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书记在学校2025年毕业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鼓励毕业生积极面对未来挑战,践行社会责任,追求卓越。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校党委书记在学校2025年毕业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校党委书记在学校2025年毕业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学们、同志们,毕业生朋友们:
骊歌轻起,毕业又至。这几天走在校园里,到处可见拍照留念的毕业生。我想,这拍照既是庆祝毕业,也是留下对母校的眷恋。我还在想,大家在〔...〕大校园生活学习几年时间,从青涩懵懂到逐渐成熟,一定有许多感悟、许多收获想要表达。作为党委书记,我也想知道学校的人才培养成效怎么样、大家对学校工作满意不满意。所以,在大家即将离校前夕,我们组织了这次座谈会,主要就是倾听大家的成长感悟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更多的〔...〕大学子成长成才。
下周,我们就要举行毕业典礼,同学们在〔...〕大学的宝贵生活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满载着知识和梦想,踏上崭新的人生征程。刚才听了10位同学的发言,大家有的将勇攀学术高峰,步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有的将激扬青春热血,投身就业创业的广阔天地;有的光荣地考上了选调生,立志扎根基层沃土;还有的同学获得了省优秀毕业生、最美大学生等荣誉。可以说,你们每一个人都在〔...〕大这片沃土上,奋力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在座的同学,并通过你们向即将毕业的2025届所有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祝福!
同学们,你们在〔...〕大学习的这段时光,正是母校乘风破浪、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共同书写了〔...〕大历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刚才有同学讲到,在校期间看到学校发展变化,并为之骄傲自豪,还有同学讲到了学校面向未来的战略谋划,这说明大家对学校很有感情,对学校的发展很关心。这里,我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近几年学校围绕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在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这几年,我们加力推进"双一流"创建,有效提升办学硬实力。自20xx年学校入选省"双一流"创建工程以来,作物学、兽医学2个学科的关键指标、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具备入选"双一流"的竞争优势。学校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自主培育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在校全职工作院士达到5人,位居全国农业高校前列。以第一名的成绩获批建设小麦玉米两熟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全国农业高校第一个国家大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培育的玉米新品种"MY73"推广面积居全国第一,玉米新品种"YD268"创造我国玉米品种转让费新纪录。3个学科入选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数量位居全省高校第一;共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这几年,我们坚持与中国农科院融合发展,探索打造新型科教融汇综合体。自20xx年以来,在农业农村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学校积极推进与中国农科院融合发展,获批设立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去年首次招收800名博硕研究生,今年又实现了接续招生;首批设立5个学部,选聘5位院士担任学部主任;首批推动中国农科院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落户〔...〕。在融合发展的加持下,学校入选教育部等七部门实施的"一部六院"科教融汇协同育人项目,成为入选的为数不多的"双非"高校之一。今年,又与中国农科院联合设立"神农创新班",首届计划招收5个专业300名本科生,推动建立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正在研究推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生物制造与合成生物学、化学与新材料等学科型学院建设,有望在办学模式、办学形态方面实现新突破。
--这几年,我们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出一大批时代新人。大河有水小河满。在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同学们和学校双向奔赴,先后涌现出"挑战杯"全国金奖、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省最美大学生、首届创新之星和首届〔...〕省三好学生标兵等一大批闪耀的先进典型。我们这一届毕业生中,有2768名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有172名硕士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有15名毕业生考取地方选调生,有48人考上公务员;有1844人到企业就业;还有同学选择到乡村振兴一线自主创业、参军入伍追逐绿色梦想、到边疆地区开展志愿服务......这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我们的育人成效。
同学们,这众多的"第一""首批",彰显的是学校势不可挡的发展势头、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这些沉甸甸的成绩,是每一位〔...〕大人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凝聚着每一位同学的智慧和汗水,也是大家走向社会后最闪亮的标签、最强大的助力!
