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关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巡察集中反馈暨专题警示教育会议的讲话稿
强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加强监督,严肃整改,确保资金安全,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区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巡察集中反馈暨专题警示教育会议的讲话稿”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区委关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巡察集中反馈暨专题警示教育会议的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集中反馈本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巡察发现的问题,二是结合典型案例开展专题警示教育。这是一次正视问题的"看病会",更是一次压实责任的"交底会"。区委决定以这样严肃的形式,把问题摆在台面上,把要求讲清楚、讲透彻,就是要向全区释放一个强烈信号:管好用好农村集体"三资",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石,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生命线。任何侵蚀、挪用、贪占集体资产的行为,都必须受到严肃查处;任何管理上的失职、渎职、不作为,都必须被坚决纠正。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清醒认识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严峻形势与重大意义
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和相关部门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资产盘活和效益提升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初,我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已达到〔...〕亿元,较20xx年增长了%;经营性资产达到〔...〕亿元,同比增长%;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亿元,同比增长%。特别是在资产盘活方面,我们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通过盘活闲置厂房、改造废弃教学楼、集中流转土地等方式,有效提升了资产利用率和集体收入。例如,〔...〕镇〔...〕村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了土地承包价格,村集体年增收超过〔...〕万元。同时,我区大力推进"三资"管理数字化转型,依托智慧农经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资产资源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和公开透明,为规范管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成绩背后依然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本次专项巡察,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我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诸多深层次、顽固性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制约着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更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侵蚀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全区上下必须深刻认识到,守好农村集体"家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也是对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政治担当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我们决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直面问题、刮骨疗毒。
二、正视问题,深刻剖析专项巡察发现的四大突出弊病
这次专项巡察覆盖全区〔...〕个涉农街道、〔...〕个行政村,发现的问题触目惊心,根源发人深省。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资产底数不清,管理粗放混乱。一些村集体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的问题相当普遍。有的固定资产长期不登记、不入账,成了"账外资产",存在流失风险;有的资源性资产,如集体林地、水塘等,没有进行规范化、资产化管理,其价值被严重低估甚至无偿占用;财务管理更是乱象丛生,白条抵库、大额现金支付、账务处理不及时等现象屡禁不止,村级财务监管严重缺失。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部分村干部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欠缺,以及上级部门的指导监督不到位。
第二,合同签订不严,存在巨大廉洁风险。合同是集体资产运营的"安全阀",但在巡察中我们发现,这个"安全阀"很多时候是失灵的。大量合同签订不规范,要素不全、权责不清,为后续履约埋下隐患。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长老合同"、"阴阳合同"长期存在,有的合同一签就是几十年,租金标准远低于市场价,造成集体资产严重流失。还有的重大资产处置和项目发包,未经民主决策程序,由少数人说了算,暗箱操作、利益输送的风险极大。这些不规范合同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优亲厚友、权钱交易的腐败问题。
第三,资金使用失范,监管形同虚设。集体资金是群众的"保命钱"、"发展钱",但部分村庄的资金使用却极其随意。巡察发现,虚报冒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时有发生;有的村以各种名目违规发放津补贴,将集体资金变为少数人的"小金库";有的村级工程项目管理混乱,严重超预算,甚至存在质量问题。这些现象反映出"村账乡代管"等制度在执行层面存在审核不严、监管走过场的问题,监督网络没有真正织密扎牢。
第四,民主决策缺失,公开流于形式。民主决策和村务公开是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制度安排。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村的"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不到位,重大事项决策往往是村干部"一言堂",群众监督无从谈起。财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群众看不懂、难监督,公开栏成了"空架子"。这种状况不仅压制了群众的积极性,也为"微腐败"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这些问题的产生,表面上看是制度执行问题、能力水平问题,但深挖根源,还是政治站位不高、宗旨意识淡薄、管党治党不严不实的问题。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淡薄,将集体资产视为"唐僧肉";一些职能部门监管责任悬空,当"甩手掌柜"。对此,我们必须猛击一掌,唤醒责任意识,拧紧纪律发条。
三、聚焦整改,以雷霆之势推动巡察发现问题清仓见底
巡察的生命力在于整改。对于巡察反馈的问题,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必须动真碰硬、真抓实改。区委要求,全区上下要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全面彻底抓好整改落实工作。
第一,建立问题清单,实行台账化销号管理。各涉农街道党工委是本次整改的责任主体,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会后,要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针对巡察反馈的问题,逐项逐条进行剖析,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要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实行台账式管理,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要成立联合督导组,对整改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常态化督导,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第二,深化专项整治,全面开展清仓起底。针对资产底数不清、合同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要在全区范围内立即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要组织专业力量,对所有村集体的资产、资源进行再核实、再登记,做到账实相符、不留死角。要对所有存量合同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不合规、不公平的合同,要通过协商、仲裁、诉讼等方式依法依规予以纠正或废止,坚决收回被侵占的集体资产。对于历史遗留的债权债务,要下大力气进行清收化解。
第三,健全制度体系,着力堵塞监管漏洞。要坚持标本兼治,把制度建设作为治本之策。区农业农村局要牵头,结合本次巡察发现的制度短板,抓紧修订和完善我区的《〔...〕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区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指引》等核心制度文件。要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严格执行非现金结算制度,完善"村账乡代管"的审核流程和责任机制。要强化民主监督,细化"四议两公开"的具体流程,强制要求所有重大事项必须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公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四,严肃执纪问责,形成强大有力震慑。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区纪委监委要对巡察移交的问题线索进行提级办理、快查快办,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要聚焦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严厉查处侵占挪用、贪污贿赂、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并对典型案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要严格落实责任倒查机制,对因监管不力、失职渎职导致集体资产严重流失的,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以铁的纪律守护好农村集体的"钱袋子"。
四、强化党建引领,为提升农村集体"三资"治理效能提供根本保证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党建工作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抓好"三资"管理,必须从抓实党建这个根本入手。
第一,压实主体责任,筑牢坚强"主心骨"。各级党组织书记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把"三资"管理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街道党工委书记要亲自挂帅,深入一线,对辖区内"三资"管理的重点村、难点村进行包案督导,确保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
第二,建强战斗堡垒,激活基层"动力源"。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管好集体资产的"一线指挥部"。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要推动村党组织全面领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确保集体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
第三,发挥先锋作用,树立鲜明"一面旗"。广大农村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三资"管理和集体经济发展中,党员要带头宣传政策、带头遵纪守法、带头维护集体利益。要积极探索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鼓励党员在资产盘活、项目监督、矛盾化解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敢于同侵占集体利益行为作斗争的党员,要旗帜鲜明地给予支持和保护。
第四,创新发展模式,奋力做大"蛋糕"。加强管理和监督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各级党组织要引领村集体经济组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要深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让沉睡的资产活起来,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要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市场化运作、租赁、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村民,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同志们,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必须以此次专项巡察整改为契机,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一场"三资"管理规范提升的攻坚战。希望大家深刻领会本次会议精神,迅速行动起来,以扎实的整改成效,向区委和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