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生态环境局全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利剑行动”推进会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全市生态环境违法查处工作要加强协调,落实责任,确保隐患排查整治到位,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市生态环境局全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利剑行动”推进会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市生态环境局全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利剑行动"推进会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利剑行动"推进会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调度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回顾总结会,更是一次加压奋进的动员部署会。刚才,听取了各县(市、区)的汇报,总体上看,大家的工作是有力的、成效是显著的。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清醒认识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利剑行动"的持续深入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的扎实开展为两大抓手,向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亮剑,为全市生态安全防线加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方面,执法监管的威慑力显著增强。"利剑行动"开展以来,全市上下保持了执法监管的高压态势,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了一批主观恶意明显、社会影响恶劣的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截至目前,全市在此次专项行动中,累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已超过1800宗,处罚金额突破亿元,实施查封扣押超过500宗,办理限产停产案件超过200宗,移送公安机关适用行政拘留的案件达到260余宗,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案件超过110宗。这些行动不仅有效惩治了违法者,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强大的法律震慑,亮明了市局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守护美好生态环境的坚决态度,让"守法获益、违法受损"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风险防范的主动性稳步提升。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全市系统坚持"全行业、全领域、全覆盖"的目标,开展了拉网式、地毯式的排查。截至上月底,全市累计排查出各类生态环境风险隐患点846个,其中被评定为红色重大风险的35个,橙色较大风险的112个,黄色一般风险的699个。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各地均已建立"一企一策"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实行闭环管理。特别是在对化工、重金属、危险废物、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高风险领域的排查中,发现并督促整改了一批长期存在的管理漏洞,例如部分企业环保设施运行记录不完整、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推动了环境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的深刻转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不容忽视。一是部分区域和行业的顽瘴痼疾依然存在。一些传统的高污染行业,违法排污问题屡禁不止,有的甚至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手段更加隐蔽,查处难度更大。二是风险隐患的存量和增量交织。一些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同时,随着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新的环境风险点也在不断出现,对我们的监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三是工作推进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从刚才的汇报和日常调度情况看,部分县(市、区)在案件查办数量、处罚金额、风险排查深度上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差距,存在"上热下冷"、压力传导层层递减的现象。四是部分干部的系统思维和治本能力有待加强。在查处案件时,满足于就事论事,未能深挖违法行为背后的行业性、根本性问题,未能有效铲除非法产业的污染链条,导致一些问题反复出现,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怪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深化利剑行动提升执法精度以雷霆之势坚决维护生态环境法治权威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利剑行动"是法律赋予我们手中的一把利剑,必须敢用、善用、常用。下一阶段,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要继续保持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在"严、准、狠"上下功夫,确保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第一,要聚焦重点领域,实施精准打击。执法资源是有限的,必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要紧盯群众反映强烈、污染排放突出、对环境质量影响大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问题。要重点查处洗涤、制药、屠宰、化工、重金属等行业的单位,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以及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性质恶劣、危害严重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要对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到位、污染出现反弹的,坚决依法从重处罚,绝不姑息。
第二,要创新执法方式,提升监管效能。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违法行为,传统的现场检查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必须积极拥抱现代科技,向科技要战斗力。要充分运用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等非现场监管手段,构建"空天地人"一体化的智慧监管网络,实现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和精准溯源。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部门联动机制。要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联合督办,对涉嫌犯罪的案件,要做到第一时间移送、第一时间介入,形成打击环境犯罪的强大合力,彻底斩断污染背后的利益链。
第三,要贯彻处罚到人,落实双罚制度。环境违法行为,表面上看是企业行为,但根子在人,在于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如果处罚只落在企业身上,对个人的触动不大,就难以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必须严格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对违法企业依法实施处罚的同时,对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罚款;对符合实施行政拘留条件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要让每一次执法,不仅给企业敲响警钟,更要让相关责任人感到切肤之痛,真正做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三、坚持源头防控筑牢安全底线以系统思维全面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底线任务。如果说"利剑行动"是"治已病",那么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就是"防未病"。必须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首先,排查整治必须实现全过程闭环。风险隐患排查不能是一阵风,必须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要继续深化"拉网式"排查,确保所有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环境风险点全覆盖、无死角。对排查出的隐患,要严格按照风险等级,实行差异化、精细化管控。要建立健全"发现-登记-评估-整治-销号"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台账。每一项隐患都要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对已经完成整改的,要适时组织"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效,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对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重大隐患,要制定严密的监控方案,落实应急措施,确保风险可控。
其次,风险预警必须做到及时高效。环境风险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关键在于能否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完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提升对各类环境风险的感知、预警能力。要健全市、县、乡、企四级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能够快速响应、科学处置、有效应对。特别要强化对尾矿库、危化品企业、垃圾填埋场等高危风险源的实时监控,确保其环境安全设施稳定运行。
最后,环境治理必须着眼于根本性解决。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往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环保基础设施滞后等深层次问题的具体表现。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把解决具体问题与推动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要以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为契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依法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推动高污染、高风险企业入园进区、集中治理。要加快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能力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理能力。通过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从根本上减少环境风险的产生。
四、强化组织保障压实各方责任以过硬作风确保各项部署落地生根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严明的工作纪律。
一要层层压实责任。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是一句空话。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局的"一把手"是本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要将"利剑行动"和风险排查整治的工作任务,逐项分解,细化到岗、明确到人、量化到时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同时,要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环境管理制度,加大环保投入,自觉履行污染治理和风险防范的法定义务。
二要严格考核问责。考核是指挥棒、风向标。市局将进一步完善对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局的绩效考核体系,将"利剑行动"的成效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核心指标。考核将设置具体的量化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立案查处案件数量、处罚金额、大案要案查办率、重大风险隐患消除率、环境信访投诉办结率以及公众满意度等。对工作成效显著、排名靠前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推进不力、问题突出、考核排名靠后的,将进行约谈、通报批评,并与年度评优评先、干部使用挂钩,以最严格的考核倒逼工作责任的落实。
三要发动社会共治。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要进一步畅通"12369"环保热线、微信举报平台等线上线下问题反映渠道,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举报环境违法线索,参与环境风险监督。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利剑行动"的进展和成效,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发挥舆论监督和警示教育作用。通过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消除生态环境风险的强大合力。
四要锻造环保铁军。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全体执法和监管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执法技能,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严守纪律规矩,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做到廉洁奉公、秉公用权。在执法过程中,要敢于动真碰硬,不畏艰难、不徇私情,坚决排除各种干扰,确保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法律、实践和历史检验的铁案。
同志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大家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深入推进"利剑行动",扎实抓好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为守护〔...〕的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