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第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大会上的发言

云海 分享 时间:

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显著进展,隐患排查成效明显,事故率持续下降,团队协作更加紧密,责任落实更加到位。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第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大会上的发言”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2025年第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大会上的发言

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大会。这不仅是对过去三个月"披荆斩棘、奋勇拼搏"工作成果的全面复盘,更是对"安全护航、发展提速"这一核心命题的深入思索。

三季度以来,我们始终秉持"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的坚定信念,以"刮骨疗毒"的果敢魄力直面安全生产中的难题,以"全局统筹"的战略眼光夯实安全基础。成功实现了从"事后补救"到"事前预防"的重大转变,达成了从"局部改善"到"整体优化"的显著跨越。接下来,我将从"强基铸魂、破局突围、提效赋能、稳舵远航"四个维度进行总结发言。

一、强基铸魂:以系统化架构筑牢安全"防护堤"

(一)风险管控织就"三张网",实现源头严防

坚持"防患于未然"的理念,精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织密"精细排查网"。组织跨部门专业技术团队对公司32个作业单元展开"风险全景图"绘制工作。通过细致入微的排查,精准辨识出高风险作业环节52处、关键设备隐患点145个。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区域一清单、一岗位一策略"的精细化管控方案,确保每个区域、每个岗位的风险都能得到精准防控。

二是织密"分级响应网"。推行"蓝黄橙红"四级风险动态响应机制,蓝色为低风险预警,黄色为一般风险预警,橙色为较大风险预警,红色为重大风险预警。对于红色风险,由公司高层领导亲自挂帅督办;橙色风险纳入日调度会重点议题,实时跟踪处理进度。三季度累计启动橙色预警15次、黄色预警42次,通过及时有效的措施,所有预警风险均实现降级处理,将风险牢牢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三是织密"智能预警网"。在易燃易爆场所、电气设备间等重点区域安装了76台套先进的气体检测仪、烟雾报警器和温度传感器。这些设备能够实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智能监控平台,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将自动触发声光报警和短信提醒。三季度,通过该智能监测系统成功预警并避免潜在事故11起,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制度建设拧紧"三道锁",确保责任明晰

以"制度为纲、流程为线"的管理理念为核心,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闭环机制。

一是拧紧"职责界定锁"。全面修订《安全生产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了从公司管理层到一线基层岗位的138项具体安全职责。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612份,确保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安全责任,真正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

二是拧紧"流程规范锁"。针对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等10类高风险作业,制定了"申请-审批-实施-验收"的全流程标准化作业规范。引入电子审批系统,实现作业审批的线上化、智能化。三季度,高风险作业合规率达到%,较二季度提升了3个百分点,作业流程更加规范有序。

三是拧紧"考核问责锁"。将安全绩效指标纳入全体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权重提升至35%。建立了严格的安全事故问责制度,对发生的4起一般安全事故,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处理,问责相关管理人员7人,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促使全体员工更加重视安全生产。

(三)培训提升激活"三动力",推动意识深化

聚焦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思想转变,打造全方位、沉浸式的安全教育体系。

一是激活"认知驱动力"。开展"安全知识大讲堂"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安全监管部门领导定期为员工授课。同时,每周组织"安全案例分享会",通过播放事故警示视频、剖析典型案例,引导员工深刻认识安全事故的危害。员工安全知识考试优秀率提升至94%,安全认知水平显著提高。

二是激活"实操行动力"。新建"安全技能实训中心",配备了模拟火灾现场、电气安全操作等15个实操训练科目。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实操技能培训和考核,新员工安全培训不合格坚决不予上岗。三季度,员工实操考核通过率从88%提升至98%,员工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是激活"文化传播力"。选树"安全标兵"40名、"安全示范班组"15个,通过公司内部宣传栏、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编制《安全文化手册》,开展"安全文化月"活动,举办安全主题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二、破局突围:以精准施策攻克安全"硬堡垒"

(一)动火作业化解"三困",实现全程可控

针对高温多雨季节动火作业面临的"审批繁琐、监管困难、风险叠加"等难题,创新管理模式,精准施策。

一是化解"审批效率与安全保障"平衡困局。自主研发"动火作业智慧审批系统",整合了资质审查、风险评估、方案审核等多项功能。通过该系统,动火作业审批时长从平均5小时大幅缩短至1小时,同时设置了严格的风险评估和自动拦截机制,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作业申请一律不予通过,确保了审批效率与安全保障的有机统一。

二是化解"现场监管与远程监控"协同困局。推行动火作业"双监控"制度,现场配备经验丰富的专职监护人,同时利用高清摄像头、无人机等设备对作业现场进行实时远程监控。三季度,通过远程监控及时纠正违规操作21次,现场整改安全问题45项,有效杜绝了动火作业中的违规行为。

三是化解"历史隐患与当前作业"叠加困局。对老旧厂房、复杂管网等区域动火前进行全面的隐患排查治理。清理易燃杂物吨,更换老化电缆200米,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临时设施8处。从源头上消除了动火作业的潜在风险,确保了动火作业的安全进行。

