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2025年党组扩大会议暨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强调加强政治建设,推动法治进程,提升服务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相结合。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2025年党组扩大会议暨主任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2025年党组(扩大)会议暨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暨主任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全会部署要求,总结20xx年工作,部署2025年任务,动员全市人大系统以"创新提升年"为抓手,奋力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刚才,我们传达学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全会精神,各委室汇报了2025年工作打算。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充分肯定20xx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成效。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全市工作大局,依法履职尽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立法质量持续提升。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5部,修改《〔...〕物业管理条例》等3部,开展立法调研12项,以高质量立法护航高质量发展。二是监督实效不断增强。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8项,开展执法检查6次、专题询问3次,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进行精准监督,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代表作用有效发挥。建成"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326个,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1200余场,收集意见建议1800余条,推动解决群众身边事680余件;代表提出议案建议426件,办复率达100%。四是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开展"人大工作质量提升年"活动,修订常委会议事规则、组成人员守则等制度12项;举办专题培训班8期,培训人大干部和代表800余人次;在全省人大系统创新工作评比中,我市"立法听证会""代表履职积分制"等5项创新获评一等奖。
(二)深刻分析当前人大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当前,人大工作正处于多重机遇叠加期:从政治层面看,党的二十大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为新时代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从实践层面看,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化、基层治理创新,人大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领域的作用更加凸显;从技术层面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为人大工作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要清醒看到,我们面临着不少挑战:立法工作与改革发展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还需增强,代表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人大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还需提升。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这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四个贯穿始终":一是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二是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始终,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三是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穿始终,做到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四是把坚持守正创新贯穿始终,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二、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以高质量立法护航改革发展。一要突出立法重点。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新质生产力发展、基层治理创新等重点领域,制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社会治理条例》等5部法规,修改《〔...〕城市管理条例》等3部法规,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二要创新立法机制。完善"立法专班"制度,对重点法规项目,由常委会领导牵头,相关委室、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组成专班,集中攻坚;推行"立法听证会"制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法规草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立"立法评估"制度,对实施满两年的法规进行"回头看",确保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三要彰显地方特色。立足〔...〕实际,突出"小快灵""小切口",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特色法规,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立法成果。
(二)以高效能监督推动工作落实。一要聚焦中心工作。围绕"项目攻坚年""产业突破年"部署,对重大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优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开展专项监督;围绕"生态立市"战略,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进行跟踪监督;围绕"民生改善"目标,对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实事开展持续监督。二要创新监督方式。推行"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机制,对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并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开;建立"监督调研"机制,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整改建议",跟踪督促整改;开展"第三方评估",对专业性强的监督事项,委托高校、科研机构进行评估,提高监督科学化水平。三要增强监督刚性。完善"监督意见落实"制度,对常委会审议意见、监督建议办理情况,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账销号";建立"监督问责"机制,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依法启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手段。
(三)以高水平代表工作凝聚发展合力。一要建强代表履职平台。深化"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建设,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代表联络站,实现代表联系群众"全天候""零距离";开展"代表联络站示范点"创建,每年评选10个"五星级联络站"。二要创新代表活动载体。开展"代表接待日""代表走访月"活动,组织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收集民意、汇聚民智;推行"代表建议办理"公开制度,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通过人大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开展"代表履职积分制"管理,对代表参加会议、提出建议、联系群众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代表评优、连任的重要依据。三要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举办"代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重点培训党的创新理论、法律法规、人大业务知识;开展"代表论坛""代表沙龙"等活动,组织代表交流履职经验、探讨热点问题;建立"代表结对帮扶"制度,组织老代表与新代表、基层代表与专业代表结对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加强领导、凝聚合力,为新时代人大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一)强化党的领导,把牢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一要完善党领导人大工作机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点工作,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完善"人大党组+机关党组+专委会分党组"组织体系,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二要深化"党建+"融合。开展"党建引领、人大先行"主题活动,推动党建与立法、监督、代表工作深度融合;建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人大代表在履职中当先锋、作表率。三要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人大新闻舆论工作,讲好人大故事、代表故事;开展"宪法宣传周""国家宪法日"等活动,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加强人大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阵地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二)强化自身建设,提升人大工作整体效能。一要提升能力素质。开展"人大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培训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人大业务知识;实施"青蓝接力"计划,组织年轻干部与老同志结对子,传承优良作风、提升业务能力;开展"人大工作创新"案例评选,激发干部创新活力。二要改进工作作风。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人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重点整治"庸懒散浮拖"等作风顽疾;建立"人大干部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双联系制度,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三要完善制度机制。修订《〔...〕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守则》等制度,提高人大工作规范化水平;建立"人大工作创新"项目库,对创新项目进行动态管理、跟踪问效;开展"人大工作标准化"建设,对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流程进行规范,提高工作质效。
(三)强化协同联动,凝聚人大工作整体合力。一要加强上下联动。完善"市人大常委会+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乡镇(街道)人大"联动机制,对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实行上下协同、一体推进;开展"人大工作创新"案例评选,激发基层人大创新活力。二要加强横向协作。建立"人大+政府""人大+监察委""人大+法院""人大+检察院"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工作、协调解决问题;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合调研,汇聚智慧力量。三要加强对外交流。加强与兄弟地市人大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开展"港澳台侨代表人士"国情研修,增进共识、凝聚力量;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议会交流,讲好中国人大故事、传播中国民主声音。
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奋力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市医院党组书记在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任命宣布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