一直以来,学校党委都高度重视学生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人才培养、学生成长摆在突出位置,系统部署推进。近期,我们启动实施毕业生就业提质扩面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打造具有〔...〕大辨识度的就业工作体系,全方位推动人才培养工作上台阶;"五四"前夕,召开了青年学生座谈会,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练就本领、逐梦星海,在勇担强国兴农使命中书写青春华章;最近,又开展了学生工作专题调研,并举行了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以生为本""善待学生"的理念,推动构建全面一流的学生工作体系;今天下午,我们
还要进行"大后勤"工作专题调研,部署教学楼空调安装、文化路校区办学条件改善等工作,这些都是学校党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大家成长成才的具体举措。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会越来越有力,学校人才培养的成果会越来越丰硕。
奔涌入海,未来可期。今天的座谈会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毕业时的情景,当年我也像你们一样,临别前认真聆听老师的叮咛嘱托。虽然时代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但其中蕴含的期待与祝福是一以贯之的。今年我们共有8711名毕业生,8711名毕业生的背后就是8711个期盼成长成才的家庭,8711名毕业生的未来就是8711个推动社会发展的火种。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当下、书写未来,我想借今天的机会给大家提几点希望,也是几句叮嘱。
第一,奔赴山海、不改初心,把"强国有我"的豪情写进使命担当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早在千年前,中国读书人便以家国为念。1929年,我们的王陵南教授,以"一人衣食不足都是农科的不尽职"的铿锵之言,诠释了〔...〕大人的使命。这份家国情怀代代相传,已成为每一位〔...〕大人内心深处的责任担当。
青年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青年,"希望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这不仅是嘱托,更是召唤。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就是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在座的毕业生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优秀学子代表,要牢记领袖嘱托,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坚持强国有我,将小我融入大我,用青春告白祖国。
坚定理想、强国有我,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在大家深刻思辨后,清醒认识当前主流、主题、主色后的人生选择,是大家不断探索"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发展目标。它可以是你继续求学、勇攀科学高峰,可以是你投身基层、建设美丽乡村,只要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就是坚定理想,就是强国有我。
我们动物科技学院的校友秦英林,从养殖22头小猪艰难起步,培育出世界首屈一指的生猪养殖企业-一牧原集团,成为知名的"养猪大王";经济与管理学院校友张剑慧,毕业后躬耕现代科技产业前沿,与名校学子同台竞技,现在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集团采购委员会主席;机电工程学院校友王辉,带领团队探索和突破零碳排放内燃机核心技术,成为有名的"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还有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柳波、"〔...〕省十杰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之星"温振,远赴西藏林芝地区的全国基层就业典型陈龙辉等校友,都是扎根基层、奋斗拼搏,干出了响当当的事业。尽管身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这些校友都为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都与国家的需要同频共振,他们的奋斗故事,就是大家的努力方向。希望同学们向优秀学长学习,将来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让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
第二,脚下有泥、眼中有光,将"强农兴农"的实践写入青春答卷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奋斗课题,每一个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坐标。而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不能只看他说得多好,更要看他做得如何。〔...〕大青年最好的话语权,应当是在强农兴农事业中笃实力行、创造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而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作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农业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为此,在前不久召开的校第八次党代会上,校党委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构想,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创建新征程,其重要任务就是强国兴农,这是学校的使命,也是大家的使命,更是我们传承百廿〔...〕大底蕴,接续奋斗的历史使命、时代使命。
