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理事会上的讲话

云海 分享 时间:

强调教育集团合作共赢的重要性,推动资源共享与创新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理事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理事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在这样一个收获与展望并存的美好时节,〔...〕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四校五区"的各位同仁齐聚一堂,召开集团理事会,总结过往、擘画未来。刚才,〔...〕理事长、〔...〕校长以及各校区的负责同志都作了内容详实、思考深入的发言,既有对成绩的客观回顾,也有对问题的坦诚剖析,更有对未来发展的真知灼见,充分体现了集团上下一心、谋事干事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次会议开得很及时、很有必要,也很有成效。

〔...〕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荣获"〔...〕省首批义务教育优秀教育集团"的称号,办学经验获得省教育厅的肯定与推广,这不仅是集团全体师生的荣誉,更是〔...〕市基础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集团核心校引领作用的体现,是各成员校协同奋进的结果,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的证明。

借此机会,结合大家刚才的发言和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我谈三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回顾集团的发展历程,成果斐然,亮点突出。集团化办学绝非校际间的简单捆绑,而是一种教育生态的重塑与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从核心校到成员校,大家真正做到了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初级中学自从加入集团大家庭,突破了以往"田间地头教育"的局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这就是集团化办学价值最生动的写照。通过送教下乡、管理互通、文化共建等一系列举措,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有效放大和辐射,带动了相对薄弱学校的快速成长,初步实现了从"均衡发展"到"优质均衡"的跨越。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挑战与不足。刚才〔...〕理事长直言不讳地指出了集团当前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如教科研统筹的深度有待加强、新教师培养体系尚需完善、校区间的融合还需突破"形联"向"神似"迈进等。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成长中的烦恼,恰恰说明我们的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发现问题是能力,正视问题是担当,解决问题是水平。当前,全国范围内的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经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其核心使命已经从早期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升级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这意味着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更高,要求更严。若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不仅过往的优势会逐渐消弭,更可能在新一轮的教育竞争中落于人后。因此,全体同仁必须保持"归零"心态和"赶考"姿态,将已有的荣誉作为新征程的起点,将发现的问题作为新突破的靶心,以二次创业的激情和勇气,推动集团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聚焦协同,深化内涵,以机制创新激活集团发展新动能

集团化办学的生命力在于"协同",核心竞争力在于"内涵"。如果协同只是浅层的活动互访,内涵只是既有经验的简单复制,集团化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下一阶段,集团工作的总抓手,就是要围绕"协同"与"内涵"做好文章,通过机制的创新与固化,将发展的共识转化为发展的实效。

第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视导体系。

〔...〕校长在工作部署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常态化的教学视导机制,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举措。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集团发展的基石。视导工作不能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听几节课、开个反馈会。必须构建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诊断与改进系统。

可以借鉴国内一些先进教育集团的成功经验,例如实施"靶向教学视导",即每次视导都带着明确的主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去进行;可以探索"课堂观察-数据诊断-策略生成"的三维诊断机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进行量化分析,让诊断更精准。一些地方采用的"1听课1汇报3检查1反馈"闭环管理模式,即围绕一个学科,深入听课、听取备课组汇报、检查教案作业与教研记录,最后进行精准反馈,形成改进方案并追踪落实,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视导的根本目的不是"评判"而是"赋能"。视导团队应由集团内的学科专家、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共同组成,形成跨校区的专业力量。视导过程要成为一次深入的教学研究过程,视导结果要成为各校区精准改进教学、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路线图"。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教学视导,真正实现集团内部教学标准的统一、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第二,要推动优质资源的深度共享与再生。

资源共享是集团化办学的基础。当前,集团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比如核心校承担优质课展示,〔...〕路校区组织语文学科活动,〔...〕湖校区开展跨学科融合研讨等。但这种共享还可以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一是从"活动共享"走向"课程共建"。集团可以组织力量,围绕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共同开发具有集团特色的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特别是针对"单元整体教学"等教研主题,要组织跨校区的备课团队,共同研磨教材、设计教案、开发学案,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包,让所有成员校的教师都能便捷地使用。

二是从"经验共享"走向"智慧共生"。要搭建一个更高水平的教研科研平台。针对集团内普遍存在的教育教学难题,组建跨校区的课题指导小组,联合申报、共同研究省市级乃至国家级的教育科研课题。通过共同研究,不仅解决实际问题,更能在这个过程中催生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实现教育智慧的"再生"与"增值"。

第三,要构建分层递进的教师发展阶梯。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集团的优势,就在于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成长平台。必须着力解决好新教师培养、骨干教师提升和名师孵化的问题。

针对新入职教师,要建立规范的"集团-校区"双导师制,明确培养周期、培养目标和考核标准,帮助他们尽快站稳讲台、融入团队。针对有一定经验的骨干教师,要通过设立集团"名师工作室"、组织跨校区同课异构、承担集团公开课等方式,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挑战自我的舞台,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的专家型教师迈进。针对已经崭露头角的学科带头人,集团要主动为他们创造条件,支持他们参与更高层级的学术交流、教学竞赛,努力培养出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师。

此外,要大力推动教师的合理流动与交流。这种交流不应是简单的"输血",更要是"造血"。交流教师要带着任务去,带着成果回,通过他们的"鲶鱼效应",激活所在校区的教研氛围,并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带回原单位,形成人才资源的良性循环。

三、拥抱变革,放眼未来,以前瞻视野擘画集团发展新蓝图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的形态和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作为区域教育的领跑者,〔...〕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必须具备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前瞻的布局,在变革中抢占先机,在未来发展中赢得主动。

首先,要牢牢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

2025年,被视为我国教育数字化政策落地的关键转折点。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强调利用数字技术重塑教育生态。这为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数字技术能够以极低的成本、极高的效率,突破物理校园的壁垒,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的无差别共享,这正是集团化办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集团必须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未来的核心战略之一。一是要高标准建设集团的数字化"新基建"。推动"云-网-边-端"一体化建设,构建一个统一、开放、智能的教育云平台,将各校区的教学资源、学生数据、教师信息进行整合,打破信息孤岛。二是要深度探索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要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学情分析、个性化作业推送、学习路径规划等将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地投入到创造性的育人工作中。三是要提升全体师生的数字素养。要将数字素养的培养纳入教师培训和学生课程体系,让师生成为数字时代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而非被动的技术使用者。

其次,要精心塑造"和而不同"的校区特色品牌。

集团化办学的理想状态是"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和"是集团统一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管理标准,这是集团凝聚力的基础。"不同"则是各成员校基于自身历史传统、生源特点和社区环境,形成的独特办学风格和特色品牌。〔...〕湖校区提出的"蓄能"发展观,〔...〕路校区确立的"学、和、实"方略,都体现了这种宝贵的自主探索精神。

集团要鼓励和支持各成员校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核心校要继续发挥其作为标杆的引领作用,在课程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表率。城区成员校可以聚焦科技创新、艺术体育、劳动教育等某一方面,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乡镇成员校则可以深耕本土文化,开发乡土课程,办出"小而美""小而精"的特色教育。

一个强大的教育集团,不是靠"千校一面"的复制,而是靠"百花齐放"的繁荣。当每个校区都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集团的整体品牌价值才会实现几何级的提升。这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基层办学活力的根本所在。

同志们,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使命催人奋进。〔...〕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承载着全市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殷切期盼,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大家以本次理事会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凝聚"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协作共识,以敢为人先的锐气、革故鼎新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探索创新。

要继续擦亮〔...〕初中教育的"实验名片",为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样本,努力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个孩子,奋力书写人民满意教育的壮丽篇章!

谢谢大家。

47 52437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