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书记学习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讨发言材料
深入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强基层治理,提升服务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党支部书记学习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讨发言材料”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党支部书记学习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讨发言材料
各位同志:
大家好!
今天,我们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专题学习研讨,心情非常激动,也深感责任重大。就在两天前,也就是7月14日至15日,中央时隔十年再次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城市发展面临深刻转型之际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它不仅为我们未来几十年的城市发展指明了航向,更是一次回应当下挑战、擘画未来蓝图的战略动员。作为身处国家机关的党员干部,我们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服务者和推动者。因此,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并坚决贯彻会议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下面,我结合初步学习的体会,谈三点认识,与同志们交流探讨。
一、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城市发展从"外延扩张"到"内涵提质"的根本性转变
这次会议公报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判断,即"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这短短一句话,精准地概括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也揭示了我国城市发展逻辑的根本性转变。
回望过去几十年,我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奇迹。高楼拔地而起,城市版图不断"摊大饼",GDP和人口规模成为衡量城市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这种发展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是必要的,它迅速提升了国家的整体面貌和综合实力。但同时,我们也积累了不少"城市病",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服务短缺、文化特色流失,以及"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安放不了灵魂"的普遍焦虑。
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转变发展理念、方式、动力和工作重心,克服浮躁情绪,树立正确政绩观,保持历史耐心,避免粗放扩张和破坏环境。这正是对过去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发展路径的精准定向。会议明确指出,未来的城市发展,不再是简单追求"大"和"快",而是要聚焦"好"和"优"。这种转变,意味着我们的工作重心必须从过去的"铁公基"等增量建设,转向以城市更新、生活性服务业提升、绿色低碳转型为代表的存量提质。
"内涵发展"和"存量提质"不是空洞的口号,它要求我们用"绣花"功夫来治理城市,用"工匠"精神来建设城市。比如,会议重点部署的城市更新工作,就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强调"先体检、后更新",对城市进行系统性、精细化的"治疗"和"调理"。它涵盖了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基础设施网络完善等方方面面,预计"十五五"期间总投资规模将达到惊人的万亿元。这背后蕴含的是一种全新的城市价值观:城市是有机生命体,需要我们去呵护、去修复、去激活,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推倒重来。作为机关干部,我们在制定政策、审批项目时,必须牢固树立这一理念,真正做到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二、聚焦核心,全面贯彻"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理念、新要求
这次会议最鲜明的旗帜,就是"以人为本",明确要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这六个词,构成了"人民城市"的核心内涵,也为我们各项工作树立了清晰的价值标尺。总书记深刻指出,城市工作好不好,要看群众口碑。这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
建设宜居城市,是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会议强调要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兜住民生底线。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要更加贴近群众的"柴米油盐"和"急难愁盼"。小到一间干净的公共厕所,大到一套完善的教育医疗体系;近到社区门口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远到城乡融合发展的均衡布局,都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
建设韧性城市,是守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底线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城市安全敲响了警钟。会议将"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作为重点任务,特别强调要加强老旧管网、防洪排涝、房屋安全等方面的建设。这要求我们必须摒弃"重地上、轻地下"的传统观念,将安全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命线,用前瞻性的规划和扎实的投入,为城市构建起坚固的"免疫系统"和"防护盾牌"。
建设智慧城市,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和城市治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会议明确了以国家标准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框架,并将"车路云一体化"作为智慧大协同发展的试点方向,甚至给出了制定资金保障方案并报备的明确时间节点。这标志着智慧城市建设从概念走向了标准化、体系化的新阶段。未来的城市,将通过数据互联互通、交通智能监测、城市智能中枢等技术,让市民出行更顺畅、办事更便捷、生活更智能。
建设美丽城市,是满足人民对生态环境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追求。会议明确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主线,并设定了具体目标,如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这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承诺,更是还市民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民生工程。同时,延续城市文脉、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让城市既有现代化的"面子",又有深厚底蕴的"里子",同样是"美丽"的应有之义。
这六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图景。我们每一位机关干部,都应该时常反思,自己的工作是否符合这"六个维度"的要求,是否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的满意度为最高标准。
三、联系实际,将会议精神转化为机关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和责任担当
学习会议精神,关键在于落实。作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初一公里"和贯彻执行的"关键环节",我们机关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必须走在前、作表率。
一是要强化理论武装,在思想上同频共振。要把学习贯彻此次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要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真正吃透"内涵发展"、"人民城市"等核心要义。要深刻认识到,我们手中的每一份文件、制定的每一项政策、审批的每一个项目,都可能深远地影响着一座城市的风貌和千万市民的生活。必须杜绝思想上的麻痹和行动上的懈怠。
二是要勇于担当作为,在行动上善作善成。会议擘画的蓝图宏伟,但落实起来绝非易事。比如,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需要我们打破行政壁垒,推动人口、产业、交通的一体化规划。推进城市更新,需要我们探索"政府-市场-公众"的协同模式,创新土地、财税政策。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问题,善于破解难题。要坚决反对会议上严厉批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尤其要警惕和防止那种做决策时拍脑袋、做规划时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作风。
三是要坚守初心使命,在作风上永葆本色。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作为机关党支部书记,我将和支部委员一道,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我们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听听老旧小区居民对加装电梯的期盼,去看看城中村百姓对改造的真实想法,去了解通勤族对公共交通的抱怨。只有把脚踩在坚实的大地上,我们的政策才能接地气,我们的工作才能有底气。
同志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亲身参与和推动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的探索,是我们的光荣,更是我们的责任。让我们以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锚定"人民城市"的新坐标,坚定不移地走好"内涵发展"的新征程,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建设好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贡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上一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五个进一步到位”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提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