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工作,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全市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全市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市前一阶段的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总结会,也是一次动员会,更是一次誓师会,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任务,全力推动我市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迈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深刻把握做好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一个健康、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离不开公平竞争的保障。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正是维护这种公平竞争环境的关键所在,它关系到市场主体的活力、消费者的福祉,更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未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建立健全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积极查处了一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恶劣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秩序,保护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查处的各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数量持续增长,罚没金额屡创新高,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层面对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我市也积极响应,仅去年一年,全市就查处了相关案件数十起,罚没金额数百万元,有力地震慑了违法行为。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复杂多变的新情况。
一是新经济业态带来了新挑战。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迅猛发展,数据垄断、算法共谋、流量劫持、虚假宣传等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层出不穷。这些行为手段更加隐蔽,模式更加复杂,对我们的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监管方式难以完全适应,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能。
二是重点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依然存在。医药、公用事业、建材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仍然是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高发区。例如,近期在全国范围内查处的医药领域商业贿赂、价格垄断等案件,不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医疗行业的健康生态。我们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是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落实仍有提升空间。虽然我市已经建立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但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仍然存在审查不严、走过场甚至"应景式"审查的现象。部分政策措施在出台前未能充分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无形中为市场设置了不合理的壁垒,影响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力。
四是全社会公平竞争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经营者对公平竞争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甚至存在侥幸心理。同时,消费者对于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强普法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是我们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同志们,做好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保障,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举措,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提升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水平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推动我市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聚焦重点领域,强化专项执法,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
要坚持"严"字当头,重拳出击,形成强大震慑。
一是深化民生领域专项整治。要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作为监管重点。特别是针对老年群体的药品、保健品市场,要持续开展虚假宣传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神医""神药"等虚假广告,坚决查处利用健康讲座、免费体验等形式进行欺骗性销售的"坑老""骗老"行为。要加强对公用事业、教育培训、医疗美容等行业的监管,严肃查处价格欺诈、强制交易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严查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日益增多。要重点关注直播电商领域,严厉打击"刷单炒信"、虚构交易、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净化网络消费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利用技术手段实施流量劫持、干扰或者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等行为的监测和查处力度,维护网络空间的公平竞争秩序。
-三是持续打击商业贿赂和商业混淆行为。商业贿赂是市场经济的"毒瘤",必须坚决予以铲除。要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查办力度,斩断利益输送链条。同时,要严厉打击"傍名牌""搭便车"等商业混淆行为,保护知名品牌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二)加强反垄断执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垄断行为是市场经济的"天敌",严重阻碍创新、损害消费者利益。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反垄断法》,强化反垄断执法,破除行业壁垒,促进市场活力。
一是紧盯重点行业垄断问题。要密切关注医药、公用事业、建材、汽车销售等民生领域的垄断问题。针对原料药领域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对于公用事业领域的限定交易、搭售等行为,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市场开放、竞争有序。
二是强化经营者集中审查。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活动日益增多。我们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加强对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审查,防止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避免市场集中度过高而损害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利益。
三是关注平台经济领域的垄断风险。平台经济具有双边市场、网络效应等特点,容易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我们要加强对平台经济领域的研究和监测,对"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涉嫌垄断行为,要及时介入、依法处置,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三)强化源头治理,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公平竞争审查是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政策措施的重要屏障。我们要把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从源头上规范政府行为,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
一是压实审查主体责任。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将公平竞争审查作为制定政策措施的必经程序。要建立健全内部审查机制,明确审查机构和人员,确保每一项政策措施出台前都经过严格的公平竞争审查。
二是提升审查能力水平。要加强对审查人员的培训,组织学习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深入理解和把握审查标准和方法。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借助专家学者的智慧,提高审查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三是强化监督和问责。要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抽查、考核和通报制度。对未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或者违反审查标准出台政策措施的,要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确保制度的刚性约束。
(四)加强行政指导,推动企业合规经营。
执法与服务并重,处罚与教育结合。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经营者的指导和服务,引导他们树立公平竞争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一是开展合规宣传培训。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发布典型案例、送法进企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帮助企业了解法律红线,提高合规经营能力。
二是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商业秘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积极推进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建设,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保密制度,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加大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三是规范直销、打击传销。要严格规范直销企业的经营行为,防止其滑向传销的泥潭。同时,要保持对传销活动的高压严打态势,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严厉打击各类传销组织和骨干分子,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三、强化保障,凝聚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做好新形势下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牵头抓总的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要建立健全反不正当竞争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公安、商务、发改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业性强、要求高。要加强对执法队伍的培训,通过集中学习、案例研讨、实战演练等方式,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业务能力和办案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执法铁军。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法规,曝光典型案例,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做好新时代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市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