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卫生管理制度【参考5篇】
小学卫生管理制度旨在保障学生健康,规范卫生行为,开展健康教育,定期检查环境卫生,促进身心发展,如何有效实施?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小学卫生管理制度”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小学卫生管理制度》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校园环境,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师生员工。
第三条学校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健康第一”的原则,实行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注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四条学校成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总务主任、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代表、学生代表。
第五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
1. 全面负责学校的卫生工作,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2. 定期召开卫生工作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卫生工作中的问题。
3. 监督、检查、指导各部门、各班级的卫生工作,并进行考核评估。
4. 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
5. 负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第六条学校设立医务室(或保健室),配备专职或兼职校医(或保健教师),其职责:
1. 负责师生的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 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3. 负责学校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4. 负责学校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监测,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5. 处理师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意外伤害,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6. 协助学校做好体育卫生工作,指导学生科学锻炼。
7. 参与学校卫生安全隐患的排查,提出改进建议。
第七条各班级成立卫生小组,由班主任担任组长,选拔责任心强、热爱劳动的学生担任卫生委员,负责本班的卫生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包括:
1. 组织学生进行教室、走廊、卫生责任区的清洁打扫,保持环境整洁。
2. 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扔垃圾等。
3. 宣传卫生知识,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
4. 及时向班主任报告班级卫生状况,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
第三章 环境卫生管理
第八条校园环境卫生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班级的卫生责任区,并公布责任区划分图。
第九条校园环境卫生标准:
1. 地面无垃圾、无杂物、无积水,保持清洁干燥。
2. 墙面、门窗干净整洁,无污渍、无乱涂乱画,玻璃明亮。
3. 绿化带整洁美观,无杂草、无枯枝落叶,花草树木生长良好。
4. 厕所干净卫生,无异味,地面无积水,配备充足的卫生纸、洗手液等。定期进行消毒。
5. 垃圾桶摆放整齐,及时清理,实行垃圾分类管理,鼓励资源回收利用。
6. 排水沟畅通,无堵塞,定期清理。
7. 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场所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清新。
第十条教室卫生管理:
1. 课桌椅摆放整齐,桌面干净,无乱涂乱画,书籍、文具摆放有序。
2. 地面清洁,无垃圾、无纸屑,定期进行拖地。
3. 门窗干净明亮,采光良好。
4. 黑板干净,粉笔盒无积灰,定期进行清理。
5.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第十一条办公室卫生管理:
1. 办公桌摆放整齐,桌面干净,文件资料摆放有序,办公用品摆放规范。
2. 地面清洁,无垃圾、无杂物,保持整洁。
3. 门窗干净明亮,采光通风良好。
4. 办公设备摆放合理,安全可靠。
第十二条食堂卫生管理:
1. 食堂必须持有有效的《食品经营许可证》。
2. 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
3.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4. 食堂环境整洁卫生,餐具消毒彻底,符合卫生标准。
5. 建立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安全可靠。
6. 建立食品留样制度,确保食品安全可追溯。
7. 厨房操作间应符合卫生要求,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8. 食堂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消毒,确保食品安全。
第十三条饮用水卫生管理:
1. 学校必须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2. 饮用水设备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确保饮用水安全卫生。
3. 饮用水设备应有防污染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4.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饮水安全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第四章 个人卫生管理
第十四条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
第十五条个人卫生要求:
1. 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洗手。
2. 勤剪指甲,保持指甲清洁卫生。
3. 勤换洗衣物,保持衣着整洁。
4.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维护公共卫生。
5. 不吸烟、不喝酒,远离不良嗜好。
6. 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7.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
8.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第十六条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第十七条加强传染病预防,做好晨检、午检工作,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病患者,防止疫情蔓延。
第十八条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疫情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五章 教学卫生管理
第十九条教室采光、照明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学生视力健康。定期检查和维护教室照明设备。
第二十条课桌椅高度应符合学生身高要求,定期进行调整,保证学生正确的坐姿。
第二十一条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
第二十二条体育课应合理安排运动量,防止学生运动损伤。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第二十三条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第六章 卫生监督与评价
第二十四条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校园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教学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二十五条学校定期组织卫生评比活动,对卫生表现优秀的班级、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卫生状况较差的班级、个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整改。
第二十六条学校建立卫生监督员队伍,由学生组成,负责对校园卫生进行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和报告卫生问题。
第二十七条学校鼓励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卫生监督,对发现的卫生问题及时向学校反映。
第七章 奖惩制度
