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暨国庆中秋假期文旅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浩渺 分享 时间:

全市文旅产业需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强化政策落实,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确保假期活动安全有序,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暨国庆中秋假期文旅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2025年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暨国庆中秋假期文旅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同时也是一次国庆中秋假期的文旅工作总结会。主要目的就是全面复盘“双节”假期我市的文旅市场情况,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推动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刚才,市文旅局和相关部门的同志分别作了汇报,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是对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水平、服务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从各项数据和市场反馈来看,我们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优异答卷。假期期间,全市8家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达到152.0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125.0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12%和11.69%,文旅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安全有序、繁荣兴盛的良好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协同作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奋战在文旅一线的全体干部职工、公安干警、志愿者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国内一流旅游城市,对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旅行生活需要,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例如,核心景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弹性仍有待提升,面对瞬时高峰客流时显得捉襟见肘;“门票经济”的路径依赖依然存在,过夜游客转化率和人均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淡旺季”分明的潮汐现象依然突出,冬季旅游产品供给不足、吸引力不强的问题亟待破解;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某些环节还未完全落地,一些细节上的疏忽影响了游客的整体体验感。这些问题,既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是我们推动文旅产业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从“快不快”向“优不优”转变必须攻克的关口。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复盘总结中找准症结,在对标一流中明确方向,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市文旅产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牢固树立文旅产业的支柱地位

抓文旅就是抓经济,抓文旅就是抓产业,抓文旅就是抓未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综合性强、关联度大、附加值高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引擎。*市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所在。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绝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口号工程。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将文旅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更加核心的位置。要彻底摒弃“旅游只是节假日一阵子”的短期思维和“文旅部门一家之事”的狭隘观念,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全域统筹、全季布局、全链打造的系统观念。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交通等部门要主动靠前服务,在项目审批、资金保障、规划衔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文旅产业发展最大的支持。宣传、公安、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营造安全、诚信、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我们必须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形成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为我市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二、聚焦核心,强化牵引,着力提升龙头景区的能级和品质

核心景区是旅游目的地的“金字招牌”,是吸引客流、塑造品牌、带动全局的战略支点。我们必须集中力量,持续发力,加快推进核心景区建设,不断提升其承载能力、服务功能和品牌影响力。

第一,要加快推进*石窟大景区建设。*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市乃至国家的瑰宝,更是我们文旅产业发展的“根”与“魂”。自2008年启动大景区建设工程以来,我们累计投入了数十亿元资金进行环境整治和设施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对标世界一流文化遗产景区的标准,我们的工作还远未到终点。下一步,要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原则,以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大景区建设。要加快完成剩余区域的保护性开发和功能性配套,进一步优化游览线路,丰富体验内容。要大力推进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利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石窟“活起来”,开发更多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数字化体验项目,让游客在震撼于宏伟雕刻艺术的同时,更能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要将*石窟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保护典范,更要将其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交流中心。

第二,要持续深化*古城保护与有机更新。*古城是承载我们城市记忆和历史文脉的“活化石”。古城保护的关键在于“有机更新”,而不是大拆大建。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坚持“修旧如旧、保式保貌”的原则,在严格保护历史建筑、街巷肌理、传统风貌的基础上,通过“插花式”改造和“微循环”更新,完善古城内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要积极引入文化创意、特色餐饮、精品民宿、非遗体验等新兴业态,让古城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既保留烟火气又焕发新生机。要鼓励和引导原住居民参与到古城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中来,实现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让古城成为本地人引以为豪、外地人流连忘返的魅力空间。

第三,要全力支持*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5A级景区是提升*山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相关县区和部门要将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对照5A创建标准,逐项梳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拓展景区开放面积,优化核心游览区功能布局。要加快完善交通、缆车、标识、厕所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游客的通达性和便利性。要深度挖掘*山的文化内涵,讲好历史故事,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提升景区的文化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市级层面将加强统筹协调,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确保5A创建工作早日取得成功。

