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提升行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强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活品质,推动可持续发展,营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镇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提升行动推进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镇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提升行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提升行动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及省市县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前一阶段"百日攻坚"行动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并对下一步的攻坚提升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再部署。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会议也传达了上级的工作要求,通报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相关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解读。这些内容,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并结合各自实际,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扛起人居环境整治的时代重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自"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以来,全镇上下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不辞辛劳,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广泛参与,我们的村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回顾上半年的工作,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在资金投入方面,全镇累计整合投入各类资金超过1200万元,为各项整治任务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在具体任务完成方面,我们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脏乱差"问题,累计清理各类生活垃圾超过1500吨,清除村内塘沟淤泥近800立方米,拆除残垣断壁、废弃圈舍等400余处。特别是在"厕所革命"方面,我们攻坚克难,上半年完成了近950户的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任务,全镇卫生厕所普及率已提升至87%。在村容村貌提升上,我们硬化村组道路超过1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500余盏,打造了一批"四小园",村庄的"颜值"和"气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镇上下共同努力、挥洒汗水的结果,值得我们充分肯定。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差距。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影响我们整治工作的整体成效,更会辜负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从刚才通报的情况和我们日常督查掌握的情况来看,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温差。部分干部仍然没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人居环境整治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认为这只是"扫扫地、清清垃圾"的面子工程,是软任务、软指标,存在"歇歇脚、喘口气"的松懈思想。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了行动上的迟缓和标准上的降低。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人居环境整治是民生工程,更是发展工程,优美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是吸引人才、资本,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的重要基础。
二是工作推进存在落差。全镇各村(社区)之间、不同片区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有的村庄行动迅速、成效显著,已经开始探索长效管护机制;而有的村庄则推进缓慢,甚至存在"上热下冷、内热外冷"的现象,工作部署层层递减,压力传导不到位,整治效果大打折扣。一些地处偏远、基础薄弱的区域,依然是整治工作的短板和洼地。
三是整治标准存在高差。对标上级的要求和先进地区的经验,我们的工作标准还不够高、不够严。在"拆"的环节,存在畏难情绪,对一些违建、附建、乱搭乱建不敢动真碰硬;在"清"的环节,还存在死角盲区,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道沟渠的陈年垃圾尚未彻底清除干净;在"建"的环节,规划设计水平不高,特色不鲜明,与我镇〔...〕地区独特的民居风貌和自然禀理结合不够紧密,存在千村一面的风险。
四是问题反弹存在时差。一些地方"一阵风"思想严重,整治过后缺乏常态化、制度化的管护措施,导致"前头搞、后头丢""今天清、明天乱"的现象时有发生。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爱护环境、珍惜成果的文明习惯尚未完全养成。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真正做到标本兼治、常态长效。
同志们,这些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主观因素。我们必须以"如坐针毡、如芒在背"的紧迫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刻反思、立行立改。全镇上下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次会议的部署上来,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提升的硬仗。
二、聚焦重点,精准施策,以超常的力度和举措掀起攻坚提升新高潮
打赢这场硬仗,不能打"糊涂仗",更不能打"消耗仗",必须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对路。我们要牢牢把握"拆、清、除、建"四字方针,深入实施以"五改三建"为核心的综合提升行动,坚持系统思维,强化过程管控,推动人居环境实现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的根本性转变。
(一)以"拆、清、除、建"为基础,夯实环境整治的"四梁八柱"。
这是我们整治工作的基本盘,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任务。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验收要求,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检验。
一要突出一个"拆"字,坚决果断,拓展空间。"拆"是破局的关键。要聚焦私搭乱建、乱占乱建的附着物,影响村容村貌的残垣断壁、废弃圈舍、简易厕所等,依法依规、坚决予以拆除。拆除工作要讲究方法,既要体现政策的刚性,也要展现人文的关怀。要做好群众工作,把政策讲清、道理讲透。在拆除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范,确保人员和周边建筑安全,拆除后的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妥善处理,决不能形成新的污染源。
二要突出一个"清"字,全面彻底,不留死角。"清"是提质的基础。这次清理,要打一场"大扫除"的人民战争。我们要全面落实"五清"任务:一是彻底清理生活垃圾,实现垃圾不落地、日产日清;二是彻底清理村内塘沟,清除淤泥和漂浮物,恢复水体生态;三是彻底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推动资源化利用;四是彻底清理影响观瞻的残垣断壁,为后续建设腾出空间;五是彻底清理房前屋后的乱堆乱放,引导群众养成整洁有序的生活习惯。要做到全域覆盖、不留盲区,确保村庄内外、干道支路、田间地头都干净整洁。
三要突出一个"除"字,综合治理,革除陋习。"除"不仅是清除有形的废弃物,更是要革除无形的污染源和陈规陋习。要大力整治"视觉贫困",清除墙体、电线杆上的"牛皮癣"小广告,规范各类管线线路,做到整齐有序。要结合病媒生物防制,清除蚊蝇滋生环境,保障群众健康。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有效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破除乱扔乱倒、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从根源上铲除"脏乱差"的土壤。