第二十八条对在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班级和个人,学校给予表扬和奖励,并在评优评先中予以优先考虑。
第二十九条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部门、班级和个人,学校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一条本制度由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本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小学卫生管理制度》 篇2
总则
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全体师生的健康水平,创造整洁、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卫生管理组织
1. 学校成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总务主任、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校医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
2. 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各项卫生工作,定期检查、评估卫生工作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案。
3. 各班成立班级卫生管理小组,由班主任担任组长,选拔责任心强、工作积极的学生担任卫生委员,负责本班的卫生管理工作。
4. 学校设立校医室,配备专职或兼职校医,负责师生的健康管理、常见病防治、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等工作。
校园环境卫生管理
1.清洁区域划分:学校将校园划分为若干卫生责任区,明确各班级、各部门的清洁责任范围,并公布清洁责任区划分图。
2.清洁时间安排:学校统一规定每日的清洁时间和每周的大扫除时间,确保清洁工作按时进行。
3.清洁标准:学校制定详细的清洁标准,包括地面无垃圾、无杂物、无积水,墙面无污渍、无乱涂乱画,门窗干净明亮,厕所无异味等。
4.清洁工具配备:学校为各班级、各部门配备充足的清洁工具,如扫帚、拖把、垃圾桶、抹布等,并定期检查、维护清洁工具的完好性。
5.垃圾分类管理:学校实行垃圾分类管理,设置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分类垃圾桶,并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
6.绿化养护管理:学校加强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定期浇水、施肥、修剪,保持绿化带的整洁美观。
7.食堂卫生管理:学校食堂必须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确保食品安全卫生。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8.饮用水卫生管理:学校定期对饮用水进行检测,确保饮用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学校提供安全的饮水设备,并定期维护、消毒。
9.厕所卫生管理:学校保持厕所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洗、消毒,配备充足的卫生纸、洗手液等。
个人卫生管理
1.个人卫生习惯:学校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洗衣物、饭前便后要洗手。
2.仪容仪表:学校要求学生保持仪容整洁,穿戴整齐,不留长发、不染发、不烫发,不佩戴首饰。
3.健康检查: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4.传染病预防:学校加强传染病预防工作,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做好疫情报告和隔离工作。
5.体育锻炼:学校保证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卫生监督与评价
1.日常检查: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校园环境卫生、个人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卫生评比:学校定期组织卫生评比活动,对卫生表现优秀的班级、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3.师生监督:学校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卫生监督,对发现的卫生问题及时向学校反映。
4.改进措施:学校根据卫生检查、评比结果,及时调整卫生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卫生管理水平。
奖惩制度
1.奖励:对在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班级、个人,学校给予表扬、奖励。
2.处罚:对违反卫生管理规定的班级、个人,学校给予批评教育、扣分等处罚。
3.责任追究:对因卫生管理不力导致发生重大卫生事件的,学校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附则
1.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补充。
《小学卫生管理制度》 篇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创造一个清洁、舒适、卫生的学习和工作环境,预防疾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师生员工。
第三条学校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学校成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如下: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
成 员:总务主任、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校医(或保健教师)、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
第五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 全面负责学校的卫生工作,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 定期召开卫生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监督、检查、指导各部门的卫生工作,并进行考核评估。
4.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
5. 负责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六条学校设立校医室(或保健室),配备专职或兼职校医(或保健教师),其职责如下:
1. 负责师生的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
2. 开展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3. 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
4. 负责学校的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监测。
5. 处理师生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
6. 协助学校做好体育卫生工作。
第七条各班级成立卫生委员,由班主任指定,其职责如下:
1. 负责本班的卫生管理工作,组织学生进行清洁打扫。
2. 监督、检查本班的卫生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 宣传卫生知识,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
4. 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
第三章 环境卫生管理
第八条校园环境卫生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班级的卫生责任区,并定期进行检查、评比。
第九条校园环境卫生标准:
1. 地面无垃圾、无杂物、无积水,保持清洁。
2. 墙面、门窗干净整洁,无污渍、无乱涂乱画。
3. 绿化带整洁美观,无杂草、无枯枝。
4. 厕所干净卫生,无异味,配备充足的卫生纸、洗手液。
5. 垃圾桶摆放整齐,及时清理,实行垃圾分类。
6. 排水沟畅通,无堵塞。
第十条教室卫生管理:
1. 课桌椅摆放整齐,桌面干净,无乱涂乱画。
2. 地面无垃圾、无纸屑,保持清洁。
3. 门窗干净明亮,通风良好。
4. 墙面无污渍、无乱贴乱画。
5. 黑板干净,粉笔盒无积灰。
第十一条办公室卫生管理:
1. 办公桌摆放整齐,桌面干净,物品摆放有序。
2. 地面无垃圾、无杂物,保持清洁。
3. 门窗干净明亮,通风良好。
4. 文件资料摆放整齐,便于查阅。
第十二条食堂卫生管理:
1. 食堂必须持有有效的《餐饮服务许可证》。
2. 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并定期进行体检。
3.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4. 食堂环境整洁卫生,餐具消毒彻底。
5. 建立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安全。
6. 建立食品留样制度,确保食品安全可追溯。
第十三条饮用水卫生管理:
