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展专题教育践行正确政绩观心得体会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言稿精编3篇

浩渺 分享 时间:

专题教育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需关注民生、促进可持续发展,反对形式主义,推动实事求是,确保政策落实,提升治理能力,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2025年开展专题教育践行正确政绩观心得体会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言稿”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2025年开展主题教育践行正确政绩观心得体会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言稿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以真干创造的实绩,才能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学思想、见行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出明确要求。在主题教育中,从牢牢把握总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到紧紧锚定目标任务,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再到全面落实重点措施,强化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抓好检视整改,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都充分体现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

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都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出来、干出来的,要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仍然要靠拼、要靠干。必须深刻认识到,奋进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推进着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不断作出新业绩、新贡献,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总体来看,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要清醒看到,干部队伍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的问题还

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尽管存在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任其发展,就会损害党的形象、贻误党的事业,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大历史节点上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以满腔热忱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我们谋划推进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是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但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好不好,

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

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更可持续。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员、干部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凝心铸魂,把这一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牢

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

题、知难而进。各级领导班子要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坚持一张蓝

图绘到底,对已有的部署和规划,只要是科学的、切合新的实践

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就要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防

止出现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现象,坚决杜绝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

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把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等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牢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也就在这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一席话令人警醒。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我们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扬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2025年树立正确政绩观“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研讨发言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正确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反映的是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树立正确政绩观,关键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一、要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

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人民群众,既不是一个简单的思想认识问题,也不是一个党性原则的问题。为民造福的前提是要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民方能为民。首先要始终对人民群众有尊重之心、谦恭之态,在感情上亲近群众,在思想上贴近群众,在行为上走近群众,与群众同坐一板凳、同坐一炕头。同时要以建立和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为契机,引导干部始终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切实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坚持把人民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另外,还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引导干部强化宗旨观念和责任担当,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切身利益,切实增强为民造福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要培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功成不必在我,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

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想要干事、想出政绩是对的,但不能为了出政绩而自己去另搞一套。正确政绩观意味着,胸中要有大局,眼中要有大我,看淡个人名与利,不因付出索回报,不为闻达而钻营。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积极作为、正确作为。凡是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不管能不能在自己手中开花结果,不管能不能在自己任期内出成绩,都要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抓未成之事,真正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誉。

三、要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东时强调,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二政绩观是面镜子,映照着领导干部的发展意识与责任担当。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擦亮政绩观这面镜子、树立“造福人民才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必须擦亮政绩观这面镜子、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必须擦亮政绩观这面镜子、秉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工作态度。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严格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决不能让政治上、廉洁上有问题的人蒙混过关、投机得逞,真正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要建立科学的绩效综合考评体系,多关注贴近群的“微建设”“微服务”“微治理”,更加科学地评价干部政绩,促进干部更好担当作为。

在法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政绩

观)

同志们:

“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对以学促干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之一是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面,围绕”政绩观这一研讨发言主题,我谈几点体会。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一百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只有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要求和决策部署,做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等方面工作,才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法学会全面依法治国”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聚焦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建设重点难点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强研究,更加有力服务依法决策、依法施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法学理论支撑和智力服务。

要坚持出实招求实效。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要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阐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全面系统阐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内涵、完整体系和最新成果,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推进学理性阐释和学术化表达;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法治建设的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和实践成效的研究;深化中国宪法理论研究,提炼标志性概念、原创性观点,积极参与法学教育改革和法学教材建设,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要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有近期的,有中期的,也有长期的,要分清轻重缓急,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狠抓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事,防止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

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办好**杰出青年法学家”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和表彰工作,加大对青年法治人才支持力度,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扎实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结合”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等工作,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推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出贡献。要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一刻不停推进法学会全面从严治党,把法学会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初心就是力量,使命就是方向。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更好服务科学决策和法治实践,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47 4843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