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浩渺 分享 时间: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技能素质,强化组织保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社会稳定与和谐。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全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2025年全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市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回顾总结会,更是一次加压奋进的动员部署会,旨在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我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提质增效,为*市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筑牢坚实的人才根基。

刚才,会议传达学习了省里的最新会议精神和《*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核心内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经验交流发言,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结合大家的讨论,再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战略定位

产业工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中央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第一,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要求。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部分。夯实产业工人队伍这一执政的阶级基础,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业工人的构成、分布、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壮大队伍、提升素质、保障权益,才能始终保持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才能把广大产业工人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二,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市正处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无论是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都离不开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产业工人队伍的现状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技能人才总量不足、

结构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观念尚未根本扭转;产业工人的职业荣誉感、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不解决,产业升级就是空中楼阁,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这是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改工作,近期专门出台了《*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的目标任务和行动路径。方案提出,到2027年,要新增高技能人才70万人次左右,培养造就一大批工匠人才。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下达了任务书。*市作为全省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环,必须主动对标对表,坚决扛起责任,将省里的“作战图”转化为我市的“施工图”,确保改革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过去一段时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我市产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思想引领持续加强,技能培训体系不断完善,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健全。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已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592人次,并积极探索落实“新八级工”制度,新增技能人才达到1041人,这些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我们更要看到,成绩只是起点,改革永远在路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绝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以“归零”的心态、“冲刺”的姿态,推动产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聚焦关键环节,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

深化产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接下来,要重点围绕“赋能、提质、增收、强基”四个方面,抓好以下几项关键任务。

(一)聚焦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基础。要始终把加强产业工人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一是要深化理论武装。要创新方式方法,运用产业工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车间、深入班组、入脑入心。二是要弘扬“三种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挖掘和宣传我市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和“*工匠”,讲好他们的奋斗故事,让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文化在*大地蔚然成风。三是要建强企业阵地。要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打造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增强产业工人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二)聚焦技能素质提升,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技能是产业工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和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必须把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作为产改工作的

重中之重,全面对接《*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一是要深化产教融合。要推动我市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推行“订单班”“冠名班”等培养模式。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门”与“厂门”的无缝对接。二是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要整合人社、工会、教育等部门的培训资源,精准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项目。要充分利用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根据省里的总体目标,我们要自我加压,力争到2027年,全市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5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8000人以上,为我市产业体系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技能支撑。三是要完善技能评价体系。要全面推行以“新八级工”为代表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打破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认定,把评价权更多地交给市场和企业。要建立完善以技能竞赛为引领的选拔机制,通过举办市级一类、二类职业技能大赛,让更多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的良好局面。

(三)聚焦权益保障和职业发展,激发产业工人的内生动力。要让产业工人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革才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和最深厚的力量。一方面,要健

全权益保障机制。要严格落实《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要特别关注建筑等重点领域,完善工资支付专用账户管理坚决根治欠薪问题。要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尤其要推动非公企业、灵活就业等群体的参保工作。同时,要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切实维护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畅通职业发展通道。要打破身份、学历、资历等壁垒,畅通技术工人在技术、技能、管理等不同职业发展通道间的转换路径。在职称评定、人才项目申报中,要向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倾斜。要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待遇,注重从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推荐优秀产业工人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让他们在政治上有地位、在社会上受尊重。

三、加强组织领导,汇聚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任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一,要压紧压实责任。市产改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定期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好日常工作职责,加强与各成员

单位的沟通联络,强化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对照任务分工,主动认领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协同推进。市工信局要结合产业规划,提出技能人才需求目录;市人社局要在技能培训、评价认定、待遇落实等方面拿出硬招实招;市财政局要优化支出结构,保障产改工作必要的经费投入;市教育局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各县(市、区)要参照市里的模式,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生动局面。

第二,要强化要素保障。深化改革,离不开真金白银地投入。财政部门要继续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高技能人才奖励等的资金支持力度,并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估,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切实履行职工教育培训的主体责任,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经费。要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的格局。同时,要加强对产改工作的宣传引导,深入解读改革政策,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吸引更多优秀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第三,要严格督导考核。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将产改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各地区、各

单位的产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和评估。对工作得力、成效显著的,要予以通报表扬;对思想不重视、行动迟缓、措施不力的,要及时约谈、督促整改。通过强有力的督导考核,传导压力、激发动力,确保产改各项任务目标如期实现。

同志们,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奋斗姿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打造一支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为开创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局面,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47 517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