1. 学校必须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2. 饮用水设备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3. 定期对饮用水进行水质检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第四章 个人卫生管理
第十四条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十五条个人卫生要求:
1. 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
2. 勤剪指甲,保持指甲清洁。
3. 勤换洗衣物,保持衣着整洁。
4.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5. 不吸烟、不喝酒。
第十六条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第十七条加强传染病预防,做好晨检、午检工作,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病患者。
第十八条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五章 奖惩制度
第十九条对在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学校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二十条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班级和个人,学校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由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小学卫生管理制度》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目的
为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创造清洁、舒适、卫生的学习和工作环境,预防疾病发生和蔓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全体师生员工。
第3条 原则
学校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注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提高师生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4条 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总务主任、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校医、体育教师代表、班主任代表、学生代表等。
第5条 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 全面负责学校卫生工作,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2. 定期召开卫生工作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监督、检查、指导各部门、各班级的卫生工作,并进行考核评估。
4. 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
5. 负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6. 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宣传、教育、培训。
第6条 校医室(保健室)
学校设立校医室(保健室),配备专职或兼职校医(保健教师),其职责:
1. 负责师生员工的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 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3. 负责学校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4. 负责学校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监测,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5. 处理师生员工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意外伤害,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6. 协助学校做好体育卫生工作,指导学生科学锻炼。
7. 负责学校卫生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第7条 班级卫生管理
各班级成立卫生小组,由班主任担任组长,选拔责任心强、热爱劳动的学生担任卫生委员,负责本班的卫生管理工作。
第8条 班级卫生委员职责
1. 组织学生进行教室、走廊、卫生责任区的清洁打扫,保持环境整洁。
2. 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扔垃圾等。
3. 宣传卫生知识,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
4. 及时向班主任报告班级卫生状况,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
5. 配合学校做好卫生检查、评比工作。
第三章 环境卫生管理
第9条 卫生责任区
学校实行卫生责任区制度,将校园划分为若干卫生责任区,由各部门、各班级负责包干,明确责任范围和卫生标准,并公布责任区划分图。
第10条 校园环境卫生标准
1. 地面无垃圾、无杂物、无积水,保持清洁干燥。
2. 墙面、门窗干净整洁,无污渍、无乱涂乱画,玻璃明亮。
3. 绿化带整洁美观,无杂草、无枯枝落叶,花草树木生长良好。
4. 厕所干净卫生,无异味,地面无积水,配备充足的卫生纸、洗手液等。定期进行消毒。
5. 垃圾桶摆放整齐,及时清理,实行垃圾分类管理,鼓励资源回收利用。
6. 排水沟畅通,无堵塞,定期清理。
第11条 教室卫生管理
1. 课桌椅摆放整齐,桌面干净,无乱涂乱画,书籍、文具摆放有序。
2. 地面清洁,无垃圾、无纸屑,定期进行拖地。
3. 门窗干净明亮,采光良好,通风良好。
4. 黑板干净,粉笔盒无积灰,定期进行清理。
5.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第12条 办公室卫生管理
1. 办公桌摆放整齐,桌面干净,文件资料摆放有序,办公用品摆放规范。
2. 地面清洁,无垃圾、无杂物,保持整洁。
3. 门窗干净明亮,采光通风良好。
4. 办公设备摆放合理,安全可靠。
第13条 食堂卫生管理
1. 食堂必须持有有效的《食品经营许可证》。
2. 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
3.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4. 食堂环境整洁卫生,餐具消毒彻底,符合卫生标准。
5. 建立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安全可靠。
6. 建立食品留样制度,确保食品安全可追溯。
7. 厨房操作间应符合卫生要求,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8. 食堂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消毒,确保食品安全。
第14条 饮用水卫生管理
1. 学校必须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2. 饮用水设备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确保饮用水安全卫生。
3. 饮用水设备应有防污染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4.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饮水安全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第四章 个人卫生管理
第15条 个人卫生习惯
1. 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
2. 学校应定期开展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
第16条 个人卫生要求
1. 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洗手。
2. 勤剪指甲,保持指甲清洁卫生。
3. 勤换洗衣物,保持衣着整洁。
4.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维护公共卫生。
5. 不吸烟、不喝酒,远离不良嗜好。
6. 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7.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
8.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第17条 健康体检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第18条 传染病预防
1. 加强传染病预防,做好晨检、午检工作,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病患者,防止疫情蔓延。
2. 学校应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发现传染病疫情,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五章 教学卫生管理
第19条 教学环境
1. 教室采光、照明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学生视力健康。定期检查和维护教室照明设备。
2. 课桌椅高度应符合学生身高要求,定期进行调整,保证学生正确的坐姿。
