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市防汛减灾救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云海 分享 时间:

加强防汛减灾工作,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某市防汛减灾救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市防汛减灾救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防汛减灾救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全州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视频调度会的最新部署,结合我市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再分析、再研判、再动员、再部署。刚才,有关部门通报了当前的气象预测和汛情态势,情况不容乐观,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打赢这场防汛减灾救灾的硬仗。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生命重于泰山,责任担当在肩。当前,我市已进入主汛期,也是防汛工作的最关键阶段。根据气象部门的持续监测分析,受特殊大气环流影响,今年的降雨过程呈现出频次更高、强度更大、极端性更强的特点。特别是进入7月以来,全市平均降雨量已接近历史同期极值,多个乡镇的单日降雨量更是突破了建站以来的历史记录。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持续的强降雨已经导致土壤含水率趋于饱和,江河水位持续上涨。以我市境内的〔...〕河和〔...〕河为例,水文部门的实时监测数据显示,〔...〕河马尔康水文站的流量已多次逼近警戒水位,其多年平均流量虽为立方米每秒,但我们绝不能忘记1946年7月其历史洪峰流量曾达到惊人的539立方米每秒。历史的教训振聋发聩,我们必须以史为鉴,做好应对超历史标准洪水的充分准备。而作为其汇入干流的〔...〕河,其水位也随之高位运行,两河叠加的风险正在急剧增加。

更让我们忧心的是,我市地处山区,地质构造复杂,持续的暴雨冲刷极易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近期,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已经连续发布,多个区域被划定为高风险区。这些风险点,就如同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灾难。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全市上下决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要深刻认识到,防汛减灾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大局稳定的头等大事。我们必须坚决摒弃"看天吃饭"的消极思想,摒弃"年年防汛年年过"的经验主义,摒弃"险情不会发生在我这里"的侥幸心理。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立即进入战时状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州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全部精力和智慧凝聚到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各项工作中来,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聚焦关键环节,推动防汛工作从被动应对向量化预防转型

传统的防汛工作模式,往往依赖于经验判断和灾后应急,这在应对当前频发、突发的极端天气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在昨天的会议上,我们深入查摆了自身存在的短板,包括降雨多频集中带来的持续压力、部分干部群众危机意识不足、工程区域点多面广难以全面兼顾、监测设备相对落后、监测手段较为单一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推动一场深刻的变革,核心是实现"三个转型"。

第一,从"应急为主"向"预防为要"转变,核心在于数字赋能。

预防是最好的减灾。我们必须把工作的关口前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全域覆盖、实时感知的监测预警网络,真正做到"防在前、预在早"。

一是要构建更加精密的监测网络。目前,我市已初步建成了覆盖主要流域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全域气象监测体系,但还存在盲区和短板。要对照最新的技术标准,对现有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升级。我们的自动雨量站,测量精度要达到毫米分辨率,误差必须控制在国家标准±4%以内。我们的水位监测设备,要能够实时回传数据,确保数据不中断、不失真。尤其要强化对短时强降雨的监测能力,确保手持气象仪等机动设备能够第一时间抵达现场,为一线指挥提供实时气象数据支持。所有设备必须具备高防护等级,如IP66标准,确保在高寒、高湿的恶劣环境下能稳定运行。

二是要实现更加迅捷的预警响应。数据采集是基础,快速响应才是关键。我们不能满足于"发布了预警",而要追求"预警能救命"。当前,先进地区的洪水预警时效已经从传统的2小时压缩至45分钟,城市内涝预警甚至可以提前3小时发出。我们必须对标这个标准,倒逼自身改革。要充分利用5G、物联网等新技术,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分钟级"实时传输,将预警信息发布到接收单位的响应时间压缩到1分钟以内。要坚决杜绝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肠梗阻",有的地方曾出现预警短信发布后,公众在30分钟后才收到的情况,这种延迟在分秒必争的抢险工作中是致命的。我们的目标是,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的发布,从数据分析到触达一线责任人,全流程响应时间必须控制在15分钟以内。

第二,从"部门分散"向"协同联动"转向,关键在于体系集成。

防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市上下的"合奏曲"。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部门壁垒,形成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高效联动体系。

