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届省委审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强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加强监督,提升审计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十二届省委审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十二届省委审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十二届省委审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行动,也是以审计"利剑"护航某某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举措。刚才,会议审议了20xx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报告,问题触目惊心、教训发人深省!这份报告不仅是一本"经济账",更是一面"警示镜",照出了我们在政策落地、资金管理、风险防控、权力运行等方面的短板和漏洞。如果任由这些问题滋生蔓延,如何担得起党中央赋予某某的"支点使命"?如何对得住6000万荆楚人民的殷切期盼?
下面,我结合当前形势和某某实际,讲四点意见。
一、以"如臂使指"的政治自觉,深刻把握审计工作的时代重任
审计是政治,必须站位全局、对标看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这"三如"要求,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和战略价值。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
审计是支点建设的"压舱石"。当前某某正处于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节点,支点建设"七大战略"全面起势,更需要审计精准护航。若财政资金"跑冒滴漏"、重大项目"带病上马"、民生投入"虚晃一枪",支点建设就会根基不稳。
审计是风险防控的"前哨站"。从审计报告看,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性风险、中小金融机构资产劣变、房地产项目"半拉子工程"等问题暗流涌动。这些风险点一旦串联引爆,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必须靠审计"探头"早识别、早预警。
审计是反腐治乱的"手术刀"。去年全省审计移送问题线索613件,其中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规损失浪费162亿元!一些领域权力寻租触目惊心:某市开发区负责人擅自变更土地规划,造成国资流失亿元;某省属国企虚增贸易额套取补贴,背后是"链条式腐败"。审计这把刀不锋利,腐败"毒瘤"就难以根除!
全省上下务必破除三种错误认识:
一是"审计妨碍发展"的短视思维--认为审计"挑刺找茬"影响项目进度;
二是"审计纸上谈兵"的应付心态--对审计建议"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三是"审计与己无关"的旁观心理--觉得审计是审计部门的事。
审计监督本质上是政治体检,是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刚性制度安排!
二、以"如影随形"的监督锋芒,精准锚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审计工作必须聚焦"国之大者""省之要事",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重点打好"五场攻坚战":
(一)聚焦政策落地,打好破除"中梗阻"的攻坚战
当前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
财政资金"沉睡趴账"--审计发现,省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拨付滞后率达31%,某市亿元惠企资金躺在账上"睡大觉";
产业政策"空转悬置"--某地新能源汽车补贴被传统燃油车企业套取,新兴产业"真金白银"未浇灌到"根"上。
审计必须亮剑!
紧盯"七大战略"资金流向,对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等五大优势产业专项资金开展穿透式审计;
建立政策落实"红黄蓝"预警机制:对拨付滞后超3个月的项目亮黄牌,超6个月亮红牌并追责。
(二)聚焦财政绩效,打好守住"钱袋子"的攻坚战
审计报告暴露的三大痛点令人警醒:
预算管理"软约束"--省级部门实拨资金账户沉淀闲置资金45亿元,某单位甚至将项目资金转入食堂账户发福利;
政府投资"低效病"--某市高铁站配套工程重复规划导致浪费7800万元,某县防洪工程偷工减料形成"豆腐堤"。
动真碰硬抓整改!
推行财政资金"全生命周期审计",从预算编制到绩效评价闭环监管;
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三必查":超概算10%以上必查招投标、变更超30%必查利益链、延期超1年必查责任人。
(三)聚焦风险防范,打好筑牢"防火墙"的攻坚战
当前风险隐患呈现交织性、隐蔽性特征:
债务风险"灰犀牛"--某县虚增专项债项目包装融资,实际将资金用于发放工资;
金融风险"暗涌动"--部分融资担保公司偏离主业,违规开展通道业务,代偿率飙升至18%。
审计要当好"拆弹手"!
对12个债务高风险地区开展专项审计,严查虚假化债、违规续贷;
建立地方金融组织风险评级体系,对D级机构启动熔断审计。
(四)聚焦民生福祉,打好整治"微腐败"的攻坚战
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严重侵蚀公信力:
住宅维修资金"黑洞"--某市亿元维修资金被物业公司挪用炒股;
医疗教育"啃民利"--某三甲医院虚构采购套取医保基金2100万元,某中学违规收取"智慧校园"赞助费。
直击痛点零容忍!