第20条 教学活动
1. 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
2. 体育课应合理安排运动量,防止学生运动损伤。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第六章 卫生监督与评价
第21条 卫生检查
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校园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教学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22条 卫生评比
学校定期组织卫生评比活动,对卫生表现优秀的班级、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卫生状况较差的班级、个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整改。
第23条 卫生监督员
学校建立卫生监督员队伍,由学生组成,负责对校园卫生进行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和报告卫生问题。
第24条 师生参与
学校鼓励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卫生监督,对发现的卫生问题及时向学校反映。
第七章 奖惩制度
第25条 奖励
对在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班级和个人,学校给予表扬和奖励,并在评优评先中予以优先考虑。
第26条 惩罚
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部门、班级和个人,学校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八章 附则
第27条 解释权
本制度由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28条 生效时间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29条 修改与补充
本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小学卫生管理制度》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为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保障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师生员工。
第3条学校卫生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管理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提高师生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4条学校成立卫生工作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分管副校长任副主任,成员包括总务主任、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校医、体育教师代表、班主任代表及学生代表。
第5条卫生工作委员会职责:
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定期召开卫生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卫生工作中的问题。
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
负责学校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教学卫生、个人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
负责学校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负责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定期对学校卫生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6条学校设立医务室(或保健室),配备专职或兼职校医(或保健教师),其职责如下:
负责师生员工的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
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
负责学校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负责学校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监测。
处理师生员工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意外伤害。
协助学校做好体育卫生工作。
指导学校食堂做好食品卫生工作。
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卫生监督检查工作。
第7条各班级成立卫生小组,由班主任担任组长,选拔责任心强、热爱劳动的学生担任卫生委员,负责本班的卫生管理工作。
第三章 环境卫生管理
第8条学校实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将校园划分为若干卫生责任区,由各部门、各班级负责包干,明确责任范围和卫生标准。
第9条校园环境卫生标准:
地面清洁,无垃圾、无积水、无杂物。
墙面、门窗干净整洁,无污渍、无乱涂乱画。
绿化带整洁美观,无杂草、无枯枝。
厕所干净卫生,无异味,配备充足的卫生纸、洗手液等。
垃圾桶摆放整齐,及时清理,实行垃圾分类。
排水沟畅通,无堵塞。
第10条教室卫生管理:
课桌椅摆放整齐,桌面干净,无乱涂乱画。
地面清洁,无垃圾、无纸屑。
门窗干净明亮,通风良好。
黑板干净,粉笔盒无积灰。
室内空气清新,无异味。
第11条办公室卫生管理:
办公桌摆放整齐,桌面干净,物品摆放有序。
地面清洁,无垃圾、无杂物。
门窗干净明亮,通风良好。
文件资料摆放整齐,便于查阅。
第12条食堂卫生管理:
食堂必须持有有效的《食品经营许可证》。
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并定期进行体检。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食堂环境整洁卫生,餐具消毒彻底。
建立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安全。
建立食品留样制度,确保食品安全可追溯。
食堂操作间应符合卫生要求,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第13条饮用水卫生管理:
学校必须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饮用水设备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定期对饮用水进行水质检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饮用水设备应有防污染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第四章 个人卫生管理
第14条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15条个人卫生要求:
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
勤剪指甲,保持指甲清洁。
勤换洗衣物,保持衣着整洁。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不吸烟、不喝酒。
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
第16条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第17条加强传染病预防,做好晨检、午检工作,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病患者。
第18条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五章 教学卫生管理
第19条教室采光、照明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学生视力健康。
第20条课桌椅高度应符合学生身高要求,定期进行调整。
第21条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
第22条体育课应合理安排运动量,防止学生运动损伤。
第23条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第六章 奖惩制度
第24条对在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班级和个人,学校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25条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部门、班级和个人,学校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26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27条本制度由学校卫生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28条本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上一篇: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范例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