一是要健全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要严格落实每日会商研判制度,气象、水文、自然资源、应急、水务等部门必须派员参加,共享信息、共同研判,形成统一的风险评估结论和决策建议。要确保指挥体系的指令能够一竿子插到底,直达村社、企业、工地乃至每一个网格员。

二是要建立刚性约束的响应机制。预警发布后,响应行动必须闻令而动。要严格执行"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的刚性要求,这不仅仅是工作原则,更是铁的纪律。一旦接到转移指令,相关责任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组织群众应转尽转、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要坚决杜绝犹豫不决、等待观望。同时,要加强对安置点的管理和服务保障,确保转移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临时安全住处、有病能及时就医。

三是要落实"喊醒叫应"的闭环管理。信息发布出去,不等于责任就完成了。关键要看接收方是否收到、是否理解、是否行动。要建立起从市到镇、从镇到村、从村到户的"喊醒叫应"责任链条。对于发布的红色、橙色预警,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接收单位的确认反馈。对于重点区域的责任人,要通过电话、短信、大喇叭、敲锣打鼓等多种方式,确保预警信息无死角传递,确保所有人都能在第一时间被"喊醒",并立即采取行动。

第三,从"经验驱动"向"科学备战"转型,基础在于精准保障。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防汛抢险的"粮草",就是我们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应急物资的充足性和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一是要动态完善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预案不是束之高阁的文件,而是实战的行动指南。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今年的汛情特点和潜在风险,对现有的防汛减灾、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行再梳理、再修订,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预案修订后,必须组织开展常态化的应急演练,特别是针对夜间、节假日等薄弱环节的突击演练,让每一名干部、每一支队伍都清楚自己的职责、位置和行动路线,通过演练发现问题、磨合机制、提升能力。

二是要全面盘点和补充应急物资。要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原则,对全市的应急物资储备进行一次拉网式大清查。清查的范围要全面,既要包括编织袋、救生衣、挡水板等传统基础物资,也要覆盖冲锋舟、大功率水泵、移动泵车、应急照明车等专业抢险设备。要建立详细的物资清单,明确储备地点、数量、规格和负责人,做到心中有数。对发现的短板和缺口,要立即补充,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三是要确保极端条件下的通信畅通。通信是抢险救灾的"生命线"。在暴雨、洪水等极端情况下,公网通信很可能中断。我们必须把卫星电话作为最后的保障。要对全市所有配备的卫星电话进行逐一检查、测试和验收。验收标准要严格,不仅要核对设备型号、技术参数,更要进行实地通话测试。要模拟极端环境,确保我们的设备符合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稳定工作的技术标准-2009)。要确保每一部卫星电话都电量充足、信号良好,确保每一位值班人员都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在任何情况下,市指挥部与一线抢险点的通信都绝不能中断。

三、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各项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工作部署千万条,抓好落实第一条。防汛责任重于泰山,容不得半点虚功。全市上下必须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明的纪律,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落实到位。

一要压紧压实"四方责任"。要严格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把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和一线岗位人员的直接责任链条拧得更紧。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市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分工,立即下沉到所联系的乡镇和重点部位,深入一线开展督导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加强对本领域防汛工作的监督检查。所有水库、电站、在建工地、旅游景区等重点单位,必须把防汛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

二要强化督导检查和执纪问责。市纪委监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组成联合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各乡镇、各部门的防汛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重点督查领导是否在岗带班、值班值守是否到位、预警信息是否及时传递、应急预案是否完善、物资储备是否充足、隐患排查是否彻底等情况。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现场交办、限期整改。对因思想麻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迁就。

三要坚持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防汛减灾救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整个防汛工作中,我们的一切决策、一切行动,都必须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灾避险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组织群众转移时,要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讲清利害关系,争取群众的理解和配合。要特别关注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确保他们得到及时、安全的转移和妥善的安置。

同志们,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当前,防汛减灾救灾工作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我们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肩负的使命是光荣的。希望大家立即行动起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全力以赴,严防死守,坚决夺取今年防汛减灾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47 5024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