要肩负起这一使命,就需要大家厚植爱农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粮食丰产上,在乡村振兴和强国建设的舞台上找准坐标、实现价值。当然,练就过硬本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大家在观察学习中思考,在实践磨炼中感悟,在枯燥重复中坚守,在战胜挫折中蜕变。特别是在这个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刻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从业模式与工作形态。你们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只是迎接未来的基础。真正走上岗位后,才是新的学习旅程的开始,要时刻牢记保持归零心态,收起急于求成的浮躁,注重接受新理念、学习新知识,不断为自己充电蓄能。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将建设农业强省作为"两高四着力"重要内容。"农业强省有〔...〕大",对我们而言,这是重要的发
展机遇。对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命题,学校党委正在积极谋划,如何发挥我们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在推进农业强省建设中担当作为、争先出彩。作为〔...〕大学子,希望大家与母校同向而行,在推进农业强省建设、担起强国兴农使命的征程中,书写华彩篇章。
第三,不畏风雨、艰苦奋斗,把"自强不息"的精神植入人生根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自强不息的重要性,激励大家不怕风雨、艰苦奋斗。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回忆那段岁月,习近平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51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xx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又讲到,"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一个民族是这样,一个人也是这样。
大家求学几年,已经习惯了学校的生活和节奏,步入社会等于走出了"舒适区"。进入新阶段、新环境,踏上职场、面临竞争,难免会遇到学习上的困惑、工作上的挑战、生活上的烦恼。面对不顺心、不如意、不得志,受一些错误思想影响,一些毕业生滋生出"佛系""躺平""摆烂"等消极心态,认为这是看透人生的"智慧"。其实,这不过是逃避责任的借口,是消解奋斗的迷障。
我曾在一次会议上给学校的干部讲过,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吃劲时候,在遇到挫折、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要牢固树立"五种思维",即:善于破题的有解思维、深度工作的专注思维、追求卓越的摸高思维、马上就办的高效思维、一失万无的底线思维。我想,这五种思维也适用于毕业生。当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想一想这五种思维。
大家要始终相信,你们的才华各具特色,你们的优秀各不相同,于国、于家、于单位,每一个人都不可替代。要始终相信,从来就没有简简单单的成功,也没有平白无故的幸运,有的只是风雨兼程;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千万不能被暂时的不如意所击倒。要始终相信,如果你身后有阴影,那一定是因为前面有光。希望大家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始终保持战胜挫折的勇气、韧劲和力量。
第四,慎独自律、坚守底线,把"明德致远"的品格镌进生命底色
崇德修身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也是为人处世、立身做事的根本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如何崇德修身?明德为根,慎独为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自觉遵规守纪。干事业可以充满激情,但做人一定要保持理性,在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对立时,作出正确选择。
我们熟知的吴绍骥老先生,1938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获得推荐成为美国科学研究荣誉学会会员的机会,他的导师给出一系列优裕条件希望他留在美国工作。走还是留,吴老没有丝毫犹豫,甚至等不及参加博士答辩,便怀着拳拳赤子之心离开美国,几经波折,绕道香港、海防、河内,经滇越铁路、历时半年多才回到祖国。1949年,在解放前北上还是南下的抉择中,他出于对玉米育种的热爱,毅然决定从美丽富饶的江南,来到风沙漫卷的古城开封,立志为发展玉米育种事业而奋斗。两次选择都选了条件更加艰苦的地区,吴老靠的是什么?就是靠崇德修身形成的精神品格。
同学们,将来你们一定能认识到,在人生旅程中自己最大的"对手"从来不是外在的风雨,而是内心的动摇;最难跨越的"高山",从来不是现实的阻碍,而是自我的设限。无论是进入体制内、在事业单位工作,还是自主创业,你们都会面临挑战和诱惑,当我们面临抉择的时候,请大家记住今天的叮嘱。一要以"三省吾身"的自觉稳心性,在面对公私取舍、利益博弈时,应当以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反问自己,是否背离了初心。二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管行为,像实验室里对待每一个样本那样严谨,时刻校准行为的"坐标系"--不搞变通走"捷径",不随大流踏"红线",不图私利损"公义"。三要以"壁立千仞"的风骨守清白,社会的复杂性,有时会让坦坦荡荡显得不合时宜,但请大家相信,当你在利益面前守住"第一次",在诱惑面前说"不",你失去的可能是一时的好处,换来的却是一世的心安,希望大家坚守清白,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千言万语,终有尽时。很快,同学们就要打点行装,开启人生新的征程。我想说,无论你们走到哪里,你们都走不出母校的心,你们都是〔...〕大的一份子,都是母校的骄傲,母校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欢迎你们随时回到美丽的校园,再坐在静海边看一次日落,再登上香山来一次远眺,再去龙子湖来一次晨跑;再去看看你宿舍的门牌,坐在教室听一节课,到餐厅打一份心仪的鸭腿饭。请大家永远记住,母校分享了你最美的青春时光,也会陪你一起面对未来的挑战,携手铸就更大的辉煌。
今天参加会议的除了我们毕业生代表,还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负责人,请大家来参会,除了听一听毕业生的心声,也是为了解决问题。针对今天座谈会上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工部和研工部要做好梳理,将问题反馈给各相关单位,涉及到的单位要认真研究、抓好落实,为毕业生离校创造温馨和谐的环境,为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
最后,祝同学们前程似锦、未来可期,归来仍是少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