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浩渺 分享 时间:

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县域经济的核心,需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资源整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全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全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一整天时间,深入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园区、部分乡镇企业和重点项目现场开展实地调研,随后又召开座谈会,与企业家代表、行业部门负责同志面对面交流。刚才,听了XX同志通报的全县经济运行情况,XX县长通报了调研中发现的具体问题,7位企业家代表结合自身实际作了发言,讲得很实在、很中肯,既有对发展成果的肯定,也有对痛点难点的直陈,还有对未来的清晰规划。作为人大代表,作为服务县域发展的一线参与者,我深切感受到,全县上下抓发展的劲头足、思路清、举措实,特别是广大企业和干部群众在复杂环境下展现出的韧性与活力,让我们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更有信心、更有底气。 借此机会,我结合调研情况和平时思考,谈三点感受,提四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一、从实地走访看变化,在热乎数据中感受发展温度

上午的调研路线,我特意选了传统产业升级现代农业提质新兴产业培育三个维度,就是想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看看县域经济的毛细血管是否畅通、发展动能是否强劲。

在经济开发区的恒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我跟着车间主任走了三条生产线:前纺车间里,原来的三班倒人工巡检被智能传感器替代,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从70%提升到95%;织布车间内,高速剑杆织机的转速从每分钟800转提升到1200转,产品合格率却从92%提高到98%;最让我触动的是成品仓库,企业自主开发的纺织云平台实时显示着全国32个城市的订单数据,财务总监告诉我,上半年他们通过小单快反模式,承接了1200多笔定制化订单,利润率比传统大宗订单高15个百分点。这家企业是全县传统纺织业转型的缩影——曾经靠量大价低打市场的老纺织,如今正通过数字化改造、个性化定制,变成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新纺织

下午去的青溪镇万亩生态茶园,则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升级。茶农王大姐一边采茶一边跟我说:以前我们只卖鲜叶,一斤赚5块;现在村里办了茶叶合作社,注册了青溪玉芽品牌,春茶炒青能卖到80块一斤,夏茶做成茶饮料原料,秋茶加工成茶饼,连茶梗都能做成茶枕。更让我惊喜的是,合作社与电商平台合作开通了直播采茶,上周一场直播吸引了2万多单,其中80后、90后消费者占了65%。镇干部介绍,像这样的特色农业项目,全县今年新增了17个,带动2300多户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入1.2万元。这些变化说明,只要找准接二连三的路径,农业完全可以成为高附加值的幸福产业

最让我感慨的是城南新区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这里原本是一片荒坡地,去年引进XX新能源科技公司后,不到一年时间就落地了锂电池PACK生产线、光伏逆变器研发中心,带动上下游12家企业入驻。在项目建设现场,我看到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安装设备,项目负责人说: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预计投产后年产值能突破10亿元,税收超5000万元。这个项目的落地,不仅填补了我县新能源产业的空白,更让我看到了以商招商”“链式招商的潜力——一个龙头企业进来,一群配套企业跟上,最终形成滚雪球效应。

二、从问题清单找短板,在直面痛点中清醒认识差距

调研中,无论是企业负责人还是基层干部,都提到了当前发展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拦路虎,也是突破口,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一是传统产业转型的阵痛期仍未过去。 比如,我县纺织、建材两大传统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的58%,但其中70%的企业仍停留在初加工环节,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占比不足15%。刚才XX纺织的老总说:我们也想引进智能设备,但一条生产线就要投入3000多万元,中小企业实在扛不住。这说明,产业转型既需要企业敢转,更需要政府帮转”——比如设立专项技改基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银企对接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加快推进。

二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玻璃门依然存在。 座谈中,几位企业家反映,部分行业存在隐性准入限制,比如新能源项目审批流程繁琐,需要跑5个部门、盖8个章,耗时长达3个月;还有的企业提到,融资难问题虽有缓解,但中小微企业仍面临抵押难、利率高的瓶颈,个别企业为了贷款,不得不借过桥资金,一年利息就占利润的20%。这些问题看似是程序问题,实则是服务意识问题”——我们常说企业是衣食父母,但真正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还有差距。

三是城乡融合发展的衔接带不够紧密。 在调研青溪镇茶园时,我发现虽然茶叶品牌打响了,但物流配送还是短板:茶叶合作社没有自己的冷链车,发往北方的茶叶需要先运到县城再转车,增加了2天运输时间,成本上升10%;另外,农村电商人才匮乏,全县从事直播带货的专业团队不足10个,多数农户还是自己拍、自己卖,镜头语言、营销技巧都跟不上。城乡融合不是简单的城市反哺农村,而是要打通要素流动的任督二脉,让资本、技术、人才在城乡之间双向奔赴

四是要素保障的硬支撑还需强化。 土地、资金、人才是发展的三大要素,但目前都存在制约:用地方面,全县工业用地容积率平均只有0.8,低于全省1.0的标准,很多企业想扩建却没地可用;资金方面,县级财政存量有限,今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增长3.2%,而民生支出占比高达78%,对产业的投入捉襟见肘;人才方面,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占比不足2%,一线产业工人缺口达8000人,招不来、留不住问题突出。这些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高质量发展就会卡脖子

三、从使命担当强信心,在实干笃行中开创发展新局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最小单元,但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作为人大工作者,我们既要监督支持,更要加油鼓劲;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既要谋全局,更要抓落实。结合今天的调研,我提四点建议,与大家共商共促。

第一,坚持向新而行,在产业升级上再加力。 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永恒产业,关键是要老树发新芽。建议:一要抓智改数转,由科工局牵头,年内建成1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快部署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二要抓延链补链,围绕纺织、建材两大主导产业,绘制产业链缺项图谱,重点引进染整、新型建材等项目,年内力争形成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三要抓特色培育,支持青溪茶园、XX果蔬合作社等农业龙头企业创建区域公用品牌,推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提质增效,让更多土特产变成金招牌

第二,坚持雪中送炭,在助企纾困上再升温。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细胞活了,经济才会旺。建议: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对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等高频事项,压缩办理时限50%以上;二要创新金融服务,设立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基金,与银行合作推出无还本续贷产品,年内力争为100家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三要强化政企沟通,建立县长接待日”“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每月固定一天由县领导接访企业,每季度召开一次政企早餐会,真正做到企业有呼、政府必应

第三,坚持城乡融合,在乡村振兴上再突破。 城乡融合不是消灭农村,而是激活农村。建议:一要完善基础设施,年内完成10条农村公路提质改造,新建5个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解决最后一公里运输难题;二要培育新型主体,实施乡村创客计划,吸引100名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三要推动数字下乡,建设智慧农业大脑,推广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等技术,让农业生产从靠经验转向靠数据

第四,坚持破立并举,在要素保障上再攻坚。 要素保障是发展的粮草,必须未雨绸缪、精准施策。建议:一要盘活土地,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土地专项整治,年内清理低效用地1000亩以上,推行标准地供地模式,实现拿地即开工;二要撬动资金,设立1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通过财政+社会资本模式,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三要引进人才,实施县域英才计划,对引进的高端技术人才给予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同时加强与职业院校合作,定向培养产业工人,年内力争引进各类人才2000人以上。

同志们!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接力赛,更是一场攻坚战。今天的调研,让我们看到了成绩,也找准了问题;今天的座谈,让我们凝聚了共识,也明确了方向。作为人大代表,我将始终与县委同频、与政府同向、与群众同心,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为全县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我相信,只要我们全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的精神挑重担,以的劲头开新局,以的作风抓落实,XX县的县域经济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交出一份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精彩答卷!

谢谢大家!

47 49656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