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研讨发言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落实,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研讨发言”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研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学习领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结合〔...〕乡的实际情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主要是向各位领导汇报思想、反思不足、探讨路径。
近期,通过对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论述的再学习、再领会,我感触很深。过去,总感觉"新发展格局"这样的宏大叙事,是国家顶层设计的战略擘画,距离我们基层乡镇似乎有些遥远。但现在我深刻认识到,这绝不是一个悬在空中的概念,而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庄未来发展的"必答题"和"路线图"。国家经济的汪洋大海,正是由我们一个个乡镇这样的小小溪流汇聚而成。如果溪流淤塞、动力不足,大海的循环也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如何将这一宏大战略思想转化为我们〔...〕乡发展的具体行动,是我一直在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深学细悟,以基层视角校准对新发展格局的认识
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对于〔...〕乡这样一个地处〔...〕腹地的农业乡镇而言,最核心、最直接的任务,就是要找准自身在国内大循环中的位置和切入点。
首先,是关于"主体"的再认识。过去提到发展,我们可能更多地是向上要项目、向外引资本。现在理解,"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根本上是要激活内生动力。对〔...〕乡来说,就是要深入挖掘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消费潜力,让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更多地发生在内部和国内。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重心需要从单纯的"引进来",向"内生发展"与"引进来"并重转变,把发展的基点真正放到依靠自身力量上来。
其次,是关于"畅通"的再思考。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这让我联想到我们乡里的现实情况。我们的农产品品质不错,但常常因为缺少标准化、品牌化,在市场上卖不出好价钱,这就是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堵点。我们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乡村的人才、资金等要素留不住、流不进来,这就是城乡要素循环之间存在堵点。中央文件特别提醒,不能搞省内、市内、县内的"小而全"循环。这警示我们,〔...〕乡的发展决不能关起门来"自我循环",必须主动融入全县、全市乃至全国的统一大市场,在更大的循环中找准定位、实现价值。
最后,是关于"自立自强"的再定位。总书记指出,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对国家而言,这指向的是关键核心技术。对我们〔...〕乡而言,这种"自立自强"则体现在更具体、更微观的层面。比如,我们是否掌握了现代化的种植养殖技术,以摆脱看天吃饭的局面?我们的农民是否具备了使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的新技能,以拓展新的销售渠道?我们的基层治理体系是否足够高效、有力,能够自主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都是〔...〕乡版本"自立自强"的题中之义。
二、对镜反思,正视〔...〕乡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短板与瓶颈
以新发展格局为标尺,回看我们〔...〕乡的现状,我深感责任重大,也清醒地看到存在不少亟待破解的难题。这里不谈成绩,主要谈一些困惑和反思。
一是产业体系的"低端锁定"困局。目前,〔...〕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多以初级农产品生产为主,精深加工能力几乎为空白。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这种供给结构,难以适应当前国内市场消费升级的需求,导致我们虽然身处国内大循环之中,却常常处于价值链的末端,循环的"水流"虽经过我们,但我们能留下的"养分"却不多。
二是发展要素的"单向流失"困境。人才是第一资源。但现实情况是,我们乡的年轻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大多选择在外地就业安家。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县城相比仍有差距,对外来资本和项目的吸引力也显不足。这种人才、资金等关键要素的"净流出"状态,使得乡域经济循环缺乏强劲的内生动力,发展的"发动机"转速提不起来。
三是治理能力的"路径依赖"困局。在基层工作中,有时还是习惯于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比如在推动产业发展时,可能更多依赖行政推动,而对于如何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办法不多、效果不彰。2025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这也提醒我们,必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发展、破难题上来,为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砥砺前行,探索〔...〕乡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的实践路径
面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怨天尤人、等待观望是没用的,关键是要行动起来,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找到〔...〕乡的出路。
第一,以产业升级为核心,畅通"供需小循环"。要打通供给与需求的堵点,关键是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一步,计划引导和支持有能力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围绕市场需求搞"订单式"生产,发展绿色、有机、有地理标识的特色农产品。同时,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尝试引进小型的农产品初加工、预制菜等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乡的产品,不仅能"产得出",更能"卖得好""卖得远",从而更好地嵌入国内大循环。
第二,以环境优化为牵引,激活"要素内循环"。要想留住人、吸引钱,必须下大力气优化发展环境。一方面,要用好用足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等政策精神,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让〔...〕乡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地方。另一方面,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为回乡创业的乡贤、前来投资的企业家提供"保姆式"服务。正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所强调的,要健全乡村治理体系,通过高效能治理营造稳定、公平、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努力将要素"单向流失"的通道,扭转为"双向对流"的桥梁。
第三,以数字赋能为突破,培育"自强新动能"。在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达10%左右的今天,〔...〕乡不能再置身事外。要将"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具体化。计划积极对接县级相关部门,在乡里定期举办电商技能、直播营销等培训,培育一批"田秀才""土专家",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数据成为新农资。同时,探索发展智慧农业,在有条件的村庄试点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精细化管理,逐步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
各位领导,同志们,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号角已经吹响,身处基层的我们,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建设者。我深知,〔...〕乡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前方的道路也充满挑战,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宏伟事业中,展现〔...〕乡的担当,作出〔...〕乡的贡献。
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上一篇:在县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上《习近平经济文选》研讨发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