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上的讲话从雷锋日记到青春答卷让奉献成为青春底色

浩渺 分享 时间:

从雷锋日记汲取力量,将奉献精神融入青春,激励年轻一代勇于担当,共同书写无悔的青春答卷。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上的讲话从雷锋日记到青春答卷让奉献成为青春底色”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2025年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上的讲话:从雷锋日记到青春答卷 让奉献成为青春底色

 

老师们、同学们:

阳春三月,万物生长。站在新学期的起点,我想和大家聊聊青春的选择。有人问:在这个躺平内卷交织的时代,年轻人还能像雷锋那样纯粹地奉献吗?今天,让我们翻开《雷锋日记》,对照新时代的青春考卷,写下三个答案——“精神的火种永不熄灭”“奉献的坐标永远清晰”“青春的价值永远滚烫

一、读懂雷锋日记:精神的火种,从不是过去时

《雷锋日记》里最动人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细水长流的温暖。他帮战友补袜子、为灾区捐积蓄、在工地义务劳动……这些小事背后,藏着跨越时代的精神密码:奉献不是牺牲,而是选择;不是负担,而是幸福。

有人说,雷锋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榜样,今天已经过时。但看看我们身边:

“00护士刘家怡,在武汉疫情暴发时写下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在隔离病房连续奋战40天;

北大研究生支教团,24年接力奔赴西部,用知识照亮乡村孩子的眼睛;

校园里的红马甲,从迎新引导到垃圾分类,用微光点亮他人的生活。

同学们,雷锋精神从未离开。它藏在快递小哥无偿运送急救药品的电动车里,藏在大学生村官为老乡直播带货的手机里,更藏在每一个普通人做好分内事、帮好身边人的善意里。

二、校准青春坐标:奉献不是单选题,而是多选题

这个时代,有人质疑:连自己都顾不好,谈何奉献?但我想说:新时代的奉献,不是非此即彼的苦情戏,而是理性与情怀的交响曲

对教师而言:

不必苛求春蚕到死丝方尽,但可以像张玉滚校长那样,用一根扁担挑起山村教育的希望;

不必强求蜡炬成灰泪始干,但可以像复旦教授钟扬,把种子播撒在青藏高原,把科学精神种进学生心田。

对同学们而言:

不必人人都去支教边疆,但可以在实验室为攻克卡脖子技术熬一个通宵;

不必个个都捐出全部积蓄,但可以用专业技能为社区设计防诈小程序;

甚至,只需在室友情绪低落时递上一杯热奶茶,在网课弹幕里发一句老师辛苦了”——奉献的底色,就藏在举手之劳的温度里。

就像华为工程师在非洲建基站时说的:我们不是来当英雄的,但总得有人让信号塔立在荒漠里。

三、写好青春答卷:让利他成为人生的快捷键

最近流行一个词叫精致利己,但我想用三组数据打破偏见:

清华大学薪火计划学员中,85%的毕业生选择投身国防、基层和重点行业;

B青年UP创作的知识普惠视频,累计播放超100亿次;

我校乡村振兴实践团去年为20个村庄设计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户增收300万元。

这些年轻人告诉我们:奉献不是吃亏,而是增值”——它让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同频共振。

在此,我想给同学们三个行动锦囊

钉子:像雷锋钻研汽车维修那样,在专业领域扎下根、钉得牢,用硬实力服务社会;

砖头: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科技创新,处处是青春主场;

蒲公英:把善意传递出去,一次献血、一场科普讲座、一次反诈宣传,都能让世界更好一点。

老师们、同学们!

60年前,雷锋在日记里写下: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今天,我们的考场更大了——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元宇宙到绿水青山;我们的答卷工具更酷了——AI、大数据、5G;但青春的核心命题从未改变:一个人究竟该怎样活着,才能让生命真正属于时代、属于人民?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利他的青春永不褪色,奉献的人生自带光芒。愿我们像雷锋那样,把小我活成大我,让青春答卷写满山河!

谢谢大家!

 

47 43826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