开展十大民生项目"清源行动",对保障房分配、养老补贴等数据比对审计;
推广"扫码举报-审计直查"模式,让群众成为审计监督"千里眼"。
(五)聚焦权力运行,打好管住"关键少数"的攻坚战
去年经济责任审计暴露出权力失控的深层次问题:
决策"一言堂"--某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个人决定重大投资,导致9亿元项目烂尾;
用权"利益链"--某领导干部亲属围绕其分管领域注册公司承揽业务。
制度铁笼必须扎紧!
深化"模块化审计"模式,对20个市县党政"一把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消灭"零定责"报告;
推行权力清单"靶向审计",聚焦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国资交易等十大高风险环节。
三、以"如雷贯耳"的整改声势,全力做实审计"下半篇文章"
审计整改决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当前突出问题表现为"三式整改":
"纸面式"整改--某市上报"完成整改"的45个问题,暗访发现32个反弹回潮;
"选择式"整改--对资金追缴等"硬骨头"找借口拖延,对建章立制等"软任务"过度包装;
"孤立式"整改--就事论事不治本,同类问题在不同地区反复发生。
必须以刮骨精神抓整改,做到"四个强化":
1.强化责任倒逼
建立"三单管理":问题清单限期交办、责任清单签字认领、结果清单公示销号;
推行"双签字"制度: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纪检组长双签整改报告,对虚假整改"一案双查"。
2.强化贯通协同
深化"巡审联动":对81家巡视单位同步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
实行"纪审对接":纪委监委对审计移送线索30日内启动核查,省委组织部将整改结果纳入干部"负面清单"。
3.强化标本兼治
针对审计暴露的共性问题,由省委审计委员会出台《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十严禁》《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八条硬措施》;
推广"审计-改革"直通车机制,将问题整改纳入深改任务。
4.强化公开震慑
在《某某日报》开设"审计整改进行时"专栏,每月公布整改进展;
选取反面典型制作警示教育片《审计利剑下的警醒》,全省领导干部大会播放。
四、以"绝对可靠"的铁军标准,锻造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审计尖兵
打铁必须自身硬!审计队伍一旦出现"灯下黑",危害更甚。当前要警惕三种倾向:
"被围猎"风险--某审计组长长期接受被审计单位安排的"专家服务",沦为"内应";
"本领恐慌"危机--面对新业态逃税、跨境洗钱等新型手段,部分干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
"好人主义"作祟--对问题"缩水打折",审计报告"穿靴戴帽"。
从严治审必须做到"三个绝对":
1.政治建设突出"绝对忠诚"
把"两个维护"作为审计工作生命线,对重大事项实行"政治研判-业务审计"双轨并行;
开展"审计先锋"创建活动,在重大项目中成立临时党支部。
2.专业能力追求"绝对过硬"
实施"数智审计"攻坚:年内建成财政、社保、国资等8大数据库,推广AI查核技术;
开展"尖兵淬火"计划:选派百名骨干到金融监管、纪检监察岗位实战锻炼。
3.纪律作风坚持"绝对可靠"
严明"审计八不准"升级版:严禁通过中介机构"曲线"收礼、严禁"旋转门"就业;
推行"廉政回访"全覆盖:审计结束后由驻厅纪检组暗访被审计单位。
以审计担当扛起支点建设千钧重任
同志们,审计监督是块"试金石",试的是对党的忠诚度,试的是对事业的担当度,试的是对人民的赤诚度!当前某某正处在爬坡过坎、闯关夺隘的关键阶段,审计工作必须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
在此,我代表省委向全省审计系统下达"军令状":
一、对审计报告揭示的突出问题,9月底前整改完成率必须达到90%以上!
二、对支点建设"七大战略"重点项目,审计覆盖率必须实现100%!
三、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领域"微腐败",审计查处率必须提升50%!
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当好审计"第一责任人"--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事项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对干扰阻挠审计、打击报复审计人员的,省委将坚决查处、绝不姑息!
同志们,今天的某某,天时地利人和兼备;今天的审计,重任在肩大有可为。让我们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奋力书写新时代某某审计工作新篇章,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再立新功!
以审计利剑,护某某安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