务时,多是落实上级部署的任务,未能结合辖区群众的特殊需求,推出更具针对性、创新性的服务举措。

(二)改进的方向:明确"努力目标"

针对自身不足,我将从三个方面改进:一是深化理论学习,强化"学用结合"。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尤其是关于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的重要论述,同时注重"带着问题学、结合实践学",每学习一个理论,就尝试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如学习"共同富裕"理论后,探索"党建+产业"的模式,协助街道培育社区集体经济项目,带动群众增收;二是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战能力"。主动向领导、同事学习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多参与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工作,在实践中总结方法、积累经验。如针对历史遗留问题,提前做好调研,了解问题背景、群众诉求,制定多套解决方案,提高应对能力;三是增强创新意识,提升"服务实效"。在工作中多思考"如何做得更好、更贴近群众需求",主动调研辖区群众的特殊需求,创新工作方法。如针对辖区年轻人"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的问题,探索"社区+学校+企业"合作的课后托管服务,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三)未来的规划:锚定"发展路径"

此次街道实践锻炼,让我深刻认识到"基层是干部成长的沃土"。未来,我将以此次锻炼为新起点,做好三个规划:一是保持"基层情怀",无论回到原岗位还是今后到其他岗位工作,都始终牢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强化"能力提升",持续提升党建工作、基层治理、民生服务能力,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干部;三是勇于"担当作为",在工作中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实践中锤炼实干本领,为推动基层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5年度下街道实践锻炼,是我职业生涯中宝贵的"一课"。在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基层土地上,我不仅锤炼了党性、提升了能力,更收获了群众的信任与认可。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成长,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更过硬的本领,投身到工作中,努力成为一名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年轻干部!

35 5125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