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会议上的讲话

浩渺 分享 时间:

加强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创新,提升服务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2025年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2025年第一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最新决策部署,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刚才,几个部门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汇报,相关文件也已经印发给大家审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求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最终要靠千千万万个城乡社区、基层单位的有效治理来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基层治理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仅是一项具体的业务工作,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这是我们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直接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厚植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当前,*市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类风险挑战交织叠加,对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矛盾风险,才能真正把发展成果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才能团结带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因此,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在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强治理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确保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在总结经验中坚定走深走实的信心决心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的指挥体系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治理能力稳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增强;特色品牌效应显现,特别是“*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例如,在*花园社区、*颐和社区等地,通过“邻里节”“百家宴”“石榴籽工作室”等载体,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场景日益丰富,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全市参与相关品牌活动的居民已超过30万人次,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调查中,民族团结和社区和谐相关指标的评分始终保持在95分以上,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是深得民心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审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对标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对标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系统集成度还不够高。有的地方和部门在思想上仍然存在“条块分割”的惯性思维,资源统筹力度不足,政策协同效应不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社会工作部门具体指导、有关部门和行业系统齐抓共管、街道乡镇和农村社区党组织兜底管理”的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在具体运行中还存在衔接不畅、协同不力的情况,导致治理合力未能完全形成。二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基层治理的创新举措和品牌亮点,盆景多、风景少,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效应还不够明显。部分社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不深,党建引领的作用发挥不充分。特别是“两个覆盖”工作,在传统领域成效显著,但在平台经济、快递物流、商圈楼宇等新兴领域,还存在覆盖的“空白点”和工作的“薄弱点”,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与行业发展的需求贴合度有待提升。三是为基层减负赋能的力度仍需加大。虽然我们三令五申要为基层减负,但“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依然突出。各类检查、评比、考核名目繁多,社区承担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依然过重,导致社区干部陷于文山会海和填表报数,服务群众的时间和精力被严重挤占。“吹哨报到”机制在一些地方响应不够及时、处置不够彻底,存在“哨响了没人听”或者“只吹哨不办事”的现象,挫伤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烦恼,但回避不了、绕不过去。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精准施策的智慧,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推动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

做好下一步工作,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强基固本、守正创新,紧紧围绕“协同联动、精耕细作、问题导向”这三个关键词,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第一,强化系统集成,构建协同高效的治理新格局。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任何一个部门、一个层级都无法完成,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协同联动。要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市级协调机制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的作用,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能职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把行业系统党的建设和治理工作融入全市总体布局。各区(县)党委要扛起主体责任,把基层治理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要强化资源统筹整合。推动编制、资金、阵地等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建立市、区(县)两级资源、服务、项目“三张清单”下沉机制,确保基层有钱办事、有人服务、有阵地议事。要打破数据壁垒,加快构建全市统一的智慧治理平台,用数字化手段为基层赋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要凝聚多元共治力量。要积极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群团组织、驻区单位、物业公司、志愿者队伍等多方力量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的“红色朋友圈”和“社区共同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第二,深化精耕细作,打造更多可感可及的治理品牌。品牌是质量的体现,是形象的展示。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同样需要品牌意识,要通过精耕细作,擦亮现有品牌,培育新生品牌。要抓好村(居)换届后续工作。今年是村(居)“两委”换届之年,要持续做好新一届班子的培训和管理,特别是要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这个“领头雁”,引导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带领群众谋发展、促和谐。要坚决打好“两个覆盖”集中攻坚战。组织、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要协同发力,对新兴领域和社会组织进行再排查、再摸底,确保底数清、情况明。要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多种方式,力争在明年上半年实现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党组织覆盖率达到99%以上,并同步抓好党组织作用的实质性发挥。要持续深化“*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品牌建设。要在内涵拓展和模式创新上下功夫,推动品牌从“有形”向“有神”转变。要鼓励基层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总结像*镇“民族团结大院”、*社区“共享会客厅”这样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一社区一特色、一品牌一亮点”的生动局面,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常开长盛。

第三,突出问题导向,推动基层减负赋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破解基层治理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要严格落实“三个清单”制度。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便民利民服务清单,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凡是未列入清单的事项,原则上不得交由社区承担。要建立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定期收集居民需求,确保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精准对接。要深化完善“吹哨报到”机制。关键在于优化流程、压实责任。要建立“吹哨”事项的分级分类处置机制,明确响应时限和办结标准。对群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的“硬骨头”,要实行提级办理、挂牌督办。市级协调机制办公室要定期对各部门“报到”情况进行通报,将考核结果与部门绩效、干部评优评先挂钩,确保“哨声”一响,部门必到,事情必办。要拿出过硬举措为基层减负。必须痛下决心,对现有进入社区的各类表格、台账、APP进行全面清理,坚决砍掉那些华而不实、重复烦琐的形式主义东西。要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新增事项必须经过市级协调机制审核批准,从源头上为基层把好关。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拓宽发展空间,落实待遇保障,让他们安身、安心、安业,有更多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同志们,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做好这项工作,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群众工作水平的重大考验。希望大家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我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强组织保证!

47 5178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