(二)有限空间突破"三关",保障作业安全

围绕有限空间作业"空间狭小、风险复杂、救援困难"等突出问题,构建全流程、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突破"准入审查关"。严格执行"先检测、再通风、后作业"的原则,作业前必须使用专业设备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含量、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进行全面检测,检测合格并通风40分钟以上方可进入。三季度,有限空间作业气体检测合格率达到100%,从源头上杜绝了中毒、窒息等事故的发生。

二是突破"现场监护关"。推行"作业人员+监护人+应急救援小组"的三方联动监护制度。监护人配备多功能监测设备和通讯工具,与作业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实时掌握作业人员的动态。应急救援小组在现场随时待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三季度,成功处置3起有限空间内的异常情况,避免了事故的扩大。

三是突破"应急救援关"。配备了先进的有限空间应急救援设备,如空气呼吸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救援担架等50余套。组织开展了11次有限空间应急救援演练,模拟"人员昏迷、气体泄漏"等多种复杂场景,不断优化救援流程。通过演练,救援响应时间缩短至6分钟,大大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

(三)危化品管理破解"三难",确保储存运输安全

针对危化品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储存布局难优化、运输监管难到位、应急处置难高效"等问题,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破解"储存布局优化难"。对危化品仓库进行全面规划和改造,按照危化品的性质、类别进行分区分类储存。设置了专门的防火、防爆、防泄漏设施,安装了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了危化品的精准定位和动态管理。通过优化布局,提高了仓库的储存安全性和空间利用率。

二是破解"运输监管到位难"。建立了危化品运输全程监控系统,为运输车辆安装了GPS定位装置、视频监控设备和气体泄漏报警器。实时监控车辆的行驶轨迹、速度和货物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将自动报警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同时,加强对运输企业和驾驶员的资质审查和安全教育培训,确保运输过程安全可靠。

三是破解"应急处置高效难"。修订完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了各部门在应急处置中的职责和流程。组织开展了7次危化品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应急演练,邀请专业消防队伍进行指导。通过演练,提高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和应急处置效率,确保在发生危化品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三、提质增效:以创新驱动提升安全"附加值"

(一)科技赋能打造"三平台",提升管理效能

积极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平台。

一是打造"安全大数据分析平台"。整合各类安全数据,包括风险排查数据、事故统计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潜在风险,为安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通过对设备故障数据的分析,提前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时安排维修保养,降低设备故障率。

二是打造"智能巡检管理平台"。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和便携式巡检终端,实现巡检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巡检机器人能够按照预设路线对厂区进行巡检,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等信息,并将数据上传至平台。巡检人员通过便携式终端可以实时接收巡检任务、上传巡检结果,提高了巡检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三季度,巡检发现隐患的及时性提高了30%。

三是打造"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建立了集视频监控、语音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等功能于一体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快速整合现场信息,实现指挥中心与现场救援人员的实时通信和协同作战。通过该平台,应急响应时间缩短了20%,提高了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果。

(二)管理创新推行"三模式",激发内生动力

不断探索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推行"安全积分管理模式"。建立员工安全积分账户,员工通过参与安全培训、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活动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实物奖品、培训机会、休假等奖励。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形成了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三季度,员工主动参与安全活动的人次同比增加了25%。

二是推行"安全风险抵押金模式"。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员工缴纳一定数额的安全风险抵押金。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所在部门或岗位未发生安全事故,将全额返还抵押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则扣除相应的抵押金。这种模式增强了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促使他们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三是推行"安全自主管理模式"。选择部分车间和班组作为试点,推行安全自主管理模式。赋予基层单位更多的安全管理自主权,让他们自行制定安全目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组织安全培训等。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试点单位的安全绩效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行稳致远:以长效机制推动安全"可持续"

(一)持续改进构建"三循环",巩固安全成果

建立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一是构建"隐患排查治理循环"。建立常态化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定期组织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验收,形成"排查-整改-复查-销号"的闭环管理。三季度,共排查安全隐患326项,整改率达到100%。

二是构建"安全绩效评估循环"。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绩效进行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根据评估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将安全绩效评估结果与员工的薪酬、晋升等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是构建"应急能力提升循环"。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应急能力评估,对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演练和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通过不断循环改进,提高公司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文化培育营造"三氛围",凝聚安全合力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一是营造"安全宣传氛围"。利用公司内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安全理念。定期发布安全提示、事故案例分析等内容,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是营造"安全培训氛围"。建立常态化的安全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各类安全培训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安全工程师进行授课,开展安全技能竞赛、安全知识问答等活动,激发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营造"安全互助氛围"。倡导员工之间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安全互助文化。设立"安全互助奖",对在安全生产中相互帮助、共同避免事故发生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营造安全互助氛围,形成了团结协作、共同保障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各位同事,三季度我们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永远在路上,容不得丝毫懈怠。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和严谨的态度,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持续提升安全水平。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措施,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谢谢大家!

47 5242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