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的研讨发言材料
深入理解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论述,推动工会改革,增强工人阶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学习《习近平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的研讨发言材料”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关于学习《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的研讨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有些许诚惶诚恐。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会岗位上工作的普通一员,我的思考和实践或许还很浅薄,更多的是想借此机会,向各位前辈和同事实在地汇报一下我的学习感悟,谈一谈我对于如何更好地履行这份职责的粗浅反思,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这次学习,对我而言,不亚于一场思想上的"及时雨"和行动上的"加油站"。它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逐篇逐句的研读中,我愈发深刻地认识到,工会工作看似平凡琐碎,实则承载着厚重的政治责任和职工群众的深切期盼。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事业。
一、深学细悟,在理论滋养中坚定政治航向
《论述摘编》开宗明义地强调,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是最高的政治原则。这句话,我过去也常说常讲,但通过这次系统学习,才真正从内心深处领会了其分量。工会工作,本质上就是党的群众工作,我们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关系到党在职工群众心中的形象,关系到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否牢固。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事务主义的泥沼,忙于组织活动、发放福利、调解纠纷,有时会不自觉地将工会工作看作是一项单纯的服务性工作。但《论述摘编》提醒我们,必须时刻绷紧政治这根弦。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无论是组织一场技能竞赛,还是慰问一名困难职工,都内含着思想政治引领的重大责任。我们的目标,绝不仅仅是让职工获得一时的帮助或快乐,更是要通过这些有温度、有力量的行动,将广大职工最广泛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引导大家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作为一名身处〔...〕供电公司的工会干部,我深知,我们企业的职工队伍是一支关键的产业工人力量,他们的思想状态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能源保供的安全稳定。因此,将党的理论主张,用职工听得懂、能接受的语言和方式,春风化雨般地融入到每一次谈心、每一次活动中,是我们必须练就的基本功,也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
二、对标对表,在服务职工中践行初心使命
《论述摘编》中,"以职工为中心"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职工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让我时常反思,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我们的服务,是浮于表面的"大水漫灌",还是精准滴灌到了职工的"心田"里?
学习让我认识到,服务职工不能仅凭一腔热情,更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务实的举措。我关注到,全国总工会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清晰的标杆。比如,在2025年的"工会送温暖行动"中,计划将覆盖87万户困难职工家庭、1500万名重点群体职工以及21万名劳模工匠。这组数据背后,是国家层面对职工福祉的精准规划。回看我们自身,在帮扶工作中,是否也建立了这样清晰的目标和台账?是否对困难职工的情况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靶向准?
总书记指出,要"切实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办公室,真正沉到一线班组、深入基层站所中去。我了解到,全国工会系统的12351职工维权服务热线,在20xx年全年受理职工来电149万通,职工满意度高达%。这个数字对我触动很大。它说明,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去倾听、去解决,职工群众是能真切感受到工会作为"娘家人"的温暖和依靠的。未来,我们不仅要畅通线上的诉求渠道,更要迈开双腿,主动上门,把服务送到职工最需要的地方,聚焦他们在薪酬待遇、职业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三、知行合一,在守正创新中激发组织活力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工作的创新发展上。《论述摘编》为我们擘画了蓝图,而如何将这幅宏伟蓝图在我们基层的这片"责任田"里变成现实,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担当。结合学习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是拥抱"数字浪潮",重塑服务模式。当今时代,数字化转型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看到,从全国总工会着力打造的"职工之家"APP,到许多兄弟省市如火如荼建设的"〔...〕工惠"等智慧服务平台,工会工作的服务场景正在被深刻重塑。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不能再固守传统的发通知、填表格的工作模式。未来,我们要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职工提供全天候、零距离的服务。比如,能否将入会转会、医疗互助、法律咨询、困难申报等高频事项全部迁移到线上,实现"指尖办理"?能否通过数据分析,精准画像职工需求,变"职工找服务"为"服务找职工",主动推送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培训课程、文体活动和普惠福利?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将极大提升工会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真正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让工会组织"一键可享"的暖心服务触手可及。
其次,是搭建"建功舞台",赋能职工成长。工会不仅要关心职工的生活,更要关注他们的成长。总书记强调,要"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电力行业,这一点尤为重要。过去,我们组织劳动竞赛、技能比武,更多是着眼于选拔尖子、树立典型。今后,我们应将重心更多地放在普惠性和群众性上。要持续深化"五小"等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降低创新门槛,鼓励每一位职工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搞小发明、小创造,让创新的活力在基层充分涌流。同时,要整合内外部优质培训资源,不仅是提升专业技能,也要关注职工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他们铺设更宽广的职业发展跑道,让每一位职工都能在企业发展中看到自己的成长空间,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同频共振。
最后,是聚焦"强基固本",锻造过硬队伍。所有工作的落地,最终都要靠人。总书记提出的"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对我们基层工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自身必须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不断提升政治能力、业务水平和服务本领。要定期组织工会干部、小组长进行系统培训,通过案例研讨、经验分享等方式,让大家不仅成为业务上的"政策通",更成为职工信赖的"贴心人"。只有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工会干部队伍,我们的工会组织才能真正充满活力、富有战斗力。
各位领导、同仁,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这次学习,让我对肩上的责任有了更清醒的认知,也为未来的工作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前路漫漫,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摸索。我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牢记嘱托,心怀职工,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职工、贡献企业的实际行动,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职工的期盼,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工会工作的崭新篇章,贡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上一篇:关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研讨发言材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