三、全域联动,全季拓展,构建多元化高质量的文旅产品供给体系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跳出单一景点的局限,向全域拓展、全季延伸,构建起结构合理、功能互补、体验多样的产品体系,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一是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实现从“景点旅游”向“目的地旅游”的转变。我们要以核心景区为引领,统筹整合全市范围内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乡村田园、工业遗存等各类资源,串珠成链、连线成片。要加快开发一批新的景区景点和旅游业态,推出更多“景区+酒店”“景区+演艺”“景区+文创”等形式的产品包和线路套餐。要大力发展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等“文旅+”新业态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要通过精心策划和包装,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来到*后,能够留得下、玩得好,愿意进行二次、多次消费,真正实现“来了还想来”。

二是要精心谋划冬季旅游,实现从“半年闲”向“全年旺”的突破。破解“淡季不淡”这一课题,是我们实现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利用我市的冰雪、温泉、年俗等优势资源,系统谋划,提前布局,打造冬季文旅消费的新场景、新热点。在冰雪项目上,要依托*、*、*湖等现有景区景点,高水平规划建设冰雪乐园、冰雪灯光秀、冰雪艺术展等项目积极引进和举办各类冰雪运动赛事,活跃冰雪消费市场。在年俗活动上,要持续叫响“*年·大不同”文化活动品牌,提前谋划好新年音乐会、古都灯会、社火民俗展演等一系列品牌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吸引京津冀乃至全国的游客来*过大年。在演艺业态上,要继续打磨提升《如梦*》《因为*》等大型演艺项目,同时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开发更多小剧场、情景剧、沉浸式夜游等项目,丰富夜间经济,激活文化消费。在温泉旅游上,要充分挖掘*、*、*、*等县区的地热资源,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开发,打造一批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体验为一体的高品质温泉旅游项目,使其成为我市冬季旅游的新亮点。

三是要积极拓展乡村旅游,实现从“单一观光”向“多元体验”的升级。我们要依托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农业资源,大力发展集观光、采摘、体验、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鼓励农民利用自家房屋和土地,开发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产品,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要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让游客在乡村也能享受到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乡村,感受乡村的魅力,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四、优化服务,强化监管,营造宾至如归的一流旅游环境

良好的旅游环境是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生命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游客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声誉,下足“绣花”功夫,把“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落实到每一个细节。

一要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旅游治理体系。要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形成文旅、公安、市场监管、交通、应急等多部门联动的常态化执法检查格局。针对节假日期间酒店房价大幅波动的问题,要积极探索建立酒店价格动态调价和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查处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引导经营者合理定价、诚信经营,确保价格浮动保持在合理区间。要完善旅游快处机制,设立24小时旅游服务热线,确保游客的和纠纷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高效、妥善地处理,切实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要加强景区客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科学引导分流,并根据客流变化及时调整临时停车场和移动公厕的布局,提升服务效率。对于无人机展演等大型活动,必须制定周密的人流疏散预案,采取单向通行、交替放行、隔离带分段引导等措施,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二要全面提升旅游服务的精细化水平。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干净的卫生间、一个清晰的指示牌、一个友善的微笑,都直接影响着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我们要深入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全面对标国内一流标准,补短板、强弱项。要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完善“一机游*”平台功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在线预订、信息查询、智能导览等服务。要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确保所有景区、交通集散地、旅游特色村的厕所干净、卫生、有专人管理。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从出租车司机、酒店服务员到景区讲解员,都要成为*文明形象的展示者和传播者,用我们的热情、周到和专业,让每一位来到*的游客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三要着力构建旅游诚信体系。将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旅游“红黑榜”制度,对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宣传,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实施联合惩戒,限制其参与旅游经营活动,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同时,鼓励行业协会发挥自律作用,制定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引导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四要强化旅游安全保障。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定期开展旅游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旅游设施设备安全运行。要完善旅游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涉水、高空、高速等高风险旅游项目,要加强安全检查和监管,确保游客生命安全。要加强旅游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

同志们,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天的会议,既是总结会,也是动员会。希望大家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推动我市文旅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47 518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