四要突出一个"建"字,规划引领,提升品质。"建"是整治的升华。要在"拆"和"清"的基础上,高标准、高品位地推进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要补短板,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公共照明等项目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公共空间建设要提品质,要充分利用清理出的闲置土地,因地制宜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等公共绿色空间,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民居风貌提升要显特色,要结合我镇〔...〕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建筑风格,实施"融合示范〔...〕民居提升行动",在房屋改造、庭院美化中植入文化元素,避免"一刀切",精心打造一批有记忆、有故事、有温度的美丽院落,真正实现"一村一韵、一户一景"。
(二)以"五改三建"为抓手,推动人居环境由内向外系统性重塑。
如果说"拆、清、除、建"是外在环境的治理,那么"五改三建"就是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将这一策略作为本轮提升行动的核心抓手,抓出成效,抓出亮点。
所谓"五改",就是要聚焦群众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五个方面进行改造升级。
一是改厕。这是"天大的小事"。要持续巩固"厕所革命"成果,确保建一个、成一个、用好一个。同时,要建立健全后续管护机制,解决好粪污收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让群众用上方便、卫生的厕所。
二是改圈。要引导农户对畜禽圈舍进行标准化、生态化改造,推行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模式,从源头上解决粪污乱排问题。
三是改水。要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和污水治理能力。一方面要确保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终端处理,实现"污水不入河、垃圾不落地"。
四是改路。不仅要实现主干道硬化,更要推动入户路、庭院路的修缮和平整,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米",让村庄路网更加畅通、便捷。
五是改风。这是最根本的改造。要通过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将环境卫生要求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爱护环境、家家参与整治"的良好社会风尚。
所谓"三建",就是要系统规划,建设美丽家园的三个重要载体。
一是建好生态小菜园。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用竹篱笆、木栅栏等生态材料围起小菜园,既能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又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是建好便民小游园。在村庄的公共区域,见缝插针地建设一批小游园、小广场,配置简单的健身器材和休憩座椅,为村民提供日常交流和活动的场所。
三是建好特色小果园。结合我镇的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农户在适宜的区域种植特色经济林果,既能绿化美化环境,又能增加群众收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通过"五改三建"的系统推进,我们要实现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一时美"向"持久美"的转变,让我们的乡村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三、强化保障,压实责任,以过硬的作风和纪律确保攻坚任务圆满完成
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能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考验的是我们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全镇上下必须拿出"钉钉子"的精神,以严实的作风、严明的纪律,确保各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第一,要层层压实责任,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责任不明确,工作就容易落空。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镇党政班子成员要严格落实联村领导包抓责任制,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协调解决包抓村在整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村(社区)的第一书记和支部书记是本村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战。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要落实包片包户责任,把任务分解到人、责任明确到人,做到每家每户都有人管、每项任务都有人抓。我们要建立详细的工作台账和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确保各项工作闭环落实。
第二,要广泛宣传发动,凝聚"人民的乡村人民建"的磅礴力量。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力量源泉也在人民群众。我们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村村通广播、微信群、宣传栏、院坝会等多种形式,向群众讲清楚"为什么整治""整治什么""怎么整治"以及整治能带来什么好处,把党委政府的"任务单"变成人民群众的"需求单"。另一方面,要创新动员方式,积极探索"积分制""红黑榜"等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要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让群众在参与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
第三,要强化督查考核,树立"以实绩论英雄、凭贡献定优劣"的鲜明导向。没有严格的督查考核,再好的部署也可能流于形式。镇纪委、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班要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我们要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试金石"和"赛马场",将工作成效与干部评优树模、年底考核、选任调任、职务晋升等直接挂钩。对那些工作得力、成效显著的村和个人,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对那些工作推进迟缓、整改措施不力、问题出现反弹的,要及时通报批评、进行约谈;对那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通过动真格、出实招,倒逼责任落实,形成强大的工作推力。
第四,要着眼常态长效,探索"建管并重、持续发力"的治理新路。人居环境整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搞"一阵风"。我们必须在"建"的同时,就同步谋划"管"的文章。要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护的模式,解决好垃圾清运、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等专业性问题。要健全村庄保洁制度,明确保洁员的职责和待遇,确保村庄日常环境有人管、有人护。要将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我们的整治成果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我们的乡村才能永葆美丽。
同志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没有退路的硬仗,也是一项造福子孙的德政工程。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攻坚的战鼓已经擂动。让我们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用我们的实干实绩描绘出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村美的〔...〕新画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化〔...〕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