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集中治理重复信访专项行动调度会上的讲话

云海 分享 时间:

加强信访问题排查,明确责任,提升服务效率,确保群众诉求及时解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市集中治理重复信访专项行动调度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市集中治理重复信访专项行动调度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集中治理重复信访专项行动调度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对全市的专项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刚才,市信访联席办通报了前一阶段的工作进展,几个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既有成绩,也点出了问题,听了之后很受启发。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检验我们执政能力和为民情怀的"试金石"。重复信访,特别是那些久拖不决的"钉子案""骨头案",不仅消耗着大量的行政资源,更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侵蚀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解决好这些问题,既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也是必须履行的民生职责。全市上下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下定决心、集中攻坚,坚决打赢这场治理重复信访的攻坚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专项行动的极端重要性

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专项行动,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且紧迫的工作。各级各部门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其背后的重大意义。

首先,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承载的是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期盼。每一件信访事项,无论大小,都关联着群众的柴米油盐、冷暖安危。重复信访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短板,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们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个合理诉求。能否有效化解这些积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检验我们"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承诺是否兑现的关键标尺。

其次,这是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信访是社会矛盾的"晴雨表"。重复信访问题,往往是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背后交织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政策冲突。如果任由这些问题发酵,小问题可能拖成大问题,个体诉求可能演变为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点和隐患源。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至关重要。通过专项行动,主动排雷、有效化解,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是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必要之举。

再次,这是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重复信访的产生,深层次原因在于我们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工作机制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一些问题反复出现,暴露出的是相关领域的政策漏洞、制度缺陷或执行偏差。开展专项行动,不能仅仅满足于"就案办案",更要"解剖麻雀"。要从个案办理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举一反三,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和工作机制的优化。通过"化解一个问题、堵塞一个漏洞、规范一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倒逼我们改进工作作风、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从而推动市域治理能力的整体跃升。

二、正视问题短板,以精准有力的举措攻克坚中之坚

从刚才的通报和前期的摸排情况看,我市的重复信访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受理中央、省、市三级交办的重复信访事项512件,经过各方努力,已成功化解358件,化解率达到70%。这个成绩值得肯定,是大家辛勤付出的结果。但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仍有154件尚未化解,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涉及领域广、时间跨度长、矛盾成因复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责任落实存在"温差"。少数单位和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和"新官不理旧账"的错误思想。有的把矛盾上交、把责任外推,包案领导挂名不"出征",没有真正沉下去研究问题、推动化解,导致一些本可以在基层解决的问题,被拖成了"老大难"。

二是政策运用存在"偏差"。部分案件涉及历史遗留问题,政策界限模糊,处理起来难度大。一些部门在处理时,存在机械执行政策、缺乏变通思路的情况,不能够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导致化解路径单一,群众不理解、不接受。

三是部门协同存在"落差"。一些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复杂信访事项,需要多个部门协同作战。但在实际操作中,部门之间联动不畅、配合不力,"你推我挡"的现象时有发生,形不成工作合力,导致案件在部门间"空转",迟迟得不到实质性解决。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工作的导向。针对这些顽瘴痼疾,必须拿出超常规的决心和举措,逐一破解。

第一,必须全面夯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压实责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专项行动期间,所有未化解的重复信访事项,必须百分之百明确包案领导。市级领导要带头包案,特别是对那些影响重大、涉及面广的"骨头案",要亲自挂帅、亲自调度、亲自协调。各县区、市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扛起主体责任,靠前指挥,把化解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包案领导不能只停留在听汇报、作批示,要深入一线,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清,实打实研究化解方案。要建立"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确保责任到位、推进有力、化解有效。

第二,必须坚持"一案一策"精准施策。重复信访积案成因各异,绝不能"一刀切""大水漫灌"。要组织力量对每一个案件进行深度"会诊",把事实调查清楚、把政策梳理清楚、把法律关系分析清楚、把群众诉求摸排清楚。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精准制定化解方案。对诉求合理、符合政策法规的,要穷尽一切办法,不折不扣地解决到位,及时兑现给群众的承诺;对诉求部分合理的,要在政策和法律的框架内,最大限度地寻求解决方案,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对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现行政策难以完全覆盖的,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勇于担当,研究制定特殊情况下的变通处理办法;对诉求不合理,甚至存在缠访闹访行为的,要加强思想疏导和法治教育,耐心细致地把道理讲清、把法律讲透,对其中触犯法律的,要坚决依法处理,树立鲜明的法治导向。

第三,必须推动源头治理实现标本兼治。化解存量,更要遏制增量。要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建立健全源头治理的长效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特别是城乡建设、市场监管、劳动社保、自然资源等信访问题易发多发的领域,要对本系统、本行业的重复信访问题进行专题分析,深入查找管理上的漏洞和制度上的短板。比如,因征地拆迁引发的重复信访,是不是我们的补偿标准、安置方案、操作程序有不完善的地方?因劳动纠纷引发的重复信访,是不是我们的监管执法、仲裁调解机制不够健全?必须通过解剖典型案例,推动出台一批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性文件,加快形成"化解一个信访个案、解决一个领域通病、完善一项行业制度"的治理闭环,从根本上减少重复信访的产生。

三、强化组织保障,凝聚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打赢这场攻坚战,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工作保障,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要强化协同联动,打好"组合拳"。重复信访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市信访联席办要切实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建立高效的联席会议、信息通报、会商研判等工作机制。要有效整合信访、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人社等成员单位的力量,推动信访、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多种渠道有机衔接。对那些需要多部门联合办理的复杂案件,由联席办牵头,组织相关单位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并联审批,彻底打通部门之间的"中梗阻"。同时,要打通市、县两级信访工作链条,建立健全案件交办、督办、反馈的快速通道,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指挥顺畅、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

二要强化督查问效,用好"指挥棒"。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纪委监委要将此次专项行动列为重点督查督办事项,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和明察暗访。要建立"红黄牌"警示和挂牌督办制度,对工作进展快、化解成效好的单位通报表扬;对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约谈、亮牌警告;对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弄虚作假,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启动问责程序,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究责任。考核评价要动真碰硬,要把专项行动的成效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作风的重要依据,与年度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干部选拔任用直接挂钩,树立起"以化解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

三要强化队伍建设,练好"基本功"。信访干部是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力量。工作能不能做好,关键在人。全市信访干部要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法律素养和群众工作能力,努力成为信访工作的"政策通"和化解矛盾的"多面手"。要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把群众的信当作"家信",把群众的事当作"家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关爱信访干部,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为他们排忧解难、撑腰鼓劲,努力锻造一支对党忠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敢于担当的信访工作铁军。

同志们,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责任的重担就在肩上。做好重复信访治理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大家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坚决打赢这场集中治理重复信访专项行动攻坚战,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47 5198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